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內容簡介: |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为积极的心理品质、值得思考的人性和异常心理,每个篇章包括10个心理关键词,对每个心理关键词进行知识梳理,并结合心理学视角进行影视人物分析。
本书框架结构清晰,通过深入浅出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影视人物心理分析,呈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
關於作者: |
王昱华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生工作部(处)长。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十届青联委员。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会会员,北京市高校艺术教育学会会员,艺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发起人。国家级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研究电影教育子课题负责人。
|
目錄:
|
第一章智慧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智慧
二、有关智慧的理论
三、如何发展智慧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马云和阿里巴巴
人生的智慧
第三节知识延展激发创造力,积累智慧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一场智慧的魔术盛宴
《惊天魔盗团》人物心理分析
自由、生命与梦想
《阿甘正传》人物心理分析
小人物有大智慧
《黄金大劫案》人物心理分析
第二章勇气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勇气
二、有关勇气的理论
三、如何发展勇气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最有勇气的截肢者
第三节知识延展勇气心理学
一、阿德勒和勇气心理学
二、勇敢的松子不应被嫌弃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荒凉西部的勇气传奇
《兰戈》人物心理分析
疯狂梦想
《疯狂动物城》人物心理分析
第三章正义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走近正义
二、和正义有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桑德尔提出的电车难题
海因茨偷药
第三节知识延展正义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HT5F〗一、打破旁观,创造平民英雄〖ST〗〖WT〗〖HT〗〖JY。〗〖HT5F〗二、电影《十二怒汉》中的旁观者效应〖ST〗〖WT〗〖HT〗〖JY。〗〓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侠义特工的退休生活
《伸冤人》人物心理分析
有情怀的漫威科幻作品
《银河护卫队》人物心理分析
美式个人英雄主义
《钢铁侠》人物心理分析
第四章希望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希望
二、和希望有关的理论
三、对希望的应用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希望与学业成绩紧密相关
第三节知识延展自我超越与心理资本
一、自我超越
二、心理资本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生、死本能与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人物心理分析
从毁灭到重生
《闻香识女人》人物心理分析
第五章责任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责任
二、和责任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责任分散与吉诺维斯案件
小悦悦事件
第三节知识延展旁观者效应和从众效应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二、从众效应: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灯未曾熄灭,他一直都在
《生存家族》人物心理分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蝙蝠侠:红影迷踪》人物心理分析
作为女性的绝望与希望
《塔利》人物心理分析
第六章爱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爱的理论基础
二、爱的类型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吊桥效应
第三节知识延展爱情故事
一、荆棘鸟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因乐生爱情迷此城
《爱乐之城》人物心理分析
我什么都肯为你做
《追风筝的人》人物心理分析
爱是一场放逐
《燃情岁月》人物心理分析
第七章梦想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梦想
二、和梦想有关的概念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高考前的生涯规划干预研究
第三节知识延展生涯建构理论:不断接近的梦想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自强不息的风雨之路
《风雨哈佛路》人物心理分析
印度之光
《摔跤吧!爸爸》人物心理分析
第八章乐观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乐观
二、乐观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乐观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战争中得以生还的人
从悲观的解释风格中脱离
第三节知识延展乐观的特殊功能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一路向阳
《阳光小美女》人物心理分析
爱是永不止息的追求
《千年女优》人物心理分析
乐观面对人生
《遗愿清单》人物心理分析
第九章信仰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信仰
二、信仰的作用机制
三、怀有信仰的影响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为拥护日心说牺牲的布鲁诺
苏格拉底之死
第三节知识延展对科学的信仰、对人类生命的敬畏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被放逐的信仰
