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河流之齿
》
售價:NT$
270.0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化工原理》(第三版)的配套辅导用书,针对教材中所讲述的各种单元操作的难点展开解析,强调体现“化工原理”课程的工程特色,以培养读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本书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气体吸收、蒸馏、固体干燥等章。每章均包括联系图、疑难解析、工程案例、例题详解、习题精选五部分内容。通过这些环节,使读者巩固基本概念,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学习的辅导书,同时亦可作为“化工原理”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用书。
|
目錄:
|
第1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1.1联系图2 1.2疑难解析4 1.2.1对黏性及黏度的理解4 1.2.2U形压差计读数所反映的意义4 1.2.3伯努利方程使用注意事项5 1.2.4管内层流与湍流的比较5 1.2.5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5 1.2.6流体流动阻力影响因素及减阻措施7 1.2.7复杂管路的特点及分析8 1.2.8孔板流量计与转子流量计的比较9 1.2.9泵的类型与特点10 1.2.10管路特性与离心泵特性分析10 1.2.11离心泵的汽蚀问题11 1.2.12工程研究方法12 1.3工程案例13 1.3.1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航海奇案的审判13 1.3.2烟囱的工作原理13 1.3.3管路安装问题14 1.3.4离心泵汽蚀问题16 1.4例题详解17 【例1-1】U形压差计指示液的选取17 【例1-2】微压差的测量17 【例1-3】复式U形压差计18 【例1-4】远距离液位的测量18 【例1-5】流向判断19 【例1-6】分层器界面的确定20 【例1-7】倾斜管路中的U形压差计20 【例1-8】压力及流速的计算21 【例1-9】小流量的测量23 【例1-10】流量的确定24 【例1-11】虹吸管25 【例1-12】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26 【例1-13】文丘里管27 【例1-14】管路综合计算28 【例1-15】管路综合计算30 【例1-16】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31 【例1-17】分支管路的计算32 【例1-18】孔板流量计的设计型计算33 【例1-19】管路特性曲线34 【例1-20】离心泵工作点的变化35 【例1-21】循环管路特性方程及泵的压头36 【例1-22】离心泵流量调节方法比较37 【例1-23】离心泵组合方式的选择38 【例1-24】离心泵允许安装高度的影响因素40 【例1-25】离心泵的选用40 1.5习题精选42 符号说明49 第2章非均相物系分离51 2.1联系图52 2.2疑难解析53 2.2.1颗粒沉降运动中的阻力53 2.2.2如何理解降尘室的处理量取决于其底面积,而与高度无关53 2.2.3旋风分离器临界直径的影响因素54 2.2.4恒压过滤方程的应用54 2.2.5过滤速率表达式的导出——工程上处理复杂问题的参数综合法55 2.3工程案例55 小水酿大灾的原因55 2.4例题详解57 【例2-1】颗粒沉降速度的影响因素57 【例2-2】多层降尘室对分离过程的强化58 【例2-3】降尘室的设计和操作计算59 【例2-4】标准旋风分离器的计算60 【例2-5】旋风分离器的并联操作61 【例2-6】过滤常数的测定61 【例2-7】板框过滤机的设计计算62 【例2-8】采用助滤剂提高过滤机生产能力63 【例2-9】转筒真空过滤机的计算63 2.5习题精选64 符号说明66 第3章传热69 3.1联系图70 3.2疑难解析71 3.2.1传热速率的普遍表达形式71 3.2.2传热过程推动力与阻力的加和性72 3.2.3对流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73 3.2.4两物体间辐射传热的影响因素分析74 3.2.5逆流、并流和其他流型的比较75 3.2.6总传热速率方程与热平衡方程的联解75 3.2.7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分析76 3.2.8工程上强化传热过程的措施77 3.2.9工业上常用间壁式换热器性能比较78 3.3工程案例78 3.3.1多级压缩机故障原因分析78 3.3.2换热器以小替大改善换热效果81 3.4例题详解82 【例3-1】保温层的临界半径82 【例3-2】设备热损失的计算方法及多种保温材料的合理使用82 【例3-3】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84 【例3-4】水平管外和垂直管外蒸汽冷凝传热系数的比较86 【例3-5】对数平均温差的特性87 【例3-6】 总传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的求取87 【例3-7】列管换热器的设计型问题88 【例3-8】换热器的操作型问题89 【例3-9】KA值——换热器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90 【例3-10】流动方式对换热器热回收能力的影响91 【例3-11】饱和水蒸气作为加热剂时传热过程的调节91 