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 一 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

書城自編碼: 35381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藥學
作者: 郑金生,张志斌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855639
出版社: 龙门书局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2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售價:NT$ 324.0
次经导论
《 次经导论 》

售價:NT$ 829.0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售價:NT$ 325.0
故纸留痕:抗日战争时期澳门报刊资料选辑
《 故纸留痕:抗日战争时期澳门报刊资料选辑 》

售價:NT$ 1613.0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售價:NT$ 269.0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售價:NT$ 381.0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售價:NT$ 2128.0
无限可能的身体
《 无限可能的身体 》

售價:NT$ 33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80
《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 四 虫鳞介禽兽人部 》
+

NT$ 5880
《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 三 谷菜果木服器部(全二册) 》
+

NT$ 8100
《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 二 草部(全二册) 》
+

NT$ 112
《 本草备要(中医入门读物小丛书) 》
+

NT$ 2988
《 本草经考注(修订版) 》
+

NT$ 188
《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6版) 》
內容簡介: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的子书之一。《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一,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以《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古代有药图者)为单元,图文结合,以鉴定诸药来源为主旨。《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一,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52章。“总论”4章,介绍古代本草药图发展史及相关书籍的概况与特色。“各论”48章,论药1 459种,汇集古代药图近20 000幅。药物分类及各章药物排列与《本草纲目》48卷各论相对应。每药下分4项:【品图】大致按时代先后出示相关药图,再经比较品评,遴选原创药图供鉴药之用。【文录】摘取古本草中论述药物来源的主要条文。【鉴药】运用古本草资料与原创药图,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鉴定药物基原。【小结】出示鉴药结论,附以现代药物彩照辅助认药。《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一,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有现代药物彩照1 200余幅。《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一,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有益于了解古代药物来源及主要运用历史,也有助于阅读使用《本草纲目》。
目錄
总目录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
一 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
总论
**章 药图起源与早期手绘药图 第三章 明代本草图
第二章 宋元版刻与手绘本草图 第四章 清代本草图
各论
第五章 水部 第九章 石部
第六章 火部 第十章 石部
第七章 土部 第十一章 石部
第八章 金石部
二 草部 上
第十二章 草部 第十四章 草部
第十三章 草部 第十五章 草部
草部 下
第十六章 草部 第十七章 草部
第十八章 草部 第二十章 草部
第十九章 草部 第二十一章 草部
三 谷菜果木服器部 上
第二十二章 谷部 第二十七章 菜部
第二十三章 谷部 第二十八章 菜部
第二十四章 谷部 第二十九章 果部
第二十五章 谷部 第三十章 果部
第二十六章 菜部
谷菜果木服器部 下
第三十一章 果部 第三十五章 木部
第三十二章 果部 第三十六章 木部
第三十三章 果部 第三十七章 木部
第三十四章 木部 第三十八章 服器部
四 虫鳞介禽兽人部
