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战国到三国共7册)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战国名将李牧击败匈奴,华杉从中总结出古人智慧: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朱浮劝谏刘秀,华杉根据谏言分析总结: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
◆孙坚劝张温杀董卓,华杉根据论点总结管理者技巧:领导可以平易近人,但不能骄纵下属。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
內容簡介: |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知名企业家华杉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学习点】
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贾谊提出削弱诸侯势力:学习解决问题,不如学习如何避免问题
田蚡谗言让黄河泛滥23年:领导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
梅福上书: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
朱浮劝谏刘秀: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
任尚向班超请教:学习就是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李固驳斥群臣:不要急于就问题解决问题
|
關於作者: |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
目錄:
|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I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001
【主要历史事件】
韩赵魏三家分晋 003
豫让漆身吞炭 010
吴起杀妻求将 012
聂政刺杀侠累 015
田氏代齐 019
吴起死于楚国 020
【主要学习点】
礼制名分不能乱 004
德行为先,才能为后 009
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 012
国家之宝,在德不在险 017
卷第二 周纪二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027
【主要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 032
围魏救赵 038
孙膑与庞涓第二次交手 043
商鞅之死 047
孟子见魏惠王 048
诸侯开始称王 052
苏秦合纵 053
孟尝君散财养士 060
【主要学习点】
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跟一大堆人商量 032
诚信是人君的大宝 034
齐威王的国宝论 036
国君不可随意行赏 040
兵法关键在于掌握老套路 045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047
中国价值观大命题:孟子的义利之辨 049
君子养士,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060
卷第三 周纪三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063
【主要历史事件】
秦国兼并巴蜀 067
千金市骨 073
张仪连横失败 076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082
魏冉崛起 083
鸡鸣狗盗 087
【主要学习点】
孟子的王道思想 066
有错就改,还是君子 071
对身边人好,远方之人就蜂拥而至 073
王道战略原型:商汤与周文王 078
要走光明大道,不要另辟蹊径 079
没有什么比滴水穿石更快 080
卷第四 周纪四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089
【主要历史事件】
赵章叛乱 092
白起崛起 094
宋康王,从疯狂到灭亡 097
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098
完璧归赵 103
负荆请罪 107
田单的火牛阵 112
黄歇上书退秦兵 119
【主要学习点】
数胜必亡 097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099
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 101
政治家的三个层次 104
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109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111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113
耳朵根子不能软 115
卷第五 周纪五
(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121
【主要历史事件】
阏与之战 124
范雎的远交近攻 127
长平之战 136
毛遂自荐 145
信陵君窃符救赵 148
白起自杀 150
吕不韦与嬴异人 151
【主要学习点】
先胜后战,不胜不战,胜可知而不可为 125
胜利不是目的 129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 133
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利益,必是祸患 135
把自己代入古人的事 139
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 140
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142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43
小人物不要自卑,大人物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147
卷第六 秦纪一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155
【主要历史事件】
荀况论道 158
吕不韦任相国 168
东周灭亡 168
嬴政即位 171
李牧大破匈奴 173
嬴政诛杀嫪毐 178
春申君之死 179
李斯《谏逐客书》 180
吕不韦之死 182
韩非之死 183
【主要学习点】
民心可用,军队才可用 158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追求最好的结果 162
兵法的关键不在于胜,而在于不败 164
君子的三个不变 167
学会与小人共存 172
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行动 174
人们总是低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 176
志在必得者死 184
卷第七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189
【主要历史事件】
荆轲刺秦 191
王翦伐楚 193
秦始皇统一天下 197
蒙恬攻打匈奴 202
焚书 202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203
坑儒 204
秦始皇之死 205
扶苏自杀 205
胡亥即位 206
陈胜吴广起义 208
刘邦起兵 211
【主要学习点】
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 194
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 19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14
卷第八 秦纪三
(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215
【主要历史事件】
张良追随刘邦 222
李斯之死 228
项羽成为上将军 231
钜鹿之战 232
赵高指鹿为马 237
秦二世之死 238
子婴杀赵高 238
【主要学习点】
与其早点看清别人,不如早点看清自己 219
有价值观和志向,才能行道于天下 219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 221
命名就是召唤 224
傲和惰,能毁掉人的一生 228
一语见幸被提拔,是一种危险 229
君臣之义,只有名分是不行的 231
仁爱的领导力和恐怖的领导力 234
|
內容試閱:
|
【原文】
魏惠王薨,子魏襄王继位。孟子去觐见他,出来对人说:“看他呀,没有一点君王的样子。接近他呢,也没有一点威严。他突然就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说:‘统一了就能安定。’他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说:‘不爱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他问:‘谁能跟随他呢?’我说:‘全天下所有人都会跟随他,如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正是久旱盼甘霖。大王您知道稻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065田里的稻苗吧?七八月间,如果天旱,稻苗就枯槁了。这时候,如果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那苗就勃然生长,这样的气势,谁能阻挡呢?’”
