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梅尧臣研究 涂序南著 凤凰出版社

書城自編碼: 354707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历史/地理人物
作者: 涂序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32158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0
《 红尘四梦——汤显祖传(平装) 》
+

NT$ 390
《 红尘四梦——汤显祖传(精装) 》
+

NT$ 315
《 孙毓敏传记 》
+

NT$ 558
《 方国珍史料集 》
內容簡介:
梅尧臣是宋诗名家,学术界研究成果已然颇丰,本书本着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言人未深、补人所缺的原则,就梅尧臣的家世、生平、思想、诗歌题材、朱注辨正、宛陵体、梅尧臣注 《孙子兵法》等方面进行了阐发,以期对梅尧臣研究有所助益。
關於作者:
涂序南,文学博士。曾发表论文多篇,《论梅尧臣注》,曾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1期以摘要的形式转载。现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 题:《梅尧臣诗歌接受研究》。
目錄
目录

序1

绪论
一、 梅尧臣研究缘起
二、 二十世纪以来梅尧臣研究述评
(一) 二十世纪前八十年之梅尧臣研究
(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之梅尧臣研究
三、 研究思路及结构
一梅尧臣家世考
(一) 梅尧臣的家世源流
(二) 梅询对梅尧臣的影响
二梅尧臣生平考论
(一) 梅尧臣的名号考
(二) 谢绛、钱惟演对梅尧臣的影响
(三) 科举经历对梅尧臣的影响
(四) 仕与隐的矛盾
(五) 梅尧臣的性格与志趣
三论梅尧臣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一) 我世本儒术
(二) 喜与高僧语
(三) 老氏吾将师
四论梅诗的题材构成及其开拓意义
(一) 梅诗题材总论
(二) 现实题材诗
(三) 人文题材诗
(四) 咏史怀古诗
(五) 悼亡诗
五论宛陵体
(一) 宛陵体概念的演变
(二) 宛陵体的风格内涵
(三) 宛陵体创作的地位及其诗史影响
六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辨正
(一) 朱校本梅集讹误辨正
(二) 《别三十弟彦臣》系年及《送弟禹臣》补注辨正
七梅尧臣诗在北宋的接受
(一) 同时代人对梅尧臣诗的接受
(二) 北宋中后期对梅尧臣诗的接受
八梅尧臣诗在南宋的接受
(一) 两宋之交对梅尧臣诗的接受
(二) 南宋中期对梅尧臣诗的接受
(三) 南宋后期对梅尧臣诗的接受
九论梅尧臣的古文和词
(一) 梅尧臣的古文
(二) 梅尧臣的词
十论梅尧臣注《孙子兵法》
(一) 梅注版本考
(二) 梅注的时代背景
(三) 梅注的动机和时间
(四) 梅注的特点
(五) 梅注的军事思想
(六) 梅注的影响
附录梅尧臣《孙子注》校点
凡例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之际,正值涂序南叩问求学于程杰先生之门。程先生博学多才,是宋诗研究专家、大家,其鸿篇巨制《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力大思雄,蜚声学界,于宋诗研究厥功甚伟。因程老师于宋诗领域的卓越成就,而与莫砺锋先生并称为宋诗研究之双雄。只可惜后来程老师身体欠佳,未继续致力于宋诗研究,而另辟蹊径,专力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程老师才力卓荦,勤苦治学,又在花卉研究领域开疆拓土,披荆斩棘,已出版《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梅文化论丛》等学术专著多部。程老师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还是一个乐于提携后进、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我在南师大工作之时,与程老师亦师亦友,受益于程老师之处良多。涂序南能受学于程门,实有幸焉。涂序南为人朴实敦厚,谦逊好学,在妻子病故、家庭遭受巨大变故之时,仍能继续求学,这种孜孜矻矻、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因程先生多年来未给学生作过序,所以涂序南转而请托我。因为我与程先生情同莫逆的关系,再加之与涂序南亦有师生之实,所以我就代庖了。
涂序南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梅尧臣研究,毕业后经过反复修改、补充、润色,今日得以付梓出版,我也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可是多年来,我倾注的领域是词学,对宋词比较熟悉,而于宋诗并略有涉及。由于涂序南言辞恳切,我就只好勉为其难了。