第三十九章 虫部 第四十六章 介部
第四十章 虫部 第四十七章 禽部
第四十一章 虫部 第四十八章 禽部
第四十二章 虫部 第四十九章 禽部
第四十三章 鳞部 第五十章 兽部
第四十四章 鳞部 第五十一章 兽部
第四十五章 介部 第五十二章 人部
主要引用书目
药物正名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目录
第三章 明代本草图
**节 《本草品汇精要》系列彩绘 39
一 《本草品汇精要》 39
二 《食物本草》(彩绘本) 46
三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49
附 《精绘本草图》 50
四 《金石昆虫草木状》 51
五 《本草图谱》 52
第二节 救荒类本草图 53
一 《救荒本草》 53
二 《野菜谱》 55
三 《茹草编》 55
四 《野菜博录》 56
五 《救荒野谱补遗》 57
第三节 《本草纲目附图》 58
一 《 纲目》金陵本《附图》 58
二 《 纲目》钱本《附图》 63
附 《纲目》张本《附图》 66
第四节 药材写生图 67
**章 药图起源与早期手绘药图
**节 南北朝及其以前的本草图 3
第二节 隋唐五代本草彩绘插图 5
一 唐本《图经》与《药图》 6
二 《 天宝单方药图》 9
三 《蜀重广英公本草》 12
第二章 宋元版刻与手绘本草图
**节 《本草图经》 20
一 《本草图经》编撰过程 21
二 《大观本草》存《图经》图 25
三 《政和本草》存《图经》图 27
四 《绍兴本草》存《图经》图 30
第二节 《履巉岩本草》 35
第三节 《饮膳正要》 37
一 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
一 《本草原始》 68
二 《本草汇言》 70
第五节 明代其他本草绘图 72
一 《 本草歌括》绘图本 72
二 《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 73
三 《三才图会》药图 75
四 《 本草蒙筌》附图本 77
第四章 清代本草图
**节 坊刻绣像本草图 79
一 《本草汇》 79
二 《本草纲目类纂必读》 81
三 《本草备要》附图本 81
各论
第五章 水部
5-1 雨水 95
5-2 露水 97
5-3 明水 98
5-4 冬霜 100
5-5 腊雪 101
5-6 雹 102
5-7 夏冰 103
5-8 神水 105
5-9 半天河 105
5-10 屋漏水 107
5-11 流水 107
5-12 井泉水 110
5-13 节气水 112
5-14 乳穴水 113
5-15 温汤 114
5-16 盐胆水 115
5-17 阿井水 116
5-18 山岩泉水 117
5-19 古冢中水 119
5-20 赤龙浴水 120
5-21 地浆 120
5-22 热汤 122
5-23 生熟汤 123
5-24 齑水 124
5-25 浆水 125
5-26 甑气水 126
5-27 三家洗碗水 127
5-28 猪槽中水 127
5-29 市门溺坑水 128
四 《食物本草会纂》 82
五 《本草求真》附图本 83
第二节 地方本草或草药书插图 83
一 《滇南本草》清传本插图 83
二 《 草药图经》 86
三 《 草木便方》 86
附 《质问本草》 87
第三节 《植物名实图考》 88
第四节 其他相关图绘 91
一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
《禽虫典》) 91
二 《本草简明图说》 92
第六章 火部
6-1 桑柴火 129
6-2 炭火 130
6-3 芦火 竹火 131
6-4 艾火 131
6-5 阳燧 132
第七章 土部
7-1 白垩 133
7-2 黄土 135
7-3 东壁土 136
7-4 天子藉田三推犁下土 138
7-5 冢上土 139
7-6 桑根下土 140
7-7 胡燕窠土 140
7-8 土蜂窠 141
7-9 蜣螂转丸 142
7-10 鼠壤土 143
7-11 蚁垤土 143
7-12 井底泥 144
7-13 乌爹泥 145
7-14 弹丸土 146
7-15 自然灰 146
7-16 伏龙肝 147
7-17 白瓷器 149
7-18 乌古瓦 151
7-19 烟胶 152
7-20 墨 152
7-21 釜脐墨 155
7-22 百草霜 156
7-23 梁上尘 157
7-24 瓷瓯中白灰 159
7-25 香炉灰 159
7-26 锻灶灰 160
7-27 冬灰 161
7-28 石碱 162
第八章 金石部
金石之一 金类 164
8-1 金 164
8-2 银 170
8-3 锡恡脂 175
8-4 银膏 177
8-5 赤铜 178
8-6 自然铜 179
8-7 铜矿石 186
8-8 铜青 188
8-9 铅 190
8-10 铅霜 194
8-11 粉锡 195
8-12 铅丹 198
8-13 密陀僧 200
8-14 锡 205
8-15 古镜 208
8-16 古文钱 210
8-17 铜弩牙 213
8-18 诸铜器 214
8-19 铁 215
8-20 钢铁 221
8-21 铁落 225
8-22 铁精 226
8-23 铁华粉 228
8-24 铁锈 229
8-25 铁爇 230
8-26 铁浆 231
8-27 诸铁器 233
金石之二 玉类 236
8-28 玉 236
8-29 青琅玕 243
8-30 珊瑚 247
8-31 马脑 251
8-32 宝石 254
8-33 玻瓈 255
8-34 水精 257
8-35 琉璃 259
8-36 云母 261
8-37 白石英 266
8-38 紫石英 270
8-39 菩萨石 275
第九章 石部
金石之三 石类上 278
9-1 丹砂 278
9-2 水银 285
9-3 水银粉 291
9-4 粉霜 294
9-5 银朱 297
