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

書城自編碼: 35522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 编写组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562883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NT$ 2590.0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NT$ 666.0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NT$ 354.0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NT$ 1030.0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NT$ 879.0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NT$ 614.0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NT$ 281.0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NT$ 30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5
《 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中国新闻学丛书 》
+

NT$ 418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5(上) 》
+

NT$ 564
《 新闻传播研究书系—当代都市报研究(精装) 》
+

NT$ 564
《 新闻传播研究书系—广告荐证的行为规范与责任解构(精装) 》
+

NT$ 371
《 新闻传播管理重点问题研究 》
+

NT$ 228
《 新闻传播人本责任研究 》
編輯推薦:
理论扎实:集合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一线学者
本书撰写组成员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是媒体融合、视听传播、新闻实务、新媒体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对行业发展研究和前景判断有着独到的简介。
案例丰富:传统媒体、政务微博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实践
本书包含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新京报等传统媒体,@平安北京、@天津发布等政务微博,以及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融合实践案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果及前景。
指导性强:解读媒体融合相关文件及重要讲话
本书解读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內容簡介:
媒介技术革命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新闻传播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本书以媒介变革时代的特征为研究背景,聚焦近年来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深刻变化并展开分析,围绕媒介与文明、媒介与社会、媒介与人三个层面,着眼七大主题,尝试描绘一幅媒介变革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所呈现出的新图景,探索新现象,发现新问题,并从理论维度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逻辑。
關於作者:
《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编写组成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团队。
《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编写组成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团队。
编写组教师如下:
高晓虹,教授,电视学院院长,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媒体。
赵淑萍,教授,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新闻采写、媒介融合。
刘宏,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媒体、名声传播。
秦瑜明,教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纪实影像创作。
崔林,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史论、互联网、媒体融合。
涂凌波,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政治传播。《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编写组成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团队。
《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编写组成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团队。
编写组教师如下:
高晓虹,教授,电视学院院长,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媒体。
赵淑萍,教授,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新闻采写、媒介融合。
刘宏,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媒体、名声传播。
秦瑜明,教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纪实影像创作。
崔林,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史论、互联网、媒体融合。
涂凌波,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政治传播。
叶明睿,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用户、数字鸿沟。
汤璇,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媒体融合。
目錄
前 言 I
第一章 数字革命与信息文明:媒介、社会与文明的变迁 001
第一节 数字革命波及的三个层面 005
第二节 媒介、社会与文明理论 017
第三节 案例解析 030
第四节 泛媒介化与信息文明 04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046
第二章 传媒业态变革:社交、移动与新型主流媒体 049
第一节 当前传媒业态的若干问题 051
第二节 从意见领袖到社群概念 060
第三节 案例解析 063
第四节 新的传媒业态的中国传媒业 07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078
第三章 媒介体制创新:新闻传播与国家治理 081
第一节 媒介体制的延续与调适 084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中的媒体与国家治理 092
第三节 案例解析 097
第四节 本章小节 117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社会共识构建研究 119
第一节 从江歌遇害案看社会共识危机 121
第二节 网络舆论与社会共识 123
第三节 互联网赋权下的舆论格局 125
第四节 群体性表达与互联网情绪传播 129
第五节 社会共识的重构与发展 133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40
第五章 多元传播:渠道、内容、形式与方法 141
第一节 传统媒体转型的问题与契机 143
第二节 回声室、场景与融合文化 148
