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編輯推薦: |
1、 为小学生量身定制。从选目、撰稿、插图到装帧设计,充分考虑既定读者群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水平,保证小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2、 图文并茂,生动而有趣。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剪裁成一个个生动流畅的小故事,并插配大量精美的手绘插图,让尘封的历史变得直观而生动。
3、 权威审读,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本套系丛书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所的研究员和中华书局资深编审审定,在追求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同时,也充分保证了史实的准确性。
|
內容簡介: |
《历史其实很有趣儿(中国卷)》全四册,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现。本书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艺术等许多领域,选取了历*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勾勒出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另外,本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更加感性地了解历史,获得知识。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卫鸿宇,自由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强,在历史、小说、散文、科技等领域涉猎甚广,唐诗宋词亦有研究。长期从事大众阅读领域的写作,已发表作品百万余字。
|
目錄:
|
第1卷
第1章 上古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9
女娲炼石补天/11
后羿射日/13
三皇之首伏羲/15
燧人氏钻木取火/18
有巢氏筑木为巢/20
神农氏遍尝百草/22
夸父追日/24
黄帝大战蚩尤/26
嫘祖养蚕制衣/28
才华出众的颛顼/30
人文始祖帝喾/32
尧舜禅让/34
仓颉造字/36
娥皇和女英/38
夏禹定鼎/41
夏启继位/42
暴君夏桀/44
商周传奇
第2章 商周传奇
商汤灭夏/48
名相伊尹/49
盘庚迁都/51
武丁与傅说/53
文王访贤/56
武王伐纣/58
武庚之乱/61
西周分封制/63
周公辅成王/65
国人暴动/68
宣王中兴/71
烽火戏诸侯/72
平王东迁/73
第3章 春秋争霸
郑庄公掘地见母/78
齐桓公重用人才称霸天下/81
齐桓公与管仲/83
曹沫要挟齐桓公归还国土/85
曹刿论战/87
直笔太史董狐/90
仁义之君宋襄公/91
晋文公退避三舍/95
崤山之辱/98
程婴与赵氏孤儿/101
贤相孙叔敖/104
墨子和墨家学派/107
一鸣惊人的楚霸王/109
孙武演习兵法/111
卧薪尝胆/112
文种之死/114
杰出的政治家晏子/115
春秋第一人子产/117
老子求学/120
孔子周游列国/123
世界上最美的书《诗经》/126
第四章 战国风云
商鞅南门立木/134
孙膑战庞涓/136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139
战国开国雄主魏文侯/141
黄金台招纳贤才/143
廉颇与蔺相如/145
范雎的远交近攻/150
毛遂自荐/152
传奇木匠鲁班/155
神医扁鹊/158
战国四公子/161
合纵连横/164
邹忌劝说君主纳谏/166
吴起之死/168
李牧大破匈奴/170
亚圣孟子/172
韩非子/174
屈原抱石投江/176
荆轲刺秦王/180
第5章 天下归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186
从老鼠身上得到启示的李斯/189
赵高指鹿为马/192
蒙恬修长城/194
秦末农民起义/195
约法三章的由来/196
双雄斗智鸿门宴/197
项羽自刎乌江/198
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199
第6章 两汉雄风
张良拜师/20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7
侥幸的白登之战/210
下棋引发的七国之乱/213
文景之治/215
草原上的英雄冒顿单于/217
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220
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222
李广难封/224
张骞通西域/226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230
苏武牧羊/232
谨慎的当权者霍光/236
昭君出塞/238
党人与太监的斗争/241
绿林起义/243
光武中兴/247
班超投笔从戎/249
医圣张仲景/251
黄巾大起义/253
第7章 乱世风云
曹操起兵/262
官渡火烧粮草/264
三顾茅庐/265
文姬归汉/270
三国鼎立/272
阿斗乐不思蜀/274
吴国覆灭/276
大将军桓温/278
八王之乱/280
闻鸡起舞/282
高僧鸠摩罗什/284
宗悫乘风破浪/286
书圣王羲之/288
失意诗人谢灵运/291
世外高士陶渊明/293
