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406.0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NT$
359.0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NT$
255.0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380.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NT$
259.0
|
編輯推薦: |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得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今天,我们提出读点党史,当然是要更聪明、更有智慧。 《读·党史》避开党史教材的老路,重史实,少评论,为读者带来鲜活的、多角度的、也许正是困惑已久的真实历史。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正确地解读、思考历史,并从中受益。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为《读·党史》第3辑,记录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的过程。
|
內容簡介: |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读党史》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主线中,记录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的过程,同时对井冈山时期的斗争、井冈山时期的重要人物作了介绍。书中收录了《往事回忆(节录)》、《谈红五军上山的几个问题》、《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改造袁、王与“双枪兵”》、《回忆在井冈山的战斗生活》、《八月失败》、《将星早殒王尔琢》、《馨香井冈兰——伍若兰》、《张子清:共产党的“关云长”》等文章。
|
目錄:
|
写在前面的话
忆井冈
特稿
上山伟大,下山也伟大
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
视野
怎样引兵井冈?
袁文才、王佐及其队伍的崛起
三湾改编与茅坪“安家”
南昌起义的余部是如何上井冈山的?
朱毛会师
回忆
苏维埃运动(节录)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往事回忆(节录)
谈红五军上山的几个问题
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
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
改造袁、王与“双枪兵”
回忆在井冈山的战斗生活
八月失败
人物
将星早殒王尔琢
馨香井冈兰——伍若兰
张子清:共产党的“关云长”
井冈之子陈正人
大山女儿吴月娥
史事
柏露定策:“围魏救赵”
谭震林与井冈山土地革命
井冈山斗争时期军官教导队的创办
钩沉
“山大王”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
“朱毛会师”缘何成了“毛林会师”?
链接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品读
《井冈山》:一首雄浑壮丽的史诗
诗词中的井冈山情韵
编辑手记
|
內容試閱:
|
14年过去,我还清晰记得当年的一幕。
井冈山西南麓。黄坳。一条上山的小路。
跟着一位带路的小孩,我们踏着泥泞,踩出一串脚窝。
“还有多远?”不知道谁问了一句。
“快到了,就在前面小山上。”小孩说。
没人再说话。只有踏泥声、喘气声和拨开杂草的声音。
蓦地,隐没的荒草中,我们看到了墓碑。它被雨水浸得渍黑,周围满是疯长的草藤。碑,立在一个坟茔前,上面依稀刻着几个红色的字:“红军无名烈士墓”。
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是肃穆地站着,站了很久。
那是1996年6月。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四集文献纪录片《井冈山》。我为撰稿。
在实地拍摄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们走遍了井冈山上下的革命故地,寻访了所能找到的一切红军遗迹,这个无名烈士墓,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为什么,越是在荒芜的山岗上,越是站在无名烈士碑前,我们越是被一种神圣感动。
我们是沿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的路线开始寻访的。当走完全部重上井冈的旅途,我发现摄制组的感悟变了。大家深切体会到,井冈山是个神圣之地。它对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说来,既具有天然的巨大引力,又充当着一个无可争议的改天换地的起点。当然,对这引力和起点的悟性,不是大革命失败后所有共产党人都自然得到的。只有那些用不拘一格的无畏精神去探索的人,才是它的把握者和拥有者。说过,在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块或若干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正是,要尝试这“从来没有”。结果,它成就了一生中重要的革命事业,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据说,当秋收起义部队一路战事失利,战士士气极为低落,许多人落荒而逃开了小差时,把部队召集起来讲了一段话。其中说,不要看我们现在力量弱小,遭受了失败,但总有一天会强大起来。我相信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聆听讲话的队列中的一位连党代表后来回忆,听了毛委员这个话,我一下子就坚定起革命意志,决心跟定毛委员,从此一生没有动摇。
精神可以感天动地。革命精神的感召,能释放出奔突地火般的能量。
果然,井冈山道路通天下。这位连党代表,后来一路跟随走到北京。他,就是共和国元帅罗荣桓。
高路入云端。
无名烈士墓虽藏在草的深处,我们是踏着泥泞找到它的。可是,凡是跋涉过井冈山的人都能体会,无论怎么艰难,它的路都能通往云端。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读党史》:
上山伟大,下山也伟大/余伯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开创的中国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素以“天下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著称于世。
井冈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辉煌而曲折,从率兵上山,到红四军突围下山,其历史轨迹的主要关节点,有如下五个方面:
大革命失败后,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全国各地一片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中国的革命者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就在这时,适时提出了“上山”思想。马日事变后、引兵井冈前,就在大革命失败后对湖南的革命者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不久,在主持全国农会工作、制定策略方针时,几次提出上山理念。在参加中央的一些重要会议时,强调农军要“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上山”干什么?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
熟谙中国历史上许多农民领袖和绿林好汉“占山为王”的典故,自然思考和借鉴了历史上“山大王“的经验。但的“上山”思想与历代“山大王”的思想是迥然不同的。“上山”思想的实质,就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重心,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中心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去,就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上山,是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复兴和胜利的必由之路;上山,是创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础思想。这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崭新的理念。
是中国共产党内个上山的中央委员。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地放弃了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原定计划,在文家市作出了“向萍乡退却”、向农村山区转移的决定。从此,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了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移。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抵井冈山地境莲花,得悉江西省委提供的可靠信息,决定引兵井冈,随后到达永新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部队获得新生。10月初,在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确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并获得宁冈“山大王”袁文才的鼎力支持,工农革命军始驻茅坪,建立了茅坪医院和后方留守处。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营扎寨,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并派人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取得了联系,沟通了信息。
10月底,率部进抵茨坪。随后和前委从11月到翌年2月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暴动,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大注意”,创办了桃寮红军被服厂恢复了草林、大陇集市贸易,从而开创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是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
袁文才、王佐是盘踞在井冈山一带的草莽英雄,他们虽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农运,还都是共产党员,但仍是带有绿林性质的“坐山虎”、“地头蛇”,没有他们的许可和支持,工农革命军是不可能在井冈山安营扎寨、落脚生根的。以他独特而高超的睿智与才能,从三湾投书到大苍赠枪,从茅坪安家到进驻茨坪,从步云山练兵到大陇升编,派陈伯钧、何长工等人到袁、王部队一步步地做工作,晓以大义,真诚相待,袁文才-王佐欣然接纳,为之折服,袁文才多次声称为“中央才”。正因为如此,曾经“溃不成军”的秋收起义部队得以在井冈山获得农民武装的支持,才下决心确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的大本营,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革命政权是根据地赖以存在的根本。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出发,在湘赣边武装割据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注重革命政权的建立与建设。在确定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决策后,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分田斗争,发展群众武装,推翻反动政权,击破了赣敌次“进剿”。在取得军事上三大战斗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业已初步形成。这是在朱毛会师之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独自领导开辟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工农革命军被调往湘南,结果边界被敌占领一个多月,史称“三月失败”。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万余人,移师井冈山,与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朱德诗)。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随即召开了边界党的“一大”,成立了以为书记的边界特委,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红军和根据地的斗争。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军委根据边界割据斗争的实际,制定了“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七条正确政策,,朱德还创造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指导开展红军的游击战争。是年五六月份,红四军以不足4个团的兵力,在同敌军八九个团甚至十几个团兵力的搏击中,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战斗的重大胜利,击破赣敌第二、三、四次“进剿”,边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并延伸至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茶陵西南部以及吉安、安福各一小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