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編輯推薦: |
众多媒体推荐《毛驴上树》时都会说它讲了一个好故事。什么是好故事?具体到精准扶贫故事,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像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充满烟火气。
《毛驴上树》有这种鸡飞狗跳、柴米油盐的烟火气。
*书记林大为与毛驴毛二贵,一个平和宽厚,一个油滑痞气,为了申请贫困户、偷卖大棚葡萄、修路捐款,从猜疑试探到相互支持,真实展现了乡村柴米油盐里的冲突与和解。
老支书张仁义与林大为,一个说癞驴它上不了树,想办法轰走才是正道,一个说毛驴自己要是爬不上树,那咱们就推着他,顶着他,扛着他,只要功夫到了,上树那是早晚的事,乡村本土认知与外来观念在这里真实碰撞。
林大为的妻子周萍与林大为,很久没见丈夫的周萍会数落他三句话就往你们村上扯,说完还是会去找朋友帮忙,而林大为的口头禅是家大业大,媳妇儿*,模范夫妇不过如此。
此外毛驴大战东方不败,张仁义智胜张大嫂,毛二贵三请郑海洋,更是书里的名场面,不仅充满张力,而且以小见大,展现了村里人精明能干也保守短视的一面,使故事和人物都更加立体。
可以说,真实而有趣的冲突让这个故事充满烟火气,鲜活而接地气的人物让这种烟火气带了温暖人心的力量。在这一片人间烟火里,林大为
|
內容簡介: |
云蒙崮村在外十余年的毛驴毛二贵突然衣锦还乡,白天刚与邻居东方不败上演全武行,晚上就来申请贫困户。*书记林大为驻村一年,工作正有声有色时遇上这么个痞气十足的无赖,为了试探虚实,便安排他去葡萄大棚帮忙。没想到毛驴神通广大,伶牙俐齿说动种植户,从此,云蒙崮村鸡飞狗跳,麻烦一桩接着一桩。
老书记认定毛二贵这癞驴上不了树,想办法哄走才是正道,林大为却觉得不能一撵了之,原来,毛二贵当年离家另有隐情最终林大为靠什么打动了毛二贵这头倔驴?他两年的驻村生活到底为当地带来了什么?
本书以众多精准扶贫案例为原型,幽默生动地再现了*书记林大为的驻村故事,是一部*书记现场教学案例,也是一曲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之歌。
|
關於作者: |
昃文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山影集团策划人、编剧,代表作有《快乐编剧班》《搞定对门狗》《一个人的皮影戏》《毛驴上树》等。
王方,徐州作家协会会员,资深书评人,著有《西晋原来不风流》《唐太宗李世民》等。
|
目錄:
|
第一章 毛驴回村5
第二章 第一书记18
第三章 真假大款31
第四章 葡萄风波42
第五章 神秘捐款53
第六章 撵驴追驴68
第七章 海洋回乡76
第八章 立体开发84
尾 声 星星之火96
免费在线读第一章 毛驴回村
神仙住的地方,凡人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张仁义常常会这么想。
传说西王母娘娘住在昆仑山顶上,千丈山崖,万年冰雪,那真个是中国第一神山。可是那地界,凡人一天也活不下来吧?神仙们能餐风饮露,得天地精华;凡人要吃要喝,要讨媳妇养娃,一睁眼,茶米油盐,一样也少不得操心。
看看咱沂蒙山云蒙崮,虽不敢比昆仑山,但里头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咱这地方,山头儿不叫山头儿,叫个崮。也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琢磨的,在很多山尖尖上给安了个巨大的石台,陡峭嶙峋,不生草木,这石台下面,才是缓缓的山坡。远远望去,这些山峰好像戴上了帽子,这种地形,就叫崮。
沂蒙山里,到处是崮,有沂蒙七十二崮的说法,但究竟有多少座,谁也没那个闲心去一一数过。沂蒙山的崮,各有各的样式,有的像观音稳坐的莲台,有的像织女纺线的梭子,还有的像仙人对弈的棋盘 更妙的是,从孟春到深秋,风从东南方带来水汽,遇到群山阻挡,便沿山坡爬升,凝成薄薄的云雾,在群峰之间萦绕,久久不散。
你说云蒙崮的风景美不美?不是吹牛,这样的景致,神仙来了也住得。
但是,山多了,田就少了,地偏了,路就难行。老百姓守着几块薄田,靠天吃饭,十年倒有九年荒。饭都吃不饱,还说啥别的?张仁义知道,这不光是云蒙崮村一个村的情况,整个沂蒙山区,尽人皆知六大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娶妻难。老百姓祖祖辈辈受穷,饿着肚子,不论啥样的青山绿水,看在眼里也成了穷山恶水。
这日子,过得憋屈啊。
