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书。无论你是正要开始择业的学生,还是正在就业想要提升自我又无从下手的从业者,都有可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人类所长;以大见大,见宏知趋是机器所长。如何发挥人类所长,并使机器所长为我所用,是《终生不失业》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我们知道,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所蕴含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也由此可知未来20年内哪些职业、岗位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本书的价值在于,帮助读者直面难题的同时,还给读者描绘了一个该如何决策、如何行动的路线图。
|
內容簡介: |
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全球,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成为职业发展的新常态,高新科技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也造成了某些行业的衰退和工种的消亡,从业者将很难在一个行业里从一而终。
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来临,职场对我们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些观念、思维、技能无法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就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浪潮那样。我们能做的,是在未来三五年中勇立潮头;抑或在几十年的人生长跑中,紧紧地把握住趋势,让自身的观念、思维、技能迅速适应时代发展,将职场掌控在自己手中。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解答职场人可能会遇上的困惑,同时给出根本的解决方案。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识别现代社会将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并了解这些趋势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挑战。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应对四个方面的趋势:
平台不再可靠;
技艺不再可靠;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全球,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成为职业发展的新常态,高新科技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也造成了某些行业的衰退和工种的消亡,从业者将很难在一个行业里从一而终。
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来临,职场对我们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些观念、思维、技能无法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就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浪潮那样。我们能做的,是在未来三五年中勇立潮头;抑或在几十年的人生长跑中,紧紧地把握住趋势,让自身的观念、思维、技能迅速适应时代发展,将职场掌控在自己手中。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解答职场人可能会遇上的困惑,同时给出根本的解决方案。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识别现代社会将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并了解这些趋势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挑战。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应对四个方面的趋势:
平台不再可靠;
技艺不再可靠;
风口不再可靠;
人类本身也不再可靠。
|
關於作者: |
原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资深记者,嘹望智库研究员;原《中国新闻周刊》资深记者;国家住建部培训讲师、中国科学院培训讲师;欧盟驻华代表团新闻学首批培训生。曾出版书籍《大国尊严》《 女性主宰的世界》,于《北京文学》发表小说《秦瑶的选择》。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国际关系、文化教育等。
|
目錄:
|
部一│此身未老,危机已来
002 章一│确定性消失了
006 平台不是避风港
010 花无百日红
014 借势的时代已经过去
021 从AlphaGo,到Alpha Zero,到
027 学了编程,你就不会被替代了
032 章二│你的战略定力
034 痛点何来
038变量和常量
042 变幻莫测的时代,还能坚持初心吗
046 学什么才会让你受用一生
052 本书能为你提供何种帮助
部二│职场基础适应智能时代的工具性思维
058 章三│人工智能思维
060 未来之王降生
062 AI家族谱系
064 机器如何学习
068 超级学霸的碾压
072 深度学习的疆界
076 章四│大数据思维
079 大数据的世界观
082 用数字描述一切
085 统计思维依然关键
088 不看因果,看相关
090 可以量化一个男人到底有多爱你吗
094 章五│人工智能取代人类
097 围棋碾压人类?敢不敢打一把麻将
101 我们离被AI代替还有多远
103 未来职业的三个问题
部三│认知自我发挥人类天赋的思维能力
108 章六│预测行动的生物基础
110 预测无处不在
113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117 AI无偏好
122 相同信息,不同判断
126 章七│意义认知思维
129 智能还是智慧
132 AI思维:复制与成功相关的表象性联系
134 人类:利用意义性认知预测世界
139 AI思维的弊端
142 置于死地,谁能后生
150 章八│共情思维
152 一家没有服务员的餐厅倒闭了
155 因为痛着你的痛
158 人心不可测
162 基于情感的决策
165 不讲道理,讲情理
169 如何蛊惑人心
173 你不知道,我知道
179 激发你的共情力
184 章九│不会被机器取代的五类行业
186 自动回复能代替人工客服吗
189 生病了,信医生还是信机器
193 灵魂艺术家VS普通艺术家
196 为谁而写
201 大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部四│提升训练成为智能时代卓越者的思维模式
206 章十│关键思维
208 董事长的三个关键
211 捡起西瓜、丢掉芝麻
213 抓关键的基础在于看清本质
216 章十一│准确定义
218 一句话定义《王者荣耀》
221 重新学习定义
225 精准定义的两个技巧
229 写的东西没人读?来学学巴菲特
232 苏格拉底助产术
236 章十二│洞察本质
238 从源头思考
243 你好意思说自己懂调研吗
247 核心信息改变命运
250 站在更高一层看问题
252 章十三│可迁移思维
255 从零售经理到互联网产品设计
257 为什么拒绝有5年工作经验的姑娘
261 当我们说迁移时我们在说些什么
265 为什么我们不善于迁移
272 章十四│迁移与跨界
274 回转寿司的诞生
278 不要捆住你自己
281 换个视角看世界
283 不要关掉机会的警报器
部五│巩固内化建立适合自身的认知体系
290 章十五│构建认知体系
293 我的最近发展区
297 可迁移的认知路径
302 为何与如何
304 可迁移的自主训练模式
308 没有普适的成功法,你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312 章十六│几个核心原则
314 共识原则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
317 需求导向原则看清他人的真实利益
325 信任原则诛人者死,诛心者生
330 分层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335 舍得原则何时舍,何时得?哪些舍,哪些得?谁来舍,谁来得
339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
內容試閱:
|
本书将尝试回答以下九个问题
1 为什么依靠抓住一个大趋势、大风口就能实现财富自由,在过去很常见,以后却很难遇到?
2 20年后,80%的人在从事哪些工作?现在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省下时间不做哪些事?
3 如果过去稳定的行业、领域和看似有优势的技能、专长不再可靠,我们还可以依靠什么?
4 在充斥着唯人工智能论和泛人工智能论的当下,人工智能所能涉及的领域和优势到底是什么?人类的哪些思维更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5 在人工智能极大地削弱了人的作用的大趋势下,作为个体应如何借助优势,错位发展、驾驭科技?
6 如何适应截然不同的行业和新的岗位?怎样能迅速地调整自己,应对全新的情况、复杂的问题?
7 为什么有人数十年原地踏步,有人却能迅速掌握游戏规则、连续跃迁?如何加强自身透过表象看透本质、抓住关键的能力?
8 那些跨行业的人才,除去其个性化的因素,他们取得成功的共通点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习得?
9 如何建立自身的认知体系,更高效地将每天的经历和所学的知识吸收整合,帮助自己在遇到新问题时,迅速地从已知体系中输出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