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北京四中语文课:亲近经典(名校名师教学心法。语文教育泰斗顾德希推荐,暑期师生充电必读!)

書城自編碼: 352733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杨志刚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360980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财富管理的中国实践
《 财富管理的中国实践 》

售價:NT$ 717.0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附作者篇目索引)(全四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附作者篇目索引)(全四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

售價:NT$ 2789.0
财之道丛书·太古传:商业帝国200年
《 财之道丛书·太古传:商业帝国200年 》

售價:NT$ 717.0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如何停止过度思考,克服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破坏
《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如何停止过度思考,克服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破坏 》

售價:NT$ 235.0
万历四大征(全两册)
《 万历四大征(全两册) 》

售價:NT$ 549.0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

售價:NT$ 605.0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售價:NT$ 717.0
重症产科.1
《 重症产科.1 》

售價:NT$ 335.0

編輯推薦:
◆ 杨志刚老师是北京四中高级语文教师、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教学思考,对阅读经典、讲授经典以及语文课堂的使命与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教师读者翻阅此书,可以学习四中语文名师的教学心法,拓展授课的素材与思路。
◆ 本书立足于作者的教学实践与感性思考,精选20余篇经典篇目,旁征博引,适时而教,生动展示了一线名师的教学素养和名校课堂的人文特色,为学生读者提供了优质的课堂补充读物。
◆ 杨志刚老师力求以文字的温度增加内容的代入感,使语文课成为联结经典作品与读者的桥梁,陪伴读者去亲近经典,在阅读经典中收获美的体验。
◆ 随书附赠15篇音频讲解,方便读者更直观地体验杨老师讲授经典的课堂魅力。
內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20余篇中学语文经典篇目,包括《论语》《老子》《史记》等经典作品中的经典片段。作者对经典的解读并不拘泥于文段本身,而是旁征博引,寻找恰当、巧妙的切入点与架构方式积极拓展。大量的引申和情感抒发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授课思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提供优质素材。
在解读文本之外,本书也是作者阅读经典、教授经典心路历程的记录,作者力求以文字的温度增加内容的代入感,陪伴读者亲近经典,进而走近经典,走进经典。
關於作者:
杨志刚
北京四中本部语文高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四中网校名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特聘导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
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特约审稿人,微信公众号老羊细说诗文独立撰稿人。曾受中语会之邀,讲授国家级示范课《之孝》。授课视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本《教师教学用书》。
著有《北京四中语文课:细说诗文》。
目錄
序:严谨治学 深入浅出
杨志刚《亲近经典》序 顾德希
第一篇 初恋《诗经》
《诗经小雅采薇》
第二篇 恋爱如火 婚姻似冰
《诗经卫风氓》
第三篇 诗的 A 面与 B 面
《诗经魏风伐檀》
第四篇 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五篇 失控的接力棒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六篇 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第七篇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
第八篇 项王默然不应
《鸿门宴》
第九篇 美女之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第十篇 长夜不寐伤心人
阮籍《咏怀诗》
第十一篇 简约不简单
李白《静夜思》
第十二篇 李白认栽
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第十三篇 跟孩子说不清的唐诗
王之涣《凉州词》
第十四篇 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第十五篇 对月怀远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十六篇 仰天长啸千里梦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第十七篇 躬行君子
《论语》读法
第十八篇 你知道吗
《老子》读法
第十九篇 走出庐山
《庄子》读法
第二十篇 纲举目张
《韩非子》读法
第二十一篇 回肠荡气
《二晏词》读法
第二十二篇 怦然心动的那本书
后 记
內容試閱
严谨治学 深入浅出
杨志刚《亲近经典》序

