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作者在郑州四十年,人生易老心未老,换身轻薄裤褂,时常到新建的这园那园,到古老的运河黄河,去走走,去看看,既是对郑州这一第二故乡的热爱,也是对中原文明文化的热爱。本书对传播中原文明具有一定作用,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郑州及河南的窗口。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张广智随笔,作者在老家柘城只生活了二十年,在郑州已生活了四十年,y也可以说是工作了四十年。时间是在老家的两倍,虽然两地况味有别,但对作者来说,郑州就是第二故乡,作者就是郑州人。出于对郑州的深厚感情,作者围绕郑州地区的名胜古迹及历史名人,写成了这部随笔。随笔中,既有对郑州地区物质文明的详细介绍,也有对历史文化等精神文明的交代。涉及历史传说、文化演变、文明发展等多方面。
|
關於作者: |
张广智,1957年生于河南省柘城县。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工作后,在职攻读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河南农业大学工作期间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农业厅厅长、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工作之余也写点东西,出版有《民间百神》合著 、《农村合 作经济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稼穑集》、《大嵩山》合著、《豫东豫东》、《故乡炊烟》等。
|
目錄:
|
卷一
万山之祖 ---------- 002
天地之中 ---------- 006
三渎之会 ---------- 009
五岳之尊 ---------- 012
河洛汇流 ---------- 017
伏羲画卦 ---------- 020
黄帝故里 ---------- 024
大禹治水 ---------- 028
裴李岗遗址 -------- 031
大河村遗址 ---------034
古都郑州 ---------- 037
古建郑州 ---------- 040
青铜郑州 ---------- 045
丝路郑州 ---------- 047
钢铁郑州 ---------- 050
《诗经》郑州 ------- 053
陶瓷郑州 ---------- 056
运河郑州 ---------- 059
长城郑州 ---------- 061
三教融合 ---------- 063
释源祖庭 ---------- 067
禅宗祖庭 ---------- 070
净土祖庭 ---------- 076
洛学胜地 ---------- 079
新天师道祖庭 ------- 082
夏都阳城 ---------- 085
郑州商城 ---------- 087
郑韩故城 ---------- 089
测景台与观星台------ 092
武则天与嵩山 ------- 095
卷二
大法王寺 ---------- 100
永泰寺 ----------- 105
石窟寺 ----------- 108
嵩岳寺 ----------- 111
会善寺 ----------- 114
初祖庵 ----------- 118
崇福宫 ----------- 120
楚河汉界 ---------- 122
汉三阙 ----------- 126
具茨山 ----------- 130
打虎亭汉墓 -------- 133
宋陵烟雨 ---------- 136
后周皇陵 ---------- 140
虎牢关 ----------- 142
官渡之战 ---------- 145
风后八阵兵法图------ 148
春秋初霸 ---------- 150
荥阳郑氏 ---------- 155
郑州文庙 ---------- 157
郑州城隍庙 -------- 160
郑州清真寺 -------- 162
千年县衙 ---------- 164
桃花峪 ----------- 168
二七纪念塔 -------- 170
康百万庄园 -------- 174
黄河风景名胜区------ 177
卷三
许由------------- 180
岐伯------------- 183
程本------------- 185
弦高------------- 188
郑国------------- 190
卓茂------------- 193
张良------------- 196
韩非------------- 199
子产------------- 202
列子------------- 205
陈胜------------- 208
邓析------------- 211
苏秦------------- 214
申不害 ----------- 218
嵇含------------- 220
