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都是我的儿子(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書城自編碼: 353195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阿瑟·米勒 著,陈良廷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83052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編輯推薦:
只要自私一点,他们今天就都健在了。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成名作,
★ 1947年托尼奖*剧本
★ 在美国梦的破灭中拷问人性
★ 揭穿宁静生活表象下的平庸之恶
阿瑟米勒是美国*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的戏剧巨人。他站在美洲土地上眺望整个世界,将目光聚焦于人类生存的问题,在现代的普通人身上创造出悲剧神话。他强烈的道德感和反省精神,为他赢得了美国戏剧的良心的美誉。
《都是我的儿子》是阿瑟米勒的第二部戏剧,于一九四七年在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连续上演328场,获托尼奖*戏剧创作奖,并战胜尤金奥尼尔的《冰人来了》,获得纽约剧评界奖。剧本根据一则剪报上的真实事件创作,深受易卜生的影响,谨守三一律。故事刻画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悲剧:道貌岸然的父亲,看似柔弱而努力维持秩序的母亲,神秘失踪的大儿子,善良而叛逆的小儿子每个人怀着内心的秘密,罪恶和愧疚如影随形,最终一封信让人们得知了真相。作者以富有古希腊悲剧色彩的笔法书写现代社会中的人性暗礁,揭开宁静生活表象下的平庸之恶。
那是个错误,可不是谋杀。以谎言维系的平静生活终会分崩离析。阿瑟米勒笔下的故事,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度,都可能重新出
內容簡介:
《都是我的儿子》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成名作,1947年于百老汇首演并连演328场,获得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等多个奖项。故事刻画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道貌岸然的父亲,看似柔弱却努力维持整个家庭秩序的母亲,在战争中神秘失踪的飞行员小儿子,冲动而有正义感的的大儿子每个人怀着内心的秘密,以谎言维系着平静的生活。随着邻家女孩的到访和一封信的出现,人们得知了三年前小儿子失踪的真相,这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在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面临分崩离析。作者以富有古希腊悲剧色彩的笔法书写现代社会中的人性暗礁,揭开宁静生活表象下的平庸之恶。
關於作者:
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 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目錄
导言梅绍武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前言
阿瑟米勒本人曾说艺术应该在社会改革中发挥有效作用[注:阿瑟米勒:《时移世变》(自传),格罗夫出版社,第93页],伟大的戏剧都向人们提出重大问题,否则就只不过是纯艺术技巧罢了。我不能想象值得我花费时间为之效力的戏剧不想改变世界,正如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不可能不想证实各项已知事物的正确性[注:阿瑟米勒:《时移世变》(自传),第180页]。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
在当代美国剧作家当中,自尤金奥尼尔于一九五三年逝世后,最受西方重视的当属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和爱德华阿尔比三人。阿尔比属于荒诞派之列。米勒和威廉斯则接近现实主义,他俩都在探讨人生意义,但两人的创作方法迥然不同。威廉斯以《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三剧赢得了国际声誉,是一位斯特林堡式的作家;他侧重情感,注重剖析人的境遇和精神状态,而其笔下的人物也多半是精神上深受压抑或遭到社会排斥的底层人物。威廉斯力求通过剧作来揭示当代美国的社会病态,探讨人生的真正价值。米勒则以《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桥头眺望》等剧获得国际声誉,是一位易卜生式的社会剧作家;他着重理智,关怀整个人性。他认为舞台应是一个比单纯娱乐更为重要的传播思想的媒介,应为一个严肃的目标服务。
阿瑟米勒本人曾说艺术应该在社会改革中发挥有效作用[注:阿瑟米勒:《时移世变》(自传),格罗夫出版社,第93页],伟大的戏剧都向人们提出重大问题,否则就只不过是纯艺术技巧罢了。我不能想象值得我花费时间为之效力的戏剧不想改变世界,正如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不可能不想证实各项已知事物的正确性[注:阿瑟米勒:《时移世变》(自传),第180页]。


