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研究

書城自編碼: 354778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理論法學
作者: 王次宝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579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10
《 民事诉讼主张制度研究 》
+

NT$ 468
《 案外人权利救济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
+

NT$ 588
《 既判力理论与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研究 》
+

NT$ 331
《 民事诉讼失权理论研究 》
+

NT$ 924
《 法律行为论 王泽鉴作序推荐 杨代雄 基于《民法典》研究法律行为 》
+

NT$ 545
《 围城之内 》
編輯推薦: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诉讼的进行。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特有的一项原则,是由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民事权利的性质决定的。作者系统地对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作者从比较法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以及社会主义法系国家对民事诉讼处分权的法律规制,并根据大量的资料,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结合的角度,从语义分析到法理分析的层面,对处分原则的基本含义、理论基础、历史发展等展开了研究,揭示了处分原则应有的内涵。作者还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语境对处分原则与民事诉讼体制的关联、处分原则的制度化、处分原则的具体适用等一一进行了分析。
內容簡介: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被视为一项*能反映民事诉讼个性和民事权利救济特点的基本原则,但在我国没有充分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书首次以专著形式对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细腻的总结与梳理。作者依据大量资料,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结合的角度,从语义分析到法理分析的层面,对处分原则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域外情况、中国问题、具体应用与完善路径等作了十分扎实的研究。在结论部分,作者明确主张应当以当事人主导式作为处分原则今后改革的方向。本书提出的观点和理论为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推动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转换,推进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了具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研究的空白。
關於作者:
王次宝,法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1997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2001年取得学士学位、2004年取得硕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法学家张卫平教授, 2012年取得博士学位。2017年12月,入选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在《清华法学》《现代法学》《当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民事程序法研究》《新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模拟民事法庭理论与实例导引》等编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目錄
探求真谛,更上层楼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研究》序张卫平1

导论1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6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

第一章处分原则之基础篇20
第一节处分原则的界定20
一、 处分的语义分析20
二、 原则与主义的语义比较24
三、 处分原则的不同样态26
第二节处分原则发展的历史脉络27
一、 古罗马法时期的萌芽27
二、 欧洲中世纪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理论酝酿28
三、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正式确立30
四、 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与改造30
五、 世界各国的最新发展31
第三节处分原则确立的理论根据32
一、 西方学者的主要观点32
二、 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33
三、 笔者的观点34
第四节处分原则与周边概念的关系49
一、 处分原则与处分权主义49
二、 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51
三、 处分原则与当事人进行原则55
四、 处分原则与当事人主义57
五、 处分原则与程序选择权58
六、 处分原则与诚信原则60
本章小结64

第二章处分原则之域外篇65
第一节法国模式65
一、 法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简史65
二、 法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界定、表现及其特色70
三、 法国民事诉讼法的变革与处分原则的发展趋势74
第二节德日模式77
一、 德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处分原则78
二、 日本民事诉讼法及其处分原则85
三、 德、日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比较90
第三节英美模式93
一、 英国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对抗制下的处分原则94
二、 美国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对抗制下的处分原则100
三、 英美两国对抗制下处分原则的特色与发展趋势106
第四节苏俄模式108
一、 苏俄民事诉讼法发展简史108
二、 苏俄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110
三、 俄罗斯联邦对苏俄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相关内容的修订121
本章小结125

第三章处分原则之中国篇127
第一节处分原则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系谱127
第二节我国处分原则的形成背景与条件131
一、 传统文化的积淀132
二、 现实条件的限制132
三、 边区经验的总结133
四、 国外立法的借鉴134
第三节我国处分原则的主要内容与特色136
一、 我国对于处分原则概念的界定与表述136
二、 我国确立处分原则的理论依据及其变迁137
三、 我国处分原则的具体内容140
四、 我国处分原则之下的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143
五、 我国处分原则的主要特色145
第四节我国处分原则存在的五大问题146
一、 自身内容的非原则化146
二、 处分权定性的错位化148
三、 国家干预的意识形态化156
四、 限制范围的扩大化158
五、 法官职权的非制约化161
本章小结164