陈后主亡国/295
第8章 短命王朝
圣人可汗隋文帝/298
隋炀帝游江都/301
隋炀帝三征高丽/304
文中子王通/307
李密牛角挂书/310
瓦岗军开仓放粮/313
李渊起兵反隋/316
李世民平定东都/319
李靖与红拂女/322
大书法家欧阳询/324
第9章 大唐盛世
玄武门之变/328
直言敢谏的魏徵/331
开国名将秦琼与尉迟敬德/333
贞观之治/336
弃武从文的大唐贤相姚崇/339
诗仙李白/342
诗圣杜甫/344
大书法家颜真卿/346
一代贤相狄仁杰/348
一代女皇武则天/350
安史之乱/353
黄巢起义/358
第10章 五代更迭
混乱的五代十国/362
刘知远在河东称帝/364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366
镜新磨巧谏唐庄宗/368
末世才子罗隐/370
吴越王钱镠/372
辽太宗称霸中原/374
勇将王彦章/376
陈抟老祖/378
乱世里的英明皇帝柴荣/380
黄袍加身/382
第11章 两宋风云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390
王小波、李顺起义/393
大辽萧太后/395
杨家将/397
李元昊的西夏立国之路/399
文人中的将军范仲淹/401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404
欧阳修知书不知礼/406
沈括与《梦溪笔谈》/409
固执的改革家王安石/412
花石纲和方腊起义/415
东京保卫战/418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421
伟大的发明/423
女真英雄完颜阿骨打/426
岳飞精忠报国/429
第1卷
第1章 上古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9
女娲炼石补天/11
后羿射日/13
三皇之首伏羲/15
燧人氏钻木取火/18
有巢氏筑木为巢/20
神农氏遍尝百草/22
夸父追日/24
黄帝大战蚩尤/26
嫘祖养蚕制衣/28
才华出众的颛顼/30
人文始祖帝喾/32
尧舜禅让/34
仓颉造字/36
娥皇和女英/38
夏禹定鼎/41
夏启继位/42
暴君夏桀/44
商周传奇
第2章 商周传奇
商汤灭夏/48
名相伊尹/49
盘庚迁都/51
武丁与傅说/53
文王访贤/56
武王伐纣/58
武庚之乱/61
西周分封制/63
周公辅成王/65
国人暴动/68
宣王中兴/71
烽火戏诸侯/72
平王东迁/73
第3章 春秋争霸
郑庄公掘地见母/78
齐桓公重用人才称霸天下/81
齐桓公与管仲/83
曹沫要挟齐桓公归还国土/85
曹刿论战/87
直笔太史董狐/90
仁义之君宋襄公/91
晋文公退避三舍/95
崤山之辱/98
程婴与赵氏孤儿/101
贤相孙叔敖/104
墨子和墨家学派/107
一鸣惊人的楚霸王/109
孙武演习兵法/111
卧薪尝胆/112
文种之死/114
杰出的政治家晏子/115
春秋第一人子产/117
老子求学/120
孔子周游列国/123
世界上最美的书《诗经》/126
第2卷
第4章 战国风云
商鞅南门立木/134
孙膑战庞涓/136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139
战国开国雄主魏文侯/141
黄金台招纳贤才/143
廉颇与蔺相如/145
范雎的远交近攻/150
毛遂自荐/152
传奇木匠鲁班/155
神医扁鹊/158
战国四公子/161
合纵连横/164
邹忌劝说君主纳谏/166
吴起之死/168
李牧大破匈奴/170
亚圣孟子/172
韩非子/174
屈原抱石投江/176
荆轲刺秦王/180
第5章 天下归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186
从老鼠身上得到启示的李斯/189
赵高指鹿为马/192
蒙恬修长城/194
秦末农民起义/195
约法三章的由来/196
双雄斗智鸿门宴/197
项羽自刎乌江/198
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199
第6章 两汉雄风
张良拜师/20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7
侥幸的白登之战/210
下棋引发的七国之乱/213
文景之治/215
草原上的英雄冒顿单于/217
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220
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222
李广难封/224
张骞通西域/226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230
苏武牧羊/232
谨慎的当权者霍光/236
昭君出塞/238
党人与太监的斗争/241
绿林起义/243
光武中兴/247
班超投笔从戎/249
医圣张仲景/251
黄巾大起义/253
第3卷
第7章 乱世风云
曹操起兵/262
官渡火烧粮草/264
三顾茅庐/265
文姬归汉/270
三国鼎立/272
阿斗乐不思蜀/274
吴国覆灭/276
大将军桓温/278
八王之乱/280
闻鸡起舞/282
高僧鸠摩罗什/284
宗悫乘风破浪/286
书圣王羲之/288
失意诗人谢灵运/291
世外高士陶渊明/293
陈后主亡国/295
第8章 短命王朝
圣人可汗隋文帝/298
隋炀帝游江都/301
隋炀帝三征高丽/304
文中子王通/307
李密牛角挂书/310
瓦岗军开仓放粮/313
李渊起兵反隋/316
李世民平定东都/319
李靖与红拂女/322
大书法家欧阳询/324
第9章 大唐盛世
玄武门之变/328
直言敢谏的魏徵/331
开国名将秦琼与尉迟敬德/333
贞观之治/336
弃武从文的大唐贤相姚崇/339
诗仙李白/342
诗圣杜甫/344
大书法家颜真卿/346