第三节 案例解析 158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新形态 164
第五章 本章小节 168
第六章 互联网思维:传播话语体系的变迁 169
第一节 传播话语的变与不变 171
第二节 传播的仪式、文化与符号 178
第三节 案例解析 185
第四节 主流媒体的话语转型与意义构建 19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00
第七章 主体性崛起:传播者与受众的新变化 203
第一节 技术变革与传受关系的重构 205
第二节 受众研究范式的转型 207
第三节 案例解析 211
第四节 传播主体性的再造与传播结构的变化 22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27
后 记 228
內容試閱
前 言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人类正在或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过去,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某种单一媒介得以完成,并通过这一媒介实现信息与人、社会之间的连接,进而构成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传播形态、新闻业形态和人类文明形态。如今,媒介技术革命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新闻传播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技术变革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全方位变革,我们一般将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称为新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融合传播时代、智能传播时代、全息传播时代等,以此阐述与过往截然不同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无论如何界定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媒介时代,有三个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智能化。30年前,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预言的将来把计算机穿戴在身上、无所不在的计算机化的图景,已经不再是科幻而是现实。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嵌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与图景。二是人性化。媒介技术、手段和平台的丰裕,源于改善信息交流的效率提升,以及更具便捷性、接近性的感官体验。正如保罗莱文森提出的人性化趋势媒介理论,媒介存活的基础在于其与前技术时代交流的内容(颜色、声音等)和过程(通道、主动性等)的接近程度 。三是融合化。如果说过去我们对于媒介变革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替代迭代或是延伸这一框架内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对于不同媒介介质及其逻辑的认知,则以融合为思考起点,将媒介(形态、内容、机制、业态)融合作为现实的图景加以分析,并以融合媒体、融合新闻传播、融合新闻业作为研究的焦点和前瞻的方向。
本书以上述媒介变革时代的特征为研究背景,聚焦近年来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深刻变化并展开分析。围绕媒介与文明、媒介与社会、媒介与人三个层面,本书通过七大主题的探索,尝试描绘一幅媒介变革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所呈现出的新图景,探索新现象,发现新问题,并从理论维度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逻辑。以下为本书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供读者阅读时参考。
第一章从媒介史角度分析数字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理论启示。纵向来看,数字革命至少波及了从媒介、社会到文明的三个层面:彻底改变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和传媒业态;在全球范围的扁平化连接中,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被网络改变;新技术形塑了全球的新经济模式和新政治形态,中国在数字时代崛起复兴,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之变化。从媒介理论视角来看,学界提出了媒介进化论、补偿性媒介、媒介人性化趋势等理论,逐步建立起信息史观,对信息、媒介、传播的考察进入人类宏观历史考察层面,信息开始取得与能源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近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值得关注。数据、算法等技术成就了新型媒介平台,构建了新的信息推送逻辑;VR技术将信息的接收变为体验,从客观走向主观;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已不仅仅是媒介,而是有着广泛社会功能的基础平台。媒介无处不在,并重塑了社会结构。本章分析认为,媒介的边界正在消融,媒介的功能更趋泛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一切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终端,实现万物皆媒和人物互连,一种新的智人文明即将来临。当信息传播对人类的影响超越媒介的边界,当数字技术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文明进程,一个以信息文明为显著标识的历史阶段正在到来,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而言,无疑提出了全新的时代要求。
第二章从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为切入点,探析传媒业态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变化。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渠道垄断及其组织化、规模化特征,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诸多冲击,包括注意力的转移与广告的流失、互联网成为新的舆论场域等。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重构业态逻辑,适应社交媒体的竞争,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通过解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媒体融合实践案例、新京报的融媒体转型案例,本章讨论了中国传媒业正在进行的媒介融合发展路径及其未来图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的媒介边界逐渐消融,传播平台之间的壁垒趋向弱化,以图像、短视频等视觉符号为主体的产品成为传播平台新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与传统媒体一元化时代的传播对象不同,未来占据社会中坚力量的中等收入群体基本上具备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特征,但也承担着高消费、高负担的压力,以及由此导致的高焦虑的心理特征。把握这代互联网原住民的喜好,是争取未来互联网产品和媒介发展方向的重点。本章还指出,新媒体可能重新定义了新闻的特性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不是用眼睛来读或者用大脑来思考的,而是用诉诸视觉和听觉甚至触觉的整体感官体验。现场感与代入感或许成为传媒业态的新趋势。