对于宋初以来的文坛形势,《四库全书总目宛陵集提要》言之甚详: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偁欲变诗体,皆力有未逮。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于时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黄庭坚等皆尚未显,其佐修以变文体者尹洙,佐修以变诗体者则尧臣也。其时欧阳修主盟文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梅尧臣、尹洙、苏舜钦则为羽翼。梅尧臣主要以诗名家,是宋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从梅尧臣起,宋诗始打开自己的道路,不同于唐诗,而又具有自己的面目,不为唐诗光辉所掩盖,从而被南宋刘克庄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亦能文,然其传世之作并不多,其文皆宗主六经,发为文采,脱去晚唐五代气格,直造退之子厚之阃奥,风格平易自然,体现了与时代文风的一致性。
唐宋以来,文人间诗文唱和成风,他们往往志趣相投,心同气应,彼此切磋、研磨诗艺,从而形成诗风大致趋同的诗歌流派。在唐有韩孟、元白、皮陆唱和等。梅尧臣与欧阳修交情深笃,欧阳修尊称梅尧臣为诗老诗翁,而自己却谦称后辈。就对诗歌革新、建立宋诗风貌的贡献而言,梅尧臣是要高于欧阳修的。梅、欧二人都非常推崇韩愈,欧阳修曾把他与梅尧臣的诗友关系比作韩愈之于孟郊的关系,今人李德身把他们称作梅欧诗派。从天圣末年起,梅欧诗文唱酬凡三十年。今《宛陵集》所收梅尧臣与欧阳修酬和之诗,多达一百四十九首;欧阳修酬和梅尧臣之诗文,一百四十三首。梅尧臣诗艺的提高,与梅、欧二人频繁的诗文唱和有密切的关系。梅尧臣诗名的盛大,又与欧阳修对梅诗的品评和推誉有很大的关系。除了与欧阳修唱和以外,梅尧臣还与苏舜钦、晏殊、江休复、刘敞、王安国、王安石、曾巩、司马光、王几道、韩纲、韩综、韩绛、韩绎、韩维等文坛巨匠、政坛伟人诗文往还、唱和甚夥。
梅尧臣开创了独具面目的宋调特色,综合众家所研究成果,其诗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挥了韩愈诗歌题材日常化的倾向和特点。袁行霈先生说:梅诗更值得注意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因为这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从六朝到盛唐,诗人们对生活中凡俗的内容不屑一顾。从中晚唐开始,虽然诗歌不再回避平凡、琐屑的生活细节,但尚未形成风气。梅诗中更多的作品则成功地实现了题材的开拓,把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写得饶有兴味。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尽管梅尧臣在题材开拓的尝试中有些不甚成功的例子,如将前人认为不宜入诗的虱子、跳蚤、甚至厕蛆写入诗中,就让人感觉非常恶心,但是梅尧臣以丑为美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的大力尝试,开了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为宋诗逃脱唐诗的笼罩找到一条途径,颇具开拓精神。第二,梅尧臣诗穷而后工的特点。诗穷而后工是欧阳修对梅诗特色的评价。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欧虽为挚友,但是欧阳修从总体来说,仕宦较为显达,因此他的某些作品呈现台阁体的倾向;而梅尧臣始终未能考中进士,一生仕途穷促不展,辗转州县,沉沦下僚,因此他将人生的怀才不遇之感一寓于诗,从而呈现穷者之吟的特色。事实上,古往今来大多数有成就的文学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震撼人心、传之久远的文学作品,多有艰难困苦的人生经历,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到韩愈的不平则鸣,再到梅尧臣的诗穷而后工,像一条红线贯穿其间。第三,源自《诗经》、《楚辞》的风雅、比兴、美刺的文学传统。梅尧臣说: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梅尧臣的诗歌不徒作空言,不无病呻吟,时代的重大事件,都能迅速地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来。朱东润先生说:在尧臣的作品中,最突出的是他对于国事的关心和愿为国效力的热烈感情。虽然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在梅诗中所占比重并不高,但是论梅诗不能以此定价,现实题材的诗是梅诗中最有思想意义和价值的部分。第四,平淡的风格。梅尧臣在诗中多次提到对平淡美的追求。事实上,以平淡论诗,古已有之,陶渊明诗、韦应物诗都被称为平淡。但是梅尧臣并不是对前人诗风的亦步亦趋,莫砺锋先生指出,梅尧臣心目中的平淡已是一个全新的诗学名词,它实际上是指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这种观点在宋代并不是梅尧臣一个人的独得之秘,而是时代的共识。平淡已成为宋代诗坛整体性的审美追求,而这种平淡观是发轫于梅尧臣的。