一代贤相狄仁杰/348
一代女皇武则天/350
安史之乱/353
黄巢起义/358
第10章 五代更迭
混乱的五代十国/362
刘知远在河东称帝/364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366
镜新磨巧谏唐庄宗/368
末世才子罗隐/370
吴越王钱镠/372
辽太宗称霸中原/374
勇将王彦章/376
陈抟老祖/378
乱世里的英明皇帝柴荣/380
黄袍加身/382
第4卷
第11章 两宋风云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390
王小波、李顺起义/393
大辽萧太后/395
杨家将/397
李元昊的西夏立国之路/399
文人中的将军范仲淹/401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404
欧阳修知书不知礼/406
沈括与《梦溪笔谈》/409
固执的改革家王安石/412
花石纲和方腊起义/415
东京保卫战/418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421
伟大的发明/423
女真英雄完颜阿骨打/426
岳飞精忠报国/429
文天祥与《正气歌》/433
第12章 铁骑踏出的帝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438
马可波罗与中外交流/440
梅花仙王冕/442
繁荣的元代戏剧/444
第13章 明朝趣事
扑朔迷离的刘伯温之死/448
燕王朱棣夺权/450
郑和七下西洋/453
土木堡之变/455
要留清白在人间/458
海瑞罢官/461
首辅张居正/464
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466
郑成功收复台湾/468
戚继光的鸳鸯阵/470
千古奇冤的袁崇焕/473
明末五人墓/475
崇祯帝自缢/478
第14章 末代王朝
清朝的建立/482
康熙智擒鳌拜/485
清朝文字狱/487
大贪官和珅/489
林则徐虎门销烟/491
太平天国起义/494
火烧圆明园/498
甲午海战/500
百日维新/501
义和团运动/503
末代皇帝溥仪/505
四大名著的故事/507
一代贤相狄仁杰
狄仁杰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被后人誉为唐朝的中流砥柱。年轻的时候,狄仁杰曾在汴州做官,有一次被别人诬告,阎立本亲自审查案件,弄清了真相。通过这个案子,阎立本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称赞他是河曲的明珠,东南的遗宝,推荐他做了更大的官。
唐高宗时期,狄仁杰当了大理丞,他断案如神、刚正不阿。有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误砍了昭陵的柏树,狄仁杰奏请高宗免去他的官职。高宗说:砍昭陵里的树,这样让我不孝啊!下令诛杀权善,狄仁杰又上奏说权善罪不当死,他说:我听说忤逆君主是很危险的,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桀、纣这样的暴君当政时,可能是很难的,但在君主像尧、舜一样贤明时,我不怕会像比干那样被诛杀。权善没有犯下滔天大罪,怎能随便杀掉他呢?如果有人偷了昭陵一捧土,陛下该如何处置呢?因为一棵树而杀掉一个将军,千百年后,人们会怎样评价陛下呢?高宗听了他的话,才免去权善的死罪。
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官居宰相。当时武承嗣得到了皇帝的宠信,权势十分显赫,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成为太子的障碍,就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审问就承认叛逆的可以免去死刑。
来俊臣一向心狠手辣,在他的严刑拷打之下,一般人都活不过几天。当他逼迫狄仁杰等人承认谋反时,狄仁杰灵活应变,立刻服了罪,来俊臣得到了满意的口供,就将狄仁杰关在监狱里,等待行刑,放松了对他的看管。狄仁杰趁机拆了被子的布料,写下自己的冤屈,然后又放到棉被中,对狱吏说:现在很热了,请你让我的家人来为我把棉絮去掉。他瞒过了狱吏。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冤状,上报给了皇帝。武则天召狄仁杰等大臣当面询问:你为什么要承认造反?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道:我如果不承认,早就被打死了。就这样,狄仁杰终于为自己澄清了冤屈,虽然被贬为地方官,但总算死里逃生。
武则天晚年,武承嗣、武三思多次游说武皇,请求立武家子弟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将朝政归还给庐陵王李显。
对武则天了解透彻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对她说:立儿子,你死后就可以被万代祭祀;立侄儿,我从没听说过哪个侄子祭祀姑母的。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你就别管了!狄仁杰却没有放弃,他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哪件不是陛下的家事!你是君主,我是辅佐你的大臣,何况我位居宰相,难道不能进言吗?最终,武则天终于回心转意,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
狄仁杰因此被后人称为再造唐室的忠臣义士。在狄仁杰担任宰相的时期,武则天对他的信任超过了任何人,常称他为国老。狄仁杰死后,武则天痛哭着说:狄仁杰不在了,我的朝堂都空了啊!