阿瑟米勒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七日出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裔的妇女时装商,于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破产;母亲是中学教员,为此只好靠变卖她的首饰维持家庭生计,渡过难关。米勒中学毕业后到一家汽车零件批发公司工作了两年,积攒些钱后进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试写剧本,并两次获得校内霍普沃德写作竞赛戏剧奖。在校内,他为了获得生活补助金,曾在生物试验室任养鼠员,并在学生主办的校园《日报》社担任记者和编辑。一九三八年,他获文学学士学位,从该校毕业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间,他在一家制盒工厂干活,后又在海军船坞充当安装技工的助手,同时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撰写广播剧。他还当过卡车司机、侍者、面包房送货员、仓库管理员和电台歌手。一九四四年,他到陆军十一营为电影《大兵故事》收集素材,出版了报告文学《处境正常》,同年《鸿运高照的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本。
一九四七年,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成名。这是一出易卜生式的社会道德剧,写一家工厂老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军方交付不合格的飞机引擎的汽缸,致使二十一名飞行员坠机身亡。他嫁祸于人,虽然逃脱了法律制裁,却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他认识到那些丧命的飞行员都是我的儿子,遂饮弹自尽。
接着,《推销员之死》于一九四九年发表,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剧本叙述一名推销员威利洛曼悲惨的遭遇。威利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他气愤地说:我在这家公司苦苦干了三十四年,现在连人寿保险费都付不出!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啊!(剧中一直没有交代他在推销什么,有人问作者,他说:威利在推销他自己。)威利在懊丧之下,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儿子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蹩脚的跑街罢了。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他梦呓似的与他那已故的、在非洲发财致富的大哥争论个人爱好的事业,最后他为了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而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全剧手法新颖,无需换景,借助灯光即可随时变换时间和地点。剧中现在和过去的事相互交错。这出戏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美国的商业竞争制度。

《美国时钟》
此剧是米勒以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写出的一个社会剧。据他本人说,他是受美国作家斯特兹特克尔《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一书的启发,经过多年酝酿才写成这出戏。特克尔通过他所访问的众多普通美国人的口述,以新闻体裁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那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精神和生活带来的灾难,而米勒则把这一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更为真实地再现于舞台。全剧人物多达四十余个,几乎囊括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的美国剧评家由此而认为剧作家没有着重刻画三两个主人公的面貌,是此剧的一项缺陷,殊不知米勒的意图正在于说明那场危机几乎触及了所有的人,不管他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他用戏剧形式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文献性壁画,侧重灾难的全貌,从而重振人们的尊严和信心。这种形式早在布莱希特的一些剧本和多斯帕索斯的那部《美国》三部曲小说中有关新闻短片的章节里就已出现过,米勒则把它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米勒的剧本一向具有自传性质。由于他目睹了那场危机,《美国时钟》中的许多场景可以说是他根据回忆记录下来的真实情景,例如剧中人李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生活拮据而不得不辍学进入工厂工作,就是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又如米勒参加过当时的左翼运动,剧中一些青年钻研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追求进步思想,尽管个别人有糊涂思想,也不足为怪,它仍然可以说是米勒对当时美国青年思想面貌如实的写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剧阐述了美国人民经历了那次浩劫后终于认识到这个国家其实是属于他们的。