第四章处分原则之应用篇(上):核心规则166
第一节当事人决定诉讼的开始166
一、 基本原理166
二、 起诉与一审程序的启动168
三、 上诉与上诉审程序的启动182
四、 再审程序的启动188
五、 其他重要程序的启动193
第二节当事人决定审判对象及其范围195
一、 基本原理195
二、 当事人选择救济的形式、程序与顺序196
三、 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变更与追加199
四、 当事人请求法院救济的质的范围202
五、 当事人请求法院救济的量的范围204
六、 上诉请求与禁止不利益或利益变更原则208
七、 上诉请求与发回重审制度212
第三节当事人可以决定诉讼的终了214
一、 基本原理214
二、 撤回起诉215
三、 撤回上诉与舍弃上诉223
四、 诉讼请求的舍弃与认诺225
五、 诉讼上的和解228
本章小结232

第五章处分原则之应用篇(下):限制适用234
第一节处分原则的限制原理234
一、 限制适用的原因235
二、 限制适用的对象237
三、 限制适用的情形237
第二节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处分原则的限制模式241
一、 大陆法系对于限制适用处分原则的一般规定241
二、 法院的诉讼指挥与处分原则的限制247
三、 当事人的真实义务与处分原则的限制250
四、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对于处分原则的限制规律252
第三节英美法系对于处分原则的限制模式253
一、 英美国家限制处分原则的一般规定253
二、 案件管理与处分原则的限制254
三、 公益诉讼与处分原则的限制255
四、 家事诉讼与处分原则的限制257
五、 英美法系国家对于处分原则的限制规律258
第四节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对于处分原则的限制模式259
一、 国家干预内化为处分原则的组成部分259
二、 国家干预实行一体化适用260
三、 当事人的处分权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261
本章小结262

第六章处分原则之完善篇264
第一节处分原则基本范畴的再思考264
一、 重新解读处分原则中的处分264
二、 重新界定处分原则的概念266
三、 重新认识处分原则样态与诉讼模式的关系268
第二节域外处分原则的借鉴与启示270
一、 德日模式处分原则的借鉴270
二、 俄罗斯处分原则的启示272
三、 我国处分原则模式的再审视275
第三节我国处分原则的完善路径与方向276
一、 完善处分原则需要调整与转变的基本理念276
二、 完善处分原则核心三规则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79
三、 完善处分原则限制规则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81
四、 完善处分原则相关的配套建设287
五、 修订我国处分原则相关的问题条文289
本章小结293