辰征 2014-11-21 10:06:42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个女皇帝。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山西的木材商人,因战乱时期结识了李渊,而平步青云。武则天从小聪明过人,跟着父亲走南闯北,饱读诗书,颇有才气。
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进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却并未受宠,倒是和太子李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李治十分宠爱武则天,对她言听计从。按照唐朝的规定,唐太宗死后,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就要被送进尼姑庵,当一辈子的尼姑。武则天当了两年尼姑后,被唐高宗李治接了出来。唐高宗对武则天不仅万般宠爱,还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废了王皇后,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武则天性格泼辣强悍,处事颇有心计。唐高宗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他见武皇后颇有政治天赋,就干脆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她。武则天掌权后,一手遮天,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朝政大事都得由她点头之后才能执行。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她在朝廷里不断拉拢向着她的大臣,提拔任用新人,把原来朝廷中对她有非议的大臣斩尽杀绝。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名义上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帝,实际上真正掌握皇权的人,却是她自己。这时,朝中的大臣对她不满,地方官徐敬业和唐朝宗室李贞、李冲先后发动了反武起义。武则天对此毫不手软,在最短的时间内镇压了叛乱,将起兵的徐敬业和为他说好话的裴炎等人都杀了。
小小的政治风波过后,一切又似乎回到了风平浪静的状态。实则不然,一场更大规模的血腥屠杀正在暗中一步步展开。
武则天镇压反叛起义后,又逐步自封天后圣母神皇,向称帝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当时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知道武则天称帝已经是不久的事,就主动为她造势,推她正式称帝。
武则天梦寐以求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公元690年9月,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已经六十七岁的武则天身穿雍容华贵的朝服,坐上了龙座,接受百官的朝拜。她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世上无人能说清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的功过。但正式称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她曾下令发动全国上下告密谋反之人,无论大小官吏还是普通百姓,告密之事一经查实,则告密者一律授官;即便告密证伪,告密者也不获罪。如此一来,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秘密侦探,告发诽谤,无辜陷害了许多百姓和官员。
武则天派大将索元礼专门审问办理谋反的案件。索元礼是个极其残酷的人,他根本没有心思去秉公执法,犯人一抓上来,就先饱尝一顿严刑拷打。一些犯人不招供,就被活活折磨而死;而那些被逼招了供的犯人,最终也要被治死罪,除非他们招出其他同伙来。一些人贪生怕死,就随意诬蔑无辜的人,就这样,一桩又一桩的冤案、惨案接连不断。
索元礼这样蛮横无理的酷吏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这些事,其他一些无节之人看在眼里,就纷纷效仿起来,而且还特意养了一群流氓,看谁不顺眼就捏造证据来诬陷谁。朝中很多大臣都因被无辜告密而惨死,最后朝中告密之风越来越盛,连武则天的亲信、禁军头领也被告密谋反,被武则天所杀。
朝中大臣见再这样下去,朝政就要乱了,就劝武则天见好就收。武则天哪里听得进去,直到索元礼、周兴、来俊臣这几个罪魁祸首之间也相互斗了起来,并被一一处置之后,朝廷才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当然,当时反对武则天称帝的一派,势力也很大,很多大臣在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想把她轰下台。大权在握后,清除异己巩固帝位的做法,似乎顺理成章,只是武则天偏信了奸臣的谗言,任用酷吏杀人过多,招致了骂名。
但公正地讲,武则天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残忍冷酷的暴君;相反,她执政期间也相当重视任用贤能,只要谁有才能,拥护她的统治,她就可以破格提拔,大胆任用。为了选拔人才,她还开创了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让更多寒士有了施展才华与抱负的平台。
如此一来,武皇统治时期,堪称君子满朝。办事公正、执法严明的清官娄师德、狄仁杰,就是武则天当朝的贤臣。而开元盛世时期的功臣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正是在这些文武百官的辅佐下,武则天统治前期,唐朝政通人和、边境稳定,社会经济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武则天垂暮之年,因为年老多病,长时间不能自理朝政。她的侄儿武三思和宠臣张昌宗、张易之勾结起来把持政权,使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又空前紧张起来。临终前,宰相张柬之和朝中的一些大臣,打垮了武三思和二张的势力,逼武则天让位,重立唐中宗为皇帝。
公元705年,这位显赫一时的女皇帝,经历了一生的风云是非,终于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二岁。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墓上立了一块无字碑。一切是非功过,都留待后人评说。
