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北京口述历史 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書城自編碼: 352662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杨原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35053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NT$ 3349.0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NT$ 274.0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NT$ 325.0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NT$ 1277.0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442.0
大英帝国的兴衰:全景式俯瞰英国千年历史沧桑剧变,回首日不落帝国的初升、辉煌与没落
《 大英帝国的兴衰:全景式俯瞰英国千年历史沧桑剧变,回首日不落帝国的初升、辉煌与没落 》

售價:NT$ 549.0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NT$ 4474.0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NT$ 437.0

編輯推薦:
饮食在北京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从以往的历史文献来看,都是文人以食客的角度对其进行记录或探讨,行内人的声音多是一些菜谱类的工具书,很难看到行内人就行业或行业历史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籍。口述历史的一项重要宗旨就是要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人群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餐饮又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行业,对行内人进行口述采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陈先生是北京餐饮行业中的泰斗级人物,而且被人誉为北京小吃*人,对小吃的研究*深文人笔下多是一些吃后感和历史故事,业内人笔下则多是一些蒸炸煮烙的制作方法,而陈先生对小吃进行了服务性的分类。在历史上,什么样的小吃服务于什么样的人群,也就是老北京人与老北京小吃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小吃品种的特性,有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方式,这在以往的文章和书籍中是很少见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博士后 杨原
內容簡介:
在老北京话中,勤行专指饮食行业。本书口述人陈连生先生是北京餐饮业的老前辈,在勤行里摸爬滚打60余年,其个人经历本身就是餐饮行业历史的一面镜子。这部口述综合了陈连生一生餐饮的经历与经验,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他在勤行的生涯、勤行的传统、勤行的变化三大部分,其中涉及北京小吃的历史、品种、制作方法和标准规程以及厨艺传承和经营之道,既是一种北京饮食文化风貌的珍贵记录,也可管窥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亦有助于读者较为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个北京人、一个餐饮人的历史坐标和行业贡献。
關於作者:
杨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博士后,长期致力于北京史、生活史、宫廷史研究。著有《如果故宫会说话》《会玩儿老北京的休闲生活》《诗书继世长叶赫颜扎氏家族口述历史》《近代北京慈善与公益事业》《宣武区消失之前黄宗汉口述》,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錄
第一篇 在勤行里的一辈子 001
一、12岁开始的学徒生涯 003
二、解放后对餐饮业的改造 008
三、在南来顺的29年 022
四、两次执掌吐鲁番 070
第二篇 勤行里的传统 079
一、勤行里的学徒 081
二、勤行里的堂、柜、灶 087
三、北京小吃 107
1.北京小吃第一人 107
2.什么是北京小吃? 113
3.北京小吃在社会中的分类 128
4.北京小吃的标准 172
四、老勤行里的名店、名菜与传承 192
第三篇 社会变迁下的勤行 209
一、买卖经 211
1.买卖钱60年 212
2.死店活人开 226
3.做买卖不要三爷 240
二、社会变迁下的老字号 245
三、不由横溪,变中求生 275
1.变化中的传统与传承 276
2.小吃业的新思路 318
3.新形势下的行业问题 335
附录 343
一、陈连生手写南来顺史料 345
二、梁德山开列的宴席菜单 352
三、宣武区小吃成本核算卡 359
四、20世纪70年代末南来顺老厨师的口述录音 369
图片目录
陈连生20世纪50年代照 007
1956年3月4日,北京市青年团前门区饮食业支部出席商业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全体合影照(一排右一为陈连生) 009
陈先生讲照片(一):孙孚凌右一是我的老相识、老顾客了,那时候我就给他送饭,他是工商联主委 015
1958年的兴升馆 017
先进青年合影正中举锦旗者为陈连生 021
在南来顺就职时的陈连生 023
1958年位于天桥的南来顺饭馆旧照 029
解放前南来顺的营业执照 030
南来顺的老师傅们左:安国栋,中:梁德山,右:黑荫池 035
20世纪80年代陈连生和南来顺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 065
