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一本在急于复制成功的时代,教你科学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警世之作。失败学创始人、东京电力福岛核能发电站事故调查及核查委员会原委员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畑村洋太郎长年收集并研究全世界各类失败案例,并发展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失败学理论,让你勇敢直面失败、理性分析失败、转变失败为创造,获取更伟大的成功。
◎一起重大事故的背后,必定隐藏着29个轻微的事故,而这29个轻微的事故其背后又存在300个事故隐患。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这300个隐患其实可以及早消灭!本书系统性地讲解了如何整理失败信息、消灭致命失败,到建立活用失败体系、打造失败的数据库,告诉大家如何更加科学地失败。
|
內容簡介: |
1942年到1946年间,美国接二连三有230艘运输船沉落于冬季北方海洋中。在展开大规模调查后,发现打造船身的钢铁有所谓的低温脆性,容易在零下温度产生龟裂。自此,全世界因这次重大意外而致力于用钢技术的研究,人类在造船史上跨出了一大步
失败虽然会带来伤痛,但也会让人类社会有更大的发展。本书作者以自身的工学教学经验,以及长期搜集日本和世界各地企业失败案例,整理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失败学理论:失败学的基础、传达失败信息的方法、如何将失败转化为创造,如何消灭致命失败,等等。作者通过本书告诉大家失败并不可怕,正确运用失败能够为你的事业带来革命,让你在人生中不断创造奇迹。
|
關於作者: |
畑村洋太郎,1941年1月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专业硕士。曾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所教授及工学院大学环球机械系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工学博士。专攻失败学、创造设计论、智能化加工学、纳米及微观加工学。2001年主导创立了畑村创造工学研究所。2002年创办非盈利机构失败学,并于2007年启动危险学计划。著有《失败启示录》《创造学》《危险学》《看不到危险的社会》《前所未有、预料之外东日本大地震所感》。2011年5月,就任事故调查检证委员会委员长,协助政府调查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事故。
|
目錄:
|
前 言
学习失败7
失败是成功之母 7
从阴暗世界汲取知识 9
为何致命的失败一再上演 11
关注失败的积极面 13
第一章何为失败001
与人类息息相关不愿看到的结果,这就是失败 003
失败学诞生的理由 005
为何有必要学习失败 007
推动社会发展的三大事故 010
青函隧道失败的智慧 017
基于失败学的东京大学机械专业学习法 021
即便投入巨大精力,也有学习失败的意义 023
印象深刻的失败谈能够促进学生成长 025
第二章失败的种类与特征031
失败的阶层性 033
好的失败,坏的失败 039
失败原因的分类 043
诱发大失败的树状图 048
看不见的联系 052
中途改变是万恶之源 053
弥补树状图的缺点 056
失败在成长 058
失败是可以预测的 061
第三章失败信息的传达方法063
失败信息难以传达,并随时间推移而减弱 065
试图隐瞒失败信息 068
试图简化失败信息 072
试图改变失败原因 074
失败极易被神话化 076
失败信息的地域化 077
客观的失败信息没有裨益 080
将失败经历整理成知识以便传播 084
记述六个项目 088
当事人无法记述时 098
务必进行评判 101
第四章从整体上理解创造103
求解学习和体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有所不同 105
在日立宝贵的两年 106
大凤号航空母舰因何爆炸 108
第一步是采取行动 112
假想失败体验 114
全面理解的重要性 117
真假老手的区别 120
通往真正的理解的理想途径 123
第五章正是失败孕育了创造125
逻辑思考的谎言 127
思想的种子落于思考平面 129
重要的假想演习 132
大胆舍弃思想的种子 136
不说出口的常识 138
设置灵感笔记 142
表面计划与背面计划 148
纵览思想的整体结构 151
一切创造都源于假想演习 157
第六章立体地理解失败159
理解包含着潜在失败的损失经济与失败 161
加入训练失败人的心理与失败 167
惩罚性赔偿制度与司法谈判法律与失败 174
第七章消灭致命失败179
技术成熟与利益追求 181
所有组织都陷入的弊病 187
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中的谎言 191
局部最优与整体最差 194
绝不能随意更改、变动现有事物 197
TQC的陷阱 200
ISO也很危险 205
当心无能上司 206
无用的会议冗余 208
领导者造成的失败有三倍之差 210
第八章建立活用失败的体系215
收集两万个失败信息也毫无意义 217
必要的失败信息三百足矣 219
创设传递知识与经验的场所 222
活用失败并从中获益的机制 226
失败博物馆 228
第九章肯定失败231
日本企业的病根 233
模仿文化的局限性 235
因此失败在继续 238
后记241
新版后记246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学习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很早就听过失败乃成功之源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名言。这些话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告诉我们即便失败了,只要能从中反省、克服缺点,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虽然我在大学里教授的是机械设计课程,但在设计的领域中经常能够听到好的设计离不开经验这样的话。
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转换成:为了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失败是必经之路。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创造新事物的时候,总是从失败开始的。人从失败中学习,继而拥有更深远的思考。这不只是设计领域的经验,也适用于企业规划、活动企划、创作、料理及其他一切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常常只看到失败的负面效应,其实失败也是能够成为创造的萌芽的宝贵经验。
观察如今日本的教育,我注意到失败乃成功之源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思想几乎被弃之不用。不仅如此,人们如今最重视的是怎样快速解决已经设定好的问题,以及学习这样做行得通不会失败的方法。
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应试教育中。作为最高学府的大学,本应讲授社会上通用的知识和文学素养,也面临这一问题。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面对失败,无法体验独立思考,从失败经历中探索出新的道路继而培养创造能力这一过程。这一点被许多国家称为日本人的缺点,这一点也和日本人民自身意识到的缺乏创造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的确,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找到成功的捷径。在那个时代,快速且准确地解决已经设定好的问题这一方法是有效的。
但是,时代改变了,复制成功这个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昨日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今日的成功。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的含义是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并不能够避免失败。
