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经验,
借鉴具有现代观点和时代气息的国内外教学研究成果,吸收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包括绪论、31个实验及附录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是精选实验题目,兼顾各专业需求,
内容丰富详实,便于学生预习和进行实验操作;紧密跟踪科技前沿,附录内容丰富实用,便于读者扩展知识面及查阅。同时,为了使教材具有更好的可读性,本书采用了全彩印刷,在编排方面,注重版面设计,图文并茂,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内容的叙述上,本书力求做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多地强调物理图像和物理学思想。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或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
目錄:
|
前言
绪论
1.1测量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1.2有效数字
1.3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算
1.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5微信公众号学习系统
习题
实验1长度测量与数据处理
实验2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3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实验4声测距与定位实验
实验5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6测量载流导体的磁场
实验7热机效率的测量与研究
实验8超声波速度的测量
实验9拉伸法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实验10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11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12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13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14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15稳态平板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
实验16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17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18棱镜色散关系的研究
实验19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
实验20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实验21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22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波长
实验23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分布的测定
实验24动态磁滞回线的测定
实验25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26液晶电光效应的研究
实验27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28用多普勒效应测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
实验29光纤传感基础实验
实验30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实验31电阻伏安特性的测量
附录
附录A法定计量单位(节录)
附录B常用物理数据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各种实验方法、测试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黑龙江科技大学物理实验室近年来积极改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根据新技术、新研究成果设计或引进新实验。本书是
结合我校三大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学习专业设置特点和实验仪器设备情况,在总结多年来所使用的
本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经过修改、筛选、重新编排,并参考其他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之后编写而成的。本书既能反映我校近年来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又能满足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
编写本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照精选内容的原则,
本书绪论部分明确提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详细介绍了误差理论、有效数字运算、数据处理和作图要求等。考虑到物理实验课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们在编写时力求做到:实验项目精炼突出,实验原理叙述清楚,计算公式推导完整,实验步骤由详到简,并且部分实验的步骤、数据表格由学生自拟,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黑科技大物实验室”微信公众号(详见绪论15节),进入公众号界面,可以点击“各个实验”或“实验相关”了解每个实验项目及实验课相关要求、课程安排等内容,其中“各个实验”中包含了“实验板书”“实验步骤”“实验讲义”和“实验录像”等栏目。一方面教师可利用该平台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利用该平台自学或将其作为进一步延伸研究的参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池红岩(实验2、6、7、9、10、11、
20、21、22),王影(实验1、5、12、15、16、17、18、23),朱波(实验3、4、8、13、24、25、28、31),孙飞(绪论、实验19、26、29),武立立、孙杨(实验14、27、30、附录)。
本书凝聚着我校物理实验室全体教师的努力和贡献。他们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国内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得到了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对于部分网络上转引的资料,由于难以确定原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络。正是由于如此广泛丰富的参考资料,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呈献出这样一本内容充实、生动的教材。我们借此向所有对本书做出贡献的同仁
致以深深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编者虽勉力为之,可能还会有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读者
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本书不断修改和完善。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