陈先生讲照片(二):这个照片呢,就是九一三事件以后,咱们全北京市搞游园会,就是一个游园。各区都出一个供应点,这是陶然亭云绘楼。看见没?这在云绘楼之前的一个摊,这里面有什么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是那个年代。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因为九一三,离国庆节还有十几天就出现林彪事件,这样一来,谁上天安门啊?怎么办呢?所以游行就停止了。过去呀,咱们每年五一十一都有两次集会,从那开始以后,游行取消了,五一十一都没有活动。因为没有十一游行了,放三天假怎么办?搞游园。游园活动就必须有玩有吃,所以这就是,海淀是在颐和园,崇文在天坛,东城在文化宫,可能西城在中山公园、紫竹院,宣武区就在陶然亭举办活动。这是那时候的照片,我在那搞供应,这里面有我的照片,中间戴帽子的是我 069
1985年开业的吐鲁番餐厅 070
陈先生讲照片(三):这是吐鲁番餐厅最早开业的地方,第一个地点。这是开业时候的来宾,包括铁木尔达瓦买提,就是中间这个黑老头。先在菜市口附近,就是现在翔达那个大楼。正因为吐鲁番餐厅办得好,当时铁木尔主席说:吐鲁番地区和北京联营办得好。它不只是企业的联营,更是两地的联营,可以说是联心、联利、联友谊 074
向国庆30周年献礼的小吃展览照 112
与侯宝林、溥杰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林连昆、李滨等社会名流讨论北京小吃 119
零嘴儿的清真小吃茶菜 144
北京小吃烧饼 161
北京小吃锅饼、锅饼条、芝麻锅饼,已经不常见了 161
1986年发行的宣武区小吃成本核算卡之烧饼、糖油饼标准 191
1962年南来顺拜师典礼大会合影二排右一为陈连生 206
拜师典礼大会现场 207
左侧为黑荫池,右侧为杨师傅 207
陈先生讲照片(四):这是拜师会咱们说那俩人,师傅、徒弟正在签字,这时候你看这老头快80岁了,这个也接近60岁了。这是黑荫池,这是杨什么的,反正姓杨,这是拜师会的现场。这是拜师会那爷儿俩。这个发言的是我们公司的经理 207
陈连生在座谈会上谈经营 226
1987年小吃展览上的南来顺展台 226
和故宫博物院专家单士元(左三)等在一起 271
陈连生曾接受过专访的媒体报道(王仁兴:《痴迷一生为护根记北京小吃专家陈连生》,载《食品报餐饮周刊》2001年1月18日) 278
《北京清真菜点集锦》1985年版书影 281
教做鱼(左:安国栋,中:王佩强,右:王建昌) 282
教做八宝饭 282
陈先生讲照片(五):嗯。这个是南来顺,这都是师傅传徒弟,这是三代人,这个是最小的。这个是你上次看到的,就是你那个录像里面做冷荤的,现在这个小孩儿是吐鲁番餐厅的厨师长,现在62岁了,王佩强(音)。这是安国栋(音),这就是王佩强(音),这叫王建昌。这是师傅教徒弟 282
陈先生讲照片(六):这是我跟你说的那个12天菜。你看这是两个盒,这是12天菜,这上头带一个馒头盒,摞起来就是一个提盒,这是把儿。回家自个儿就能做 285
由朱锡彭、陈连生编著的《宣南饮食文化》书影 292
这是1964年至1965年期间,由陈连生收集的当时西来顺用过的宴席菜单,均为梁德山开列,从中可窥见旧时清真大席的状况 352
內容試閱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在饮食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勤行在老北京话中专指饮食行业,精美饮食是都城文化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明清以来专门记述北京地区的笔记、方志中,如《帝京景物略》《燕京岁时记》《京都岁时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等,对饮食都多有记载。从现在生活中的情况来看,北京传统饮食给人呈现出的第一感觉就是精致,所谓精致,一方面是工序的复杂,另一方面是技艺的精湛。比如芸豆卷这样一款小吃,就要有煮豆、蒸豆、打皮、和面、擀山子、炒芝麻糖、上卷等多道工序,做一批芸豆卷大概要四个小时,不可谓不复杂。再比如油爆双脆这样的菜品,梁实秋先生在其《雅舍谈吃》中曾对其有过这样的描述: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北方馆就点爆双脆,而该北方馆竟也不知天高地厚硬敢应这一道菜,结果一定是端上来一盘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东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烂,令人败兴。因为这个菜的两个主料,鸡胗与猪肚尖,对火候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成熟就在顷刻之间,没有精湛的烹饪技艺,是根本无法达到的。相对于饮食的精致,我感觉全国各地风味的交汇更凸显北京这个城市的特色。在农业社会中,人口流动的频率是非常低的,一个地区的饮食风味基本都依托于该地区的物产和人们的口味习惯,像我们所说的菜系就是以省这个地域概念为单位的。但由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官员是个巨大的流动人群,全天下的人都有可能在首都居官,北京在作为首都的数百年间也会聚了五湖四海的精英,全国各地文化的交融,必然使北京在饮食风俗上形成颇多不同于地方的风味,物产虽然以北方为主,但烹调方法却可能是南北兼容的。比如清代的广和居就有江苏籍京官任凤苞传授的赛螃蟹、福建籍京官潘炳年传授的潘鱼,致美斋也有苏州籍京官陆润庠传授的酱爪尖,到了民国,社会上还流行过胡适之鱼这样的名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北京都是汇聚各地风味最多的地方。
制作精美与风味荟萃是北京饮食上的特性,在这一物质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北京人的文化风貌。有美食,必然有喜爱美食的人。爱吃是北京人的一大文化特征,也是声名远播的。爱美食的人多,而北京不似南方,著名的家厨并不多,比较时兴吃饭庄、吃饭馆,所以起码在晚清民国这几十年间,涌现了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等诸多风味各异的酒楼,再加之各式各样的二荤铺、小吃摊,北京的餐饮行业非常火。单就几十年、上百年的餐饮老字号来说,北京在全国是最多的。名馆林立是北京人爱吃的一种体现,而喜欢写美食的人多,也是一种北京人爱吃的集体文化特征。近代以来,社会上开始出现美食门类的书籍,在众多的美食文字中,来自北京的作者最多,诸如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天下味》,再到当代的赵珩先生所写的《老饕漫笔》《老饕续笔》,这些老北京人所写的美食,都被人们奉为经典,从美食写到历史,再写到文化,内涵深刻,却绝不刻板,字里行间都能勾人的馋虫。天下喜欢文化的人非常多,但就饮食文化而言,北京人可能显得更感兴趣。