顾德希

严谨治学和深入浅出,是北京四中的教学箴言。杨志刚老师这本书, 让我不由想到这两句箴言。
历届四中校长常以严谨治学勉励教师,强调教学要像学者治学那样严谨。的确,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问。不管讲课、作业还是命题、评卷,都是学问,若无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是一定搞不好的。而深入浅出,则专就讲课而言。教师讲课,是教与学 互动的基本方式。要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互动效果,讲课就须深入浅出。四中教学代表人物,如刘景昆、张子锷二老,都是深入浅出的大师。早在50多年前,深入浅出即被列入四中十大教学原则,至今还镌刻在教学楼门外。
深入浅出与严谨治学紧密相关。倘若能深入而不谙浅出,未必不能把学问做好,但那不是教学这门学问。而若片面追求浅出,把对学生负责的严谨态度置诸脑后,则易背离育人宗旨。
这本书中的不少篇章都是杨老师的讲稿,再现了他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精彩讲授。书中并无严谨治学、深入浅出字样,但体现着他严谨治学的精神,生动反映了他深入浅出的教学特色。



杨老师的讲稿,覆盖了先秦洎于两宋的大量名作,可谓琳琅满目。就个人而言,这些讲稿反映了他12年来的用功不辍,留下了他严谨治学、扎实进取的艰辛足迹 ;就语文教学而言,这本书告诉我们,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肯在讲课上勤下苦功,那么他的教学定会步入佳境。
杨老师2007年来四中任教。那是一个偶然机会,我看到他班上学生读《庄子》的作业。学生们对圣人无名神人无功的感悟,思路开阔,见解卓异,我觉得即使专业研究者也难有如此妙想。这样的教学效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直到前年,我才第一次听他讲课。那是在外地举办的一次全国性教学活动,主办者让我推荐讲观摩课人选。一位常到中学听课的教授,说起几个他印象突出者的名字,其中有杨志刚。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做了推荐。在这次全国性活动上,我第一次领略了杨老师讲课的风采。他在这次大型观摩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十几年间,杨老师在教学上迅速成长,得力于四中语文组严谨治学的浓厚氛围,得力于他本人在讲好课上的不懈追求。这本讲稿完全可以说明,刻意揣摩,把课讲好,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倘不多读勤写,绝不可能把讲稿写好。而把讲稿写好,恰恰直 击了教学中讲这一关键环节。语文教师,如能坚持不懈地要求自己把那些对学生很有启发性的话写下来,写好它,那么他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
多年来,语文教学看重教案,而不是讲稿。所谓教案,大多是把教参中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解说,转换成某种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为把这个复制到课堂上就行了。其实,这与课堂上所需要的教学互动还有极大距离。近年我读过些据说很不错的教案。也许我年龄太大,读起来颇感吃力。而读杨老师这本书,却感到轻松愉快。大量足以激活学生思考的点拨,扑面而来,比比皆是。看来,语文教师若不在讲字上痛下功夫,终是重大缺陷。对教学全过程有所谋划的教案,原属必要,但究竟讲些什么,怎样讲才好,万不应忽略!
讲风过盛诚然是语文教学的痼疾,但那指的是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搞教参搬家,或没完没了扯闲篇。这些无疑都应在涤除之列,但绝不能因此忽略了讲授水平的提高。备好课,是教师一辈子的事。而倾力提高讲课的启发性,永远是备课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要习惯于深思熟虑,要反复揣摩怎样讲才更到位,还要尽可能落实到纸面上,反复审视,看看究竟能不能站住。
讲得好,对语文教学永远是重要的。鲁迅当年讲课,据说教室窗外挤满人,都是来听讲的,可见其讲的魅力。翻《鲁迅全集》不难看到,许多名篇其实便是讲稿。文学史家称之为杂文,不知教育史家肯否归之为学生为主体的优秀课例。那时讲得好的并非只有鲁迅一人。据老辈人讲, 20世纪30年代辅仁大学有位缪先生,把庄子《天下篇》讲了一学期,一时京城盛传缪天下,想来也是讲得好之一例。这是大学课例,中学也不是没有。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四中语文组白熹三先生,以讲三表(《出师表》《陈情表》《泷冈阡表》)享誉京城,这是首师大中文系总支书记刘国盈教授亲口告诉我的。60年代中,他听说我分配到北京四中,特意向我说起此事,但很遗憾,我与白先生竟缘悭一面。
写讲稿,不是写讲义。讲义系统性强,类似于教材,讲稿则灵活得多。我提倡教师写讲稿,也不是说要把一堂课怎样讲从头至尾写下来。确切点说,我主张教师要重视写好片段。我个人的体会是,许多问题怎样讲,往往一时想不清,须假以时日。翻资料时想,做饭时想,骑车上班时也想。确乎想清楚了,最好用文字凝定下来,到上课时便不难运用自如。那些凝定下来的文字,最初大多随手写在纸片上或课本空白处。有功夫,再写在什么本子上,便有点讲稿片段的模样。可惜,我这方面的积累很不够。但即使如此,我觉得对自己教学上的进步也有异常重要作用。倘若对课上讲些什么,不去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那严谨治学岂不落空么?
这次读杨老师这本讲稿,钦羡之余,深感后生可畏。他勤读勤思勤写,积累宏富,颇多新意,值得大大赞赏,值得认真学习。



