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20年优秀班主任经验,被称为*懂孩子心的优秀教师王莉继《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写作业》之后,再次为父母解开孩子不爱学习的秘密! 孩子不爱写作业的背后,是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他们的反常表现,正是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比获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高情商的孩子不仅会表达快乐、更会用妥善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让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冲突都变成孩子的成长契机。 每章节配本章思维导图,让父母秒懂孩子的每一个小情绪
|
內容簡介: |
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有恒久影响,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会极大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和品格,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当孩子被失控情绪操纵的时候,恰恰是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的反常表现,正是他们的求救信号。
作者身为老师,在多年执教经历中,见过许多情绪出现问题而导致孩子学习、生活、人格发展受到影响的案例。在本书中,她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并在帮助孩子解决成长期的各种问题的同时,掌握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养方法和技巧。全书分六章详细介绍孩子的情绪来源、坏情绪的破坏力、好情绪的影响以及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文稿逻辑性强,事例充分,干货满满。
|
關於作者: |
王莉,北京市级优秀教师,曾获北京市最高级别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荣获多届全国青少年春雷杯园丁奖。她从事一线教学20余年,众多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还有不少学生在《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中取得佳绩。著有畅销书《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写作业》
|
目錄:
|
序
第一部分:孩子的情绪魔法盒不被情绪的表象迷惑
第一章
情绪没有对与错,认出情绪后面那个需要爱的孩子
1.走进孩子未知的情绪世界
2.那些成为情绪垃圾桶的孩子,并不是真的高情商
3.不见风雨的乖乖宝也许更需要父母的关注
4.认出孩子双重人格与情绪背后的深层需要
5.抽动也是一种情绪的表现
6.基因中携带的抑郁情绪
第二章
解读孩子的情绪,关注行为中隐藏的深层问题
1.愤怒的外表下,是孩子受伤的心
2.恐惧,来自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3.低落与崩溃,是压力下的不知所措
4.强悍外表下掩饰的自卑
5.忌妒,隐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6.不爱学习的愤怒,掩藏着孩子的恐惧
7.冷漠是自我保护的外衣
第三章
叛逆是管出来的,不让童年成为孩子一生需要被治愈的痛
1.辛苦又唠叨的母亲与咄咄逼人的孩子
2.焦虑会让孩子的情绪受困
3.对错误的放大,终将导致孩子的对抗
4.脾气暴戾的孩子背后,是父母的苦毒和抱怨
5.躲开妈妈的情绪魔鬼期
第二部分:掌控情绪魔法盒让情绪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第四章
接纳孩子的情绪,是改变的开始
1.孩子只听老师的话?
2.不吼不叫,孩子才会听你说
3.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4.不让自卑的沉默成为孩子的常态
5.用情绪教育代替管教与惩罚
第五章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共情
1.高情商妈妈不会被孩子的哭闹所控制
2.温和的性格可以遗传
3.不给孩子贴标签
4.鼓励与自信,可以扭转乾坤
5.支持与理解,是世界上最好的情绪良药
6.十全九美已经是最完美
7.爱,是最好的教育魔法
第六章
情商高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1.被压抑的情绪,从来不会消失
2.准确识别情绪,才能真的共情
3.积极情绪,是孩子赢得友谊的关键
4.只有情商高才能拥有真正的领导才能
5.共情是高情商孩子的情绪解读力
|
內容試閱:
|
序
孩子的情绪里,藏着他的未来
在很多时候,我们一谈到情绪,就觉得它是讨人厌的“坏家伙”——尤其是对于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表现,如发脾气、尖叫、摔东西、哭泣、沉默,等等,很多父母要么采取粗暴的态度,大声勒令孩子“听话”,要么干脆听之任之,让孩子待在安静的角落里“冷静冷静”。
但是,情绪真的都是坏的吗?