9-6 灵砂 298
9-7 雄黄 301
9-8 雌黄 307
9-9 石膏 311
9-10 理石 317
9-11 长石 320
9-12 方解石 323
9-13 滑石 326
9-14 不灰木 332
9-15 五色石脂 335
9-16 桃花石 342
9-17 炉甘石 344
9-18 井泉石 347
9-19 无名异 350
9-20 蜜栗子 355
9-21 石钟乳 356
9-22 孔公孽 361
9-23 殷孽 363
9-24 石床 365
9-25 石花 366
9-26 土殷孽 368
9-27 石脑 370
9-28 石髓 372
9-29 石脑油 373
9-30 石炭 375
9-31 石灰 377
9-32 浮石 381
9-33 石芝 384
第十章 石部
金石之四 石类下 386
10-1 阳起石 386
10-2 慈石 391
10-3 玄石 396
10-4 代赭石 398
10-5 玄黄石 403
10-6 禹馀粮 404
10-7 太一馀粮 408
10-8 石中黄子 412
10-9 空青 415
10-10 曾青 419
10-11 绿青 423
10-12 扁青 426
10-13 白青 429
10-14 绿肤青 431
10-15 石胆 432
10-16 礜石 436
10-17 特生礜石 441
10-18 握雪礜石 444
10-19 砒石 446
10-20 金星石 银星石 450
10-21 婆娑石 454
10-22 礞石 457
10-23 花乳石 461
10-24 白羊石 464
10-25 金牙石 467
10-26 金刚石 469
10-27 越砥 470
10-28 姜石 472
10-29 麦饭石 475
10-30 水中白石 478
10-31 石燕 479
10-32 石蟹 483
10-33 石蛇 486
10-34 石蚕 489
10-35 石鳖 491
10-36 蛇黄 492
10-37 霹雳砧 495
10-38 雷墨 497
第十一章 石部
金石之五 卤石类 498
11-1 食盐 498
11-2 戎盐 506
11-3 光明盐 509
11-4 卤鹹 511
11-5 凝水石 514
11-6 玄精石 519
11-7 绿盐 524
11-8 朴消 525
11-9 玄明粉 533
11-10 消石 535
11-11 硇砂 540
11-12 石药 543
11-13 蓬砂 544
11-14 石硫黄 548
11-15 矾石 554
11-16 绿矾 559
內容試閱
一 总论与水火土金石部
  总论
  第一章 药图起源与早期手绘药图
  “药图”是以药物及其相关事物为主题的图画,多见于本草书中以辅助鉴药、制药或加深对该药的理解。“本草”一词*早三见于《汉书》,其时不晚于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据今存见诸史志书目的记载,本草著作的形成当在两汉之间。1正规的药图出现当不会早于本草著作的形成。但运用图形来表示所见物体的历史,则可上溯到文字发明以前。
  第一节 南北朝及其以前的本草图
  岩画是远古时期人类*早的图画,其中狩猎所见的多种大型动物是岩画多见的描绘对象。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陶器表面已画了众多动植物象生花纹。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就有人面鱼纹盆。还有植物的花、叶、果实也都被绘成各式的彩陶花纹。这些高度抽象的图案,是为此后华夏文字诞生的前奏。
  东汉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简述了华夏文字的产生过程:“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可见“依类象形”是文字产生*初的形式。许慎解释《周礼》所说的“六书”,其中之一就是“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在《说文解字》中,可以找到许多动植物相关的字,都是象形而“画成其物”,如木、屮、竹、鱼、鸟、牛、羊、它、虫、心等字。至今在某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里,还经常出现简单的象形文字与图画夹杂示意。这种情况亦可见于当代贵州水族的“水书”(图1)。3
  元 赵撝谦《六书本义》认为:“六书初一曰象形,文字之本也。”1可见赵氏对“象形”在造字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推崇的。《本草纲目》卷12“术”条,时珍释其名曰:“按《六书本义》,术字篆文,象其根干枝叶之形。”查《六书本义》,并无“术”字释义。赵氏释“木”云:“木,莫卜切,树也。上出象其榦枼,旁象其支。下达象其氐,旁象其根。”2据此,时珍云“术”字“象其根干枝叶之形”,恐误引“木”字释文。一般来说,象形字多代表的是大类物品,很难表现具体的小个体。随着图画技术的进展,更为精细的绘图被用来表达许多具体的物种,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品。
  古代本草学家借助当时的绘画艺术,很早就利用图画来辅助识别药物。关于早期本草插图的史料,已有若干初步的爬梳。3目前所知*早的药图当数汉魏时的神芝图。汉魏之时,养生术士特别推崇“神芝”(一类形态奇特物品的总称,其中菌类植物居多,但也包括动物、矿物乃至化石一类的物品)。若有形状特别奇特硕大的“神芝”出现,则要进献御府。魏 缪袭曾撰写过《神芝赞》,云“青龙元年,神芝产于长平之习阳。许昌典农中郎蒋充奉表以闻。其色丹紫,其质光耀,上别为三幹,分为九枝,散为三十六茎,委绥连属,有似珊瑚之状。考图按谱,盖美乎前代矣”。4或云该神芝“高尺八寸五分”“诏御府匮而藏之,具画其形”。5这说明在青龙元年(233)以前,已经有前代(即汉代)的专门“神芝图”。其时若获得更好的神芝,则要“具画其形”存档。晋 葛洪《抱朴子》在介绍五芝之一的“木芝”之后,云“此辈复百二十种,自有图也”,1可见当时这类芝草图数量非常之多。这类书籍直到南北朝还在流传。故梁 陶弘景在他的《本草经集注》“紫芝”条记载:“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图》中。”2