张仁义今年五十九,是个老党员了,自打三十多年前当上云梦崮村的村支部书记,这大半辈子就铆着劲,跟穷神斗。他心里记得清楚,1984 年底,国家摸底调查了全中国18 个连片贫困地区,沂蒙山区就是这十八穷之一。当时,贫困户计有78万户、288 万人。有很多村子,连村民都记不得本来叫啥名了,直接就叫光棍村。
都说勤劳致富,这话是不假,但乡亲们不是不勤劳,问题是庄户人要知识没知识,要门路没门路,两眼一抹黑,有劲儿他也没处使啊。贫困山区要脱贫,那可是斗天斗地斗鬼神的大工程,得依靠国家政策来领路,靠党员干部动脑筋、办实事。第一章 毛驴回村
神仙住的地方,凡人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张仁义常常会这么想。
传说西王母娘娘住在昆仑山顶上,千丈山崖,万年冰雪,那真个是中国第一神山。可是那地界,凡人一天也活不下来吧?神仙们能餐风饮露,得天地精华;凡人要吃要喝,要讨媳妇养娃,一睁眼,茶米油盐,一样也少不得操心。
看看咱沂蒙山云蒙崮,虽不敢比昆仑山,但里头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咱这地方,山头儿不叫山头儿,叫个崮。也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琢磨的,在很多山尖尖上给安了个巨大的石台,陡峭嶙峋,不生草木,这石台下面,才是缓缓的山坡。远远望去,这些山峰好像戴上了帽子,这种地形,就叫崮。
沂蒙山里,到处是崮,有沂蒙七十二崮的说法,但究竟有多少座,谁也没那个闲心去一一数过。沂蒙山的崮,各有各的样式,有的像观音稳坐的莲台,有的像织女纺线的梭子,还有的像仙人对弈的棋盘更妙的是,从孟春到深秋,风从东南方带来水汽,遇到群山阻挡,便沿山坡爬升,凝成薄薄的云雾,在群峰之间萦绕,久久不散。
你说云蒙崮的风景美不美?不是吹牛,这样的景致,神仙来了也住得。
但是,山多了,田就少了,地偏了,路就难行。老百姓守着几块薄田,靠天吃饭,十年倒有九年荒。饭都吃不饱,还说啥别的?张仁义知道,这不光是云蒙崮村一个村的情况,整个沂蒙山区,尽人皆知六大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娶妻难。老百姓祖祖辈辈受穷,饿着肚子,不论啥样的青山绿水,看在眼里也成了穷山恶水。
这日子,过得憋屈啊。
张仁义今年五十九,是个老党员了,自打三十多年前当上云梦崮村的村支部书记,这大半辈子就铆着劲,跟穷神斗。他心里记得清楚,1984 年底,国家摸底调查了全中国18 个连片贫困地区,沂蒙山区就是这十八穷之一。当时,贫困户计有78万户、288 万人。有很多村子,连村民都记不得本来叫啥名了,直接就叫光棍村。
都说勤劳致富,这话是不假,但乡亲们不是不勤劳,问题是庄户人要知识没知识,要门路没门路,两眼一抹黑,有劲儿他也没处使啊。贫困山区要脱贫,那可是斗天斗地斗鬼神的大工程,得依靠国家政策来领路,靠党员干部动脑筋、办实事。
幸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扶贫政策是越来越好了,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计划,除了一系列惠民支持政策,还从各级机关挑选优秀的年轻干部,派到贫困村里当第一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这第一书记,不占村里的干部名额,依靠当地的村党组织,和当地原来的村支书相互配合,一起主持基层工作。
在很多村里,乡亲们喜欢把村里原来的支部书记叫成老书记,也不管老书记的年龄是老还是少。当然,在云蒙崮村,张仁义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书记了。第一书记叫林大为,是从临沂市里派下来的,在村里扎了一年多,着实干了不少事,大家伙儿的日子明显越过越有奔头了。张仁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看来,今年底,最晚明年初,他六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安安心心地退休了。
在那之前,张仁义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毕竟,云蒙崮的很多村民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对村里各家的情况、各人的脾性,再熟悉不过了。你比如说,村里人吧,有时候有点好占小便宜、不顾大局的毛病。这几天,张仁义就发现了一件气人的事儿,村民们晒粮食都晒到村里的公路上了!