情绪也分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会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积极的情绪对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情商重于智商的时代,而情绪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人们一生都需要修炼的“技能”,也是影响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曾在路上看到过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一边哭,一边踉跄着向坚定地离去的妈妈喊:“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调皮了。”但前面的妈妈却头也不回,直到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凄厉,她才回头走到孩子身边,严厉地说:“你下次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还敢不敢了?”孩子被吓得浑身发抖,忙不迭地点头,妈妈这才带着孩子满意地离去。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很多父母都会用这一看似“高明”的办法让孩子顺从。
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哭闹?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逻辑又是怎样的?父母这样做将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却很少有人关心。
成人在遭遇情绪危机的时候,尚且容易失控崩溃,何况一个不知情绪为何物的孩子?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冲突时,我们习惯于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却很少去倾听、去理解孩子的情绪。所以,很多父母不知道,当孩子被失控情绪操纵的时候,恰恰是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的反常表现,正是他们的求救信号。
如果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式理解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关注,反而用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不仅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也会使亲子关系越来越走向失控。
据儿童教育学研究指出,人在六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其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如果孩子在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性格急躁、易怒、悲观或者孤独、焦虑等情绪,会对他们今后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而且,如果这种负面情绪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引导,不仅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身为父母,在将孩子培养成才的过程中,有一项很重要,也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绪,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也许十几年后,我们的孩子会慢慢忘记那些做过的试卷、考过的分数,但他们在成长中形成的性格、他们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情绪和态度会跟随他们的一生。
本书记录了我在教育生涯中接触过的很多孩子的故事,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孩子情绪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希望父母们可以借此深入孩子的情感世界中,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感、所想,对孩子平时的行为和情绪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书也提供了一些帮助和引导儿童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对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所有读过本书的父母都能够了解情绪是什么,以及如何疏解情绪,并将这种理念传达到孩子心中,教会他们提高掌控自我情绪的能力,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终帮助他们成为快乐、温暖、心智成熟的人。
1.愤怒的外表下,是孩子受伤的心
凡是与小孩子打过交道的人,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小孩的情绪实在是太善变了,经常上一秒还是惹人爱的小天使,下一秒就变成了张牙舞爪的小恶魔,喜怒哀乐随机切换,完全没有规律可言。
尤其是对于新手父母来说,这种体验实在是太令人崩溃了。
孩子的情绪真的是凭空出现的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原因。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尤其是三岁之前,特别爱哭,别人都拿他束手无策,但我总是一眼就能看出他闹脾气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饿了、累了、困了,需要补充能量;有时候是因为换了环境不适应,需要大人的安慰;还有的时候是因为玩得太高兴了,只需要给他时间缓冲一下情绪,过不了多久,他就能自己恢复过来。
我们要想找到这些情绪的源头,只有张开怀抱,向孩子伸开双手,用心观察他们的言行,才能听到他们隐藏在情绪之下的那些没有说出的话,才能对他们的情绪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志是邻居佩佩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没空管他,我就成了他的“临时监护人”。我也很乐意担任这一角色,毕竟这孩子实在是太省心了,放学回家知道主动写作业,妈妈回来得晚也不吵不闹,走的时候还会自己收拾书包,因为“妈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有一次,小志考试成绩不理想,连班级前十名都没进。但他的妈妈说,“好孩子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他就努力在功课上下功夫,别的小朋友下课去玩,小志则自己主动改错题;别的小朋友假期去游乐场,他就拉着妈妈泡图书馆……尽管很多事情小志都解释不清楚,但是他真的在努力做一个不让妈妈生气的孩子。
因此,每次跟佩佩聊到小志的懂事,我都忍不住流露出羡慕之情:遇上这样的孩子,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啊!
佩佩对这样的夸奖也已经习以为常,骄傲地说:“以前小志也淘气,后来我生了一场病,病好以后,只要他一闹,我就说‘你要是让妈妈生气,妈妈就会死’,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只要我一生气,他就会特别听话。”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隐隐闪过一丝不安,似乎对小志平时的习惯有了一些理解,例如他从来不反抗妈妈说的每一句话;他性格温和,从来不和人产生争执,哪怕别人的话让他不高兴,他多低头不再说话;即使被同学欺负了,他也只是掸掸身上的土,然后告诉旁人,不要告诉他妈妈。
然而,即便小志克制自己的情绪,也还是有爆发的一天。
小志升上高年级之后,为了方便与他联系,佩佩特意给他买了一台手机,说没事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听英语,小志便收下了。
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小志都要把手机装到衣袋里,然后戴上耳机听英语阅读。有一天,小志出门没有戴耳机,佩佩奇怪地问:“你不听英语了吗?”小志一边弯腰穿鞋子,一边说:“出门再戴。”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佩佩有些怀疑了。有一天,小志放学回家后,她直接走到他面前,说:“你的手机呢?拿出来给我。”
小志一下子愣住了,支吾了半天才说:“手机落在学校了。”
佩佩一眼就看出小志没说实话,继续说道:“那我和你回学校去拿。”
小志抿了抿嘴唇,次没有顺从妈妈的提议,抗拒地说道:“放学了,学校不让进,我明天带回来。”
佩佩坚持:“没事,我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会让进去的。”
突然,小志猛地抬起头来,脸到脖子都变得通红,目光中充满了挑衅、愤怒、不屑等复杂的情绪。佩佩从来没有看过儿子用这种目光注视自己,她一字一顿地说:“你要干什么?你要气死妈妈吗?”这句话就像一个按钮,立刻把小志的怒气阀关闭了,小志低下了头。
佩佩又乘胜追击:“走!去学校拿手机。”话语中带着的权威,没有丝毫商量的意味。
小志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默默表达着抗议。这个举动把佩佩惹火了,她用手拉起儿子,再次坚定地说:“走啊!”
