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NT$
65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人民日报》社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名诗人、散文家,国家特殊贡献专家石英作序推荐
多情的文字多思的篇章
|
內容簡介: |
《江南莲语》是一部上下两册的纯文学作品精选集,共计十六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用短诗领起,作为一种尝试。入选作品多为怀念父母之作,也有探讨人生、生活、爱情之作。
孝不可等,爱不可迟,悔不可晚。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年少无知,不懂时光,不信岁月无常,不懂父母艰辛苦难。 一路欢笑,一路芳华。为人母之后,方知父母恩,才解其中味,才悟个中辛酸。只有等到物是人非,才懂得珍惜,才懂得怀念。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有一种痛叫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悔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万般悔恨万行浊泪,千言万语江南莲语。
|
關於作者: |
胡玢,江西庐山人,笔名莲子、青莲、小莲、南山等,大学、副教授,江西省作协会员、九江市作协理事、濂溪区文联常委、濂溪区文协副主席。现任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文化馆馆长、美术馆馆长、文管所所长、非遗中心主任。荣获首届中国女子诗歌大赛奖,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高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荣获省级自学成才奖骨干教师等称号。曾在《诗刊》《女子文学》《诗潮》《香港文学报》《中国海洋石油报》《江西文献》《江西工人报》《九江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共计百余万字。
|
目錄:
|
目录
序言
多情的文字,多思的篇章 001
江南莲语
江南莲语 002
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003
别了老屋 007
归来 023
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 027
莲花半开流年细数
莲花半开流年细数 033
一个人的河流 034
才情是一种疼痛 037
黑色风衣 043
如水的温柔 048
长相依
长相依 053
细哥好样的男子汉 054
一辈子陪伴 057
离歌
离歌 094
无穷无尽是离愁 095
父亲的三次婚姻 102
爱之祭 106
渡口
渡口 111
穿越指尖的似水流年 112
少女的五月
少女的五月 161
亲爱的宝贝,妈妈对你说 162
一直想做一个温柔女子 168
爱的浅唱 176
让我软软地束缚你 179
走过爱情的田垄
走过爱情的田垄 183
走上廊桥 184
至爱 189
又是秋天叶落时
又是秋天叶落时 241
秋天等你来牵我的手 242
不了了之的爱情 252
落花辞
落花辞 258
父亲的眼泪 259
清明以女儿的名义祭奠父母 263
二十年生死两茫茫 267
风吹故乡
风吹故乡 274
牵挂 275
半生夙愿终得偿 278
遥寄故乡一枝春
遥寄故乡一枝春 288
又见茫茫二十年 290
一双红拖鞋 297
年欢未尽又清明 303
又见清明 311
黑夜独白
黑夜独白 318
一个人的黑夜 319
女人如烟恋上谁的指尖 322
爱人得到又失去 327
失语 331
莲子 337
我等候的爱情终归没有来 412
黑夜将熄 421
相遇
相遇 427
有些花要随风有些爱要随缘 428
你到底要什么 436
人生是一场修行 444
女人如发 451
相遇在最懂得的年华 456
活出自我 467
前尘叹
前尘叹 477
小镇上的故事 478
玻璃城堡 484
男人如猫 491
毁于心中的小九九 497
美丽的错误 500
前尘 505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532
岁岁清明 533
清明未明 540
此恨绵绵无绝期 546
听风听雨过清明 550
莲花开了
莲花开了 556
湖心泛舟(组章) 557
回音壁(组章) 561
咀嚼过往(组诗) 567
南山行吟(组诗) 576
后记 589
|
內容試閱:
|
多情的文字,多思的篇章
石 英
读罢胡玢的散文集稿《江南莲语》,我觉得大致已可识见其内心世界的某些侧面;或者说,从本质上讲已能了解到作者的气质与性情。我这样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如果一位作家的文字人们通读了之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言之仍是完全陌生的对立面,那才是不可理喻的事。由此我便有理由认为:胡玢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极言之,她应该是一位天生的文人,更具体一点说,是一位天生的诗人。当然,正如她在以下文字中非止一次地提到的:是经过历练的,甚至是一种修行无论是在人生见识还是文字功夫上都是如此。
