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张仲景学术研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讲稿》整理了陈亦工教授的《金匮要略》讲稿,简化了原讲义中的释义、校勘、词解等条目,使阅读更加连贯,并在《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讲稿》中常用经方之后均附有1-2例陈亦工教授亲手诊治的病案,增加了实用性。
通过《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讲稿》希望能增进《金匮要略》经方的学术交流与传承,也为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
目錄: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论十三首脉证二条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方六首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一首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六首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方三首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证一首方十首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脉证十六条方十四首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脉证十七条方二首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八首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脉证九条方六首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论七首脉证五条方八首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脉证十二条方五首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脉证三条方五首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论一首脉证一条方四首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证三条方八首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论一首证六条方七首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脉证合十四条方十六首
|
內容試閱:
|
《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金匮要略>讲稿》:
要看清本条的庐山真面目,需把《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之首条“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提前学习,其中道出了疮痈初起时的脉证和病机。一般说来,脉浮主表,脉数主热,浮数并见,若系表证,其寒热当以发热重而恶寒轻为特征,“反洒淅恶寒”,恶寒突出,临证时应考虑有无发生痈肿的可能。“若有痛处”四字道出了病变的所在,是痈肿类疾病如乳痈、疔疮初起时的见证,也是辨证的关键。为了解析其病机,讲义引用《灵枢·痈疽》之“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卫气不能固护肌表,故反洒淅恶寒;热毒壅塞为患,营卫阻滞不通,以致痈肿,局部红肿热痛。肺痈病既冠以“痈”,自然属疮痈之列,只不过内、外有别而已。通过对这一条的学习,“诸浮数脉”印证了本条的“寸口脉微而数”,其中“微”同“浮”,有理有据,这比讲义词解“微作浮字理解”的说法要踏实得多。“若有痛处,当发其痈”,印证了“咳即胸中隐隐痛”,痛在胸中,其痈在肺。
文中采用了互文见义的表达方式。“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对句互文,阐释病因病机,即脉浮数为风热火毒壅塞于肺。营卫阻滞不通,而恶寒汗出。“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挟句互文,其义是上二句隐含下二句,下二句隐含上二句。热毒壅遏于肺,呼吸难入难出,即呼吸困难,下文“喘满”即是佐证。对此,日本医家喜多村直宽《金匮要略疏义》云:“云风热,云营卫,云呼吸,皆互文也……注家分而释之则误矣。”若把此句释为风之呼出,热之吸入,则大乖经旨。“风伤皮毛,热伤血脉”,又为对句互文,风热既伤皮毛营卫,又伤血脉,即肺实质呈现表里同病,病变在肺而表证明显,即所谓的肺痈表证期,见证已如前述。“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畜结痈脓,吐如米粥”,亦为挟句互文,集中阐述风热伤及肺之血脉,血被凝滞,热盛肉腐,蕴结痈脓,咯吐脓血,以及时时振寒,咳嗽喘满等酿脓期和溃脓期的病机和证候。
“始萌可救,脓成则死”,既论述预后,又和首条的“当有脓血,吐之则死”遥相呼应。“始萌可救”,提示应既病防变,张仲景未出方,待补。对“脓成则死”不可拘泥,因张仲景有桔梗汤之设,不过相对难治罢了。张仲景临证一向注重既病防变,特别提醒要把病情控制在始萌阶段。遗憾的是,张仲景在本篇未设“始萌”之方。历代医家面对肺痈表证期的寒战发热,有汗,咽喉干燥,发痒咳喘,胸中隐痛,脉浮数,都误以为系风热侵犯卫分,力主辛凉解表,以讹相传,把银翘散列为其主方,也收入高校内科教材,还见于本篇的结语中,付诸临证,每每碰壁。本人在临床中就有受挫的医案,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痛定思痛,为贯彻既病防病,有病早治,落实治疗措施,在明确病机的前提下,可据证立方。表证不等同于太阳病,那么,何谓表证?表证为疾病在肌表营卫病理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脉证的总和,可为许多疾病在该时期的共同表现。病是纲,证是目,能辨证而不识病,在诊断上缺乏全局观;只识病而不辨证,则又失于针对性。伤寒有表证,温病有表证,湿病也有表证,而肺痈的表证是不会与前三者雷同的,单凭表证是不能准确地辨别病名、病性、病位,以及病情之轻重缓急的,辨证必须在辨病的基础土进行,否则将主次颠倒,纲目混乱,强调疾病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是不符合辨证原则的。因此,需要弄清楚肺痈表证期的实质。肺痈是风热火毒壅遏于肺,其表证期既有风热伤及皮毛营卫,又有热伤血脉,即肺实质呈现表里同病,病变在肺而表证明显,其治务必瞄准病灶,针对性地确立治则,遣方用药。该阶段病灶已经明确,法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外科正宗》之仙方活命饮堪当此任,此方为痈疡初起常用之方,凡痈疽肿毒,属于阳盛体质者,皆可用之,脓未成可促使消散,脓已成可助速溃。《金鉴》认为“此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肺痈表证期用之,堪称对的。诀窍及用法:“用酒一碗,连同上药入瓶内,以纸糊瓶口,勿令泄气,慢火煎数沸,去滓,分病上下,食前后服之,能饮酒者,再饮三二杯尤好。”还有一个方剂也可以考虑,即为大黄牡丹汤,此方具有荡热解毒,消痈排脓,逐瘀攻下之功,系肠痈表证期乃至酿脓期行之有效之方,肺与大肠相表里,将彼移植用来治疗肺痈表证期,言之成理,且不失经方特色。以上二方可相机择用,相信可弥补表证期治疗的空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