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北京口述历史“文物人”与“人文物”:常人春、常寿春兄弟口述

書城自編碼: 35272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口述史
作者: 定宜庄,苏柏玉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37163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編輯推薦:
所谓文物,指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再不能重新创造的文化遗迹,而将人指代为文物,这一比喻颇具寓意。文物人不仅仅是那些传承消逝之物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物,是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才能孕育出来的特殊的果子。
作为*后一代亲眼见证了这个大嬗变时代的人,他们(常氏兄弟)为我们保留了殊为可贵的民众记忆。无论是人,还是他们所讲述的事情,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不可再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存他们的记忆与声音,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定宜庄
內容簡介: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社会交际的复杂关系网为主线,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全景式再现了一个由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俗信、民生百态共同形塑的旧京景象,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当年曾隐藏于京城社会而如今已鲜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關於作者:
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有《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苏柏玉,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社会史、定性研究方法。
目錄
主编的话 001
序言 001
上篇 常人春口述 001
 一、我的家庭 008
1.家庭出身 008
2.祖父传奇 012
3.家庭败落 020
4.父亲和大爷 029
 二、老北京的婚丧礼俗 038
1.几个研究重点 038
2.贫民丧事 041
3.关于高阔亭 044
4.婚礼及其他 052
 三、佛与道 054
1.我与道教 054
2.我与佛教 058
 四、我的人生经历 068
1.童年 069
2.儿童教育馆 078
3.任小学教师 083
4.胡风反党集团 089
5.回京之后 096
下篇 常寿春口述 109
 一、我们家 114
1. 爷爷的故事 115
2. 奶奶是镶黄蒙 161
3. 我佩服的大舅 168
4. 公子哥儿父亲 186
5. 母亲是全家的依靠 205
6. 瓦窑的舅舅家 213
7. 我们家的复杂历史 222
 二、我们这一代 256
1. 哥哥这辈子 258
2.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275
3.到新疆去 283
4.返回北京 300
 三、北京的民俗民生 306
1. 我家的日子 312
2. 老北京的吃食 340
3. 北平城礼俗 364
4. 当北平变成北京 399
附 录 423
 一、常氏家庭大事记 423
 二、常人春、常寿春自选代表作 426

图片目录
常人春、常寿春口述手绘地图 006
在常人春家中 006
乾隆十五年(1750)北京八旗方位图 009
常人春糊制的一楼二库 024
江朝宗像 025
埋藏常家古玩的汤玉麟佛堂侧门 028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书影 040
原北宁铁路局局长陈觉生葬礼路祭棚(1938) 050
大型葬礼的游行队列 050
火神庙东牌楼(1901) 057
火神庙正门 057
北平市第一社会教育区民众教育馆(鼓楼) 082
北京市少年宫 082
工装代童装常人春在新华印刷厂时的装扮 087
常人春与家人的合影 088
常人春着道袍 099
东岳庙正门 108
常人春和佟鸿举在东岳庙内 108
在常寿春家中 113
汤玉麟在天津花园路的宅邸 127
常家奶奶马秀琴与儿子常子光 164
民国时期在钟楼开设的北平市民众电影院 188
今日人民剧场 195
《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曲谱 198
常子光(右一)与在北京丰盛医院一起工作的工友们 205
常氏兄弟之母阎宝贞像 208
常寿春岳丈岳母像 216
旧鼓楼大街117号 241
窝脖儿 244
北京整治开墙打洞期间的胡同黑板报 249
年轻时的常人春 268
如今的分司厅小学 277
1981年拍摄的常家全家福 283
拉大锯 288
常寿春在新疆摘棉花 292
常寿春一家四口在新疆 300
常寿春与王彩莲 301
常寿春、王彩莲夫妇在2011年社区主办的金婚庆典上 306
同游什刹海地区 308
松木枝、芝麻秸 322
五显财神(清代纸马) 325
蜜供 331
旧时挑担卖豆汁儿 347
定宜庄和常寿春在饭馆交谈 359
广化寺 369
雍和宫打鬼 370
剃头挑子 371
烟袋斜街一景 373
白塔寺庙会景之一 376
