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汽车碰撞查勘定损与修复》内容主要针对初中级汽车查勘定损人员、车险专员、汽车维修工以及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汽车维修相关专业的师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编写。
《汽车碰撞查勘定损与修复》共分七章,内容涵盖车辆识别技术、汽车车身基础知识、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事故现场查勘、车辆定损及事故车的维修。
《汽车碰撞查勘定损与修复》以汽车碰撞查勘估损和定损后的修复为主线,按照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各章节内容。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一线人员实际,结合具体案例阐述相关知识点。书中所选的案例贴合汽车碰撞估损维修工作实际,有助于提高汽车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水平并满足其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
|
內容簡介: |
《汽车碰撞查勘定损与修复》主要介绍汽车碰撞查勘估损与定损的基本知识,内容涵盖车辆识别技术、车身相关基础知识、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事故现场查勘处理方法、汽车定损方法及注意事项、事故车修复技术和要领。全书结合真实具体的案例进行介绍,实用性强。
《汽车碰撞查勘定损与修复》可供初中级汽车查勘定损人员、汽车保险专员、汽车维修技术工人、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汽车维修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汽车维修类技术培训机构的参考教材。
|
目錄:
|
第一章 车辆识别技术 1
第一节 常见汽车品牌及车型 1
第二节 常见车辆类型 3
第三节 汽车车架号与铭牌的识别 11
第四节 机动车牌照的识别 17
第五节 机动车驾驶证的识别 19
第六节 机动车行驶证的识别 21
第二章 汽车车身基础知识 23
第一节 汽车车身及附件 23
第二节 车身分类和构成 26
第三节 承载式车身结构和车身板件 29
第四节 车架式车身结构和车身板件 39
第三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42
第一节 常见的碰撞类型 42
第二节 整体式车身碰撞变形及类型 45
第三节 车架式车身碰撞变形及损伤类型 51
第四节 车身碰撞损伤的检查 54
第五节 车辆其他主要部件的损伤形式 56
第六节 汽车碰撞损坏的影响因素 62
第四章 事故现场查勘 64
第一节 一般事故现场查勘 64
第二节 现场查勘技能 69
第三节 现场查勘流程和查勘报告写作要求 79
第四节 现场查勘案例 82
第五节 车辆损伤鉴定 89
第六节 特殊事故现场查勘 102
第五章 车辆定损 110
第一节 机动车定损及注意事项 110
第二节 维修费评估 116
第三节 车辆钣金件的估损 121
第四节 机械电气部件及估损 139
第五节 车辆全损和残值处理 154
第六节 制作估损报告 155
第六章 电子定损 158
第一节 电子定损系统及其功能介绍 158
第二节 电子定损系统使用方法 160
第三节 事故车定损实例 173
第七章 事故车的修复 185
第一节 机械系统原理和维修 185
第二节 电气电子系统的原理和维修 198
第三节 约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 203
第四节 车身结构件的矫正 207
第五节 车身结构件的更换 211
第六节 焊接技术 219
第七节 金属板件的矫正 222
第八节 收缩金属和应力释放 226
第九节 车身的填补 228
第十节 喷漆和补漆 233
第十一节 塑料件的修理 238
参考文献 241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私家车的普及,汽车驾驶员的数量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是汽车碰撞事故时有发生。而汽车碰撞的查勘估损和定损,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要求都较高,目前来看,汽车维修领域对这类人才的需求迫切,已经出现人员匮乏的现象。他们不仅归属于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与修复技术,而且与金融保险、理赔领域又相互交叉。
就目前国内图书市场而言,针对此类读者的相关书籍还较少,尤其是近几年的新书更少,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读者购书需求。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和系统培训,一些查勘定损人员对车身的系统结构、碰撞原理、损坏机理、汽车配件、修复措施等知识缺乏系统的认知,往往仅凭经验就进行操作,对工作难以胜任。
鉴于此,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组织下,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内容主要针对初中级汽车查勘定损人员、车险专员、汽车维修工以及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汽车维修相关专业的师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编写。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涵盖车辆识别技术、汽车车身基础知识、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事故现场查勘、车辆定损、电子定损及事故车的维修。
全书以汽车碰撞查勘估损和定损后的修复为主线,按照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各章节内容。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一线人员实际,结合具体案例阐述相关知识点。书中所选的案例贴合汽车碰撞估损维修工作实际,有助于提高汽车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水平并满足其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顾惠烽、蔡勇、罗永志、彭川、陈浩、李金胜、丘会英、周迪培、顾森荣、冼锦贤、冼绕泉、黄木带、陈志雄、冼志华、黄俊飞。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和厂家的技术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笔者水平,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