小志双手紧紧地攥在一起,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您别问了,行吗?”而一向被儿子敬重的妈妈,却不肯放过孩子的求饶,坚持要去学校查清真相。
小志突然像疯了一样,抬手用力把妈妈推向一边,闭着眼睛大喊:“我说了,别问了,别问了!你还要问!”一边说,一边哭着用力捶打自己。
佩佩被儿子这突然的行为吓坏了,赶紧上前制止小志的自残行为,但怎么也不能让他停手。从来没有见过儿子有这表现的佩佩,一下子惊慌失措起来,她不明白,一向听话的儿子怎么会突然像中了邪一样,简直是疯了。
等小志冷静下来后,他主动请求妈妈的原谅,并告诉妈妈手机被自己摔坏了,他不想让妈妈生气,但是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所以才一直隐瞒。
佩佩怕儿子再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也就没再深究,却在私下里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给我讲了一遍,然后充满疑惑地问我:“小志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心理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这种情绪失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短路”,它就像电路会短路一样,情绪也会有短时间的失控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平时善良温顺的人,被激怒后会性情大变的原因。之所以会造成情绪短路,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情绪容易被牵制和主导。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出现情绪短路现象,比如: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有人不慎撞到了他,有的人会选择宽容;有的人则会立刻张嘴大骂;还有的人平时素养很高,但是也会不依不饶。后两种人都是情绪短路的表现。这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不是完全受自己控制的,它很容易受外因的主导。
小志就是受到了妈妈这一外因的干扰,出现了情绪短路,导致情绪失控。所以,并不是小志自身出了问题,促使小志情绪短路的妈妈才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小志从小到大都在严格管束自己的情绪,秉持着不让妈妈生气的原则,而他也知道自己把手机弄坏这一事件会惹妈妈生气。在手机坏的一刹那,他的情绪已经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而佩佩作为母亲,没有尊重孩子的情绪,反而处处压制,就像一座积蓄着无数能量的火山一样,一味地堵只能让孩子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迟早会有喷发的一天。
通过观察小志的行为,可以看到他情绪产生的几个不同阶段:阶段,是行为上的改变,他回家不爱说话了,这说明他正处在某种心理压力之下;第二阶段,妈妈的强硬触发了孩子的对抗情绪,他这时的行为已经脱离了正常状态,但仍然是可控的;第三阶段,妈妈质问小志,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下降,情绪开始积蓄、发泄;第四阶段,妈妈继续逼问,小志情绪失控,开始转向攻击自身。
听完我的分析,佩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非常自责地说:“是我太粗心,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认识,没想到孩子的压力这么大。那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减轻他的压力呢?”
我告诉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情绪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谈几次话就能解决的,而需要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就小志而言,把情绪发泄出来,对他反而是一件好事,这可以给他一定的时间做自我情绪的调整。等他情绪稳定了,愿意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与他进行沟通。
除此之外,也可以趁机做一个自我反省,告诉孩子,即使做错了事情,妈妈也有心理承受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爱是相互的,宽容也是相互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就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愤怒是哭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很多时候,在孩子愤怒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受伤的心。对聪明的父母来说,当孩子情绪失控时,恰恰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可以帮助孩子明白如何对自己负责,获得情绪上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