白塔寺庙会景之二 376
民国时白塔寺门前 378
长春堂出品的避瘟散 380
正阳门(前门)城楼 381
日本宝丹广告 383
什刹海体校 404
以女拖拉机手梁军为原型的60年代钞票和70年代邮票 406
1958年建设十三陵水库时拆除古建的场景 409
內容試閱
为常人春先生做口述,是在2006年,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2015年秋,我应北京出版集团之邀,准备编撰出版北京口述历史系列丛书时,曾拟将这篇口述收入其中的《八旗子弟的世界》并置于开篇,作为北京内城形形色色的八旗后裔中的一例,常先生的这篇口述也确实颇为该书添彩。然而就在此时,北京出版集团的资深编辑杨良志先生又为我推荐了常人春的弟弟常寿春。我初次拜访常寿春先生时,只是想为常人春的口述核实、订正和补充一些材料,并没想到常寿春的讲述会如此丰富多彩,不仅超出原有的预期,在篇幅和叙事的详尽上也超过了常人春所讲的内容。由于兄弟二人的口述已经超出20万字,我不得不将其抽出来独立成书,这便是本书的由来。
我为常氏兄弟做口述的初衷,与为其他旗人后裔所做的并无不同,是想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不同的旗人家庭在清朝覆亡后的命运、家庭中各个成员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历尽劫波,回首家庭往事时的感受。做一个城市中的个人生命史口述,这样的故事当然越多越好。处于一个同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个家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命运,正是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不同经历、不同感受的人,才组合成了这样的一个城市,这样的一个北京。但随着访谈的深入,常氏兄弟的口述慢慢展现出了它的新鲜独特之处。常人春和常寿春兄弟所讲述的,主要还是自己的人生,但让我看到的,却不仅仅是他们兄弟,抑或他们这个家庭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人文物或者文物人,这是常人春自己为这篇口述的命题。所谓文物,指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再不能重新创造的文化遗迹,而将人指代为文物,这一比喻颇具寓意。我最初为常人春做口述时,只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由他所亲见、所传承并且由他所记录下来的京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终会因他的离去而消逝,他也因此而成为不可替代的活文物。但在为他的弟弟常寿春做口述之后,我们才发现,文物人不仅仅是那些传承消逝之物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物,是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才能孕育出来的特殊的果子。这样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只存在于京城的那个旧社会之中,这个旧社会的样貌,以及人们如何穿行并活动于其中,便成为我们做访谈时颇为好奇也很想探知的内容。因为这个旧社会距今虽然尚不及百年,却在1949年之后的历次运动中被彻底瓦解和改造,与其后建立的新社会,早就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如今70年几代人过去,它留给我们的样子,已经越来越支离破碎、模糊难辨,难得有常氏兄弟,能够从自己家庭的角度,对它有如此真切的回忆和描述。
对于已经流逝的过去,随着岁月的淘洗,能够留在后来者眼中的事件和人物,总是会越来越少,在这越来越少的人物中,最受关注的总是位于社会上层的统治者、精英和名人。近年随着社会史的兴起,社会底层的百姓也逐渐进入史家的视野,却往往会形成又一个误区,向下看的结果,使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底层的贫民、流人、乞丐、黑帮身上。而事实上,在社会中生活的更多人,却都是如常氏兄弟那样的既非大富大贵也非贫困无告的不上不下的人,如果忽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与相互结成的关系网,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无法看到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存在,对于那个时代中人们的活动,也就越发无法找到依据。这是我们对常氏兄弟口述尤感兴趣并将他们视为文物人的原因。
在这篇口述中,堪称文物人的主要有两位,第一位是常家兄弟的祖父常晓茹。他在常家兄弟心中口中都是一个传奇。他对自己的出身秘而不宣,行为举止中处处充满矛盾,他的社会关系包括了京城中方方面面的人物,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时候,他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且在各种角色之间转换自如,他正是凭借种种关系而生存的。当年的京城,是一个聚集了大量社会财富的消费型城市,众多混混游手从四处而来,如蚁附膻地群聚于富贵权势之家周围,在常氏兄弟的口中,有耍人儿的王二、光杆司令徐天民、在别人家住闲的八奶奶,还有城郊的菜把式、卖冰核儿的穷孩子、耍文场的黑社会中人,恰如一场大戏中先后出场的各种人物,鲜活而生动,所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之丰富,令我们叹为观止。