以这一思想转变作为全剧的结尾,说明米勒在创作思想上已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局限于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推销员等小人物的个人悲欢离合的狭隘题材。米勒写此剧的动机,无疑是想告诫美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不要在虚假的繁荣景象中忘却过去沉痛苦难的历史,其用心良苦使《美国时钟》具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
此外,米勒在这出戏的剧作手法上,也沿袭了他所惯用的倒叙穿插、不受时空限制的技巧,而且运用得更加自如。该剧布景简朴,场景转换迅速,道具由演员带上舞台,充分发挥舞台灯光的效果,这一切都显示出这位老剧作家仍然在不断探索戏剧创作的新手法。
《美国时钟》一九八年五月首演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斯波里多戏剧院,十一月移至纽约百老汇,但仅上演了十二场,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米勒并未气馁,对剧本做了精心的修改,于一九八四年奥运会前夕在洛杉矶马克泰珀剧院再度公演,终于获得好评。同年英国伯明翰的轮换剧目剧院也上演了这出戏。《卫报》评论道:与其说它是一出传统剧,毋宁说它是大萧条期间万花筒般的美国社会史。这出戏很可能不是米勒的杰作之一,但它表现了戏剧概括时代基调的力量。一九九五年,英国阿瑟米勒研究专家克里斯托弗比格斯贝编辑的
《阿瑟米勒剧本选》(轻便本)中选入的《美国时钟》,又经米勒重新做了修订。


除去剧本,米勒还写过小说《焦点》、《我不再需要你:短篇小说集》和儿童读物《珍妮的毯子》等。他一九八七年发表的《时移世变》(自传)约五十余万言,堪称近年来美国出版的一本优秀自传。
在自传中,米勒叙述了犹太裔祖代从波兰移居新大陆后的创业经过以及父亲在三十年代初经济大萧条时期破产而由母亲典当求告挽救家庭困境的惨状,继而回忆了自己中学毕业四处打工,干过不少种苦力活儿,一度幻想当歌星,后来积攒些钱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迷上戏剧,逐步成为剧作家的经历。在这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苏联和社会主义,并积极从事左翼文艺和反法西斯等进步活动,导致五十年代中期遭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传讯,并被判处藐视国会罪。嗣后他参加了反越战运动,又积极投入国际笔会的活动。
书中详尽阐述了他一贯反对百老汇商业化戏剧的观点,他对戏剧所持有的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他创作每部剧作的艰苦历程。对众多同时代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包括奥尼尔、奥德茨、威廉斯、海尔曼、斯坦贝克、梅勒、贝娄、庞德和弗罗斯特等人),他都给予不人云亦云的评价。他也接触到许多戏剧和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诸如哈里霍恩、伊莱亚卡赞、李斯特拉斯堡夫妇、劳伦斯奥立弗和克拉克盖博等人,对他们都作了细致而有趣的描绘。书中也包括了他的三次婚姻,首次披露了他与梦露一段姻缘的恩恩怨怨,他以深切同情的笔触描述了孤女出身的梦露受尽社会压力的折磨和别人的剥削、身心忧郁而艰苦奋斗的一生,批驳了外界对梦露的歪曲宣传;此外,他也欣慰地谈到他与奥籍摄影师英格博格莫拉斯结合后互敬互爱的美好生活。
在写作结构上,米勒没有严格采取按年代顺序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把一生事迹前前后后、纵横交错地穿插叙述,有时两三件事交叉进行,环环相扣,恰到好处,真有点像《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洛曼脑海中那种过去与现在的事交错闪现那样,或者说更像电影画面淡入淡出交叉隐现的技巧。这种新颖手法无疑使这部自传别具一格,使读者不觉得枯燥乏味。米勒的文笔犀利,隽永流畅,时而还充满诙谐幽默感,颇有契诃夫的风格(契诃夫是米勒最崇敬的两位作家之一,另一位是托尔斯泰)。在回顾往事时,他还夹叙夹议,其中不少富有哲理的涵义,发人深省,甚至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这部自传不单单是个人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而且近乎是一部当代美国社会编年史,为读者了解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剧坛以及美国社会不断演变的情况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阿瑟米勒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戏剧理论家。他论述戏剧的文章已由密歇根大学罗伯特阿马丁教授编成《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于一九七八年出版,在西方戏剧界颇有影响。