第三章从媒介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讨论了传媒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所扮演的主体性角色,以及新闻舆论工作如何更好地适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需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明确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在互联网传播格局下,媒体扮演的主体性角色还有待厘清,新闻舆论工作还有待加强,传统的新闻传播管理模式面临着挑战。简而言之,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框架下,如何改进传统的新闻传播管理模式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章基于媒介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治理现代化研究、新闻观念变迁研究等成果,重点分析了我国互联网治理的演变和互联网治理中的典型案例。如果说政府、市场和社会构成了一个多元治理的模式,那么我们可以将传媒的主体性角色定位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扮演了三者的桥梁角色。在我国,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意识形态属性是稳固的,传媒参与社会治理主要是扮演了一种政治沟通的角色。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充分发挥信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让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充分和均衡,从而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以适配网络社会对新闻传播业提出的新需求。
第四章从社会共识构建的角度,解析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共识面临的新挑战。在网络话语空间中,多元化的观点争鸣成为舆论的新特点,传统时代主流媒体的大众传播所引发的舆论模型正在被消解。近年来,网络舆论中出现了多起典型的案例,可以作为分析社会共识面临挑战的切入点。一方面,互联网赋权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民众获得了面向大众传播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互联网群体传播中的公众情绪成为社会舆论或者说是社会共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众情绪常常伴随着信息而传播,并对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个体意识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共识的吸引力,不同的社会群体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共识的凝聚力。不过,我们同样需要看到,互联网重构了社会共识的概念和其传播的效力,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出现拉近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为形成社会共识提供了互动沟通的桥梁。本章分析指出,互联网拓宽了社会共识的影响范围,也扩大了社会共识的包容程度,这为社会共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同时,共识的达成需要公众积极参与讨论,而非媒体自说自话。因此,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时必须全面把握人们对事件的疑惑、担心以及其他各种情绪,引导人们积极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促成社会共识的达成。
第五章解析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创新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向融合媒体的转型,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转型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仅从新闻传播活动的角度,就可以分为渠道、内容、形式、方法等多个层面。本章的讨论是散点式的透视,简要回顾了包括群体传播、无尺度网络、回声室效应、茧房效应、场景理论、融合文化在内的多个理论视角,并分析了今日头条的个性推送、全国两会期间新闻报道的社交思维等案例。总的来看,传受双方关系变化带来新的传播效果,事实传播、观点传播、话题传播交织在一起。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媒介的渠道和内容之间是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并非二元对立或非此即彼的关系。未来的新型传播生态将是新旧媒体间以及媒介传播各要素之间和谐共生、融合共赢的新图景。
第六章旨在梳理传播话语体系的变迁,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互联网发展带来了话语权多元化,主流媒体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掌握话语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本章首先厘清传播话语、话语主体、互联网思维等基本概念,其次回顾传播仪式观、跨文化传播、叙事学、符号学等理论,再次解析一带一路短视频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等案例,最后探讨主流媒体的话语转型与意义构建。本章分析认为,主流媒体既要转变话语理念,也要承担舆论引导的责任和使命。在对外传播中,主流媒体一方面要探索以西方受众易接受的方式去讲述国际新闻;另一方面要在纷繁复杂的国内新闻中选择适合向外传播的内容。
第七章回到传播主体,解析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新变化。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的信息行为呈现出一种复合的形态。在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环境中,受众一词的使用场景变得越发有限,取而代之的是用户订阅者玩家粉丝以及消费者等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数字化,信息生成与传播的碎片化,以及个体使用者被极大激发的自主性,三者相互影响,彻底重构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条件。本章回顾了受众研究的两种范式,一是针对传统媒体而采用的传统的受众研究范式,二是针对新媒体环境的 转型的受众研究范式,并结合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帝吧出征脸书事件等案例展开分析。本章分析认为,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受众群体带来的改变,实际上是人与信息之间关系的改变。通过重新构建这一关系,改变了信息行为主体间的社会性关系。
以上是本书的章节安排与主要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在每章的内容结构上,我们都大致按照问题导入、理论解析、典型案例分析、核心观点论述的方式,以求比较系统地呈现我们对于媒介变革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面临的理论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正如本书书名融媒图景的含义,本书的探索性分析和思考仍然是比较初步和浅显的,仅是散点式地透视勾勒了粗线条式的框架。其中的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面对的是一幅宏大的融合媒介发展图景,面临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与生存方式。中国新闻传播业处于转型变革中,新现象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新的理论思考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