在讲授方法上,杨老师这本讲稿可学处颇多。最值得借鉴的,是深入浅出原则的成功运用。
书中讲的都是古代经典,但即使是相当深奥的经典,杨老师讲起来也让人感到触手可及,平易生动,这正是深入浅出所取得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用好深入浅出原则呢?
首先,当然是教师对经典的理解要深入。杨老师书中的讲授,往往是谈作品的某个局部,甚至是某句话,但绝不是孤立地死抠字眼儿,而是灌注着某种融通与上下文、与相关文本、与作者其人其事、与诸家点评诠释、与各种不同见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而有机地勾连着。这便是深入。一个人,皓首穷经,即使书读得再多,倘不融通,顶多是书架子,谈不上深入。张子锷先生的名言是桶水杯水:如果讲给学生听的是一杯水,那么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讲授经典,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历经千百年而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对经典的阅读,应力求读出自己真切的体验。如本书开篇的《采薇》,杨老师的体验就真切而独到。而之所以取得这种体验,非反复揣摩、深刻理解、触类旁通不可。
对经典的理解是没有止境的。如果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我们对经典的深入理解,应当也是贴切的。历经求索,终于有所发现,而灯火阑珊,意犹未尽!在深入理解经典上,宜秉承这种态度。而给学生讲授经典,也宜这样确定目标。
恰当确定目标,利于深入浅出。杨老师这本书定名为《亲近经典》,他所追求的是学生对经典的不断亲近,我十分赞成。亲近,突出了经典阅读中情感的重要性。教师本人对经典的阅读,若不能发现足以打动自己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去打动学生?对教师来说,这是对深入理解很高的要求。而在教学目标上,着眼于情感,也很符合提高阅读写作修养的实际。情感包含大量表象层面的认知。对绝大部分人的阅读写作来说,倘若拥有基于表象层面的丰富积累,即已足够。如此立意,利于解放教师手脚,利于增强讲授的吸引力,利于打动学生。这与遵循文本解读常规,从时代、作者、内容、形式等方面逐一解说,是大异其趣的。杨老师的讲授,既紧扣经典文句,又天宽地阔,极擅旁征博引,均体现亲近立意。
天宽地阔地讲,对吗?给的太多,行吗?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在阅读能力的构成中,除了字词的确认绕不过去,其余所需要的,主要是丰富的常识,包括言语经验、生活体验。除了专业研究者的专业研读,对一般人的阅读来说,基本不需要太看重什么专识。在我们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实不宜过分看重概念性专门知识的砸实。杨老师为了使学生亲近经典,很注重帮助学生打开眼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增多耳濡目染,这是极好的事!至于学生多掌握点,还是少掌握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完全可各取所需。这符合深入浅出原则。而若斤斤于什么知识点反复砸实,恐难免浅入浅出,索然寡味。