  南北朝时除《芝草图》外,还出现了专门的“本草图”。《隋书 经籍志》著录了两种药图,即“芝草图一卷”“灵秀本草图六卷”。1但未记此二书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画史专著。该书卷三的“述古之秘画珍图”一节中,记载了与药物相关的几种图书,其中有《大蒐神芝图》(十二)、《神农本草例图》(一)、《灵秀本草图》(六、起赤箭、终蜻蜓。源平仲撰)、《本草图》(二十五、其形状。苏敬撰,明庆中事)4。其中《灵秀本草图》六卷,与《隋书 经籍志》所载相同。其作者源平仲,隋以前人,其书“起赤箭、终蜻蜓”,这两味药在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正好在该书的卷三之前、卷七之末。因此,不排除该书是为《本草经集注》所绘的插图集。其成书时代有可能是梁代至隋代之间。又《神农本草例图》一卷,绘图者及朝代不明。但从其图名可知道这是专为《神农本草经》而绘的药图。《大蒐神芝图》卷数有十二卷之多,可能不是《隋书 经籍志》所载的一卷本《芝草图》,其绘成年代不明。二十五卷的《本草图》即唐《新修本草》所附药图,详见下章。以上记载表明,*晚在南北朝后期,已经出现了真正的为医药家所用的本草插图专著。这些图画书被作为“秘画珍图”,可见不是寻常草率之作,而是出自画家之手的珍贵名画。
  由于年代久远,南北朝及其以前有关本草图的资料非常稀少。尽管如此,这些只鳞片爪的史料也足以证明在南北朝时,已经有专门的本草图。有此基础,唐代出现更多的本草图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节 隋唐五代本草彩绘插图
  唐代产生了《新修本草》(或名《唐本草》)所附《药图》,这是本草绘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隋唐间在唐本《药图》之前,至少已有2种药图专书。
  《唐本草》在“积雪草”记载:“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为连钱草。”考徐仪为南朝陈官员,陈亡后隐居钱塘之赭山。大业中隋炀帝召为学士。1徐氏有诗作存世。从时代及其经历来看,这位徐仪可能就是《唐本草》所指《药图》的作者。此《药图》也许是徐仪隐居钱塘时所绘。又前述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一位唐代画家王定,贞观(627—649)间已有画名,且其所绘“《本草训戒图》传于代”。2此书所称“训戒”,也许是教授生徒识别药物所用的图集。此书不存,难以考察其内容。王定之后,在显庆(656—661)间产生的《唐本草 药图》,即前述《历代名画记》中提到的《本草图》二十五卷,苏敬撰。但今存《历代名画记》误将年号“显庆”作“明庆”。
  一 唐本《图经》与《药图》
  《唐本草》(即《新修本草》)是继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约公元500年成书)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修。其重修的宗旨与方法见唐礼部郎中孔志约所撰的《唐本序》:
   梁 陶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经方,润色医业。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事非佥议,诠释拘于独学。至如重建平之防己,弃槐里之半夏。秋采榆人,冬收云实。谬粱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异繁蒌于鸡肠,合由跋于鸢尾。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凡比比例,盖亦多矣。自时厥后,以迄于今。虽方技分镳,名医继轨,更相祖述,罕能厘正。乃复采杜蘅于及已,求忍冬于络石;舍陟厘而取莂藤,退飞廉而用马蓟。承疑行妄,曾无有觉;疾瘵多殆,良深慨叹。既而朝议郎行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臣苏恭,摭陶氏之乖违,辨俗用之纰紊,遂表请修定,深副圣怀。乃诏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无忌、太中大夫行尚药奉御臣许孝崇等二十二人,与苏恭详撰。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时非。名实既爽,寒温多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父,逆莫大焉。于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遂乃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铅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撰本草并图经、目录等,凡成五十四卷。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