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解锁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密码

書城自編碼: 352743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罗朝猛,李冬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87386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NT$ 279.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NT$ 1114.0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NT$ 279.0

編輯推薦:
本书以探寻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密码为支点,以作者留学日本的教育背景以及近年来多次赴日考察交流的经历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了*手的关于日本教育改革动向的*、*详尽的资料,介绍了日本教育在近10年甚或未来10年寻变路上的新走向和新举措,内容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编程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
內容簡介:
本书以探寻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密码为支点,重点介绍了日本教育在近10年甚或未来10年寻变路上的新走向和新举措,内容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编程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本书旨在以日本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实践为我国教育改革以及助力破解教育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者留学日本的教育背景以及近年来多次赴日考察交流的经历,更为读者提供了*手的关于日本教育改革动向的*、*详尽的资料。
關於作者:
罗朝猛,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校长。1997-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公派留学日本;出版有《我国公立学校权利研究》(获广东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师的点墨走笔》,《寻变:与域外教育面对面》(入选由中国教育新闻网组织评选的2017年全国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书目);在《比较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全国各地做学术专题讲座200余场。

李冬梅,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现就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日本教育政策研究;2013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研修;2017年10月受邀赴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东京都教育厅、东京大学以及东京都南多摩中等教育学校考察访问;在《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人民教育》等核心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研究类论文40余篇。
目錄
第一章 日本教育新理念 001
第一节 核心素养培育这样落地 003
第二节 扎实推进生存能力教育 011
第三节 高中教育主打活力型学习 021
第四节 在自由研究中认识世界 023
第五节 流行幼儿深度玩耍式学习 025

第二章 日本教育新走向 039
第一节 保障教育公平再发力 041
第二节 面向5.0社会,教育寻变 044
第三节 拥抱5.0社会,打出组合拳 050
第四节 迈向2030年,教育面临五大变化 055
第五节 出台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059
第六节 力推学制改革 062
第七节 首现12年一贯制学校 065
第八节 构建0-3岁保育体系 068
第九节 复合型测试将代替单学科考试 078
第十节 催生团队学校 081

第三章 日本教育新举措 085
第一节 编程教育成新宠 087
第二节 短时学习成气候 092
第三节 综合学习新发现 095
第四节 免费午餐重食育 099
第五节 赋予儿童放学后托管自主权 103
第六节 亮出三板斧破解入托难 107
第七节 放学后儿童教室 放学后儿童俱乐部 110

第四章 日本教育新常态 117
第一节 乱象治理:限制择校与教育均衡 119
第二节 劳动教育:全人教育的重要一翼 123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格完善的国民 128
第四节 修学旅行:行走中的必修课 133
第五节 职业生涯教育:多条腿走路 137
第六节 协同推进:职业生涯教育新举措 146
第七节 环境教育:常抓常新 150
第八节 零容忍:对校园欺凌说不 153
第九节 六大对策:剑指校园欺凌 157
第十节 典型案例:家校和社会共治校园欺凌 160
第十一节 暑假作业展示:评价手段创新 164
第十二节 学生体质提升从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始 167
第十三节 磨炼意志:在沙土铺就的操场上体育课 174
第十四节 保障睡眠:睡眠教育与闻鸡起舞 177
第十五节 日本学校从细节入手预防传染 181

第五章 日本教师成长新路径 185
第一节 82%的教师将教师作为首选职业 187
第二节 与樱花齐绽放的教师流动制 191
第三节 幼儿师资严把关 195
第四节 新教师校内外研修齐头并进 200
第五节 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9
第六节 观课重点观什么 213

第六章 日本高等教育新篇章 217
第一节 规划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219
第二节 沉着应对高等教育危机 225
第三节 调控大学新建 应对人口增长 229
第四节 新型职业大学有新意 232
第五节 实践型高等职业教育迈出第一步 236

第七章 日本教育新气象 239
第一节 何以近20年斩获19项诺奖 241
第二节 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秘籍是什么 246
第三节 小小的发现能造成旋涡 250

第八章 日本教育新隐忧 255
第一节 为升学过劳学习愈演愈烈 257
第二节 工作时间设限 防止教师过劳死 260
第三节 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学生学力 264
第四节 科研从精英地位滑落 267
第五节 吸引留学生黔驴技穷 270

