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旨在探索口译技能的组成和阶段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ICT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译员的认知发展规律,系统构建ICT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口译学习系统。
|
內容簡介: |
本书重点研究ICT环境下面向学生译员的、以口译能力的阶段化发展和译员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的CAIT系统。此研究将整合ICT环境下的不同技术优势,优化口译教学活动主体在ICT环境下的互动模式,发掘学生译员在ICT环境的全新学习模式,构建完整、科学、智能化的口译技能培训模型,为共享国内外口译教育资源、实现口译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服务。
|
關於作者: |
许明,博士,副教授,认知心理学博士,语言学(翻译方向)硕士。研究兴趣集中在翻译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口、笔译认知过程、认知语义学、术语学、语篇理解与知识构建等。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4 项;法文出版《口译认知过程研究:问题与展望》、《文学翻译的语言学标准》、《语篇理解与知识构建》专著3 部;合作编著《探索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教育》、《跨学科视野下的术语学研究》、《国外术语工作及术语立法状况》3 部;发表《西方口译认知研究概述》、《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论同声传译研究方法》等代表性论文10余篇。
|
目錄:
|
序一 黄忠廉 i
序二 王斌华 iii
前言 vii
章 ICTs 技术和口译教学与实践 1
节 ICTs 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
第二节 ICTs 技术在口译培训中的应用 2
第三节 ICTs 技术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4
第二章 现有的口译教学软件与平台 7
节 口译训练软件 9
第二节 网络口译实训平台 11
第三节 虚拟现实口译系统 14
第三章 ICTs 环境下CAIT 系统的设计原则 17
节 ICTs 环境下口译学习与教学模式的变化 17
第二节 口译语料的存储和使用 18
第三节 口译在线学习模块的设计原则 19
第四节 CAIT 系统的构建原则 21
第四章 认知技能训练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25
节 现有口译理论和口译教材中的认知元素 25
第二节 口译认知技能训练的理据考证 28
一、专家技能的“解构”与语用推理 28
二、口译认知研究:目标、过程与方法 31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常用实验方法 38
一、有声思维法 39
二、反应时记录法 39
三、记忆广度测试 40
四、正反向词语翻译 41
五、语义启动效应 42
六、眼动实验 42
七、心理生物学实验 43
八、计算机模拟和人工智能 43
第四节 口译认知技能训练:理念、架构与方法 43
一、双语词汇训练 43
二、注意力训练 44
三、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训练 44
四、长期记忆训练 45
五、表征构建 45
六、决策能力训练 46
七、推理能力训练 46
八、问题解决能力训练 46
九、元认知监控/ 策略调配训练 47
十、知识构建 47
第五章 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研究 51
节 机器翻译使用现状调研 5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二、研究方法 53
三、调研结果 54
第二节 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参数设计与量化标准 59
一、理论基础 59
二、研究方法 60
三、研究结果 61
四、错误类型实例分析 63
第三节 学术类语篇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 73
一、研究方法 73
二、测评结果 76
第四节 机器翻译主要错误类型及改进方法研究 79
一、无主句错误分析及建议 79
二、谓语错误分析及建议 81
三、名词限定结构翻译错误分析及改进建议 83
四、插入语的处理 85
第五节 AI 同传中的语音识别问题研究 87
一、理论基础 88
二、研究方法 88
三、研究结果 88
四、质化分析 92
第六节 AI 同传译文质量评估 100
一、研究现状 100
二、研究方法 102
三、测评结果 103
第七节 机器翻译应用情景研究 107
第八节 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界面研究 111
一、现有主流机器翻译和AI 同传的交互模式 111
二、语音输入和输出的场景以及相应的交互界面 113
三、AI 同传人机交互面临的主要问题 114
第六章 基于云平台和机器翻译的交替传译辅助训练平台构建 115
节 交替传译技能构成及练习途径 116
第二节 交替传译辅助教学软件调研与分析 123
一、调研目的 123
二、调研结果 123
三、可应用在口译训练中的功能模块 125
第三节 基于云平台和机器翻译的计算机辅助交替传译学习
系统构建 126
一、云平台构建 126
二、CAIT 交传辅助训练功能研究与模块构建 154
第七章 基于云平台和AI 同传的同声传译辅助训练系统 159
节 同声传译的能力构成与习得 159
一、同声传译能力的构成 159
二、能力习得与困难 160
第二节 同声传译的练习途径 161
第三节 基于云平台和AI 同传的计算机辅助同声传译学习
系统构建 165
一、云平台构建 165
二、CAIT 同传辅助训练功能研究与模块构建 167
第八章 交传和同传辅助训练平台共享用户界面研究 175
节 框架结构 175
第二节 个性化学习:学习档案 176
第三节 终身学习:个人图书馆 177
第四节 协作学习:虚拟学习社区 177
结束语 179
参考文献 181
附 录 193
附录一 表格目录 193
附录二 图表目录 194
附录三 口译进阶学习调查问卷(交传) 196
部分:背景调查 196
第二部分:职业化意识调查 199
第三部分:译前准备课前调查 200
第四部分:无笔记理解与表达调查问卷 201
第五部分:交传笔记训练调查问卷 203
第六部分:有稿口译(交替传译)调查 206
第七部分:综合训练调查 207
第八部分:培训质量调查 209
|
內容試閱:
|