米勒跟奥尼尔一样,创作的剧本多半是有关普通人的悲剧,他认为普通人与帝王将相同样适合作为高超的悲剧题材,但是他又不赞成把悲剧写成悲怆剧,在他看来,悲剧和悲怆剧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悲剧不仅给观众带来悲哀、同情、共鸣甚至畏惧,而且还超越悲怆剧,给观众带来知识或启迪。他认为悲剧是对为幸福而斗争的人类最精确而均衡的描绘,因为悲剧是我们拥有的最完美的手段,它向我们显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做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应该力争做什么样的人[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11页]。他也不同意那种为悲剧作家都具有悲观主义的论调,悲剧事实上所包含作家的乐观主义程度要比喜剧还要多,悲剧的最终结局应该是加强观众对人类的前景抱有最光明的看法[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6页]。米勒这种见解无疑会加深人们对悲剧的理解。
米勒一贯反对西方商业化、纯娱乐性的庸俗戏剧,而坚信戏剧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严肃事业。他认为剧作家如果不去调查社会作为一个明显而关键的部分所具有的全部因果关系,就不可能创作出一部真正高水平的严肃作品。米勒一九五六年曾经在一篇题为《现代戏剧中的家庭》的文章里感叹道:
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一般的现实主义遭到了攻击原因在于它不能美妙而自如地在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越来越扩大的鸿沟上架起桥梁。表现主义对这也解决不了,因为它完全抛却心理上的现实主义而跨跃到单独描绘社会力量那一方面去了,从而使问题遗留下来。所以我们现在的许多剧本都或多或少具有颓废的气氛;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些剧本越来越趋向单独详述心理因素,而很少或无意把人物的社会作用和冲突弄清并加以戏剧化。任何一位明智的人显然都明白人类的命运是社会性的,所以把那些摒弃社会的作品归结为腐朽是恰当的。[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82页。]
此外,米勒还曾说过:社会在人之中,人在社会之中,你甚至不可能在舞台上创造出一个真实描绘出来的心理实体,除非你了解他的社会关系。米勒的这种观点,即人的命运是社会性的,舞台应是一个较之单纯提供娱乐更为重要的传播思想的媒介,它应该为一个严肃的目的服务,是值得称道的。米勒在他改编的《人民公敌》序言中呼吁道:剧作家必须再次表明有权利以他的思想和心灵来感染观众。公众也有必要再次认识到舞台是一个传播思想和哲学、极为认真地探讨人的命运的场所。[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17页。]
不过,米勒不赞成在剧作里干巴巴地说教。他主张戏剧应当使人类更加富有人性,也就是说,戏剧使人类不那么感到孤独。
在艺术创作手法上,阿瑟米勒曾说他是规规矩矩地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基础,而且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扩展它,以便直接甚至更猝然、更赤裸裸地提出隐藏在生活表面背后的、使我感动的事物[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167页]。确实如此,米勒多次巧妙地运用了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方式,丰富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他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米勒对马克吐温做出过这样的评论:他并非在利用他那种跟同时代的公众幻觉相疏离的态度来抗拒他的国家,好像没有它也能生存似的,而显然是想借此来纠正它的弊端。阿瑟米勒为《马克吐温牛津选本》(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写的前言。这恰恰也适用于米勒本人,正是他本人的写照。
一九七九年美国著名剧评家马丁哥特弗里德在《星期六评论》杂志上撰文称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桥头眺望》是三部气势宏伟的剧本,具有显示人性的广泛内容,却又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它们诗意盎然并具有崇高的道德力量。毫无疑问,阿瑟米勒是美国戏剧的良心。他认为世界上只要还有舞台存在,这三出戏就会上演,传之不朽。

梅绍武
一九九七年初稿
一九九八年六月校订
內容試閱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
在当代美国剧作家当中,自尤金奥尼尔于一九五三年逝世后,最受西方重视的当属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和爱德华阿尔比三人。阿尔比属于荒诞派之列。米勒和威廉斯则接近现实主义,他俩都在探讨人生意义,但两人的创作方法迥然不同。威廉斯以《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三剧赢得了国际声誉,是一位斯特林堡式的作家;他侧重情感,注重剖析人的境遇和精神状态,而其笔下的人物也多半是精神上深受压抑或遭到社会排斥的底层人物。威廉斯力求通过剧作来揭示当代美国的社会病态,探讨人生的真正价值。米勒则以《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桥头眺望》等剧获得国际声誉,是一位易卜生式的社会剧作家;他着重理智,关怀整个人性。他认为舞台应是一个比单纯娱乐更为重要的传播思想的媒介,应为一个严肃的目标服务。