要深入浅出,讲授便不可千篇一律。分段分层概括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表现,或者从头到尾串讲,这都无不可,也有能这么把经典讲好的。但千篇一律,就欠妥了。何况这么讲,往往与学生阅读实际的距离较远。所以,要提升教学互动质量,就要善于变化。教师讲授为主,还是学生活动为主,是两大维度。从讲授上说,也可变化多端。把长文讲短,让分量沉重的经典举重若轻;取精用宏,让芥子之微亦可折射大千世界;置身于听讲者立场,坦言个人体验过程;综合提炼,搭好阶梯,使学生思有所得、学有所获;指点方法,做出示范,为学生自读提示多种门径。在杨老师的这本讲稿中,可见出他在这诸多方面的默运匠心。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变换哪种方式,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高讲授的启发性。教师若把启发学生思维贯穿于讲授之中,那么他的讲授,必能较好体现深入浅出原则。若讲授不看对象,不尊重学生,就很易犯深入深出、浅入浅出的毛病。所谓启发,必是讲授者确有某种较深体会,通过讲授,使学生不断有所发现:嗯,原来是这样!不,原来是那样!哦,居然是这样!倘若讲授者在思维强度上把握得当,那么各类学生必有豁然开朗之感,甚至醍醐灌顶之快,那便是最成功的启发式讲授,也一定是最好的深入浅出。
前边所说杨老师的匠心,都可视为启发之法,但真收启发之效,关键还在于启发得当。一般来说,只要选准话题,不搞平面化的贪大求全,而把握住与学生求知欲相契合的合理思路,反复质疑问难,层层深入,不断打开学生视野,使学生不断有所发现,那么,这样的讲授必有很大启发性。这些不妨称为启发式讲授诸元吧。在杨老师的讲稿中,我感到他对这些是了然于胸的。
书中善于启发的例子很多,《吾与点也》便很有代表性。这篇讲稿在对作品理解的深度上,达到很高水准。但作为听讲的学生却绝不会感到隔膜。原因在于讲授思路与学生的求知欲高度吻合。讲授中的追问,穷原竟委,合情合理,牢牢吸引着学生。杨老师从吾与讲起,吾孔子,他在三子各言其志之后,为什么独与曾皙呢?那么三子之志是什么。曾皙之志又是什么呢?由此转进,从曾皙的太平图景,进而谈到其本质,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孔子吾与两字所表达的神往之情。但到这里,思考并没停下来,又进一步探讨孔子喟然 背后的复杂情感 :不能说孔子全无偕隐之意,也不能说孔子不赞同三子之志,杨老师最终以极充分的理据,有力烘托出孔子那令人肃然起敬的家国情怀。在这循序渐进的剖析中,再现了四子侍坐的情境,绘声绘色,如在眼前;融汇古今,如数家珍,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而讲授者信手拈来的权威诠释,更大大强化了讲授的折服力。在这样的讲授中,清晰与宏赡水乳交融,花开千朵,一本所系。吾与二字中的吾,始终是学生思考的重点,孔子思想中的精华,具体、丰富、深刻地撼动着学生心灵。读《吾与点也》,令我不由得对杨老师当时的教学悠然神往!
深入浅出,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它反映着讲授者所追求的某种境界。讲授者对所讲内容,必欲掌握得深入再深入,而绝不满足于机械重复别人说过什么话。唯使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己之心,始能不断深入。至于浅出,本质上是与对话者平等、尊重态度的某种外化。作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便不难打开与学生分享某种发现的大门,使情感的沟通、经典的亲近,入于坦途。
志刚书成,坚请为序。上面说了许多话,不免拉杂,言不尽意,聊以四中传统共勉云。

二〇二〇年,庚子上元之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