【例3-12】生产中提高传热量的最简捷手段——提高加热剂或冷却剂流量92 【例3-13】污垢热阻的影响与改进措施94 【例3-14】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数对传热效果的影响95 【例3-15】设计工作对换热器抗干扰能力与调节余地的影响96 【例3-16】壁温的计算97 【例3-17】换热器串联操作与并联操作的比较98 【例3-18】装置开工阶段贮槽内料液升温所需要时间的计算99 【例3-19】热辐射对管道内气体温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及改进措施100 【例3-20】隔热板减小辐射热损失102 3.5习题精选103 符号说明108 第4章蒸发109 4.1联系图110 4.2疑难解析110 4.2.1蒸发器与换热器的比较110 4.2.2蒸发过程溶液的沸点升高111 4.2.3蒸发过程的强化途径111 4.2.4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的比较112 4.2.5多效蒸发流程的确定113 4.3工程案例113 烧碱蒸发系统的技术改造113 4.4例题详解115 【例4-1】溶液的沸点升高115 【例4-2】液柱静压头引起的温度差损失116 【例4-3】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116 【例4-4】单效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117 【例4-5】蒸发操作的调节118 【例4-6】多效蒸发的计算及比较119 4.5习题精选122 符号说明123 第5章气体吸收125 5.1联系图126 5.2疑难解析127 5.2.1亨利定律多种形式的应用场合,亨利系数E、溶解度常数H和相平衡常数m的 关系及它们的影响因素127 5.2.2分子扩散通量JA、净传递速率N及传质速率NA的关系127 5.2.3分子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128 5.2.4菲克定律、傅里叶定律和牛顿黏性定律的类似性128 5.2.5与传热过程相比较,吸收(或解吸)过程的方向、极限和推动力有什么特点129 5.2.6应用吸收传质速率方程的注意点及传质速率方程的选择原则130 5.2.7从传质阻力的角度分析在吸收过程中有时采用吸收液部分循环流程的优势130 5.2.8双膜理论的意义130 5.2.9逆流和并流吸收过程操作线、平均推动力及最小液气比的比较131 5.2.10适宜操作液气比选择的出发点131 5.2.11吸收过程与间壁式传热过程的异同点132 5.2.12吸收因数法与平均推动力法求传质单元数的条件与区别132 5.2.13为什么工程上常采用传质单元高度反映吸收设备的分离效能?133 5.2.14从降低吸收过程总费用的角度看吸收剂的选择133 5.3工程案例133 5.3.1吸收剂及吸收-解吸工艺的改造133 5.3.2吸收塔的设计135 5.4例题详解136 【例5-1】亨利定律及对亨利系数等的影响136 【例5-2】平衡关系的应用137 【例5-3】吸收速率及影响因素138 【例5-4】物料衡算139 【例5-5】传质推动力、阻力、传质速率及影响因素140 【例5-6】吸收剂用量和填料层高度的设计计算143 【例5-7】填料塔的核算问题144 【例5-8】体积传质系数计算145 【例5-9】吸收剂进口浓度对填料层高度的影响146 【例5-10】气体和液体流量对吸收塔所需填料层高度设计的影响146 【例5-11】混合气体进口浓度、吸收剂进口浓度对溶质吸收率的影响148 【例5-12】吸收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149 【例5-13】流体流量对吸收过程的影响151 【例5-14】并流与逆流的比较152 【例5-15】综合题153 【例5-16】多股进料位置和方式不同对填料层高度的影响154 【例5-17】多塔组合计算155 【例5-18】吸收-解吸联合157 【例5-19】吸收-解吸联合158 【例5-20】解吸塔设计计算158 【例5-21】吸收液部分循环塔的分析159 【例5-22】操作型问题定性分析160 【例5-23】吸收液部分再循环对塔高的影响160 5.5习题精选162 符号说明166 第6章蒸馏167 6.1联系图168 6.2疑难解析170 6.2.1相平衡关系的图形和解析表达170 6.2.2杠杆定律——蒸馏过程所包含的质量守恒规律170 6.2.3对精馏过程回流作用的理解170 6.2.4对精馏段、提馏段作用的理解——兼述操作液气比的影响171 6.2.5回收塔与精制塔171 6.2.6对梯级图的理解172 6.2.7精馏塔的设计和操作影响因素分析173 6.2.8蒸馏操作压力的选择174 6.2.9对最小回流和全回流的理解174 6.2.10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与选用175 6.2.11精馏操作中测量温度的重要意义176 6.2.12气、液流量对传质设备操作的影响176 6.3工程案例177 6.3.1浮阀塔板上开筛孔提高塔的生产能力177 6.3.2采用侧线出料降低精馏塔的能耗178 6.4例题详解179 【例6-1】操作温度与精馏产品纯度的关系179 【例6-2】总压对汽液平衡关系的影响180 【例6-3】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的比较181 【例6-4】回流比对塔内液气比的影响181 【例6-5】进料热状况对塔釜蒸发量的影响182 【例6-6】精馏塔内物料循环量183 【例6-7】解决精馏塔设计型问题的逐板计算法184 【例6-8】回流热状况对理论塔板数的影响185 【例6-9】分凝器和塔釜加热器的作用186 【例6-10】有分凝器时塔板浓度的求取187 