【华杉讲透】
这就是孟子的王道思想,战国时代,天下诸侯都推行军国主义,互相征伐兼并,人民困苦不堪。孟子就说,王天下易如反掌,就是不要战争,自己行仁政。你行仁政,人民都愿意做你的人民,不愿意做别国臣民,这样如果外敌来侵,大家众志成城,誓死抵抗,外敌就打不进来。你行仁政,天下人都想移民到你的国家,你的国家就越来越强盛。等别国君王自己作死,天下就可传檄而定。商汤、周文王,都是这么得的天下。
孟子无论到哪国,说的都是这番话,但是没有一个君王能听懂,战国结局,还是能杀人的秦国得了天下,似乎和孟子说的相反。但是,那杀人的,他也被人杀,秦朝的天下,十四年就亡了。楚汉相争,项羽爱杀人,刘邦不爱杀人,刘邦得了天下,开创汉朝四百年基业,而刘邦号“沛公”,正是孟子说的“沛然下雨”,算是天作之巧合了。
【原文】
田单知道差不多了,士卒可用,士气可用!于是田单身操打土墙用的木板和铁锹,和士卒一起劳动,修筑城防工事,他的妻妾都编在行伍之中参战,饮食全分给士兵们。让身披铠甲的士兵埋伏起来,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守卫,派使者去向燕军约降。燕军围了三年,即墨终于要投降了,燕军都高呼万岁!
田单还觉得把燕军骗得不够彻底,于是搜刮民间黄金,得两万四千两,叫一个富户出城献给燕将,说:“城中马上就要投降了,恳请将军进城之后,保护我家生命财产安全啊!”燕将大喜,承诺保护他家。于是燕军就更加松懈,等着摘胜利果实了。
田单在城中收集一千多头牛,为他们缝制火红色的丝绸衣服,上面画上五彩龙纹,角上绑着尖刀,尾巴绑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牛尾上点火。事先在城墙上挖了几十个洞穴,半夜把牛一起放出去,五千壮士跟在牛后面。那牛尾烧烫负痛,怒而冲向燕军,燕军大惊,看见牛身上都是龙纹,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不是神师来了。被牛撞到的,非死即伤,城中百姓,杀声震天,全城老弱都狂敲铜器,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国人一战杀死了骑劫,乘胜追亡逐北,所过城邑都叛燕而复归于齐。田单的兵越来越多,乘胜追赶,燕军日渐败亡,一路退到黄河边。齐国七十余座城,全部光复。
于是到莒城迎还齐襄王,入临淄,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生太子建。太史敫说:“女儿未经媒妁之言,自己出嫁,辱没了我的家门,不是我的女儿。”断绝父女关系,终生不见王后。王后呢,并不因父亲不见她而失去人子之礼。
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崇乐毅,以牵制燕、齐两国。燕惠王派人来责备乐毅,跟乐毅评理,说:“将军您误信谣言,认为自己与寡人有矛盾,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您这样做,为了自己嘛,也无可厚非。但是,你怎么对得起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回信说:“当年伍子胥事奉吴王阖闾,阖闾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一路伐楚,占领楚国国都郢城。到了夫差继位呢,就不是这样了。伍子胥屡次进谏,夫差不仅不听,而且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人死了,还不能安葬,再用一个革囊,装了他的尸体,沉到江底去喂鱼。吴王当时并不能认识到,他听了伍子胥的话就可以立功,而因为没有听,后来身死国灭,所以呢,他也不后悔杀伍子胥。伍子胥呢,他不能早看出来新君跟先君不一样,所以一直到临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改变态度。我的态度呢,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为国立功,彰显先王的圣名,这三条,是我的上计。而被离间、诽谤,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又毁掉了先王的圣名,这是我的恐惧。所以我只能走啊!如今到了赵国,还请大王您放心!背负不测之罪名,侥幸谋利,以赵国的资源去攻打燕国,这样有违道义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我听说:‘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然不才,愿遵奉先贤教导,做一个君子而已!请大王放心!”