结语294

参考文献298

索引320

后记330
內容試閱
探求真谛,更上层楼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研究》序张卫平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便开始关注民事诉讼基本模式(体制)问题,并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我发现,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的特性决定了民事诉讼基本模式(体制)的特征。但奇怪的是,从一些基本原则的表述来看,中外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例如辩论原则、处分原则等。在大陆法系国家,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也被视为民事诉讼的两个车轮,具有基本原则的地位。既然如此,我国的民事诉讼基本模式(体制)就不应该与这些国家的民事诉讼模式(体制)有质的差异。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中的所谓处分原则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结果发现,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都认可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也的确在诸多方面贯彻了处分原则,但我也注意到,不仅在民事诉讼法的文本中,而且在民事诉讼的实务与理论中都强调了当事人处分权的非绝对性和限制性,甚至将这种非绝对性和限制性作为重点和核心。这也是我国在法治建设初期对待权利通常会出现的问题。由此,作为强调权利行使自由的处分原则就不可能充分或真正发挥其作为原则的作用。在许多方面,由于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实际上使处分原则一直处于非原则或半睡眠状态。因此,我们势必要追问:这些限制是合理的吗?这样限制的根据能够成立吗?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限制呢?究竟应当如何来认识和理解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才是正确的呢?
我在《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一文中尝试着回答了这些问题。我认为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型塑与苏联民事诉讼体制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受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新中国全面移植了苏联民事诉讼的体制和理论,并与我国传统的审判方式和诉讼体制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民事诉讼体制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强烈的职权干预色彩,加之长期固化的民事裁判理念,就构成了对当事人处分权限制的制度基础和理念基础,使对当事人处分的限制在国家干预理念的语境中获得了正当性。更深层的社会因素是计划经济体制、传统国家治理方式、传统的意识形态以及传统权利义务观等。例如,基于国情我们必须保留处分原则,只不过其处分原则的内核与西方国家的处分原则是有所不同的,如同对辩论原则这一形式概念的保留一样。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在意识形态上对应的是民主和自由,但阶级属性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我们对待处分原则的认识之所以存在偏差,是由于我们没有从民事诉讼应有特性的视角审视这一原则,没有从民事纠纷的性质来认识纠纷解决程序的基本要求。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权利义务纠纷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诉讼程序总是与诉讼对象的特性相一致的。不同性质的诉讼对象,其诉讼程序的设计也是不同的。民事争议是关于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一定人身关系的争议。争议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因为民事交往是以当事人独立意思自由为前提的。当事人的平等地位不过是在为民事主体的意志自由创造条件。因此,平等的落脚点必然在当事人的意思自由上。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民法的平等自愿这一公理性原则。而民事法律关系的这种特性又决定了民事诉讼的特性,即它是一种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解决过程。实体法领域中的公理性原则也必然要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中得到具体体现和延伸。主要体现在:当事人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同样享有意思自治的权利,当事人不仅在实体法领域有权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而且在诉讼领域也同样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由于当事人在诉讼领域对民事权利的处分,必须通过实施特定的诉讼行为来加以实现,所以能够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地实施特定诉讼行为的权利也同样被法律所肯定,即当事人对诉讼权利的处分权。没有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自由支配,民事主体对民事实体权利的自由支配也就不能实现。正是基于这一规范的重要性,现代民事诉讼法均将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当然,在这一时期,我对处分原则的分析和研究主要是服务于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宏观分析,通过对我国限制性处分原则的初步分析揭示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特征,以及民事诉讼体制今后转型以及具体操作的大致方向和制度安排。早期的分析并没有从规范、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处分原则进行全面的学术探讨。在一段时间内我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还是在民事诉讼体制的整体分析方面。因此,对于处分原则的许多法理问题有待深入地进行分析。好在,本书的作者王次宝适时地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正好可以将这一课题交由他来完成。记得我当时的主张是,通过研究确立处分原则应有的基本框架,然后依照这一原则框架一方面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规范进行扫描,看看存在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按照这一框架进行建构,建构中要充分考虑实效性和可行性。
几年过去了,王次宝如期提交了他的博士论文《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研究》。该文在民事诉讼理论界首次系统地对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作者从比较法的角度比较全面、正确地展示了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以及社会主义法系国家对民事诉讼处分权的法律规制,并根据大量的资料,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结合的角度,从语义分析到法理分析的层面,对处分原则的基本含义、理论基础、历史发展等作了十分扎实的研究,准确地揭示了处分原则应有的内涵。作者还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语境对处分原则与民事诉讼体制的关联、处分原则的制度化、处分原则的具体适用等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并澄清了我国理论界对处分原则存在的一些误识。文中提出的观点和理论对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推动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转换,推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提供了指导理念和具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研究的空白。次宝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这一课题,无疑与他踏实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基础、勤于思考和一副好身板有直接的关系。
毕业之后,次宝并没有停下对处分原则探索的步履,本书即是证明。比较当初的博士论文,我注意到作者在本书中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于处分原则的研究,尤其是在处分原则的规则建构以及具体适用方面,对处分原则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和厚实。作者在本书中关于处分原则的理论阐述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具有突出的先进性。
我希望作者能够将本书的研究成果视为新的研究的起点,使自己对民事诉讼法的研究更上一层楼,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2020年4月于成都水乡石隐园目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