【例6-11】质量衡算关系对精馏产品纯度的制约188 【例6-12】不同组成的物料进料方式对分离过程的影响189 【例6-13】最小回流比的影响因素190 【例6-14】复杂塔的最小回流比191 【例6-15】Muphree单板效率的测定192 【例6-16】回收塔的作用193 【例6-17】精馏塔工作能力的核算194 【例6-18】精馏塔的灵敏板195 【例6-19】带有侧线采出的塔196 【例6-20】精馏塔的操作型计算197 6.5习题精选199 符号说明202 第7章固体干燥205 7.1联系图206 7.2疑难解析207 7.2.1湿空气各种温度的关系207 7.2.2湿空气状态的确定207 7.2.3物料中各种水分的关系207 7.2.4中间加热与部分废气循环干燥过程208 7.2.5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209 7.2.6干燥条件对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210 7.3工程案例210 气流干燥器与流化干燥器的联用210 7.4例题详解211 【例7-1】湿空气性质的计算211 【例7-2】温度、压力对湿空气干燥能力的影响212 【例7-3】平衡曲线的应用214 【例7-4】湿空气状态的确定214 【例7-5】单级加热、中间加热以及部分废气循环干燥过程的比较215 【例7-6】干燥器空气出口温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218 【例7-7】空气的状态与流速对恒速阶段干燥速率的影响220 【例7-8】空气流速对临界含水量的影响221 【例7-9】干燥条件对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222 7.5习题精选223 符号说明226 习题答案227 参考文献234
|
內容試閱:
|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第三版)的辅导用书。 本书2006年问世,众多读者与同行给予了关注与支持,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次修订,仍保持原书的总体结构和特色风格,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调整和补充,并更换了少量的例题与习题,更加突出工程特色。此外,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本次修订工作由各章的原执笔者完成,分别为北京化工大学刘丽英(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固体干燥)、丁忠伟(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馏)、刘伟(气体吸收)、王宇(蒸发)。 全书由杨祖荣教授审阅。 感谢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的同事和同行们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鉴于笔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于北京 第一版前言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工程性,让学生树立工程观点和理念,并学会用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应该是本门课程的最高培养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仅凭学时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和习题集是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的,因此编写学习指导的想法便由此而生。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的配套辅导用书。本书涵盖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气体吸收、蒸馏、固体干燥等单元操作,每章均包括“联系图”、“疑难解析”、“工程案例”、“例题详解”、“习题精选”五部分内容。“联系图”给出了单元操作中各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并使概念、公式与工程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疑难解析”主要针对教学内容难点以及这些内容中蕴含的工程观点和方法;通过对“工程案例”的剖析,引导读者考虑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例题详解”注重分析与总结,指出其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习题精选”则为巩固基本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 本书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教师编写,执笔者:第1章、第7章由刘丽英编写;第2章、第3章、第6章由丁忠伟编写;第4章由王宇编写;第5章由刘伟编写。全书由杨祖荣教授审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3月于北京化工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