于是燕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也经常和燕国友好往来,后死在赵国,得以善终,号曰“望诸君”。
【华杉讲透】
乐毅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我们今天每个人还都应该学习的:“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好朋友翻脸了,不要说对方坏话。成功人士都是相互抬轿子,只有小人才相互拆台。共事的合作伙伴翻脸,是因为贡献和利益分配不平衡,要分手,总是分手对其中一方有利。绝交后出恶声,把对方说得十恶不赦的那个,往往是在分手中受损的,但是,如果你在分手中严重受损,恰恰证明你的利益严重依赖对方。那个在分手后得利的,他是靠自己本事。他通常出恶声会少些,因为是他要分手的嘛。
燕惠王和乐毅的情况,是两败俱伤。乐毅本来可以裂土封侯,结果只能找个地方养老。燕惠王本来已经兼并了齐国,又被打回原形。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随时调整利益分配,把利分出去,你就安全了。对别人,可给可不给的,都给;对自己,可要可不要的,都不要。不要反过来,老想以小的代价换取别人的支持,把利都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那你就要准备迎接斗争了。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不管如何,不要说对方坏话。很多人相反,到处找人倾诉。倾诉又怎么样呢?你以为朋友们都跟你同仇敌忾,实际上呢,是你的朋友附和你,他的朋友附和他而已,别人没那么关心你们的是非曲直。更可笑的是,本来你们之间的关系,比你找上门去倾诉的朋友的关系要亲密得多!而终人们如何评述这件事,还是得看后来的结果,所有人都会偏向于成功者。
燕惠王和乐毅的公案,两千多年来,肯定没有人说燕惠王做得对。
第二句,“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一句没有前一句那么知名,因为要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113求更高,也更体现了乐毅的厚道。什么是忠臣呢,被列了罪名,炒鱿鱼了,他也不洗清自己的名誉,不说前老板的坏话,都是我的错!什么错?老板说我什么错,就是什么错!这个我们招聘的时候就经常碰到了,问他为什么离开之前的公司?那觉得之前的老板都对不起他的,人事经理肯定对他有看法了!