现在是六月天,麦刚收了不久,新打的粮食得晒干了才好收藏,陈年的余粮搁久了也容易生霉,庄户人喜欢在天气响晴的时候,翻出来晒一晒。云蒙崮是个典型的山沟沟,从村头到村尾,见不着几尺平地,除了去年刚修好的进村公路。
村公路又平整又敞亮,好些村民就把路面当成了晒场,东一片,西一片,在那摊开了晒粮食,还有晒干菜的,把个漂亮干净的路面,整成了大花脸。这么干可不行,张仁义打算今天就在村里开喇叭广播,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
这天下午三点多,老书记张仁义走进了村委会的广播室。
一般来说,贫困村的财政预算,各级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好些时候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第一书记林大为刚入村,就和老书记张仁义达成共识:村委会一切公务从简,要尽量地少花钱多办事。因此,云蒙崮村不论用人用物,都讲究个多功能。
这广播室就属于一室三用,房间在村委会一楼,有三十多平方米,比较宽敞,平时又兼着会客室和村干部的临时办公点儿。屋里靠墙摆着简易的木沙发和一张小茶几,屋中间对拼着两个办公桌,靠着窗台的就是广播喇叭的设备一桌一椅,桌上立着麦克风话筒和扩音机。
张仁义进了房间,走到窗边坐定,打开话筒开关,先在上面拍了几下,又喂了几下试试音,然后就开始广播了:
大伙儿注意了,大伙儿注意了啊,咱们村的路啊,已经全线开通了。但是这几天我发现,有些人啊,在路面上晒粮食、晒干菜,有的人还把自家的杂物堆在路边。这样可不行。这么好的路,不影响美观啊?再说也不安全。
张仁义顿了顿,在脑子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又继续说道:咱们费了一年的劲儿才修好这路,是为了干啥?可不是为了这些事,咱们要让这条路
话还没说完,只听嘭嘭嘭几声响,张仁义吓了一大跳,急忙往窗口看去,只见大喇叭正扒在窗台外面,火急火燎地敲窗户呢。
这个大喇叭,可不是真的喇叭,而是个大活人。这家伙吧,眼一天不闲着,嘴也一天不闲着,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偏他都能看在眼里。他既看在眼里,那决计不能烂在肚里,得到处宣扬,但凡谁家上午有个啥事被他看见了,不到天黑,全村都能传遍,真是人如其名,活脱脱一个大喇叭。时间一长,全村人都不爱叫他真名,只管他叫大喇叭。
张仁义被大喇叭吓这一跳,心里不禁有点上火。他一把按住话筒,电流信号受激,广播喇叭冷不防发出一波尖利的啸叫。张仁义赶忙关了话筒,打开窗户,不耐烦地冲大喇叭道: 大喇叭,干吗呢你?
大喇叭肯定是一路小跑过来的,顶着一脑门子汗。他也顾不得擦,激动地跟张仁义说:老书记,出事了,出事了!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张仁义倒有七分相信,但这大喇叭平时就爱大惊小怪,他的话不能太当真。这青天白日的,能出啥大事?
张仁义压了压火说:喇叭,你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遇事就不兴稳当点?屁大点事,都给你嚷嚷成国际新闻。
大喇叭一听,急得跳脚:哎呀,书记,这事儿它比屁大啊!你等等,我进去跟你说。
张仁义忙说:别,你等会儿!我这儿正广播说正事呢。说着,他把话筒开关打开,继续广播:继续啊,乡亲们。这条路啊,是咱们村经济振兴的重中之重!咱们村在山沟子里,没有这条路,咱种的庄稼粮食,还有那些好吃的,人家城里人咋进来收么!
这当口,大喇叭已经自己腾腾腾地进了广播室。看见老书记还在讲话,他一边在桌边等,一边老实不客气地拿起张仁义的水杯,咕咚咚喝了一气儿。喝完水,眼见老书记还不知要广播多久,大喇叭一伸手把话筒关了,开始嚷嚷:老书记,毛驴!毛驴他回来啦!