辰征 2014-11-21 10:07:10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天下并不太平,各地的节度使都是手握重兵,蠢蠢欲动。建国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宋,赵匡胤不得不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宋太祖心想,这样没完没了地打仗可不是办法,可当初拥立他为帝的那些大将已经个个成了大功臣,手握重兵,自己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将旧部下撤职。于是,他就单独找自己的谋士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赵普马上回答说:藩镇割据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本原因,想要天下太平,消灭战争,就要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掌握在朝廷手中。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有见识。赵普见状,又低声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手里的兵权太大,不得不小心在意啊。宋太祖一听这话,立刻想到了自己那场陈桥兵变的事情,心想虽说这两人是自己的旧部下,关系很铁,但是他们手下的将领若是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吧。想到这里,宋太祖不由得浑身打了个激灵,开始犹豫起来。
从这以后,宋太祖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有一天,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喝着喝着,宋太祖就使了个眼色,叫在旁侍候的太监们先退出去。然后,他拿起酒杯,先请大家干了杯,装着推心置腹的样子,恳切地说:在座的都是我的老朋友,老部下,当初要不是有你们帮助,我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里知道,皇帝真不是好当的,不瞒各位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就没有睡过一夜的安稳觉。天天要提心吊胆,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听了,感到十分惊异,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宋太祖长叹一口气说:你们难道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这下子大家都听出皇上的意思来了,不由得冷汗直流,慌忙跪在地上表达忠心,只差用发毒誓来证明自己的一颗红心了。
赵匡胤看了,心里暗自高兴,忙离开座位,将部将们扶了起来,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位都和我是生死兄弟,我哪里会信不过你们几位?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逼你们造反。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自己恐怕也就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早就听出宋太祖的话音来了,只得连连磕头,诚惶诚恐地说:我们都是些粗人,从来没想到过这一点,现在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宋太祖放柔语气,对大家说道:我这也是替你们打算,与其天天在军队里风餐露宿,还得提着脑袋上阵杀敌,还不如早点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置买田产,享受富贵荣华,也能快快活活安度晚年,还能给子孙留点家业。为了让你们也放心,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大家彼此都不再猜疑,岂不是更好?
众部将一听,心中明白,只得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当天酒席一散,大家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了辞呈,只说自己年老多病,不宜带兵打仗,请求回乡养老。宋太祖一看,心知肚明,昨天的酒宴已经奏效,大喜之下,马上照准,赏给他们每人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个闲职。就这样,宋太祖轻轻松松地收回了兵权,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史称杯酒释兵权。
|
內容試閱:
|
一代贤相狄仁杰
狄仁杰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被后人誉为唐朝的中流砥柱。年轻的时候,狄仁杰曾在汴州做官,有一次被别人诬告,阎立本亲自审查案件,弄清了真相。通过这个案子,阎立本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称赞他是“河曲的明珠,东南的遗宝”,推荐他做了更大的官。
唐高宗时期,狄仁杰当了大理丞,他断案如神、刚正不阿。有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误砍了昭陵的柏树,狄仁杰奏请高宗免去他的官职。高宗说:“砍昭陵里的树,这样让我不孝啊!”下令诛杀权善,狄仁杰又上奏说权善罪不当死,他说:“我听说忤逆君主是很危险的,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桀、纣这样的暴君当政时,可能是很难的,但在君主像尧、舜一样贤明时,我不怕会像比干那样被诛杀。权善没有犯下滔天大罪,怎能随便杀掉他呢?如果有人偷了昭陵一捧土,陛下该如何处置呢?因为一棵树而杀掉一个将军,千百年后,人们会怎样评价陛下呢?”高宗听了他的话,才免去权善的死罪。
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官居宰相。当时武承嗣得到了皇帝的宠信,权势十分显赫,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成为太子的障碍,就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审问就承认叛逆的可以免去死刑”。