阿瑟米勒本人曾说艺术应该在社会改革中发挥有效作用[注:阿瑟米勒:《时移世变》(自传),格罗夫出版社,第93页],伟大的戏剧都向人们提出重大问题,否则就只不过是纯艺术技巧罢了。我不能想象值得我花费时间为之效力的戏剧不想改变世界,正如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不可能不想证实各项已知事物的正确性[注:阿瑟米勒:《时移世变》(自传),第180页]。


阿瑟米勒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七日出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裔的妇女时装商,于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破产;母亲是中学教员,为此只好靠变卖她的首饰维持家庭生计,渡过难关。米勒中学毕业后到一家汽车零件批发公司工作了两年,积攒些钱后进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试写剧本,并两次获得校内霍普沃德写作竞赛戏剧奖。在校内,他为了获得生活补助金,曾在生物试验室任养鼠员,并在学生主办的校园《日报》社担任记者和编辑。一九三八年,他获文学学士学位,从该校毕业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间,他在一家制盒工厂干活,后又在海军船坞充当安装技工的助手,同时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撰写广播剧。他还当过卡车司机、侍者、面包房送货员、仓库管理员和电台歌手。一九四四年,他到陆军十一营为电影《大兵故事》收集素材,出版了报告文学《处境正常》,同年《鸿运高照的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本。
一九四七年,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成名。这是一出易卜生式的社会道德剧,写一家工厂老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军方交付不合格的飞机引擎的汽缸,致使二十一名飞行员坠机身亡。他嫁祸于人,虽然逃脱了法律制裁,却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他认识到那些丧命的飞行员都是我的儿子,遂饮弹自尽。
接着,《推销员之死》于一九四九年发表,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剧本叙述一名推销员威利洛曼悲惨的遭遇。威利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他气愤地说:我在这家公司苦苦干了三十四年,现在连人寿保险费都付不出!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啊!(剧中一直没有交代他在推销什么,有人问作者,他说:威利在推销他自己。)威利在懊丧之下,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儿子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蹩脚的跑街罢了。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他梦呓似的与他那已故的、在非洲发财致富的大哥争论个人爱好的事业,最后他为了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而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全剧手法新颖,无需换景,借助灯光即可随时变换时间和地点。剧中现在和过去的事相互交错。这出戏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美国的商业竞争制度。

《美国时钟》
此剧是米勒以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写出的一个社会剧。据他本人说,他是受美国作家斯特兹特克尔《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一书的启发,经过多年酝酿才写成这出戏。特克尔通过他所访问的众多普通美国人的口述,以新闻体裁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那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精神和生活带来的灾难,而米勒则把这一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更为真实地再现于舞台。全剧人物多达四十余个,几乎囊括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的美国剧评家由此而认为剧作家没有着重刻画三两个主人公的面貌,是此剧的一项缺陷,殊不知米勒的意图正在于说明那场危机几乎触及了所有的人,不管他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他用戏剧形式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文献性壁画,侧重灾难的全貌,从而重振人们的尊严和信心。