张仁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顿时忘了批评大喇叭扰乱工作,连忙问:真的?你看见啦?
大喇叭说:那还能假了?我瞧得真真儿的!毛驴坐着小汽车进的村儿,那车,可气派啦。毛驴他全身穿金戴银的,还带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下了车,直往毛家的老屋去了。
一听这话,张仁义坐不住了,拉起大喇叭就往外走,嘴里说着:赶紧通知林书记去。这事儿,我可得躲两天。
|
內容試閱:
|
章 毛驴回村
神仙住的地方,凡人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张仁义常常会这么想。
传说西王母娘娘住在昆仑山顶上,千丈山崖,万年冰雪,那真个是中国神山。可是那地界,凡人一天也活不下来吧?神仙们能餐风饮露,得天地精华;凡人要吃要喝,要讨媳妇养娃,一睁眼,茶米油盐,一样也少不得操心。
看看咱沂蒙山云蒙崮,虽不敢比昆仑山,但里头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咱这地方,山头儿不叫山头儿,叫个“崮”。也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琢磨的,在很多山尖尖上给安了个巨大的石台,陡峭嶙峋,不生草木,这石台下面,才是缓缓的山坡。远远望去,这些山峰好像戴上了帽子,这种地形,就叫崮。
沂蒙山里,到处是崮,有“沂蒙七十二崮”的说法,但究竟有多少座,谁也没那个闲心去一一数过。沂蒙山的崮,各有各的样式,有的像观音稳坐的莲台,有的像织女纺线的梭子,还有的像仙人对弈的棋盘…… 更妙的是,从孟春到深秋,风从东南方带来水汽,遇到群山阻挡,便沿山坡爬升,凝成薄薄的云雾,在群峰之间萦绕,久久不散。
你说云蒙崮的风景美不美?不是吹牛,这样的景致,神仙来了也住得。
但是,山多了,田就少了,地偏了,路就难行。老百姓守着几块薄田,靠天吃饭,十年倒有九年荒。饭都吃不饱,还说啥别的?张仁义知道,这不光是云蒙崮村一个村的情况,整个沂蒙山区,尽人皆知六大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娶妻难”。老百姓祖祖辈辈受穷,饿着肚子,不论啥样的青山绿水,看在眼里也成了穷山恶水。
这日子,过得憋屈啊。
张仁义今年五十九,是个老党员了,自打三十多年前当上云梦崮村的村支部书记,这大半辈子就铆着劲,跟“穷神”斗。他心里记得清楚,1984 年底,国家摸底调查了全中国18 个连片贫困地区,沂蒙山区就是这“十八穷”之一。当时,贫困户计有78万户、288 万人。有很多村子,连村民都记不得本来叫啥名了,直接就叫光棍村。
都说勤劳致富,这话是不假,但乡亲们不是不勤劳,问题是庄户人要知识没知识,要门路没门路,两眼一抹黑,有劲儿他也没处使啊。贫困山区要脱贫,那可是斗天斗地斗鬼神的大工程,得依靠国家政策来领路,靠党员干部动脑筋、办实事。
幸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扶贫政策是越来越好了,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计划,除了一系列惠民支持政策,还从各级机关挑选优秀的年轻干部,派到贫困村里当“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这书记,不占村里的干部名额,依靠当地的村党组织,和当地原来的村支书相互配合,一起主持基层工作。
在很多村里,乡亲们喜欢把村里原来的支部书记叫成“老书记”,也不管“老书记”的年龄是老还是少。当然,在云蒙崮村,张仁义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书记了。书记叫林大为,是从临沂市里派下来的,在村里扎了一年多,着实干了不少事,大家伙儿的日子明显越过越有奔头了。张仁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看来,今年底,晚明年初,他六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安安心心地退休了。
在那之前,张仁义决心站好后一班岗,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毕竟,云蒙崮的很多村民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对村里各家的情况、各人的脾性,再熟悉不过了。你比如说,村里人吧,有时候有点好占小便宜、不顾大局的毛病。这几天,张仁义就发现了一件气人的事儿,村民们晒粮食都晒到村里的公路上了!
