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秦兵马俑与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的考古“寻秦记”!
★小说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发掘现场趣事,秦兵马俑和咸阳城遗址考古领队带你探秘秦朝;
★从烂土、残砖、碎陶片中,还原史书缺失的秦国细节,开脑洞,查文献,找证据,精彩程度堪比福尔摩斯探案;
★受邀参加《百家讲坛》《一席》《国宝故事》的考古大咖写给文博爱好者的扫盲书,真正看懂兵马俑、秦陵及其他陕西省出土的重要文物;
★收录陕西、河北、甘肃、新疆等博物馆大量尚未对外展出的珍贵文物图片、资料,如秦始皇3号宫殿出土的壁画、兵马俑纹饰手绘线图等。
|
內容簡介: |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考古“寻秦记”,根据秦兵马俑近30年及秦咸阳城遗址6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拼合出史书上缺失的秦国匠人、军官、公务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发现秦国崛起的秘密,秦人的细致浪漫、超前的节约理念以及对外来文明的兼收并蓄。
真正的考古一线,有太多小说家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来的趣事。秦朝的“中央银行”的造币机竟然是在砖厂垃圾堆被发现的;为了尽力保留兵马俑彩绘,医用手术刀替下了考古手铲;考古专家和村民喝酒,跟盗墓者争文物,与建设方抢工期,在挖掘机铁爪下抢救秦砖,向房地产老总讲述管仲的城市建设理念……
在博物馆柔和灯光下展出的是国宝,而不被人注意的烂土、残砖、石块同样镌刻着独有的秦国密码。考古从来不是为了探宝,而是透物见人,与古人对话。无论是展出的精美文物,还是无法移动的遗址遗迹,考古人都亲手抚摸过,研读过,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许卫红,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现任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考古领队。曾参加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掘二十余年,在任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期间,用棉签和医用手术刀剔出诸多精彩。
《百家讲坛》镇馆之宝主讲人、一席演讲者。已出版《说说秦俑那些事》。
|
目錄:
|
推荐序 许宏
推荐序 马伯庸
自 序
第一章 世界奇迹兵马俑
千古一帝的仪式感
两千多年的三座“营房”
揭秘地下军阵
秦始皇“手办”的诸多秘密
真相再遇挑战
考古四十载终获国际大奖
第二章 彩绘兵马俑的本来面目
别问彩绘俑有多少件
合成颜料的专利属于谁
刀下留“俑”
这个陶俑有睫毛
因为颜色引发的争吵
第三章 无彩之中更精彩
脆弱的彩绘文物
万事都有原宗
腐朽织物里的大发现
女人的故事
第四章 寻找秦将军
我发掘的将军俑
巧制衣装伴将军
秦代雕塑大师
谁在秦国能当将军
将军俑名不符实
聊点八卦
第五章 秦军的精锐部队
小跟班开脑洞
奇怪的绿脸俑
精锐部队中的特种兵
战争警报拉响了
陕西的名马良驹
弼马温与马上封侯
第六章 传奇宝剑的神话
亮剑
高科技逆天有点玄
秦剑的长途旅行
秦剑的本土内核
长剑差点要了命
我的“差”运气
第七章 地下宝库秦始皇陵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最爱
陵园选址并不好
丽山之作有“增”和“减”
世界最贵豪车
带着两河文明气息的铜水禽
秦始皇地宫何时挖
第八章 咸阳城迷雾
咸阳城,我来了
为了回家而不停迁都
天境与人间帝宫
项羽没烧阿房宫
咸阳城建造的“天意”
《阿房宫赋》内容不假
第九章 咸阳城里找人
挖座秦陵行不行
我看到了奇迹
有漏洞的脑洞
城中普通人
咸阳是座移民城
第十章 “烂土”里的皇宫
夯筑技术创造世界奇迹
田野考古秘籍
复式结构的小高层
宫殿精装修
坏事变好事
新城与旧都,且行且珍惜
第十一章 残砖也是宝
砖上纹饰与国运
模印砖与印刷术
有字砖与君子修养
混进来的汉代砖
我有三个奢望
小题大做
第十二章 “骨”惑人心的一次发现
“万人坑”带来的烦恼和快乐
皇家工厂初显真容
纸上得来终觉浅
大国工匠
官商运营模式
考古人心中的国宝
第十三章 国库发掘·编磬
新发掘开始了
缘分带来的小骄傲
磬不只是乐器
秦人讲礼吗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第十四章 国库发掘·封泥
封泥出来喽
用途大家猜
洛阳铲发神威
火警长鸣