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出场人物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据称是因为常晓茹行善而救出的、后来成为他的义子及其一家的经历,这段故事虽然真假难辨,但这家人在常氏家庭中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常氏兄弟讲述的祖父的故事,大多数并非亲历,而主要是从家人的叙说得来,其中不免掺杂诸多自己的想象,在很多细节上当不得真,兄弟二人的讲述中多有歧异,则是二人因想象不同、角度不同导致的结果。然而,只要我们能够知道,旧日京城中曾存在着、生活着这样的一类人,对于我们了解那时候的京城就已经是一种收获。常寿春在无意间提到的他祖父的在理,则不仅让我们对常晓茹种种不可理喻的行为寻找到某种解释,更将理门这个尘封已久的世界撬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让我们得以一窥它的奥秘。尽管里面的一切还隐隐约约模糊不清,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对于民国那个斑驳复杂的社会,特别是从那个社会走过来的形形色色的人,我们的认识还太空泛、太概念化和一般化了。我认为,这正是常氏兄弟口述的特别意义。
第二位是常氏兄弟中的哥哥常人春。常晓茹的亲子与义子二人,在这篇口述中都只是过渡性人物。虽然义子的形象更生动些,尤其是常家败落之后他的行迹,显现出他过人的应变与生存能力,恰与常氏兄弟娇生惯养的亲生父亲形成鲜明对比,也是1949年之后这类跌落底层的不好不坏的人物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但这部口述史的真正主角,还是被访的常人春、常寿春兄弟二人。
常人春亲眼见过也亲身经历过民国时期的人生百态,对这个家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之迹的感受刻骨铭心。家庭大起大落的影响、本人聪明张扬的性格和超人的记忆力,以及对复杂险恶的政治运动的无知懵懂,各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他一生的凄苦经历,也是他日后终成为一个民俗专家的原因。将他称为文物人,不仅是因为保存在他记忆中的那些旧京的宗教与民间习俗已几成绝响,同时也由于他在访谈中对旧日生活的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合时宜又不识时务的深重暮气,这恰恰与他的自称合拍,因此也成为本书的主题。
常人春的弟弟常寿春,严格来说既不是人文物,也不是文物人。兄弟二人八岁的年龄差距,使他未曾享受过如兄长一般的公子哥儿生活,也就不会有兄长那样对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恋。他的成长过程和经受的坎坷磨难,与1949年之后的一代年轻人同步,因此既能努力适应这个社会,也能极力为自己争取权益,对于家人尤其哥哥的遭遇,他也有自己的评判和见解。
将这兄弟二人的口述进行对照饶有趣味。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他们各自的人生命运,以及同一家庭出生的兄弟二人何以具有迥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我们还尤其关注对于同样的事件、同样的人,兄弟二人的叙述有何等的相同与不同,并以此来相互补充参照,以使本篇口述的内容更丰满,也更接近事实本身。
当然,本书也采用我们一贯的做法,尽量将口述与相关文献档案提供的线索进行互证,这些考证,都在本书的访谈者按或者注释中。此外,为便于读者参考,书中附有兄弟二人撰写的部分文字作品,我们还制作了常氏家庭大事记附于书后。
对常人春先生的访谈,最初是由佟鸿举先生向我建议的,他还积极为我牵线联系,并陪我一同做了访谈。由于时间太久,佟先生的工作单位和生活地址多次变动,我与他曾一度失去联系,直到本书定稿时,才在诸多友人的热心帮助下找到他。佟先生在通读全稿之后,提出了诸多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建议,并且提供了不少图片,这是我们首先要郑重感激和道谢的。
对常人春先生所做访谈在搁置多年之后,以北京出版集团规划出版这套北京口述历史为契机,我有幸得获该出版集团资深编辑杨良志先生的多方帮助与指点,常人春先生的弟弟常寿春就是经由他提供线索并推荐,才得以取得联系的,在此特向杨先生致谢。
熟谙北京民俗文化和各种故事的张龙翔先生认真读了这部书稿,热心直率地纠正了我书中若干因对北京旧日生活不熟悉而造成的谬误。对于被访者的某些讲述,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不同说解,令我对这部口述的部分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有了理解,在这里也对张先生致以特别的感谢。
再者,对常寿春先生的访谈,是我与苏柏玉博士共同完成的。对常寿春先生的第一、第二次访谈,是我俩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此后的所有回访,则由她独自完成。她还去北京市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史料,并且承担了大部分的整理和注释工作。本书中的序言与访谈者按,有相当多的内容或由她撰写,或听取了她的建议和意见。柏玉对常氏兄弟讲述的那个社会的强烈好奇和热心探索,给予我诸多启发,也提醒我注意到原来未曾注意的许多内容。这是我在本书最后要特别说明的一?点。
本书从立项到最后完成历时数年,历经几位编辑之手,在此代表我和柏玉,向几位编辑致意,谢谢他们为这部书稿付出的心血。

定宜庄
2018年5月1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