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編輯推薦: |
《儒学文学史纲》以儒学为行文脉络重新梳理中国文学史,并对儒学与文学的未来进行展望,是开风气之先的著作。
|
內容簡介: |
《儒家文学史纲》先以绪论与导论两部分内容,明确儒学、儒学审美理论以及中国文学三者之界定;其中导论部分,分别从儒学的审美德性论、审美活动论以及审美教化论等三个层次来概述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思想,这是书稿梳理中国文学史的理论基础,亦是中国文学史或明或暗所呈现出来的美学面貌。 与学界三古七段的文学史时代断限划分不同,此书将整个中国文学史划分为先秦时代之文学、经学时代之文学、玄学佛学时代之文学、理学时代之文学、近代以来之文学等五部分,这显然是基于儒学思想史的划分,如先秦时代之文学与经学时代之文学,二者之不同根本在于原儒向汉儒之转变,所以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面貌;又如玄学佛学时代之文学,届时汉儒式微而玄学佛学兴盛,所以学界论述此断限之文学时,重点无不置于玄学佛学之语境下,但黄玉顺先生则指出,且不说建安风骨表现出强烈的儒家关注现实之精神,就连田园诗代表陶渊明,在其充满道家思想《归去来兮辞》之中无不儒家思想的影子;*为典型的无疑是理学时代之文学,直接打出文以载道的旗帜,这不仅呼应原儒时代的文质之辨,而且深化了质在文先、道(儒家思想)为文本的文论思想;等等。
|
關於作者: |
黄玉顺,1957年生于成都,汉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师从蒙培元先生。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 先生长期致力于儒家哲学、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中国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等三大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如创立当代儒学重要学派生活儒学、发现《易经》古歌、哲学最新研究领域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开拓者之一、中国伦理学与政治哲学最新研究领域中国正义论提出者等。先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一百七十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共二十余篇次。曾出版著作有《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995);《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等等。
|
目錄:
|
目 录
绪 论 2
一、我们今天对儒学所应持的态度 2
二、儒学的本质 4
三、儒学的要义 5
四、儒学与中国文学的界定 8
五、儒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11
导 论 14
第一节 儒学的审美德性论 14
一、得天为性 15
二、爱美之情 20
三、赋诗作乐 23
第二节 儒学的审美活动论 29
一、率性为道 29
二、求美之意 33
三、兴诗成乐 38
第三节 儒学的审美教化论 43
一、修道为教 43
二、审美之知 48
三、诗教乐化 52
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儒家文学 60
第一节 儒学的酝酿与文学的兴起 60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文学的诞生 60
二、《诗经》与《书经》 71
三、儒家哲学的原始文本与儒家美学的初步孕育 77
第二节 儒学的诞生与文学的早期发展 86
一、春秋思潮与文学潮流 86
二、孔子与儒学 92
三、孔门高徒与儒家文学 96
第三节 儒学的早期发展与文学的初步繁荣 99
一、诸子的百家争鸣与文学的百花齐放 99
二、子思、孟轲与文学 102
三、荀卿与《易传》的文学成就 109
第二章 经学时代的儒家文学 118
第一节 儒学的时代转换与文学的时代特征 118
一、学术的嬗变 118
二、经学的兴起 119
三、儒学的变换 122
第二节 儒学与汉代文学理论 123
一、儒学与汉代诗学 123
二、儒学与汉代美学 126
三、儒学与汉代文论 131
第三节 儒学与汉代文学创作 137
一、儒学与汉代散文 137
二、儒学与汉代辞赋 143
三、儒学与汉代诗歌 147
第三章 玄学佛学时代的儒家文学 154
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文学 154
一、玄学与儒学 154
二、玄学与文学理论 156
三、玄学与文学创作 161
第二节 南北思潮与文学 179
一、南北学风 179
二、南北文学理论 181
三、南北文学创作 189
第三节 隋唐文学 197
一、儒学与佛学 197
二、隋唐文学理论 198
三、隋唐文学创作 205
第四章 理学时代的儒家文学 234
第一节 宋元儒学与文学 235
一、宋元儒学与理学 235
二、宋元儒学与文学理论 238
三、宋元儒学与文学创作 245
第二节 明代儒学与文学 260
一、明代儒学 260
二、明代儒家文学理论 264
三、明代儒家文学创作 268
第三节 清代儒学与文学 281
一、清代理学与朴学 281
二、清代儒学与文学理论 282
三、清代儒学与文学创作 287
第五章 近代以来的儒家文学 300
第一节 儒学与近代文学 300
一、洋务时期的儒学与文学 300
二、维新时期的儒学与文学 307
三、民主革命时期的儒学与文学 314
第二节 儒学与现代文学 323
一、五四时期的儒学与文学 325
二、五四以后的儒学与文学 331
三、抗战以来的儒学与文学 335
第三节 儒学与当代文学 340
一、中国的儒学与文学 340
二、中国港台地区及海外的儒学与文学 341
三、儒学与文学的未来展望 341
主要参考书目 343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