《天堂电影院》人物心理分析
险境通幽处,谜堡花木深
《美女与野兽》人物心理分析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士兵突击》人物心理分析
第十章成长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成长
二、影响成长的主要因素
三、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二节典型案例及评析
罗斯福的童年
第三节知识延展成长型思维
一、成长型思维实验
二、心理学部分拓展
思考题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
再卑微的人也会成长
《吮拇指的人》人物心理分析
在等待中找到最好的自己
《初恋这件小事》人物心理分析
上扬的勇气
《美女的烦恼》人物心理分析
春风化雨
《死亡诗社》人物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银幕上的心理成长
运用电影心理分析进行心理建设探索(代跋)
|
內容試閱:
|
每一部影片,对每一个观影者而言,都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剧,而且是带有个体差异的个人心理剧。在历史神秘主义者看来,电影与心理学之间的连接自始至终存在
1895年,奥地利医师弗洛伊德和布鲁耶尔合作出版《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即心理分析学派的诞生。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了一场由十个短片组成的电影,赢得了一小部分观众,最重要的是赢得了隔壁老王梅里埃的关注,电影自此诞生且不断进行技术尝试和发展。
1954年,精神分析医生尝试用摄制资料对酒精成瘾者进行治疗。
1967年,古巴出现了电影心理治疗讨论法。
电影心理学、影视心理学、观众心理学、影片心理分析等领域或名词陆续出现,其中: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的《电影本体心理学》一书提出了电影与无意识、倾斜屏等有趣的理论;弗洛伊德在《论艺术与文学》一书中有关作家和艺术家的白日梦的论述及其《梦的解析》等论著中的相关论述,则较早阐述了心理分析(精神分析)与电影造梦的必然联系;克里斯蒂安麦茨在电影理论集《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中,更是通过主体观看和主体创作两个过程,结合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关照了电影机制,抵达理论的巅峰电影符号学
2008年,笔者因为工作需要,在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心理大智慧等选修课程,以其作为过渡,响应上级教育机构的要求在大学开设心理必修课程,缓解学校课程开设要求及学分设置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后来这一矛盾通过入学教育中的专题讲座得以初步解决,这门课程也自此延续下来。课程设置的初衷、课程的篇幅和选修数量以及身份决定了在选取专题的时候,很难在心理专业深度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之间达成一致,只能游离于二者之间。基于学校的专业性质,课程开设之初,笔者就有意识地将一些影片带进课堂,或者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学解读。其中,既包括典型的心理题材电影,如基于精神分裂症,对人格划分、人格分裂、人格形成进行电影表达的《致命ID》等;也有对非明显心理观赏价值进行心理学意义解读的影片,如《美女与野兽》,对影片中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两性原型进行解读和心理学原理教学引申。同时,通过期末作业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学视角的影片分析,并从一开始就将此命名为银幕上的心理成长,目标指向青年人观影中的心理暗示和成长实现。
在布置心理影评作业的过程中,一开始对于影片的选取并未加以限制,因而使得这一过程实际上具有心理学的自由联想意义。选择哪部影片?为什么选择它?从哪个角度选取?实际上也是一项有趣的心理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影片的选取有明显的心理学标签,但另一些影片的选取则完全出于作业完成者的心理偏好,或基于影片反映的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或基于影片带来的心理冲击;对同样的影片,会有明显不同的心理解读,这一点正如开头所说,意味着观影中即使两个人并肩而坐,也在经历着并不相同的心理过程。
代入、移情、投射、代偿、升华、满足、幻想、仪式与抵消观影的过程是一个深度催眠的过程,有太多的心理学术语对应和解释着观影中的心理学意义,以至于今天治愈系电影拥有越来越多的追求者。在影院与弗洛伊德相遇,体现了电影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我们筛选了一些影评,并对它们进行心理学概念和理论上的提炼,终于如愿,合成此集。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筛选的过程,面向的是心理学的广阔领域和门派(派别),如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并未局限于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做大量琐细的文字工作,我们最终将课程成果以三个合集的形式呈现:上篇积极的心理品质;中篇值得思考的人性;下篇异常心理(含高功能心理)。在这一过程中,王一州老师虽后参与但做了大量的分类和筛选及补充工作,文华老师承担了其后特别是下篇异常心理的部分文字补写和修订工作。
受笔者水平以及非心理学专业的背景限制,这次呈现仅仅是一次中间小结,一次抛砖。在电影与心理学的联姻中,应该产生更耀眼的火花。从心理学角度看电影,无非有这样几个层面:假设导演是病人,分析电影创作者的心理动力;假设观众是病人,通过对影片移情、投射、关照(置换)等挖掘观众的心理动力(机制);假设生活本身是病人,分析电影对现实与人性的揭示。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心理学,不是只针对心理困惑、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学说,更不是停留在针对病人的学术(层面),它是人类对自身的科学反思,是对人性的科学解读和尊重。今天,心理学从业者们运用视听材料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学爱好者则关注银幕上的心理成长,而对于电影从业者而言,在情节与角色设定中的心理学介入则愈发显得必要,这就是对电影从业者提高广泛意义上的观众的共情能力的检验了。电影与心理学,或曰电影心理学,应该有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