计算机辅助口译培训(Computer Assisted Interpreter Training,简写为CAIT)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是20 世纪60 年代末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软件开发项目的一个发展和衍伸(Sandrelli & de Manuel Jerez,2007 :275)。此类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应用于口译培训的计算机程序。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有的口译学习软件、平台或系统主要有Interpr-IT,Interpretations,Melissi Black Box 和IRIS 数据库(Sandrelli & de Manuel Jerez,2007)以及 Divace 语音文件包(Blasco Mayor,2005 :2,6)。此外,欧洲的许多大学都开发了用于口译教学的软件或平台。例如,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大学口译研究小组研发的用于双语口译教学的互动多媒体软件,海梅一世大学和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开发的数字口译实验室和虚拟口译学习教室;哥本哈根商务学校、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开发的专门用于支撑口译教学的在线学习平台(e-learning platform)(Noraini Ibrahim–González,2011)。2006 年,Sandrelli 和 Hawkins 提出了开发虚拟口译环境的设想,并于2007 年在日内瓦大学着手研究专用于译员培训的虚拟学习环境(Sandrelli & de Manuel Jerez,2007)。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S. Braun 和C. Slater(2011)开始着手研究IVR(Interpreting in Virtual Reality)口译虚拟现实项目,利用3D 虚拟环境的创新特征,整合各种数字和视听资源,模拟商务和社区翻译中的职业翻译活动,为从事该领域翻译的译员及其潜在客户创建口译教育平台。
在国内,杨承淑(2003)和她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CAIT学习网站。此网站面向台湾学习外语或应用外语的大学生,为其提供中、英、日、法、西、意和德等语种的听力、阅读学习资源,并较为系统地介绍译员培训的不同任务。2006 年至2009 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教授带领其团队先后展开了“计算机辅助口笔译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口译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专项研究,并建成了广外正在使用的英、法口译教学平台。
在研究领域,康志峰(2012)提出了集各种多维空间技术多模态于一体的立体式多模态口译教学模式,强调利用现代立体式网络高科技,进行网络协同教学、虚拟仿真训练、远程训练、协作训练和多媒体个性化训练等教学设计。刘梦莲(2010,2011)提出了建设面向学习者的口译自主学习网站的设想。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信息通信新技术在CAIT 系统上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深入研究现有CAIT 软件或网络平台,可以发现如下问题:其一,单机版学习软件多数是视频、音频、文字和语料的整合,口译技能培训范围有限,培训方法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技能培训不系统、循序渐进性较差;其二,现有的口译学习网站或平台多适合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网站上的互动基本是线下的,而且缺乏真实的口译练习环境,其学习模式、互动模式和口译学习环境有待完善;其三,受虚拟现实技术本身和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只能应用于口译培训的某些局部环节,借助3D 技术来实现整个口译培训过程的灵活、机动性较差,开发成本非常高。
口译学习和培训是个系统工程,ICTs 技术为口译培训提供了更多可能。机器翻译在语音识别、译文质量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也为CAIT 系统融入更多智能化辅助功能提供了便利。CAIT 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口译的技能组成、阶段化发展规律和受训译员的认知发展特点,还需要兼顾ICTs 技术可提供的便利和优势。两者怎样有机结合?这是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重点围绕ICTs 环境下面向学生译员的、以口译能力的阶段化发展和译员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的CAIT 系统展开。研究整合ICTs 环境下的不同技术优势,优化口译教学活动主体在ICTs 环境下的互动模式,发掘学生译员在ICTs 环境的全新学习模式,构建完整、科学、智能化的口译技能培训模型,为共享国内外口译教育资源、实现口译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服务。
研究的内容涉及六个方面:
其一,口译能力进阶培养过程研究。主要研究:(a)口译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b)学生译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c)构建口译能力进阶发展模型。
其二,ICTs 环境下口译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及其“教”“学”互动模式研究。主要研究:(a)ICTs 环境下学生译员的新学习模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远程学习和虚拟学习等;(b)ICTs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双方互动模式研究,如理论概括、技能讲解、技能示范、技巧点拨、重复训练和错误纠正等。
其三,ICTs 技术在口译能力逐级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方式研究。主要研究口译教学活动主体在不同的口译技能练习环节对二维(如视频、音频、影像、Flash 等)、三维(如虚拟学习环境)等ICTs 技术的需求。
其四,系统建模。主要任务是:(a)研究CAIT 系统的理论基础;( b)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构建单个技能训练模型;(c)构建完整的CAIT 模型。
其五,CAIT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研究。按照模块的功能划分,研究不同模块的人机交互界面及整个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的原则和实现方法。
其六,口译语料的搜集、分类、分级及应用方式研究。重点研究:(a)语料的搜集及授权方案;( b)语料的分类依据;(c)语料的分级标准;(d)语料在CAIT 环境中的应用方式。
研究的核心思想包括如下三个层面:
