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聚焦“心理健康”和“边缘被忽略人群”,是一部极具真实感的软心理小说。通过对女主角作为“联觉”拥有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身边人情景反应的细腻刻画,生动呈现了不被常理所认知和接纳的边缘易忽略人群的真实状态。深入浅出、精细考证,一系列专业知识的融入和解读,也为我们揭开了生活中并不常见却真实存在的冰山一角。聚焦疲惫日常中*容易被我们自己忽略的“心理状态”。
2、文字风格,故事架构,有浓浓的美学氛围。字词间的停顿和韵律、修辞和意向的选用都经过精心打磨,带着读者一起走进只属于爱丽丝的奇妙世界:帷幔、庭院、撒满玫瑰的浴缸、梦、书籍、被月光照亮的花园。情绪风暴、灾难、死亡、深夜来信、镜子、雨水、海棠、香烟和巧克力,以及海拔5000米的高原格桑花。用看似绝望的笔触勾勒重生。
3、叙事角度灵巧,现实与梦境交织。以七次独立的梦中回闪为中心,以正叙、插叙和倒叙线索相互交织的方式慢慢讲述女主角的当下和过往。爱丽丝一直在试图找出紫色声音的拥有者,也试图在混沌中找到自己与往事和解的方式。
4、世事艰难,我们只是在寻找活下去的方式。
|
內容簡介: |
你能看见声音的颜色吗?
一部蕴藏软科幻色彩的心理学小说,也是一条关于自我救赎的催眠之旅。女主人公爱丽丝深受生活打击和精神隐忧的折磨,希望以得体的方式结束生命,却又总在付诸行动的前一刻被意外事件打断。一盘无意中获得的光碟打破了她的所有节奏。
爱丽丝是联觉拥有者,能够通过声音看见某种特定的颜色,男人是浓郁的深蓝,女性则是柔和的浅蓝或者天蓝。她曾以为所有人的声音都是以蓝色为主基调的,可光碟里传出的声音却是明亮的紫,如同漫山遍野的薰衣草。
这个紫色的声音,成为她探索回忆世界的秘钥,听着它入眠后的爱丽丝进入了类似清明梦的状态,每次都能潜入一小段过往*深刻、*隐晦、*沉痛的记忆,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回溯事件经过。她无法在梦中拥有躯体,却能以完整的思维能力不断审视和反思,最终渐渐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救赎之旅。
生命是艰苦漫长的征程,勇敢探索的人会获得奖赏。
|
關於作者: |
沙丁。
作者、译者、文学编辑。
著有长篇小说《戴红项圈的驯鹿》。
|
目錄:
|
楔 子
章 深渊之下
第二章 声音的颜色
第三章 维纳斯的伤疤
第四章 面包和咖啡
第五章 荆棘迷宫
第六章 所有白昼皆是黑夜
第七章 修斯的信
第八章 破晓时分
第九章 极光初现
第十章 人格密码
第十一章 涨潮时刻
第十二章 白垩纪的猎食者
第十三章 对 峙
第十四章 午夜裙摆
第十五章 帷幔后面
第十六章 种玫瑰的人
|
內容試閱:
|
送李瑛离开的时候刚过六点,夕阳已逐渐褪去色彩。
爱丽丝带着他们穿过种满紫藤、铃兰、绣球和玫瑰的庭院,向他们描述初次见到这幢老宅的情景。“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迁居至此,直到我看见它盛夏时刻的模样。所有邂逅都是定时开席的盛宴,只不过身在其中的人往往后知后觉。”她说,示意他们去看棚架上的南瓜藤。
“秋天时你们会看到它的果实,硕大的橙黄色瓜身缔结在藤蔓上,在阳关下昭示着成熟自持的美和寂静。我喜爱它真实饱满的生命形态,那是经过辛苦攀缘和生长之后获得的丰收和奖赏。”
李瑛静静听着爱丽丝讲述,没有试图打断或者插话,时而蹲下身来仔细观摩泥土里培植的花草,俯身用鼻尖摄取它们的香气,慢慢走到秋千架旁边,示意丹来推自己。爱丽丝站在远处,看见她飘起的长发被风吹乱,熟悉的香水味弥漫在院落里。
“这里可真美啊,你是想当神仙吗?”李瑛坐进车里时禁不住再次感叹道。
“我不想当神仙,我只是在寻找活下去的方式。”
李瑛没有听见她的回答,她的车慢慢驶入笔直的水泥公路,消失在黄昏尽头。
爱丽丝慢慢走回属于自己的房子里,褪去身上的紫色裙子,点燃两支熏香蜡烛,躺在放满水的灰色浴缸里。她的浴缸现在足够大了,大到她伸展开双腿时也不用担心水溢出来。第四十九次重读《七日》,经过两次再版和修订的小说有了更为成熟的框架和叙事结构,安妮和爱丽丝反复商讨,在每个章节都留下删改的痕迹,然而到后,她们爱读的却依旧是初版本的故事。
安妮曾对她说,人们谈论技巧和头衔,可难模仿的却是创作初期的那种奇妙心境,仿佛闭上眼就能看见那个裸身坐在窗台上的年轻女孩,海岛的夜雨持久连绵,潮湿海风里有黑嘴鸥此起彼伏的歌声。那是源自灵魂深处的丰盛想象。
她们之间有持久的默契,即便此生不再相见,也能承载着彼此的欢愉和困惑,在这广袤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生活。寂静无声的夜里,爱丽丝从浴缸里站起身,水珠滴滴答答地落在地板上,仿佛儒安的雨敲击青石板路面,积满水的凹凼闪闪发亮。她依旧无法预知未来,清楚的是,自己要按照真实意愿生活下去,哪怕白垩纪的物种大灭绝再次席卷,哪怕明天不再降临,勇敢探索的人会得到奖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