我对她散文作品的印象,总括起来想了两句话:多情的文字,多思的篇章。
言其多情的文字,是我读胡玢散文时最鲜明最突出的感觉。在许多人的散文中,一般还可以大致分出所谓叙述性文字抒情性文字乃至议论文字之类;可我在胡玢的散文文字中就难以区分这类不同的板块。因为,她的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文。即使在她纯粹叙事时,情致也流贯其中;甚至就连某些细节的交代,充沛的感情也在如常地润泽;而且这之间没有断层,没有明显的接合痕迹。也就是说,她的散文自始至终都是用感情来说话的。本来,我在读她的文稿时,曾想以某一段话来举例的,但后来我发现,这类能够举证的文字太多了,信手拈来亦不为过。几十年来,我编散文报、刊,读了各种各样的散文作品,深感写散文者固然甚多,作品多得如恒河沙数,但特色鲜明、风神独具者毕竟还嫌太少。那么,胡玢的散文便以深情流贯始终,提笔从不写寡情之文而成为最突出的优势,而且最难得的是这种优势同时也构成为其散文作品最重要的特色。
另外不能不指出的是:她的情文又不因流贯自如而滑扣。何谓滑扣?即太熟了而有时失之于轻巧。有如螺丝少了刻痕则过于顺势而为。也许是作者深悟此道:她的情感流贯自然却不失韧劲,如此便保证了应有的力度与耐得起品咂的韵味。可见,此情感一是要真,二是要富于典型化的具象感。这样的文字便不可能不打动人,也不可能产生水土流失之虞。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深情讲述她幼时在农村父母为生计奔走之非同寻常的艰辛,这不禁引发了我少时同在农村感同身受的情景。看来中国幅员再大,东西南北尽管有异,但在基本面貌大致情状上仍有惊人的相似与重合;就连许多物事的称谓上也是如此。如作者文中所云茅厕(厕所),农舍之大梁别称为檩,与我家乡的叫法一般无二。作者在这类典型的细节上不吝笔墨,是很容易起到以一当十之功效而足能打动人心的。真可谓:情文流贯不轻抛,细处功夫价更高。
情与思是一双孪生兄弟,这方面的道理许多人都懂得。但同样可贵的是:本书作者在行文中没有将二者截然分开,至多是在不同情境下依其需要而有所侧重。总的说来,她还是思由情引发,情因思而更加深挚。她长于思考,却看不出那种冥思苦想的痕迹,也从不以干涩枯燥的文字加以表达,读来仍是浑然一体的感觉。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既广且深,时有独到的触发。举凡父母、亲友、邻里,乃至恋情、婚姻、从业、职场等触碰到的问题,均不乏多思多情之抒发。一般而言,作者并非那种浅俗的乐天派,有时甚至多有艰厄、多舛之感受,我读之反觉十分真实。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的道路并非那么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春夏秋冬亦然。不可能像唐诗中所述的那样,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有佳气,也有雾霾。作者也许只是实说了自身的某段感受,想在客观上揭示人生中某种本质的东西,对于启迪与警示他人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其实,类似的际遇其他许多人也有,只不过本书作者写了出来亮了出来而已。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的作家的应有之义。
还有,作者在将自己的思考付诸文字时,表达的方式也不尽同。她有时是运用惯常的散文形式,有时又像散文诗,而个别还近乎小说的形式。在人称上,第三人称也并不排除。当然,只要是会看能意会的读者也不难领略:形式的某种变换,其实骨子里还是作者自己,或者说是作者及其关系紧密的人和事,只要不是完全虚构的就好。
关于散文是否可以虚构的问题,我以为总的骨架从根本上讲还是不应虚构的,还是提倡写真实为好。但在形式的运用上还是容许作者有所变通的,也与瞎编有本质上的不同。理由很简单,虚构的我那就不是作者自己的事,而是文字作品的第一人称,从惯常的规定而言,那只能是小说(当然还可以是戏剧和影视之类)。但我在读胡玢的散文时,纵然她采取的是变通了的形式,我的直觉仍然是散文或散文诗,而不是完全的小说,因为从根本上说,她的散文主体性很强。
最后,我不能不涉及本书作者散文的格调。当我读到她为数不少有关她的家世和个人经历的某个阶段时,由于命运不遂乃至人间灾祸,其笔下时而流露出的间有某种低抑乃至凄然的色调,但细加品咂,散文主人公的性格其实是柔中有刚。这就意味着她终能韧性地突出命运的围困而走向充满阳光的天地。给我以深刻印象的是她在后来写到我馆(估计是作者本人从业的单位)及本人在事业上的业绩和成功之点时,文字中流露出的是由衷的喜悦与奋然向上的情绪。
如上所述,任何的困厄乃至挫折,在作者看来都是一种修行和必修的功课。还是让我用作者自己的话来结束这篇序言:世界太大,人生太短。把头昂起,将心放低而当我有了这份广阔的心胸,拥有了这份坦然与自然时,便是真正地踏上了修行之路!