想要获得创造能力,首先要拥有的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自己设定课题的能力。日本人已经习惯了寻找捷径来解答已经设定好的问题,但在当今时代,这种方式对于获得真正的创造能力毫无裨益。
从阴暗世界汲取知识
在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时,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为得到这个答案,请想象一下你自己思考新的企划方案时的情形。
你或许很想了解他人的成功经历,确保这样做行得通。的确,在应试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已有的任务,他人的这样做行得通的经验十分有效。但你会立刻意识到,只是听说还不够。因为如果照搬这套行得通的方案,得到的成果无非是似曾相识的策划。
在这种情况下,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经验呢?答案是这样做行不通的失败经验。
这样做行得通可以理解为根据光明世界的知识而创造出的新事物,但借助它造出的东西无非模仿品而已。然而,借助从阴暗世界传达来的这样做行不通的信息,可以了解失败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规划,省去了遭遇同样的失败的时间和精力,你就能够站在比前人更高一阶的基础上开始新的企划。
这个阴暗世界传达来的知识,还有其他更大的益处。
事实上,我以前在大学教学时,对于特定的问题,也只指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的方法。那时的我认为这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捷径。
但结果是,那些学到正确答案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表面的知识。他们虽然能解答公式化的固有问题,但如果让他们实际思考新的问题,这些知识则毫无用处。而在做到这一点之前,大部分的学生甚至不具备最关键的独立设定课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一直在不断摸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发现人们从不顺利的经历中能够深刻感受真正的理解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这其中有两个重点,一是学习者自身实际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二是虽然学习者自身没有这种经历,但能够接收他人传达的沉痛打击的经验与正确的知识。比起他人的成功传闻,沉痛的经历更容易被人牢记,这一点将在后文详细介绍。
像这样,阴暗世界的知识,即失败的经验,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大意义。但可悲的是,失败总与绕道没必要被人嫌弃应该隐瞒这些负面意象联系在一起。
可能出于这个缘故,目前在日本,几乎没有人将失败经历当成一种知识来积极地传播。
本来失败应该是孕育成功的源泉母亲,而现在人们竟不允许失败的出现,实在可惜。希望我在这本书中介绍的失败学能够改善当今日本人看待失败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为何致命的失败一再上演
最近,大型事故的新闻报道多了起来。继 1999 年秋天 JR 西日本隧道的混凝土剥落事故、9 月东海村 JCO 的临界事故之后,2000 年 3 月地铁日比谷线又发生脱轨事故,让人不忍目睹的惨象接连发生。6 月,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雪印乳业食物中毒事件和医疗事故(我猜测早已发生却隐瞒至今)登上新闻媒体,引起社会哗然。原本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失败如今呈井喷式地涌现。
对于这些事故,有舆论称日本的技术基础正在崩坏,但这种看法过于片面。我在本书中会反复强调,我认为一切事故都源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失败的方式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无法与失败友好共处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人心极其软弱。在被赋予强大负面意象的失败面前,无论是谁,最终都会有好丢人啊,不想面对如果不让别人知道就好了这样的想法。遗憾的是,在日本,这种对待失败的做法随处可见。
事实上,失败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常常被轻视,如果将效率与利益和避免失败的对策放到天平的两端,分量更重的往往是前者。人们会听不到不想听的消息,也看不到不想见的情景。
但隐瞒失败将导致下一次失败,甚至更大的失败,其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如果因为掩耳盗铃地无视失败而导致万万没想到的致命事故接连发生,那么有必要改变对失败的看法。
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最近发生的事故,重点是要改变与失败的相处方式。只要观察这些相继发生的惨剧就可以知道,一味避讳失败的方法行不通了。更加前进一步,学会如何与失败友好相处,是当今时代所必需的。
关注失败的积极面失败的确会带来负面结果,但如果灵活运用,也能将其转化为巨大的正面能量。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从失败中诞生新技术和新思想并推动社会进步的故事。
个人的行为也是如此。失败不可避免,但面对失败的姿态不同,从失败中获得的知识就不同,成长的程度也会大不相同。也就是说,通过与失败友好相处,我们可以抓住机会,飞速进步。
不行动便一无所得。有的人极其害怕失败,以至于慎重到什么都不敢做。虽然这样能避免失败,但此人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和这种人相反,也有些人从不考虑失败,选择横冲直撞的生活方式。乍看之下以为其拥有强大的意志和勇气,实则他们是因无知而无视危险,这样只会给周遭带来麻烦。
恐怕这种人会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失败。在现实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不直面失败、探究原因,却始终试图用一些借口隐瞒、欺骗周遭的人,这种人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无法成长。
虽说人类无法避免行动过程中出现的失败,但如果失败诱发致命的事故,那么也无法运用从失败中得到的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提前掌握一些与可预期的失败相关的知识,在行动中时刻保持警惕,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败。
理解失败的法则,明白失败的主要因素,在致命的失败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掌握这些能力,就获得了将失败经验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日后再挑战其他事物时,人类是否能够抛开好恶而再次经历失败?趁事态没有发展到致命问题之前探究失败的原因,思考对策,获得新知识,然后处理失败,那么这段经历定会指引你到达更高境界。重复这个过程,才能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原动力。
只要人类持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难免面临失败、遭遇事故。单纯地忌讳、回避失败毫无意义,应该积极寻找与失败和平共处的办法。
希望诸位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学习失败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