桑弘羊 ----------- 223
潘安------------- 226
寇谦之 ----------- 229
杜甫------------- 232
李颀------------- 236
郑虔------------- 238
蔡齐------------- 241
王德用 ----------- 244
杨朴------------- 246
李诫------------- 248
许衡------------- 251
高拱------------- 254
白居易 ----------- 258
李商隐 ----------- 260
刘禹锡 ----------- 262
后记------------- 265
|
內容試閱:
|
弹指四十年(代序)
四十年在时间长河里,不过一瞬。在一个人的一生里,那可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你身体再好,能整出几个四十年来?我在老家只生活了二十年,那是故乡呀!魂牵梦绕,不知哪天做梦就回去了。家人都在,包括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场景还是原来的场景。
如今我已在郑州生活了四十年,当然也可以说工作了四十年。时间是在老家的两倍,虽然两地况味有别,但我可以说,这郑州啊,就是第二故乡,就是咱的郑州,咱就是郑州人。
我是在开封读的河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工作。从豫东偏远农村,到开封去读书,一下子就觉得天地大了许多。你想,集上(公社所在地)比村里热闹,县城比集上热闹,开封比县城又热闹多了去了。如今又到了郑州,到了省城,一来就迷路了。
从开封坐火车到郑州,一路都是向西,进了郑州火车站停下时却是南北向。谁知道这坐火车和坐汽车不一样,坐汽车转弯时你看得着,火车拐弯时没注意,下车时还认为是东西向。迷迷糊糊出了车站,走人民路去单位报到,经过二七纪念塔,附近还有河南人民剧院。因为我在车站已经迷了方向,看河南人民剧院在东北角,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过了两天,我从单位去火车站乘车回家过年,走的也是人民路,经过二七纪念塔,嘿,河南人民剧院居然坐落在了西北角。先入为主,或者说将错就错,好长时间我从人民路经过二七纪念塔,总把河南人民剧院挪过来挪过去。心里暗自埋汰自己,真是土包子进城!
二七纪念塔,这可是郑州的标志。河南大学的隔墙就是铁塔公园,铁塔就在学校旁边矗立着,所以称呼河南大学的学生为铁塔牌的。二七纪念塔既然是郑州的标志,社会上就把郑州大学的学生称为双塔牌的。初来郑州工作时,还很少看到高楼大厦,二七纪念塔既秀气又高大,与周围建筑物比起来,可谓是鹤立鸡群、一柱擎天。可不知不觉间,二七纪念塔怎么变矮了,二七广场怎么变小了,河南人民剧院也没了。再经过二七纪念塔时,心里那份迷路的尴尬是没了,却隐隐地觉得少了些什么。
单位的家属院位于顺河路上,我住的楼下就是司家庄的麦地。推开窗户往外看看,好像回到了老家村头。地里麦子已经返青,稀稀落落几棵树,有的刚刚抽叶,离得远认不出是什么树。开着耀眼紫花的肯定是泡桐,树下还有几座隆起很低的坟头,有几只鸡在那里刨食,还有一头猪,也在那里拱麦根儿。再往远处看,迷蒙着的淡淡的烟霭,混沌了天际。如果在晚上,窗外有零星的灯光,虽然没有火热的工厂、楼厦的繁灯,但仍可看到明月和寥落的星星。
后来工作单位换了,住的地方也换了。新单位的家属院坐落在东风路上。刚搬去时,东风路宽是挺宽,但没铺柏油,还是土路,路中间的车辙沟很不规则地延展着,骑自行车没点儿真功夫,还真有人仰车翻的可能。有一天下大雨,文化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积水很深,有几辆汽车已在水里漂浮如舟,我们一群人站在路边引颈观望,等着交警的指挥,不敢贸然下水。那时的东风路,向东通到花园路,连经三路都到不了。今天的东风路,不但向东延长成东风东路,通到熊儿河还不过瘾,又一转弯向南弄出个东风南路来。现在住的地方,西面是东风东路,东面是东风渠,上班走东风南路。这就要退休了,整这么多东风干啥!
少年心事当拿云。年轻时什么都敢想,上天入地,纵横四海,一副舍我其谁的气概。现在老实了,尘埃落定,一辈子也就是从花园路东走到花园路西。我参加工作时的省教育厅,在花园路东的54号楼,楼址就在花园路立交桥的东北角,已拆掉十多年了,据说要建个什么高档酒店。现在的工作单位是省政协,在花园路西,铁定要在这儿退休了。省教育厅和省政协,论东西隔着路,论南北直线距离不超百米。这就是我一辈子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下班了,站在花园路上,南北看看,花园路还是那条花园路,只是车多了,楼高了。总还少点儿什么吧?对了,路两边那树冠硕硕、枝柯相连的法桐不见了。
四十年了,人生易老心未老,换身轻薄裤褂,到新建的这园那园,到古老的运河黄河,去走走、去看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