其一,CAIT 系统的设计和构建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口译训练过程为导向、以技能解构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为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CAIT 系统应遵循口译教学规律和学生译员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教与学、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学生译员口译能力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和严格的进阶控制,对学习者的学习轨迹进行量化、跟踪、记录,允许他们对系统进行个性化定制。
其二,ICTs 技术的发展如云技术和机器翻译等为CAIT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更多可能,视频、音频、影像、Flash、3D 虚拟学习环境等多种媒介形式和多种学习模式(如课外自主学习、远程合作学习、虚拟学习等)的有效运用将大大提高口译学习的效果。
其三,开放性是CAIT 系统构建仿真口译学习环境、共享国内外口译教育资源的基本保障。通过构建网络在线互动平台,具有不同语言优势和口译能力的学习主体可以自由组建学习团队和学习社区,共同营造不同语言、不同级别的口译学习环境,终实现远程协作学习;借助此平台也可以搭建在线测试平台,允许口译专家、职业译员对学生译员进行在线检测、考核和辅导。
本书共有八章,章系统介绍ICTs 技术的定义及其在口译培训和口译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集中介绍现有主要的口译教学平台与训练软件;第三章主要分析ICTs 环境下口译教学的设计原则与理念;第四章重点研究口译过程中涉及的认知机制及其认知技能训练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本章研究的意图在于在CAIT 训练系统中融入认知训练的元素,将认知心理学常用的测试方法转化为提升学生译员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第五章集中展现机器翻译的应用现状及其不同领域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结果,此部分研究的目的是在系统检测机器翻译译文质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前提下,探究语音识别、术语提示、译文辅助等技术在CAIT 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相关例证在可能精简的同时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第六章重点呈现基于云平台和机器翻译的交替传译辅助训练平台的构建;第七章集
中展现基于云平台和AI 同传的同声传译辅助训练平台的构建;第八章重点研究交传和同传辅助训练平台共享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此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相对于已有的CAIT 网站、平台或软件而言,除了整合传统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及口译研究成果外,此研究融合了ICTs 技术、口译认知研究、机器翻译、术语研究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且严格按照口译能力的阶段化发展和教学模式来构建ICTs 环境下的口译培训模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先进性,为口译能力的系统、科学培养和自主训练奠定了基础。
此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集体研究成果。在此,我本人向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此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清华大学郑文博副教授、厦门大学苏伟副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邓玮博士在课题策划、申报和执行阶段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北京语言大学翻译学方向研究生团队黄坤、邢红芳、崔赫、王亚宁、杨梦环、刘佳俊、李萌萌、魏星八位同学在第五章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这一主题研究中在数据搜集、资料梳理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感谢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祝婧琦、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陈馨、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杨雨佳、北京语言大学孙千惠在第六章第二节交替传译辅助教学软件调研分析和第三节云平台构建这两个分主题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感谢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苏文同学在交传训练测试问卷设计环节所做出的贡献。课题组成员在成果出版前均已阅读此论著,并核查此论著署名方式,对成果出版、论著署名等均无异议。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构建ICTs 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口译学习系统的理论框架,为CAIT 系统的搭建奠定理论基础。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研究成果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如认知技能训练对口译学习的有效性、多模态训练形式在口译训练中的应用途径和效果、机器翻译译文质量和语音识别的改进方案、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跨语言转换等技术元素与辅助训练平台的结合路径和实际效用、CAIT 平台实现的技术框架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此论著的出版还受到了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6PT02)“中外语言服务人才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的资助。特别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英国利兹大学口译与翻译研究讲席教授王斌华教授百忙之中为本书做序!也特别感谢为本书提出宝贵修改建议的各位专家、学者!敬请业内、外人士批评指正!
2020 年4 月29 日
许明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