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看护问题在老龄化的日本日益严重,看护人才流失、社会福利支持不足,最终演化成家庭看护中的激烈矛盾。近几年,日本接二两三地发生因身心疲于看护而杀害家人的看护杀人事件。夫妻、亲子之间理所当然的家庭看护模式逐渐走入绝境,没有尽头的持久战最终酿成人伦悲剧。如何避免亲人间的纽带扭曲断裂的着魔瞬间?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倾听来自加害者们的声音,采访事件相关人士,深入家庭看护者的内心世界,揭开家庭看护惨烈的现实,探寻预防惨案再度发生的可能。
|
內容簡介: |
用被子捂住妈妈的口鼻的话,她便能得到解脱我意识到自己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护士(48岁),母亲因脑淤血瘫痪在家11年
每晚我都会对母亲讲话,母亲虽不曾回应,但我说了许久的话后便止不住地流泪。对我而言*难过的事便是看着母亲逐渐消瘦衰弱的样子。
来自大阪府的男性(70多岁),居家看护母亲7年
我平时还要工作,几乎没法照顾儿子。今后我的工作可能会更加繁忙。平日里妻子承担了看护儿子的全部事务。我对她深感歉疚,也很心疼妻子。万一妻子精神崩溃的话该怎么办,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恐惧。目前还尚且能够维持现状,但10年后又会怎样呢?我并不乐观。
来自大阪市的男性(55岁),其子身患重度脑瘫
|
關於作者: |
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
前田干夫
1968年出生于兵库县。毕业于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1994年入职每日新闻社。曾任大阪总部社会部、地方部副部长及冈山支局局长等职,2020年4月开始担任东京总部特别报道部部长。编著有《现场的残影:记者笔下的悲欢记》(新风书房)。
涉江千春
1981年出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2003年入职每日新闻社。先后任职于阪神支局、大阪总部社会部。曾负责大阪府警方、法院等相关新闻的报道,后任机动记者。2018年4月开始任首尔特派员。
向畑泰司
1984年出生于大分县。毕业于都留文科大学文学部。2006年入职每日新闻社。曾任职于德岛支局、大阪总部社会部、东京总部特别报道部。现于大阪总部社会部负责大阪府警方相关新闻的报道。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自白
深夜兜风的结局
检察官不能体会我的痛苦
第二章 前路未知的不安
长期看护,仿佛一条没有出口的隧道
母爱绝望的瞬间
第三章 活下来的人们的每一天
想要再一次,成为妈妈的孩子
一系列的悲剧
看护杀人案件所遗留的创伤
第四章 悲剧能够预防吗?
看护援助专员的自白
医生察觉到的征兆
不能让他再一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来自看护一线的苦恼
为看护所迫的男性
第五章 苦恼与纽带
家人不在身边的话真的很寂寞
年轻看护者的苦恼与奋斗
与家人分离的多重看护
住在尖顶宅宇内的一家
第六章 看护家庭的现状援助范围及迫在眉睫的再修订
以看护家庭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
援助的现状及众望之下的再修订
当家人需要看护的时候
对该系列的反响
结语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悲伤、痛苦、愤怒、悔恨,这是弥漫在案发现场的气氛,也是当事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2014年10月,我在《每日新闻》大阪总部的社会部担任负责各类案件报道的编辑部主任。《每日新闻》当时首次推出了名为《悲欢记》的专栏,讲述受各类案件牵连的人们的心路历程,只在报道地方新闻的大阪版上连载。
有些案件即使并非重大新闻,其缘由也许亦能引发众多读者共鸣,使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当事人的痛苦。带着这样的想法,专栏记者多次走访案发现场,拜访当事人及案件调查人员,力求还原案件细节。经过不懈的努力,当记者得以与当事人会面,直面他们流泪的脸庞、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痛苦时,心灵也为之深深震撼。
专栏一直持续到2016年3月,荣获第23届坂田纪念新闻奖(第一部门独家新闻策划报道报纸部门),该奖项主要用以表彰关西地区的优秀新闻报道。根据专栏内容编辑整理的《现场的残影:记者笔下的悲欢记》(新风书房)一书也出版问世。
随着专栏的连载,发生了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专栏所报道的案件类型多种多样,有故意杀人、虐待儿童、交通事故、毒品等,在连载期间所报道的共计35起案件中,有4起与看护有关的悲剧。而这4起非特意报道的看护相关案件,却引发了空前的关注。
于2015年3月30日刊载的名为《灯之光》的案件便属其一。
