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以人格审美为切入点,重新梳理先秦儒家典籍,并借鉴了*考古成果。在对原始史料的勾陈与阐释中清晰呈现儒家人格审美理论的主线和精髓,凸显儒家思想以立人为本的特色。同时以生命的诗性境界美学命题的提出为中心,深入探讨了先秦儒家的美学精神,这是构建中国自身美学的一个理论尝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专著,书稿尝试从周代社会制度-形态方面入手考察儒家的人格审美理论,从孔子与思孟学派及荀子自身的人论角度切入,去解读他们的人格审美理论,将这些理论发展当作一个有机整体,试图总结其较为一贯的人格审美理论的致思理路,把握其尚未清晰的人格审美理论的内核;同时,也注重其思想演变的历程,追踪其人格审美理论的发展轨迹,试图分析其人格审美理论的思想意义与精神指向。书稿充分汲取现有的简帛文献,并与传世文献相辨正,内容扎实,多有创见。
|
關於作者: |
李冬梅,女,1975年4月出生,海南儋州人,汉族。自1997年9月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至今,现为中文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国学、比较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20多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出版专著及参与编著若干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南省社科、海南省教育厅及三亚市社科项目若干项。
|
目錄:
|
序
导论
一、 研究缘起及基本立场
二、 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构想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周礼与儒家思想
第一节 炎黄文化宜称三祖文化
第二节 分封制度之源起
第三节 天命鬼神观与《周礼》之源起
第四节 《周礼》与儒家思想之源起
第五节 礼乐文明与人格养成
第二章 孔子的人格审美理论
第一节 孔子仁学的两大基石
第二节 仁者,人也孔子人格论之把握
第三节 仁的审美实现 生命之诗性乐境
第三章 曾子和子思的人格审美理论
第一节心正身修仁的现实推进
第二节 性自命出儒家大宇宙生命观的确立
第三节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诚之生命诗性乐境
第四章 孟子的人格审美理论
第一节 大体、小体人性的二重内涵与性善哲学
第二节 牛山之木与求其放心――性善论的修习之路
第三节 由善及神生命诗性乐境的六层递进
第五章 荀子的人格审美理论
第一节 荀子天人二分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性有二重的人本理论
第三节 全、粹唯美的人格修养
第四节 顺性养欲人格修养的泛化
第五节 积善隆德人格修养的完成
第六章 《周易》与儒家人格审美理论
第一节 孔子学《易》的过程与原因
第二节 今本《易传》中的儒家人格审美理论
第三节 《易传》中的道家思想
第七章 《大学》、《中庸》对儒家人格修养与审美境界的升华
第一节 《大学》中的人格美学思想
第二节 《中庸》对人格修养的启迪
第八章 《乐记》与儒家审美人格精神
第一节 儒家乐教与人格精神
第二节 儒家音乐美学与批评标准
第九章 先秦儒道人格审美理论比较
第一节 道家人格审美理论
第二节 儒道人格审美理论之比较
第十章 先秦儒家人格学说与诗学的融合
第一节 诗言志与修辞立诚
第二节 兴观群怨 与温柔敦厚
第十一章 余论
第一节 先秦之后各代对儒家人格审美理论的继承与发扬
第二节 近代学者对先秦儒家人格审美理论的继承
第三节 当代儒学的发展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发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