想点文创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的钱版
搂草打兔子
钱模的三重价值
钱“眼”和拜“金”
秦始皇的理想与现实
半两钱的“打版车间”
工作难度再加大
第十六章 渭河岸边有秘密
心有疑窦再出发
秦宫银盘长了“腿”
残缺中欣赏美
交流不只一条路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第十七章 青铜诏版显圣意
胡亥的另一面
秦代也有八两秤
继承、托古与赝品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圣意不难测
第十八章 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笑话不好笑
西魏大墓出了墓志
还原墓主真人
西安:丝路起点站
留下一份历史记忆
尾 页
|
內容試閱:
|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许宏 推荐序
卫红女士在继《说说秦俑那些事》(三秦出版社,2015 年)之后,又有这本面向公众的新著问世,可喜可贺。她约我这个本家同行写几句话,当然恭敬不如从命啦。
其实这位曾主持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掘的考古领队、微博圈里著名的“探方里的资深美人”,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不必由我来赘言。但她后来的举动与收获,真的令人敬重有加。
我一直自诩是考古界搞“不动产”的,执掌“最早的中国”、最可能的夏都——二里头遗址 20 年,最得意的成果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井字形大道)、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最早的围垣官营手工业作坊区……这些搬不走的遗产,其珍罕程度和历史意义,甚至远超国宝级文物。但这又往往是令考古人望而生畏的。谁都知道如以此为志业,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这些在“性价比”上显见的问题。事倍功半的事儿,没有点情怀支撑,是很难做下去的,尤其在我们这个伟大而浮躁的时代。
如果说本人的决意,还来自而立之年初任领队时的那股锐气,那么,当听说俺的本家卫红女士竟然在不惑之年,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又转战咸阳城,吃惊之余是叹服,叹服之余,也为她捏了一把汗。在本人梳理出的中国上古时代“大都无城”这一文化现象中,秦咸阳城是一个典范,由于没有大城圈,也是最说不清楚、最不易捋清结构布局的。但后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卫红女士接手之后,率其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探寻,秦咸阳城考古有了如此收获和突破性的进展,令人刮目相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这本书从秦始皇身后的“兵”说起,而后转向了秦始皇生前的“城”,向我们展现了一代秦都“不动产”和遗物两大类文化遗产之美,以及考古人的探索足迹与心路历程。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执着,她的投入,她的挚爱,她的温度。
这样,我跟卫红女士就有了进一步的缘分。我在论文、讲座中多次提及自己的中国古史观和文明观。整个中国古代文明史可分三大期,其间有两大节点。第一个大的节点是二里头,那是从“满天星斗”的多元古国(邦国)时代,演变为“月明星稀”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时代 ;第二个大的节点,则是秦王朝,它开启了“皓月凌空”的一体一统化的帝国时代。而我和卫红女士就是二里头和秦咸阳城这两大历史节点上的“大都”考古人。惺惺相惜。
扯远了。说到这本新书,你能看到作者这枚考古“女汉子”婉约
的一面。她在书中娓娓道来 :“我在兵马俑坑里,看到皮盾、战鼓和木车,在咸阳城骨器工厂里,找到了带具、圆环。这些考古发现使我看到了别样的秦人,有不一样的平和、有序、耐心、细腻,不乏生活的情趣。”是的,机遇属于有准备者。髹漆绘彩的竹、木、皮器及织物等的清理,在理念和技术层面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根本无法让其“复活”,重见天日的。捧读这本书,你能从考古清理之细、描述之细,感受到学者之细和女性之细,感受到二者相加之后,在书中处处显现出的细节、细心、细腻之美。