饮食在北京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从以往的历史文献来看,都是文人以食客的角度对其进行记录或探讨,行内人的声音多是一些菜谱类的工具书,很难看到行内人就行业或行业历史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籍。口述历史的一项重要宗旨就是要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人群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餐饮又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行业,对行内人进行口述采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自2010年始,我跟随定宜庄老师做口述历史,可能也是北京人的兴趣使然,我就一直想做关于勤行的口述。虽然也曾采访过几位勤行的老厨师,但都不是很成功,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陈连生先生,才最终完成了第一部有关勤行的口述。
陈先生是北京餐饮行业中的名人,在与他结识之前,从媒体上对他有一些了解。他是北京餐饮行业中的泰斗级人物,而且被人誉为北京小吃第一人,对小吃的研究最深,是业内很资深的专家。既然对陈先生有所了解,在采访之初,我对采访内容也有两方面的先期构想。其一,陈先生从1948年学徒入行,他个人的经历就是餐饮行业几十年的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他的往事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北京,又从他所口述的内容来看那个时代北京的餐饮人。其二,餐饮是一个非常受人注目的行业,传统饮食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除了行业历史,我也希望能在对陈先生的采访中获得更多的关于菜品、小吃、技艺、规矩等方面的传统内容。当然,在这两方面我是获益良多的。比如行业历史方面,陈先生谈到了老字号的问题,老店之所以能成为老字号需要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今天见到的那些老字号,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在历史的变迁中,它们又是如何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老字号的。再比如传统饮食方面,作为北京小吃的业内专家,采访他自然会谈到小吃问题,我们以往看到的文献中,文人笔下多是一些吃后感和历史故事,业内人笔下则多是一些蒸炸煮烙的制作方法,而陈先生对小吃进行了服务性的分类。在历史上,什么样的小吃服务于什么样的人群,也就是老北京人与老北京小吃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小吃品种的特性,有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方式,这在以往的文章和书籍中是很少见的。
对陈连生先生的采访,我原本的构想是希望听到勤行的历史,但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些旧时风物固然可贵,但他谈到的行业变化则让我更感兴趣。比如他谈到餐饮服务这个问题,解放前,一个饭馆可能半个小时才进一个客人,店家为了表示鱼的新鲜,都是当着客人的面摔死,今天则每到饭点都排位等座,自然就没有旧时那样的服务了。更重要的是,解放前饭馆所服务的人群和现在我们普通食客的阶层是不同的。解放前大多数人没钱进饭馆,而现在大多数饭馆是做大众买卖的。时移世易,我们今天的高档餐厅,虽然没有了摔鱼的表演,但是依然也有贴心的服务,不过是方式变化了。我记得定宜庄老师曾跟我说,今天的历史研究者孤立地陈述历史上有过什么饮食,是没有意义的,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地方,吃过什么样的饮食,把历史事物记述在历史背景之中才有意义。我想陈先生的讲述,不仅突出了历史背景,更能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就更显内涵,也更有价值。所以,陈先生所谈变化的这部分,我认为是这部口述历史当中最为重要的。
这部口述作品综合了陈连生先生一生餐饮的经历与经验,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我将其分为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我想读者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个北京人和一个餐饮人的历史坐标;第二部分是他所谈到的勤行的传统,他几十年间在这个行业中的所经、所见,算作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风貌的记录;第三部分是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勤行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不仅仅是餐饮行业本身,更是从这个行业所反映出的整个社会的变化,既有物质生活上的改变,更有社会变化推动了的生活方式的变迁。不过,在这套书的整理过程中,应陈先生的要求,对采访原稿中一些人名、历史事件进行了删除,或做了化名处理,陈先生的本意只是为了说清历史、说明道理,这种做法不太影响本书内容质量。
在此,我要感谢陈连生先生为我提供了如此丰富的采访资料,我的收获并不局限于这部口述作品,他还使我对北京的勤行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面对这方面历史问题的时候,让我有了更为不同的思考途径。
杨原
2018年6月1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