梅尧臣研究,学术界已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刘守宜的《梅尧臣诗之研究及其年谱》、黄美玲《欧梅苏与宋诗的形成》、王秀春《欧梅苏诗歌历时性研究》、日本学者绿川英树《梅尧臣与北宋诗坛研究》等。尤其是绿川英树的《梅尧臣与北宋诗坛研究》,对梅尧臣的诗学观念、创作实践以及后人对他的接受情况,都作了有益探索,揭示了北宋诗史演变的过程。今又喜见涂序南对梅尧臣进行了专题研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梅尧臣研究。细读书稿,颇有新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梅尧臣家世考。该专题以新近出版的《梅氏宗谱》为基础,结合史传、别集、笔记等资料,详尽考述了梅尧臣的家世源流,对于了解梅尧臣的家学渊源颇有益处。由于掌握了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新材料,所以所论颇有价值。第二,论梅诗的题材构成。该专题首先着眼于梅诗整体,分析了其题材构成情况,了解到其论诗诗、禽言诗、人文意象诗等对于宋诗题材颇具开拓意义。学界于梅诗题材的论述,多着眼于其某一类题材,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该专题则将梅诗整体按题材进行分类,列为图表,令人一目了然。第三,论宛陵体。学界虽然对梅诗风格之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以宛陵体来论梅诗尚不多见。该专题在对宛陵体诗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梅诗原作,得出宛陵体的风格特征和成就。宛陵体是梅诗主导风格的代名词。梅尧臣长于五古,宛陵体是以梅尧臣的五言古体诗为主的诗歌风格,其特征是平淡,兼有古硬怪巧、枯涩、老健等丰富内涵。宛陵体既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同时也体现了复古革新的时代精神,深契宋人平淡有致的审美追求,在宋调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辨正。该专题通过对照梅集几个重要的版本,订正了朱校本的十六条失误,并对《别三十弟彦臣》一诗的系年和《送弟禹臣》一诗的补注提出了新见解。第五,梅尧臣的文和词研究。梅尧臣于古文亦有较深的造诣,梅文具有语言朴实流畅,简练传神;句式以散体为主,骈散兼行;抒情真率,叙事生动,叙议结合;风格古朴、平易自然的特点。梅文也体现了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精神。梅文数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梅尧臣对诗歌的偏好,他喜欢以诗代文。梅词存世只有两首,皆为咏物词,其中《苏幕遮》一阕尤为人所称道。梅词数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与当时词的地位不高和梅尧臣上薄风雅的文艺观念有关。二是和梅尧臣窘迫的生活状况有关。梅尧臣主要以诗名于当世,学术界关注的也多是其诗歌,而于其文词,则甚少论及,所以所论颇具开创意义。第六,论梅尧臣注《孙子兵法》。梅尧臣注《孙子兵法》是梅尧臣一个重要的学术活动,在孙子学和兵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迄今学界关注不够,未见专题讨论。本专题对梅注的版本源流、时代背景、注释动机、注释体例、兵法观念、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述。此外,作者以杨丙安校理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本,以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梅尧臣撰《孙子注》为参校本,将梅注单独辑录出来,具有新创。
如前所言,程杰先生的学术研究有两大特色,一是宋诗及宋代文学研究,二是花卉审美文化研究,皆能开宗立派,自树一帜,声鸣学术界。涂序南能够坚守自己对于宋诗的研究兴趣,在程先生的精心指导下,于梅尧臣研究有所新的发明,我也颇感欣慰。聊为短序以志其事。


曹辛华
2020年5月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