后记
孝不可等,爱不可迟,悔不可晚。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年少无知,不懂时光,不信岁月无常,不懂父母艰辛苦难。 一路欢笑,一路芳华。为人母之后,方知父母恩,才解其中味,才悟个中辛酸。只有等到物是人非,才懂得珍惜,才懂得怀念。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有一种痛叫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悔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万般悔恨万行浊泪,千言万语江南莲语。
《江南莲语》这部分上下两册的纯文学作品精选集,于我而言,意义非凡。我从十三岁开始发表第一首小诗《少女的五月》,迄今已在《诗刊》《女子文学》《诗潮》《香港文学报》《中国海洋石油报》《江西文献》《江西工人报》《九江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首),共计百余万字。此书精选其中一部分,共计十六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用短诗领起,作为一种尝试。入选作品多为怀念父母之作。记得当年做老师时曾参加高三语文优质课大赛,拿了国家级大奖,就是课堂上朗诵了专门为早逝父母创作的一首配乐散文诗,评委和学生顷刻潸然泪下。专家含泪点评:胡老师才情横溢,真情涌动,声音饱满,富于穿透力。
人生几度秋凉,世事一场大梦,唯有真情不可负。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意思是说,初识人世,眼睛与心灵纯净透明,看见什么就是什么。涉世渐深,发现红尘俗世乃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之混浊世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亦不是水,也就是看什么不是什么。再后来,阅尽人世沧桑,看尽是非恩怨,顿悟、大悟、彻悟之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旷达与阔达。
人生是一场修行,写作亦是。比之起来,文字的生命更为长久。在今天这样的社会,毫无杂念地几十年如一日去完成一部纯粹的文学作品,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情,且更多为亲情。同时,希望人们通过这份情,得到美的享受,得到人生启迪,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纯文学作品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手法,以散文或诗歌等形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庆幸的是,我一直这么做且坚持下来了,并得到了亲朋好友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厚爱与陪伴!
在此,我万分感谢人民日报社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名诗人、散文家、编辑家、传记家、小说家、剧作家、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八十六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被誉为文学常青树的石英老师为该书作序;特别感谢为此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师友及责编老师。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小哥胡帆,著名传记家、诗人、学者、社会活动家、陶渊明诗社创始人,乃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晓古今学贯中西超凡脱俗之人,给予全部无私的爱并引领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无论人生遭遇多狂大的风、多狂暴的雨,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一切的担子都是小哥去挑、去背、去扛!
我要真诚感谢贤惠细腻、温婉柔顺、勤俭节约、忍辱负重的姐姐胡月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大弟胡凯;才华超群、足智多谋、胆大心细、扶犁耙田的小妹胡美兰;玉树临风、温文儒雅、内敛含蓄极具绅士风度的小弟胡冀;秀外慧中、孝顺懂事、才貌双全、才情横溢的著名新闻主播、主持人、记者编辑的女儿邹畅。我的至亲至爱,是你们为我摆脱尘世所有的烦扰与卑微,让我分分秒秒濯洗于如水的温柔。特别感谢小哥胡帆、小弟胡冀的摄影,还有著名记者编审胡美兰小妹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审稿校对。同时感谢所有的同喜同悲同欢同乐,感谢每一个在我生命里留下了感情的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铭记是最沉默的守望。
也许是诗和远方,也许是风吹故乡。我用我仅有的文笔,以朝圣者的虔诚,以多情者的视觉,以思想者的深沉,只为记住乡愁,记住老父母的音容、怀念与追忆。
离歌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归去来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