参考文献 274
跋:在互学互鉴中提升 278
內容試閱
创建适应未来的教育

二战期间,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的角度开展关于日本民族性的研究,写出颇具影响力的《菊与刀》一书,深刻地揭示了日本以菊为象征的温和尚礼的国民精神和以刀为标志的武士道文化之间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其实,这样矛盾的民族特性在日本的教育中体现的是非常鲜明的。
从教育政策的制定到学校教育的落地,日本教育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教育公平。校长和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定期轮换、校园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均衡配置,使得学校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明显,孩子无论选择哪所学校就读,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充分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异常迫切,为了追逐名校或更好的教育机会,纷纷花重金让孩子就读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班,在催生教育培训这一大的产业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从某种意义上看,日本教育的这些特征和我国的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为什么日本能够培养出那么多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获得者呢?
教育培训往往关注短期效应,学校教育重在给孩子夯实成长的基础。如果要寻找众多日本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内在机制,需要从学校教育的视角深入研究。


(一)
日本学者所获的诺贝尔奖项中,自然科学领域占比相当高。
日本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自然教育。学校的校舍不追求奢华,大都以简朴、洁净、环保为价值追求。很多学校的操场依然是沙土的,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自然,在摸爬滚打中强健其筋骨,磨炼其意志。日本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上,非常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给孩子们创设各种观察植物生长、感受四季轮回、体验社会生活的空间。与孩子生活相关的很多事情,比如整理家务、打扫卫生、美化环境、公益服务等,家长和教师都会对孩子进行悉心指导,并让孩子亲身实践,着力树立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甚至在学校的食堂里,也经常晃动着孩子们帮厨的身影。
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从上学和放学的路线规划,到书包中放置物品的梳理;从每天学习生活的日常安排,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参与,都有精心的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们还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突出现实生活的体验,并让孩子养成和大人一道商量、协商作出各项决定的良好习惯。家长和学校都充分意识到,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包揽起来,要勇于放手,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己走。规则和自由也是孩子们在学校期间一直探讨的话题,学校着力引导孩子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既有法律法规,又有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可能放任自流。有原则的自由是大家共同追寻的目标,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促进孩子情感的自由、知行的自由和人际关系的自由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很多意识,如安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等,也都逐渐被建立了起来。
日本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在于促进三大学习要素的有效落地。一是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衔接自我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对话学习,通过生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孩子和自然、世界、社会的对话,孩子与书籍的对话等多种途径,拓展并深化其自身的思考与思维方式。三是深度学习,善于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思考方式,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善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梳理整合信息,明辨信息的价值;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依靠自我思考进行创新创造。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重视阅读、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够给自己创设拥抱未来的契机。获得诺奖的日本学者,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日本中小学提出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心脏的响亮口号,图书馆在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与提供一流阅读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十分注重与家庭、地域的相互协作,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一种热爱读书的风尚。
亚里士多德说,科学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闲暇、自由、好奇心。给孩子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他们才能在自己喜欢的事物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他们什么也不做,就在那里看看周边的事物、放飞自己的思绪、发上一两个小时的呆,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去探索世界的运行方式、社会的行为准则,让他们寻找自己在世界之中的位置,孩子才能把握好生长的节奏,健康成长。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努力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本书作者认为,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最大动力。日本的学校教育,则在让科学更好地萌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
在进入 21世纪之际,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他的文化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是社会体制,是文化的自我摸索和自我生产。心灵如果不存在于文化的环境中,根本不可能生存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在缺乏文化符号系统的辅助之下执行对意义的追求。文化提供了工具,使我们得以用可沟通的方式来组织和了解我们的世界。学习与思考永远都置身在文化情境里,并且永远都需要依赖文化资源。
今天在学校里就读的这些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接下来的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教育形态来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让未来社会更好地反哺教育呢?
日本政府在 2016年 1月出台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2016-2020年)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提出了 5.0社会,即超智慧社会的概念。他们认为,这个 5.0的未来社会,将由六大领域的超智能化系统构成:一是无人机送货;二是人工智能家电的普及;三是智能医疗与介护;四是智能化、自动化产业;五是智能化经营;六是全自动驾驶。想想看,这样的社会形态其实已经在我们的身边逐渐显现了出来。
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学制建设、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加以改革。
在教育理念方面,日本强调要通过教育实现每个人的自身潜能及发展机会的最大化,个性化的大众教育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为了保证这一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他们提出了五大教育基本方针,即:培养自我实现所需的能力、培养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人才、打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为学习构建安全的支持网络、为推进教育政策实施巩固基础。前面两条对未来社会的人才规格进行了明确的描绘,后面三条则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保障。