【原文】
当初,魏国人范雎,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私下赐给他黄金及酒肉。须贾认为范雎一定泄露了魏国机密,否则齐王不会对他那么好。于是回国向魏国宰相魏齐报告。魏齐大怒,下令给范雎用刑,打断了肋骨,打碎了牙齿。范雎装死。魏齐让人把他用竹席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还让醉酒的客人往他身上撒尿,以警戒后人不要到外国乱说话。范雎对守卫的人说:“您能帮助我逃脱,我一定重重酬谢!”守卫者于是申请让他把竹席里的死人扔掉。魏齐喝醉了,说:“行。”酒醒后,魏齐后悔没确认清楚,马上派人去找回来。魏国人郑安平把范雎藏起来,改名张禄。
秦国礼宾官员,谒者王稽出使魏国,范雎夜见王稽。王稽偷偷把他藏在车里,带回秦国,推荐给秦王。秦王在离宫接见他。范雎已经进入离宫长巷,却假装不知道,随意溜达。秦王出来,打前站的宦官看见范雎一点规矩都没有,怒喝道:“大王来了!”范雎说:“秦国哪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穰侯而已。”秦王在后面隐约听见范雎的话,于是屏退左右,长跪而请:“先生何以教我?”范雎说:“嗯嗯。”如此反复推辞三次。秦王说:“先生您是不愿意教导我吗?”范雎说:“不敢!只是我一个外邦人,和大王交情不深,而要向大王您汇报的,又都是匡正君王之事,处身于您的亲人骨肉之间,我虽然愿效愚忠,却不知道大王您的心意啊。所以大王三次问我,我也不敢回答。我知道,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但是,我义不容辞,不敢回避。况且这死,是人人都免不了的,如果我的死,能稍微有利于秦国,那也是我的心愿了。唯独害怕我死之后,天下之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敢来秦国效力了。”
秦王长跪起身,说:“先生您这是什么话!今天寡人有幸见到先生,是上天让寡人来给您添麻烦,帮助我保存先王的宗庙啊!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到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拜谢,秦王也拜谢。范雎说:“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就如猛犬逐跛兔,但是,闭关十五年,不敢用兵于崤山以东。为什么呢?是穰侯为国谋而不忠,大王您自己的战略,也有所失策!” 秦王又长跪而起,说:“先生教教我!我哪里失策?”
这时候,左右窃听的人很多,范雎不敢说太后的事,先集中火力轰穰侯,看看秦王反应,于是说:“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刚邑、寿邑,就是失策。当初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辟地千里,但是呢,齐国尺寸之地也没捞着。为什么呢?不是齐王不想得地,是那地形限制,他得不着。等到诸侯看见齐国国力破敝,起兵伐齐,大破之,齐国几乎亡国,那是因为齐国流血打仗伐楚,而得利的是韩国、魏国。今天大王您不如远交而近攻,那打下一寸土地,就是得一寸土地,打下一尺,就得一尺。韩、魏两国,是天下的心脏地带,中枢门户,大王如果要称霸天下,就必须占据天下的中枢门户,以威逼楚、赵。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就收附楚国,楚、赵皆附,那齐国就害怕了,齐国再收附了,那韩、魏两国就是大王的俘虏了。”
秦王说:“很好!”于是以范雎为客卿,做军事战略的参谋。
【胡三省曰】
范雎谋军事,则三晋受兵祸,而穰侯兄弟皆为秦所驱逐矣。
【柏杨曰】
范雎一席话,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直到今天,还是所有侵略者奉行的经典。秦国自崛起以来,东征西讨,收获有限,在于全凭蛮力,与全世界为敌。远交近攻大战略确立之后,兵力所及,就摧枯拉朽,势不可当。
范雎是被魏国逼反的后一个人才,商鞅、张仪,都是被魏国逼走,成就了秦国。魏国总有化友为敌的本事。
【华杉讲透】
所有的会战,都是为了后的决战。所谓大战略,就是心中有决战,然后从现在出发,有一条清晰的走向后决战的会战路线,每一次会战,为下一次会战创造条件,一步一步走向后胜利。范雎就为秦王绘出了这条战略路线图。
人人都趋利,但是战略的忌讳,就是“有利必趋”,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大战略之前,秦国是有利必驱,其他各国也是有利必驱,敌友随时转换,只看眼前利益。今天甲、乙、丙联合伐丁,明天甲、丁联合伐丙,后天丙、丁联合伐 128甲,随时任意组合,个个乐此不疲,忙得不得了,都以为自己在干事业。
当你有利必趋,你的前进方向就为利欲所牵引,为利欲所牵引,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未来。这就是各国的情况。
如今范雎的远交近攻大战略,次为秦国清晰地界定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实际上是在军事之上,界定了政治,在战略之上,制定了政策。政策指导战略。
到了战略层面,每一个战略,都有一个战略重心,首先要找到战略重心。什么叫战略重心呢?秦国的目标,是吞并六国;要吞并六国,你不能分兵六路去打,这六国之中,就有一个重心,要集中全部资源力量去打击这个重心, 重心一拿下,其他的自然就降服了。范雎就找到了这个战略重心——韩、魏。当秦国以倾国之力,就对着韩、魏打的时候,成功就有了胜算,战果能成为资产,这叫“胜敌而益强”。
这就谈到下一个基本原理——胜利不是目的!