来俊臣一向心狠手辣,在他的严刑拷打之下,一般人都活不过几天。当他逼迫狄仁杰等人承认“谋反”时,狄仁杰灵活应变,立刻服了罪,来俊臣得到了满意的口供,就将狄仁杰关在监狱里,等待行刑,放松了对他的看管。狄仁杰趁机拆了被子的布料,写下自己的冤屈,然后又放到棉被中,对狱吏说:“现在很热了,请你让我的家人来为我把棉絮去掉。”他瞒过了狱吏。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冤状,上报给了皇帝。武则天召狄仁杰等大臣当面询问:“你为什么要承认造反?”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道:“我如果不承认,早就被打死了。”就这样,狄仁杰终于为自己澄清了冤屈,虽然被贬为地方官,但总算死里逃生。
武则天晚年,武承嗣、武三思多次游说武皇,请求立武家子弟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将朝政归还给庐陵王李显。
对武则天了解透彻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对她说:“立儿子,你死后就可以被万代祭祀;立侄儿,我从没听说过哪个侄子祭祀姑母的。”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你就别管了!”狄仁杰却没有放弃,他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哪件不是陛下的家事!你是君主,我是辅佐你的大臣,何况我位居宰相,难道不能进言吗?”终,武则天终于回心转意,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
狄仁杰因此被后人称为再造唐室的忠臣义士。在狄仁杰担任宰相的时期,武则天对他的信任超过了任何人,常称他为“国老”。狄仁杰死后,武则天痛哭着说:“狄仁杰不在了,我的朝堂都空了啊!”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一个女皇帝。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山西的木材商人,因战乱时期结识了李渊,而平步青云。武则天从小聪明过人,跟着父亲走南闯北,饱读诗书,颇有才气。
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进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却并未受宠,倒是和太子李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李治十分宠爱武则天,对她言听计从。按照唐朝的规定,唐太宗死后,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就要被送进尼姑庵,当一辈子的尼姑。武则天当了两年尼姑后,被唐高宗李治接了出来。唐高宗对武则天不仅万般宠爱,还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废了王皇后,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武则天性格泼辣强悍,处事颇有心计。唐高宗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他见武皇后颇有政治天赋,就干脆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她。武则天掌权后,一手遮天,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朝政大事都得由她点头之后才能执行。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她在朝廷里不断拉拢向着她的大臣,提拔任用新人,把原来朝廷中对她有非议的大臣斩尽杀绝。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名义上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帝,实际上真正掌握皇权的人,却是她自己。这时,朝中的大臣对她不满,地方官徐敬业和唐朝宗室李贞、李冲先后发动了反武起义。武则天对此毫不手软,在短的时间内镇压了叛乱,将起兵的徐敬业和为他说好话的裴炎等人都杀了。
小小的政治风波过后,一切又似乎回到了风平浪静的状态。实则不然,一场更大规模的血腥屠杀正在暗中一步步展开。
武则天镇压反叛起义后,又逐步自封“天后”“圣母神皇”,向称帝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当时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知道武则天称帝已经是不久的事,就主动为她造势,推她正式称帝。
武则天梦寐以求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公元690年9月,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已经六十七岁的武则天身穿雍容华贵的朝服,坐上了龙座,接受百官的朝拜。她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世上无人能说清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的功过。但正式称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她曾下令发动全国上下告密谋反之人,无论大小官吏还是普通百姓,告密之事一经查实,则告密者一律授官;即便告密证伪,告密者也不获罪。如此一来,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秘密侦探”,告发诽谤,无辜陷害了许多百姓和官员。
武则天派大将索元礼专门审问办理谋反的案件。索元礼是个极其残酷的人,他根本没有心思去秉公执法,“犯人”一抓上来,就先饱尝一顿严刑拷打。一些“犯人”不招供,就被活活折磨而死;而那些被逼招了供的“犯人”,终也要被治死罪,除非他们招出其他“同伙”来。一些人贪生怕死,就随意诬蔑无辜的人,就这样,一桩又一桩的冤案、惨案接连不断。
索元礼这样蛮横无理的酷吏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这些事,其他一些无节之人看在眼里,就纷纷效仿起来,而且还特意养了一群流氓,看谁不顺眼就捏造证据来诬陷谁。朝中很多大臣都因被无辜告密而惨死,后朝中告密之风越来越盛,连武则天的亲信、禁军头领也被告密谋反,被武则天所杀。
朝中大臣见再这样下去,朝政就要乱了,就劝武则天见好就收。武则天哪里听得进去,直到索元礼、周兴、来俊臣这几个罪魁祸首之间也相互斗了起来,并被一一处置之后,朝廷才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当然,当时反对武则天称帝的一派,势力也很大,很多大臣在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想把她轰下台。大权在握后,清除异己巩固帝位的做法,似乎顺理成章,只是武则天偏信了奸臣的谗言,任用酷吏杀人过多,招致了骂名。