现在是六月天,麦刚收了不久,新打的粮食得晒干了才好收藏,陈年的余粮搁久了也容易生霉,庄户人喜欢在天气响晴的时候,翻出来晒一晒。云蒙崮是个典型的山沟沟,从村头到村尾,见不着几尺平地,除了去年刚修好的进村公路。
村公路又平整又敞亮,好些村民就把路面当成了晒场,东一片,西一片,在那摊开了晒粮食,还有晒干菜的,把个漂亮干净的路面,整成了大花脸。这么干可不行,张仁义打算今天就在村里开喇叭广播,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
这天下午三点多,老书记张仁义走进了村委会的广播室。
一般来说,贫困村的财政预算,各级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好些时候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书记林大为刚入村,就和老书记张仁义达成共识:村委会一切公务从简,要尽量地少花钱多办事。因此,云蒙崮村不论用人用物,都讲究个多功能。
这广播室就属于一室三用,房间在村委会一楼,有三十多平方米,比较宽敞,平时又兼着会客室和村干部的临时办公点儿。屋里靠墙摆着简易的木沙发和一张小茶几,屋中间对拼着两个办公桌,靠着窗台的就是广播喇叭的设备—— 一桌一椅,桌上立着麦克风话筒和扩音机。
张仁义进了房间,走到窗边坐定,打开话筒开关,先在上面拍了几下,又喂了几下试试音,然后就开始广播了:
“大伙儿注意了,大伙儿注意了啊,咱们村的路啊,已经全线开通了。但是这几天我发现,有些人啊,在路面上晒粮食、晒干菜,有的人还把自家的杂物堆在路边。这样可不行。这么好的路,不影响美观啊?再说也不安全。”
张仁义顿了顿,在脑子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又继续说道:“咱们费了一年的劲儿才修好这路,是为了干啥?可不是为了这些事,咱们要让这条路…… ”
话还没说完,只听“嘭嘭嘭”几声响,张仁义吓了一大跳,急忙往窗口看去,只见“大喇叭”正扒在窗台外面,火急火燎地敲窗户呢。
这个“大喇叭”,可不是真的喇叭,而是个大活人。这家伙吧,眼一天不闲着,嘴也一天不闲着,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偏他都能看在眼里。他既看在眼里,那决计不能烂在肚里,得到处宣扬,但凡谁家上午有个啥事被他看见了,不到天黑,全村都能传遍,真是人如其名,活脱脱一个大喇叭。时间一长,全村人都不爱叫他真名,只管他叫“大喇叭”。
张仁义被“大喇叭”吓这一跳,心里不禁有点上火。他一把按住话筒,电流信号受激,广播喇叭冷不防发出一波尖利的啸叫。张仁义赶忙关了话筒,打开窗户,不耐烦地冲“大喇叭”道: “大喇叭,干吗呢你?”
“大喇叭”肯定是一路小跑过来的,顶着一脑门子汗。他也顾不得擦,激动地跟张仁义说:“老书记,出事了,出事了!”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张仁义倒有七分相信,但这“大喇叭”平时就爱大惊小怪,他的话不能太当真。这青天白日的,能出啥大事?
张仁义压了压火说:“喇叭,你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遇事就不兴稳当点?屁大点事,都给你嚷嚷成国际新闻。”
“大喇叭”一听,急得跳脚:“哎呀,书记,这事儿它比屁大啊!你等等,我进去跟你说。”
张仁义忙说:“别,你等会儿!我这儿正广播说正事呢。”说着,他把话筒开关打开,继续广播:“继续啊,乡亲们。这条路啊,是咱们村经济振兴的重中之重!咱们村在山沟子里,没有这条路,咱种的庄稼粮食,还有那些好吃的,人家城里人咋进来收么!”
这当口,“大喇叭”已经自己腾腾腾地进了广播室。看见老书记还在讲话,他一边在桌边等,一边老实不客气地拿起张仁义的水杯,咕咚咚喝了一气儿。喝完水,眼见老书记还不知要广播多久,“大喇叭”一伸手把话筒关了,开始嚷嚷:“老书记,毛驴!毛驴他回来啦!”
张仁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顿时忘了批评“大喇叭”扰乱工作,连忙问:“真的?你看见啦?”
“大喇叭”说:“那还能假了?我瞧得真真儿的!毛驴坐着小汽车进的村儿,那车,可气派啦。毛驴他全身穿金戴银的,还带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下了车,直往毛家的老屋去了。”
一听这话,张仁义坐不住了,拉起“大喇叭”就往外走,嘴里说着:“赶紧通知林书记去。这事儿,我可得躲两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