2015年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的傍晚,某咖啡厅老板(73岁)到一位熟客家去赠送曲奇饼。
该熟客是一位老妇人(80岁),在自家玄关见到老板后,便开始抱怨道:我儿子经常尿床。我现在年纪也大了,渐渐力不从心,到底该怎么办好呢?由于老板店里还有客人,老妇人在接受了曲奇饼之后,便与之道别。
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警方赶到位于大阪市旭区某妇人的家中。
在位于二楼的起居室内,该妇人的长子(54岁)被发现死于被褥上。其颈部有疑似被勒的痕迹。而站在尸体旁的妇人,当天就因故意杀人嫌疑被逮捕。
该妇人于当天早晨向住在别处的长女打电话,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据大阪府旭区警署知情人士描述,该妇人与无法行走且有智力残疾的长子共同生活。妇人的丈夫约十年前入住某护理机构,并接受看护至今。妇人独自一人照料长子的生活起居、操持家务,还要为身在护理机构的丈夫送去换洗衣物。
长子在福利机构的工厂上班。每天早晨7点,妇人都会在路边静静目送儿子远去的身影。
到了晚上,儿子就挨在妇人身边憨甜入睡。妇人悉心地照料、陪伴着儿子。即使外出参加老人会的活动,也时常因为担心儿子,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家。
妇人曾苦笑着对邻居说道:无论如何都放心不下我的儿子啊。
妇人每天努力地操持家务,把家中打扫得干净整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妇人的身体不再硬朗,承担这般繁重的劳作也变得愈发吃力。于是她便萌生了把儿子送去护理机构的想法。
根据护理机构工作人员所述,妇人经区政府介绍曾前来咨询。当时她这般介绍自己的情况:我的体力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我这把年纪,也不知何时走到尽头。我不在了的话我儿子该怎么办呢?
护理机构随即开始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然而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妇人每周有两天会光顾附近的咖啡厅,点上一杯咖啡,休息放松片刻。
每年的情人节这天,她都会带着小小的巧克力来到店里,向平时帮忙更换灯泡、搬动家具的老板表示感谢。
今年也是如此。然而进入3月后却未见妇人再度光顾,因此老板便在白色情人节这天带着作为回礼的曲奇饼,上门拜访了她。
咖啡厅打烊后,独自走着夜路回家的老板,总能看到从妇人家中透出的点点灯光,让他的心灵归于平静。
当时如果能耐心地听她倾诉的话就好了啊
然而,那温暖人心的点点亮光已经再也看不到了。老板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掩面痛哭。
对该案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在延续《悲欢记》专栏的同时,《每日新闻》正致力于策划另一项深入报道特定主题的项目。
作为社会部机动记者的涉江千春、向畑泰司,这两名骨干记者被任命为新项目采访组的成员。他们不负责记者俱乐部的相关工作,而是跟踪报道各类事件。
我曾任负责大阪府警方相关新闻报道的首席记者,当时两人都是我的直属部下。继生活安全及交通课后,涉江转而负责搜查二课的采访工作,搜查二课主要分管贪污、渎职案件。而向畑则负责搜查一课的采访工作,对故意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进行取材。
哪怕是双休日,涉江与向畑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追踪着各类案件。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他们不仅经历了对身心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掌握了作为记者应有的能力。
为顺利推进该项目的开展,对取材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需对活在当下的市井百姓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报道。其次,对默默地生活在社会一隅,与身边的人也不多做交流的人们进行采访。
第二点尤为重要。因为正是那些被当事人埋藏在心底的故事,才更能阐明事情的本质。作为记者而言,若采访的要求被拒绝就立刻放弃,那就永远寻觅不到真相。若希望自己所报道的故事能震撼更多人的心灵,即使前路再多困难险阻,也不会想着变换方向,而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那是3月末的一个午后。在位于大阪市北区梅田的《每日新闻》大阪总部大厦内,一楼的咖啡厅和往常一样,上班族络绎不绝,热闹非常。我有时会与人相约在此处见面,此时,我正坐在角落,点了一杯咖啡,向畑与我面对而坐。
现在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看护杀人案件呢。能否以此为主题,像《悲欢记》那样对真实案件追踪采访,并对家庭看护问题进行探讨,你觉得这样的策划如何?