这种形式早在布莱希特的一些剧本和多斯帕索斯的那部《美国》三部曲小说中有关新闻短片的章节里就已出现过,米勒则把它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米勒的剧本一向具有自传性质。由于他目睹了那场危机,《美国时钟》中的许多场景可以说是他根据回忆记录下来的真实情景,例如剧中人李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生活拮据而不得不辍学进入工厂工作,就是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又如米勒参加过当时的左翼运动,剧中一些青年钻研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追求进步思想,尽管个别人有糊涂思想,也不足为怪,它仍然可以说是米勒对当时美国青年思想面貌如实的写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剧阐述了美国人民经历了那次浩劫后终于认识到这个国家其实是属于他们的。以这一思想转变作为全剧的结尾,说明米勒在创作思想上已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局限于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推销员等小人物的个人悲欢离合的狭隘题材。米勒写此剧的动机,无疑是想告诫美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不要在虚假的繁荣景象中忘却过去沉痛苦难的历史,其用心良苦使《美国时钟》具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
此外,米勒在这出戏的剧作手法上,也沿袭了他所惯用的倒叙穿插、不受时空限制的技巧,而且运用得更加自如。该剧布景简朴,场景转换迅速,道具由演员带上舞台,充分发挥舞台灯光的效果,这一切都显示出这位老剧作家仍然在不断探索戏剧创作的新手法。
《美国时钟》一九八年五月首演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斯波里多戏剧院,十一月移至纽约百老汇,但仅上演了十二场,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米勒并未气馁,对剧本做了精心的修改,于一九八四年奥运会前夕在洛杉矶马克泰珀剧院再度公演,终于获得好评。同年英国伯明翰的轮换剧目剧院也上演了这出戏。《卫报》评论道:与其说它是一出传统剧,毋宁说它是大萧条期间万花筒般的美国社会史。这出戏很可能不是米勒的杰作之一,但它表现了戏剧概括时代基调的力量。一九九五年,英国阿瑟米勒研究专家克里斯托弗比格斯贝编辑的
《阿瑟米勒剧本选》(轻便本)中选入的《美国时钟》,又经米勒重新做了修订。


除去剧本,米勒还写过小说《焦点》、《我不再需要你:短篇小说集》和儿童读物《珍妮的毯子》等。他一九八七年发表的《时移世变》(自传)约五十余万言,堪称近年来美国出版的一本优秀自传。
在自传中,米勒叙述了犹太裔祖代从波兰移居新大陆后的创业经过以及父亲在三十年代初经济大萧条时期破产而由母亲典当求告挽救家庭困境的惨状,继而回忆了自己中学毕业四处打工,干过不少种苦力活儿,一度幻想当歌星,后来积攒些钱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迷上戏剧,逐步成为剧作家的经历。在这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苏联和社会主义,并积极从事左翼文艺和反法西斯等进步活动,导致五十年代中期遭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传讯,并被判处藐视国会罪。嗣后他参加了反越战运动,又积极投入国际笔会的活动。
书中详尽阐述了他一贯反对百老汇商业化戏剧的观点,他对戏剧所持有的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他创作每部剧作的艰苦历程。对众多同时代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包括奥尼尔、奥德茨、威廉斯、海尔曼、斯坦贝克、梅勒、贝娄、庞德和弗罗斯特等人),他都给予不人云亦云的评价。他也接触到许多戏剧和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诸如哈里霍恩、伊莱亚卡赞、李斯特拉斯堡夫妇、劳伦斯奥立弗和克拉克盖博等人,对他们都作了细致而有趣的描绘。书中也包括了他的三次婚姻,首次披露了他与梦露一段姻缘的恩恩怨怨,他以深切同情的笔触描述了孤女出身的梦露受尽社会压力的折磨和别人的剥削、身心忧郁而艰苦奋斗的一生,批驳了外界对梦露的歪曲宣传;此外,他也欣慰地谈到他与奥籍摄影师英格博格莫拉斯结合后互敬互爱的美好生活。
在写作结构上,米勒没有严格采取按年代顺序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把一生事迹前前后后、纵横交错地穿插叙述,有时两三件事交叉进行,环环相扣,恰到好处,真有点像《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洛曼脑海中那种过去与现在的事交错闪现那样,或者说更像电影画面淡入淡出交叉隐现的技巧。这种新颖手法无疑使这部自传别具一格,使读者不觉得枯燥乏味。米勒的文笔犀利,隽永流畅,时而还充满诙谐幽默感,颇有契诃夫的风格(契诃夫是米勒最崇敬的两位作家之一,另一位是托尔斯泰)。在回顾往事时,他还夹叙夹议,其中不少富有哲理的涵义,发人深省,甚至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这部自传不单单是个人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而且近乎是一部当代美国社会编年史,为读者了解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剧坛以及美国社会不断演变的情况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阿瑟米勒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戏剧理论家。他论述戏剧的文章已由密歇根大学罗伯特阿马丁教授编成《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于一九七八年出版,在西方戏剧界颇有影响。