要“胜敌而益强”,让自己越来越强,敌人越来越弱,才是目的。各国之前都没搞清楚这个基本原理,只看到胜利,本身就是一种盲目和短视,搞成了“数胜必亡”,胜利越大,自己被削弱得就越多,齐伐燕,燕伐齐之间的轮回,就是这样,都曾经几乎完全吞并对方,后却搞到自己几乎亡国,这在兵法上叫“费留”,就是仗打赢了,却把自己折进去了。因为战前没想好战后怎么安排。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有政治安排,方针政策,然后有大战略,战略路线图,找到战略重心,就是说的主要矛盾。在具体推进中,每一个阶段,要找到这个阶段的小重心,就是决胜点,再确立关键动作,制定时间节点。
这就像现在说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
【原文】
二世派长吏司马欣、董翳增兵章邯。章邯已击破武逢,又击破张楚上柱国房君,杀之,再进击陈县以西的张贺部,陈胜出城督战,张贺战死。
腊月(秦历的腊月,就是夏历,也就是我们今天阴历的九月),陈胜到汝阴,回程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陈胜,向秦军投降。
当初,陈胜称王,家乡故人都去投奔他。他的岳父也去了。陈胜把他当普通宾客对待,长揖不拜。岳父大怒,说:“造反僭号为王,对长辈傲慢无礼,必定不能长久!”转身不辞而去。陈胜赶紧跪下谢罪,岳父头也不回。于是宾客们进出越来越轻慢无礼,畅谈陈胜在家乡时的往事。有人劝谏陈胜说:“宾客们愚昧无知,轻率妄言,减轻您的威望。”陈胜于是杀掉那些乱说话的宾客。其他的故交旧友就都离开了,陈胜身边没有一个亲信的人。
陈胜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管群臣。将领们攻城略地回来,二人对他们颁布的命令或所行的事,总是纠察批评,发现不对的,就关押治罪。陈胜所不喜欢的人,则根本不交给有司,自己直接处置。所以诸将都不跟他一条心,不亲附他。这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华杉讲透】
成大事,靠雄才大略,更要靠修养。赵王之死,就是他的姐姐没修养触发的。二世是蠢和坏的极致,谈他的修养有点离题太远了。而陈胜之败,就败在没有修养。二世和陈胜,又都有同一个错误,就是自以为帝王至高无上,可以严刑峻法去对待属下,事情搞不好,治罪就行了。陈胜在这方面错得更离谱,因为他还不是真王,只是刚刚造反,自己称王,还差得远呢,他就当真了。
如果当领导只需要看结果,做得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罚,那也太容易了。那不是当领导,是当裁判。但是,领导不是裁判,领导也是运动员,是队长,要负责组织,负责激励,负责带头干活。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首先要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你真的想成就他们,你才有资格领导他们。如果你是老板,其他人都是打工的,一切只有奖惩制度,这事业长久不了,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事业,而是你个人的利欲,上天不会让你长久的。
仁爱的王者,致力于成就全天下的所有人,还要成就天地万物,让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空气土壤,都成就在状态,这就是明君圣主。雄才大略的霸者呢,至少也要成就一部分人,让他们成为人上人,他们才能是你的人。像二世和陈胜这样,只管自己一个人,就成了孤家寡人,成了独夫。一个独夫,能做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