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拓展到第二课堂乃至第三课堂(网络育人)的主要成果,致力于将思政课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作理论思考和及时回应,运用新媒体再反馈于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轻”世界中的人性与文化,着重剖析当代青年较为关注的后现代主义特别是消费主义背景下的诸多社会思潮;二是历史转折中的前事与后事,着重以史为鉴、以史为切入点,通过钩沉史料清理逻辑线索,触发学生理性思考;三是社会结构中的冲突与和解,着重青年较为敏锐和关注较多的家庭关系、代际关系、阶层关系,传播正能量、强化德育功能;四是制度变革中的困境与突破,着重以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为例,化宏大叙事于具体而微之中,讲清“轻舟已过万重山”背后的“事非经过不知难”。
|
目錄:
|
目 录 自序……………………………………………………………………………… 001 篇 “轻”世界中的人性与文化 如何面对一个更“轻”的世界…………………………………………………… 003 观《猩球崛起》: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兮? ……………………………………… 013 乡愿式的“被需要”只能催生“交易型人格”…………………………………… 027 时间的争夺战与保卫战………………………………………………………… 032 我买故我在? ———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 040 物体系中的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奇幻之旅………………………………… 048 叙事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后现代转向…………………………………………… 055 广播不死,评书永存…………………………………………………………… 063 上海话会消失吗………………………………………………………………… 067 金庸世界的背后,是整个香港文化…………………………………………… 071 “范闲斗诗”引起的一段记忆…………………………………………………… 074 第二篇 历史转折中的前事与后事 司马懿的三国:从英雄时代到宫廷政治……………………………………… 079 从《琅琊榜》到《庆余年》:工业党如何改造古代世界………………………… 086 长孙无忌为何非死不可………………………………………………………… 091 1748年,变革的休止符………………………………………………………… 103 为什么是“乾隆十三年”………………………………………………………… 109 三个“精神病人”撑起的“清宫宇宙”…………………………………………… 111 游戏中的世界贸易变局………………………………………………………… 124 卡斯特罗在非洲………………………………………………………………… 132 第三篇 社会结构中的冲突与和解 所有人与所有人的战争………………………………………………………… 141 在新时代重塑“职业的灵光”…………………………………………………… 146 回家过年:一种充满韧性和期待的活法……………………………………… 150 “天伦之乐”到“天伦之倦”……………………………………………………… 154 暂停键不能变成终止键、倒退键、重启键……………………………………… 160 老人不可怕,就怕老人有文化………………………………………………… 164 伯林和马克思怎么看“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168 当斯科特讲无政府主义,他在讲什么………………………………………… 176 第四篇 制度变革中的困境与突破 张桂梅老师背后的贫困县域高中教育困局…………………………………… 187 侯亮平被陷害,只能认栽吗…………………………………………………… 191 东北人“三问”…………………………………………………………………… 196 “活不起”与“守规矩”…………………………………………………………… 199 在路上的中国预算改革………………………………………………………… 203 财税、货币与负债:那些“互怼”的陈年旧事…………………………………… 208 “瓜菜代”的中国往事…………………………………………………………… 215 农村改革的两幅难忘画面……………………………………………………… 220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前世今生”……………………………………………… 222 优衣库的平衡术………………………………………………………………… 227 塞姆勒“刮骨疗毒”的启示……………………………………………………… 2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