米勒跟奥尼尔一样,创作的剧本多半是有关普通人的悲剧,他认为普通人与帝王将相同样适合作为高超的悲剧题材,但是他又不赞成把悲剧写成悲怆剧,在他看来,悲剧和悲怆剧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悲剧不仅给观众带来悲哀、同情、共鸣甚至畏惧,而且还超越悲怆剧,给观众带来知识或启迪。他认为悲剧是对为幸福而斗争的人类最精确而均衡的描绘,因为悲剧是我们拥有的最完美的手段,它向我们显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做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应该力争做什么样的人[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11页]。他也不同意那种为悲剧作家都具有悲观主义的论调,悲剧事实上所包含作家的乐观主义程度要比喜剧还要多,悲剧的最终结局应该是加强观众对人类的前景抱有最光明的看法[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6页]。米勒这种见解无疑会加深人们对悲剧的理解。
米勒一贯反对西方商业化、纯娱乐性的庸俗戏剧,而坚信戏剧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严肃事业。他认为剧作家如果不去调查社会作为一个明显而关键的部分所具有的全部因果关系,就不可能创作出一部真正高水平的严肃作品。米勒一九五六年曾经在一篇题为《现代戏剧中的家庭》的文章里感叹道:
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一般的现实主义遭到了攻击原因在于它不能美妙而自如地在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越来越扩大的鸿沟上架起桥梁。表现主义对这也解决不了,因为它完全抛却心理上的现实主义而跨跃到单独描绘社会力量那一方面去了,从而使问题遗留下来。所以我们现在的许多剧本都或多或少具有颓废的气氛;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些剧本越来越趋向单独详述心理因素,而很少或无意把人物的社会作用和冲突弄清并加以戏剧化。任何一位明智的人显然都明白人类的命运是社会性的,所以把那些摒弃社会的作品归结为腐朽是恰当的。[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82页。]
此外,米勒还曾说过:社会在人之中,人在社会之中,你甚至不可能在舞台上创造出一个真实描绘出来的心理实体,除非你了解他的社会关系。米勒的这种观点,即人的命运是社会性的,舞台应是一个较之单纯提供娱乐更为重要的传播思想的媒介,它应该为一个严肃的目的服务,是值得称道的。米勒在他改编的《人民公敌》序言中呼吁道:剧作家必须再次表明有权利以他的思想和心灵来感染观众。公众也有必要再次认识到舞台是一个传播思想和哲学、极为认真地探讨人的命运的场所。[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17页。]
不过,米勒不赞成在剧作里干巴巴地说教。他主张戏剧应当使人类更加富有人性,也就是说,戏剧使人类不那么感到孤独。
在艺术创作手法上,阿瑟米勒曾说他是规规矩矩地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基础,而且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扩展它,以便直接甚至更猝然、更赤裸裸地提出隐藏在生活表面背后的、使我感动的事物[注:《阿瑟米勒戏剧散文集》,第167页]。确实如此,米勒多次巧妙地运用了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方式,丰富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他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米勒对马克吐温做出过这样的评论:他并非在利用他那种跟同时代的公众幻觉相疏离的态度来抗拒他的国家,好像没有它也能生存似的,而显然是想借此来纠正它的弊端。阿瑟米勒为《马克吐温牛津选本》(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写的前言。这恰恰也适用于米勒本人,正是他本人的写照。
一九七九年美国著名剧评家马丁哥特弗里德在《星期六评论》杂志上撰文称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桥头眺望》是三部气势宏伟的剧本,具有显示人性的广泛内容,却又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它们诗意盎然并具有崇高的道德力量。毫无疑问,阿瑟米勒是美国戏剧的良心。他认为世界上只要还有舞台存在,这三出戏就会上演,传之不朽。

梅绍武
一九九七年初稿
一九九八年六月校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