但公正地讲,武则天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残忍冷酷的暴君;相反,她执政期间也相当重视任用贤能,只要谁有才能,拥护她的统治,她就可以破格提拔,大胆任用。为了选拔人才,她还开创了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让更多寒士有了施展才华与抱负的平台。
如此一来,武皇统治时期,堪称“君子满朝”。办事公正、执法严明的清官娄师德、狄仁杰,就是武则天当朝的贤臣。而“开元盛世”时期的功臣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正是在这些文武百官的辅佐下,武则天统治前期,唐朝政通人和、边境稳定,社会经济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武则天垂暮之年,因为年老多病,长时间不能自理朝政。她的侄儿武三思和宠臣张昌宗、张易之勾结起来把持政权,使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又空前紧张起来。临终前,宰相张柬之和朝中的一些大臣,打垮了武三思和二张的势力,逼武则天让位,重立唐中宗为皇帝。
公元705年,这位显赫一时的女皇帝,经历了一生的风云是非,终于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二岁。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墓上立了一块无字碑。一切是非功过,都留待后人评说。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天下并不太平,各地的节度使都是手握重兵,蠢蠢欲动。建国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宋,赵匡胤不得不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宋太祖心想,这样没完没了地打仗可不是办法,可当初拥立他为帝的那些大将已经个个成了大功臣,手握重兵,自己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将旧部下撤职。于是,他就单独找自己的谋士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赵普马上回答说:“藩镇割据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本原因,想要天下太平,消灭战争,就要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掌握在朝廷手中。”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有见识。赵普见状,又低声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手里的兵权太大,不得不小心在意啊。”宋太祖一听这话,立刻想到了自己那场陈桥兵变的事情,心想虽说这两人是自己的旧部下,关系很铁,但是他们手下的将领若是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吧。想到这里,宋太祖不由得浑身打了个激灵,开始犹豫起来。
从这以后,宋太祖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有一天,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喝着喝着,宋太祖就使了个眼色,叫在旁侍候的太监们先退出去。然后,他拿起酒杯,先请大家干了杯,装着推心置腹的样子,恳切地说:“在座的都是我的老朋友,老部下,当初要不是有你们帮助,我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里知道,皇帝真不是好当的,不瞒各位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就没有睡过一夜的安稳觉。天天要提心吊胆,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听了,感到十分惊异,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宋太祖长叹一口气说:“你们难道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这下子大家都听出皇上的意思来了,不由得冷汗直流,慌忙跪在地上表达忠心,只差用发毒誓来证明自己的一颗红心了。
赵匡胤看了,心里暗自高兴,忙离开座位,将部将们扶了起来,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位都和我是生死兄弟,我哪里会信不过你们几位?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逼你们造反。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自己恐怕也就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早就听出宋太祖的话音来了,只得连连磕头,诚惶诚恐地说:“我们都是些粗人,从来没想到过这一点,现在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宋太祖放柔语气,对大家说道:“我这也是替你们打算,与其天天在军队里风餐露宿,还得提着脑袋上阵杀敌,还不如早点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置买田产,享受富贵荣华,也能快快活活安度晚年,还能给子孙留点家业。为了 让你们也放心,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大家彼此都不再猜疑,岂不是更好?”
众部将一听,心中明白,只得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当天酒席一散,大家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了辞呈,只说自己年老多病,不宜带兵打仗,请求回乡养老。宋太祖一看,心知肚明,昨天的酒宴已经奏效,大喜之下,马上照准,赏给他们每人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个闲职。就这样,宋太祖轻轻松松地收回了兵权,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史称“杯酒释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