“脑洞”,是卫红女士书中出现频度特高的一个词儿,既用作名词,更是很时尚地活用为动词 :“我发现自己对考古发现的细节真的很喜欢脑洞。”是的,考古需要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的确像作者说的那样,可以将考古发现“提升到情境研究的高度”。作者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又经常带我们走进轻松诙谐、时空穿越的“脑洞”世界。“考古其实就是给现实生活找原宗。”这在细腻之外,又让作品平添了某种宏阔的、贯通古今的大气。
读卫红女士的文字,我想起了著名女学者扬之水老师的名物研究。其作品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旁征博引,让人应接不暇,当然受益匪浅啦。读这本书的感受也一样。
要之,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一本有用的书。
是为序。
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作者
2020 年初秋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马伯庸 推荐序
我和许老师的缘分,要追溯到 2019 年的夏季。当时因为机缘巧合,我获准前往秦宫六号宫殿遗址去考察,接待我的,正是许老师和她的学生。许老师极为健谈,先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番概况,然后又不辞辛苦冒着烈日带我们去考古现场,亲身体验一把秦宫六号宫殿的壮观与博大。
说是考察,其实更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许老师一路侃侃而谈,讲了许多不为公众熟知的考古细节,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让我浮想联翩,涌现出想写篇小说的冲动。她的讲解有一个特点 :细致。从不潦草地讲讲套话,也不动辄上升到高屋建瓴的层次,每一处都扎扎实实地深入到极微小的细节,同时又能从这些极微小的细节出发,推演出一个宏大的场景,使之真切可信。比如我们曾参观秦宫里的一处浴池,许老师从鹅卵石的铺设方向讲到陶管下水道的布局,无数细节拼凑在一块,古代帝王泡澡的日常生活状态便浮影而出,充满动感。
事实上,考古和推理破案有点像,两者都是从细枝末节的线索出发,用逻辑与想象力将其串联在一块,还原出事情的真相。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很像是一位福尔摩斯或波洛。
除了过硬的专业见解之外,许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有一种澎湃的激情。我至今还记得她办公室前贴的那一副对联 :大秦博望证一统,后赵丰货显传承。横批 :留住文明。因为她们曾经挖到过一件秦代铜饰,上有“博望”二字 ;又在秦宫遗址的沟渠里挖出过一枚“丰货”铜钱,乃是后赵时期的产物。两件文物不大,但都颇有文化价值。以这两件文物来写对联,足见许老师对于考古事业以及传统文化那种深切的热爱,以及博大的情怀。考古对她来说,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个值得花一生去守护的理想。
参观结束之后,许老师送了我一本她写的《说说秦俑那些事》,说是讲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我本以为是考古报告,心想着哪天闲了再看。没想到就在从西安飞北京的飞机上,我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了。
它确实是一本考古现场挖掘报告,但文字处理得相当轻松,深入浅出,既保留了报告的严谨,同时还掺杂了一些基本的常识普及,再加上许老师个性十足的议论风格,可读性非常强,干货十足。
比如为控制环境突变所采取的措施,比如层位甄别发生的错误,都是很细致的工作描述。更有趣的是兵马俑的许多小彩蛋 :彩俑怎么被一刀刀剔出来?秦军军服的徽章是如何被发现的?出土兵器柄上的重英绘彩样式如何?甚至有些陶俑的胳肢窝里居然还写着字,这都是什么字?干吗用的?这些有趣的小细节,是别的书里所看不到的,非亲身经历者写不出来。
可惜那本书的印数不多,许老师只是偶尔拿出来送朋友。我读完之后,不免有些遗憾。明珠璀璨,岂该蒙尘,应该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风采。幸亏中信出版社慧眼识珠,与许老师约稿,请她将三十年的考古经历娓娓道来,出版了这本《考古有意思 :秦始皇的兵与城》,算是一件大功德了。
按许老师的话说 :“希望所有人能读懂挖掘的精髓,与挖掘人一起分享赴约两千年前的特权。”
是为序。
马伯庸
2020 年 9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