之所以将学校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的学段,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依次就读,是因为孩子处在这些年龄段时,大脑发育、身心发展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变,孩子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也在发生变化,原来设定的学制已经不太适应今天孩子的成长现状。比如,专家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现在日本学生的大脑产生巨大变化是在 10岁左右,而不是此前预设的 12岁。为了让他们在大脑发生巨变的同时进入新的教育阶段,充分发展其个性及能力,日本的学校在近年启动了对新学制的探索与实践,如建立从小学到高中 444与 543的灵活学制,探索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以及在同一个学段中进行更为细致的小学段划分等。在学制改革的同时,再造学校的生态,扩大学校的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公司、非营利性组织、博物馆、公民馆、美术馆等场所的教育资源开展多形态的学习活动。
近年来,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学校开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态的改革,让教育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混龄学习,让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有更多的共同学习、相互探讨的机会,让同伴互助成为学习的新时尚。二是加强综合类课程、主题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促进STEAM、慕课等课程在学校的实施。三是将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指导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利用教育大数据进行教与学的分析与诊断。四是提升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基础型课程中的艺术表达,以及学校综合艺术课程的多元开发,充分发挥艺术在浸润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养、协调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五是顺应 5.0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各个学段开设编程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时代所需的编程思维,让学生通过体验编程来了解如何与计算机交流,如何将所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转化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
教育评价领域的改革也在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着。比如,日本学校在中小学的暑假作业里,都会安排开放类问题,要求孩子们聚焦于科学、数学或社会生活等领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去了解、发现、观察、调查、实践,并将观察与实践的结果整理出来,展示给大家。从小培养学生的社区实践能力和对真实环境的体验探究能力。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指向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通过自我评价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与对自由研究的积极性。比如,在大学入学考试环节,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在大学入学志愿者学力评价测试成绩的基础上,实施各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让大学根据自己的培养方向来选择适合的人才。
日本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大体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大的调整。这样循序渐进的改革,既保持了学校教育的一贯性,又时刻瞄准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节奏感的改革举措更有利于教育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建设,这或许也是他们的学校教育体系能培养出一个个诺奖获得者的缘由之一吧。
(三)
今天的社会,人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积累越来越快,新的行业如雨后春笋,学习变革迫在眉睫。学生在大学里所学到的行业领域中的新知识,往往还没有等到他们走到工作岗位上就已经过时。改变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建立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成了必然的选择。
走进新世纪之后,日本就致力于研究在这个社会发展风云变幻,未来难以预测的时代,应该让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才能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以及以人类特有的感性与悟性将社会与生活创造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方法。 2013年,日本提出了面向国际、立足本国的素养框架 21世纪型能力,由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三大部分构成。
这个框架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它将人的素养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基础素养、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与基础素养所对应的是基础力,在强调所有的学科学习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初步的学科思维方式,能够用学科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掌握有效利用数学信息的数量技能,以及通过计算机有效运用信息的信息技能。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是思考力,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元认知、学习适应力等方面构成。我们现在常以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来诠释核心素养,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与职业素养所对应的是实践力,包括调整自主行动和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生涯规划能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共同参与构建社会的能力、伦理道德意识和市民责任感等能力,这些都是一个走向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是维护社会良性运转的共同素养。
如果始终将目光聚焦在核心素养上,一方面会导致忽视基础素养,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对职业素养的不重视。思维有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之分,能力也有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差别,它们分别与基础素养、核心素养相对应,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失去了底座,塔尖就很难凸显出来,即便露出了塔顶,也将是摇晃不定的。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调的就是核心素养必须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素养之上。在多变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能够参与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的人才。如果只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而不关注职业素养,依然不能解决当前教育高分低能的窘况,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状况下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日本教育已有的经验看,他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已经注意到了学生基础素养、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平衡发展,所欠缺的只是将这些做法进行有效的提炼和归纳,变成全社会行动的纲领。 21世纪型能力的提出,所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日本学者能够频频获得诺奖,也与他们的教育始终观照以上三方面素养的协调发展有关。
当然,我们也无须妄自菲薄。我们有很好的教育基础,有开放的胸怀,愿意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用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实践。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效。假以时日,我们国家也会有更多的诺奖获得者出现。
衷心感谢本书的作者罗朝猛、李冬梅两位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先睹为快,提前拜读他们的佳作。两位老师长期观察日本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在各大媒体上发表了诸多有价值的文章,也出版了相关的书籍,他们是日本教育研究方面真正的专家。我只是依据文本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常生龙
特级教师、理学博士、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