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孙中山崇拜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政治和文化产物,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的遗存和延续,又是国民党政权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刻意制作政治象征符号,借以整合社会、巩固其威权统治的一大创制,也是国民党利用国人对孙中山的爱戴、崇敬与祭奠的社会心理,有意引导和设计成为个人崇拜的精神产物。本书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理解孙中山符号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深化民国政治文化史研究。
|
關於作者: |
陈蕴茜,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曾为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历史记忆、城市空间、性别、文艺等。出版著作7种(含合作),在《近代史研究》、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
目錄:
|
导言
第一章 传统语境中的个人崇拜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
第一节 传统语境中的个人崇拜
第二节 近代中国个人崇拜的延续与变异
第二章 走向神坛:孙中山的自我抉择与国民党造神运动
第一节 孙中山走向神坛
第二节 统治合法性与国民党造神运动
第三章 神圣仪式与孙中山符号的建构
第一节 追悼仪式与孙中山符号的初步建构
第二节 各地追悼仪式与孙中山符号的传播
第三节 奉安大典与孙中山符号的强化
第四章 纪念仪式的日常化
第一节 谒陵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第二节 政治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第三节 日常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第五章 时间政治与中山精神永生
第一节 总理纪念周与孙中山崇拜
第二节 逝世纪念与孙中山崇拜
第六章 纪念日与纪念传统的确立
第一节 诞辰纪念日与孙中山崇拜
第二节 孙中山系列纪念日与民国新传统
第七章 空间政治与孙中山符号的建构
第一节 神圣空间的建构
第二节 政治空间的建构
第三节 教育空间与孙中山符号的传播
第八章 中山符号日常化与空间重组
第一节 日常生活空间的建构
第二节 中山符号的空间定位与表现形态
第三节 纪念空间三民主义化
第四节 中山纪念空间与民族主义
第九章 孙中山符号与社会记忆
第一节 公众参与性与孙中山符号记忆
第二节 孙中山符号的社会分层记忆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