《悲欢记》所报道的案件中,看护问题所引发的悲剧在读者中引发了最强烈的反响,收到了最多的感想、意见等反馈。看护问题这一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是每个人都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读者对这一主题表示了空前的关注。
日本的老龄化正在逐步深化,且越来越多的人提早过上了接受看护的生活,其中不乏相当年轻的人群。随着医学的发展,个体寿命得以延长,然而其需要家人看护的时
间也随之增加。
也许正是受当下这一时代特征影响,由疲于看护导致的故意杀人及共同自杀案件屡见不鲜。若再次回顾《悲欢记》中所报道的看护杀人案件,不难发现,与看护及福利相关的政策缺乏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我对向畑的提案并无异议。但是我提出了一个条件:
对看护杀人案件的加害者进行采访吧。他们的内心独白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且一定能对解决看护社会的难题有所帮助。
对一直以来不畏艰辛、无私照料着的家人痛下杀手的人们,他们究竟曾过着怎样的看护生活呢?我很想听他们敞开心扉地讲述与家人的过往故事,以及当下的所思所想。
此前,很少有媒体报道加害者们的内心想法,也正因此,通过展现他们的真实想法,也许能成为人们重新正视家庭看护这一现实问题的契机。即使是目前与看护毫无干系的人们,或许也能借此机会思考一下将来的看护生活或相距甚远的家人吧。
第二天,向畑完成了策划书,拟题《看护杀人的自白》。由此,我们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家庭看护相关案件进行报道。
然而,虽说想听一听看护杀人案件中加害者的想法,却一时想不到合适的案件。想要与案件嫌疑人自由对话的话,此人若已完成各项司法手续且已回归社会,便是再理想不过的。像《悲欢记》中所报道的刚发生没多久的案件,并不适合作为本次采访的对象。
看护杀人案件的嫌疑人被判处缓刑的情况并不少见。故意杀人罪最高可判处死刑,量刑为5年以上至无期徒刑,然而根据实际情况减轻量刑,判处2年6个月至4年的情况也时常可见。
不同的案件情节严重程度不一,法庭也会将嫌疑人因看护而筋疲力尽、走投无路的过程、缘由、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酌情予以减轻量刑。并且,在此类案件中,被害者家属同时也是嫌疑人家属。对于嫌疑人处罚的诉求并不强烈,这也成为了影响量刑的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决定,在年代并不久远的案件中,筛选出一系列嫌疑人被判处缓刑或很有可能已出狱的案件。
首先,我们把时间确定在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间,以过去的新闻报道为线索,整理出了看上去与看护相关的案件。将大阪作为取材的根据地,首先选取当地发生的案件,同时也一并选取在近畿圈及首都圈内发生的案件。
此外,还有一件注意事项。警方在案发当时怀疑是看护杀人事件,但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却推翻了判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些报道中,根据警方在案发后的初步判断,将案件描述为看护杀人,而实际情况是嫌疑人几乎没有看护过被害人,作案动机是金钱纠纷等。
我们以收集所得的庭审记录、新闻资料,以及对办案警方的采访内容作为依据,将经确认是由看护疲劳导致的案件列为备选。
然而即使如此也并不能确保采访工作会顺利展开。由于案发地点大多是自家住宅,因此加害者在案发后也许不会继续住在原处了,大多数人可能都搬家了。我认为他们也不太会告知邻居搬去何处,因此要找到加害者的下落成了一件难题。
如何能听一听案件中的加害者讲述自己的罪行,成了采访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环。即使找到了加害者的下落,怎样才能让其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呢?至确认备选案件为止,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2015年4月下旬,在被暖暖的春日阳光笼罩的大阪街头,身穿崭新西服的新进社员们的身影尤为显眼。那时候的我们,也许正踏入与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世界,那里迷雾笼罩、视野受限我们开始了对《看护杀人的自白》的采访。
每日新闻社看护家族采访组代表 前田幹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