|
內容簡介: |
20 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
重挫折,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法国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慨然呼吁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出发为马克思主义做了有力的辩护,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霸权做出尖锐批判。然而,解构主义何以向马克思致敬?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界和国内研究中仍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书着意于从解构主义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和理论逻辑出发,揭示解构主义走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动因、理论路径和现实指向,在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本主义历史
和现实批判三重维度上评价解构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与悖谬。虽然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倡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却也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和实践效力。当今,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不仅要在思想上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更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
|
關於作者: |
武晓超,河北邢台人,中共中央党
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
部讲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国家公派
留学基金资助比利时鲁汶大学(KUL)
联合培养博士生(2009-2010 年度)。
主持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观研究关于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
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研究等课题,发
表《解构与马克思哲学》《科学社会主武晓超,河北邢台人,中共中央党
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
部讲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国家公派
留学基金资助比利时鲁汶大学(KUL)
联合培养博士生(2009-2010 年度)。
主持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观研究关于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
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研究等课题,发
表《解构与马克思哲学》《科学社会主
义的逻辑起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
则论析》等多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