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內容簡介: |
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思想*为深刻的当属德国思想家,例如哈曼、赫尔德、耶可比等。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赫尔德、莱辛以及哈曼的论文、译著出现甚至出版,但是作为浪漫主义重要思想家之一的耶可比在国内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思想*为深刻的当属德国思想家,例如哈曼、赫尔德、耶可比等。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赫尔德、莱辛以及哈曼的论文、译著出现甚至出版,但是作为浪漫主义重要思想家之一的耶可比在国内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为了克服知性哲学(包括启蒙哲学)的虚无本质,耶可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直接性哲学。他对知觉(Wahrnehmung)这一单词做了德语词源上的分析:Wahrnehmung由两部分构成,即Wahr和Nehmung,前者意指真实,后者意指接受,由此知觉有接受真实的意思。在耶可比那里所谓的知觉具有实在的意义:事物本身向知觉敞开它的实在性;无疑知觉接受了它。耶可比通过知觉将事物自身实在的内容接纳进来,这对雅可比来说产生了一个问题:主体与对象在知觉中相遇时*为原初的关系是如何的呢?在耶可比那里,主体与对象*为本源的关系是在意识中直接相遇,主体通过感官直接把握到外在世界的实在性,在这个过程里是没有时间的变化,没有知性的逻辑过程参与其中的。我与你(耶可比亲切地把主体称之为我,把认识对象称之为你)相互敞开,彼此把自己实在的内容展示给对方。这表明耶可比的实在论不是以单纯的主体或者客体为基础,而是以我与你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主体与客体的直接性关系就是一切知识客观性的本源,他写到:一切确定性的源泉,你在!我在!我们无法从这一前提继续向前追溯,因此我与你的直接性的关系是根本性的。近代哲学的认识论没有走出主体决定客体或者客体决定主体的牢笼,但是雅可比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耶可比的第三种思路可以说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遗憾的是,耶可比的新方案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他的思想才由奥地利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系统地发展为对话哲学。
间接性哲学不仅表现为人的认识的虚无性,同样会导致人的道德的虚无与无自由,为此耶可比试图建立自己的道德学说以便克服间接性哲学导致的问题。耶可比在与门德尔松争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跳跃这一概念,他指出为了从知性的逻辑链条的无限性的束缚中升腾出来,精神具有做出跳跃的必要性。
耶可比哲学虽然因其非系统性而饱受诟病,但是如果从他的哲学洞见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天才性的哲学家。耶可比的思想必须受到重视,不仅因为他思想本身的价值,而且在于如果缺少了他,我们就很难理解后续哲学家思想的渊源。
|
關於作者: |
刘伟冬,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院,现为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浪漫主义和德国观念论研究。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耶可比对间接性哲学的批判
第一节批判的缘起泛神论之争
第二节耶可比对斯宾诺莎哲学的批判
第三节耶可比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
第二章耶可比认识论中的直接性哲学
第一节耶可比对理性(知性)的第二种批判
第二节认识的真正使命
第三节耶可比对知觉的理解
第四节我与你
第五节耶可比对信念的解析
第三章耶可比道德形而上学中的直接性哲学
第一节跳跃
第二节耶可比后期哲学中的理性概念
第三节信仰感的产物自由
第四节耶可比论法国大革命
第四章耶可比直接性哲学的最高本质
第一节爱的哲学
第二节耶可比论神性
第五章耶可比的直接性哲学与德国观念论
第一节耶可比的直接性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开端
第二节费希特、耶可比与无神论之争
第三节虚无与实存论后期谢林的存在论及其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早期耶可比论市民自由
后记
|
內容試閱:
|
近代德国哲学的隐秘基因(代序)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赵林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以批判宗教专制和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而著称。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启蒙思想家大声疾呼要把一切事物、包括基督教信仰的上帝都拉到理性的法庭面前来接受审判,理性成为高踞于一切传统价值之上的绝对权威,成为启蒙时代的新上帝。然而,在法国启蒙阵营中出现了一位乖戾的反潮流者,这就是让-雅克卢梭。这位心灵敏感、富有激情的思想怪杰以良心和情感为旗帜,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被伏尔泰们奉若神明的理性,并且通过《爱弥儿》《新爱洛依丝》等著作奠定了浪漫主义的思想根基。
法国启蒙运动在实践上的重要后果就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按照托克维尔的看法,法国大革命完全是从启蒙哲学家们的抽象的和普遍性的理性理想中衍生出来的。这种抽象的理性理想不仅酿成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暴戾,而且也导致了激进的革命者对宗教信仰的根本颠覆,从而使无神论或自然信仰(如罗伯斯庇尔创建的太上主宰崇拜)从百科全书派的哲学理想变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社会现实。然而,随着大革命狂潮的逐渐平息,在拿破仑帝国以及稍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传统的宗教信仰(在法国主要表现为天主教)又随着传统政治体制的重建而得以复兴。于是,在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期,一种经历了政治偏激和宗教迷惘之后的文化保守氛围又从法兰西弥漫开来,从而形成了风靡西欧的浪漫主义思潮。
与充满了典雅情调和刻板规范的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固然有许多不同特征,但是其最主要的两个精神特点就是理性恨和现实恨,即用情感或信仰对抗理性,用往昔或未来超越现实。这股具有浓郁的乡愁情调的浪漫主义思潮,尤其对于仍然处在封建保守状态中的德意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开放时尚的法兰西不同,德意志一向以落后保守而著称。虽然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普鲁士王国(当时德意志最大的邦国之一)的腓特烈大帝就对法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