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走出闺阁--中国妇女史研究

書城自編碼: 35255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美]鲍家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517147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父母的关键认知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大地的勇士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編輯推薦:
☆作者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终身教授,为海内外高校中国妇女史课程首讲人
☆全书有概述性的研究,也有精彩的个案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现中国妇女走出闺阁过程中的多种尝试
☆全书语言平实,视角多样,可读性强
內容簡介:
新世纪的女性,独立、自信。然而,中国妇女自闺阁走向自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这千年的岁月中,不是没有为女性不平的声音,也不是没有打破壁垒的尝试。本书即集结了海内外高校中国妇女史课程首讲人鲍家麟教授关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尤其是妇女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妇女走出闺阁过程中的多种尝试。
本书主要涉及三方面研究:一为各时代的妇女思想研究;一为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与地位的探讨;一为个案研究,如汉代皇后阴丽华、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徐灿,等等。通过几个部分的结合,读者可对中国古代妇女的多个方面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本书对于中国妇女地位、思想的转变颇多关注。通过本书,读者可对中国妇女走出闺阁历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關於作者:
鲍家麟,先后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所任教授。获亚利桑那大学终身教授荣誉。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主编有《中国妇女史论集》《中国妇女史论集续集》及《中国妇女史论集(三集至八集)》,编著有《妇女问题随录想》,并与刘晓艺合著《侠女愁城:秋瑾的生平与诗词》。
目錄
目录
阴阳学说与妇女地位
李汝珍的男女平等思想
俞正燮的妇女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思想
民初的妇女思想19111923
汉代礼让后位的阴丽华 鲍家麟 吕慧慈
北宋的士族妇女 陶晋生 鲍家麟
妇人之仁与外事
宋代妇女和社会公共事业 鲍家麟 吕慧慈
明末清初的苏州才女徐灿
娥英两花并蒂开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双美一夫的婚姻模式 鲍家麟 刘晓艺
徐志摩的结婚和离婚
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妇女史研究
內容試閱
前言
作为中国妇女史研究领域的一名早期耕耘者,从年轻到年迈,我见证了该领域由隐至显的过程。伴随着这份晚来的欣慰,我在此迎接《走出闺阁中国妇女史研究》一书的问世。
承蒙上海中西书局编辑们不弃,愿将我多年前付梓的中国妇女史论文再付坊刻。唯恐灾梨祸枣,对此书所收小文的来历不免要交代一下。
笔者尝编著《中国妇女史论集》, 前后共八集,由台湾牧童出版社和稻乡出版社印行,于1979年至2008年间,陆续付梓。其中每集有笔者论文一至三篇。本书共选十二篇。
中国女性能够名正言顺地走出闺阁,从事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是两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传统中国用以规范女性的阳尊阴卑、男外女内等思想,终于为男女平等思想所取代。本书中《阴阳学说与妇女地位》一文即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开明学者如本书中说到的李汝珍、俞正燮,以及清末民初的革命家、教育家、立法人士和作家,都由思想入手,寻找男女平等的解决方案,为推进两性平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日中国妇女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平等的发展机会,饮水思源,不能忘记他们百年来的努力。在扫除了男外女内的严格分际之后,才能有男女两性并驾齐驱的局面。
在传统中国,妇女并非全是足不出户的。农村妇女不像士绅官宦家的妇女,也是经常要在外忙碌生计的,如采茶和协助农事。即使是士绅官宦家的妇女,也多有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者。笔者与博士生吕慧慈合写的《妇人之仁与外事宋代妇女和社会公共事业》,提出她们主持修治堤堰,蓄水灌溉,筑路造桥,掘井架亭,开办义学,慈善救济,贡献良多。以此文为起点,吕慧慈撰写了她的博士论文,介绍了妇女在复杂多元的宋代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
《明末清初的苏州才女徐灿》一文,写的是一位不情愿走出闺阁而又不得不走出闺阁的才女。徐灿追随被放逐的丈夫,远行流徙到东北。她是李清照之后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而她笔下的愁与怨皆是来自真实生活的体会。笔者曾参与了一些将中国女性诗词译成英文的工作,撰有徐灿的英文小传,连同两首译为英文的《陇头水》和《关山月》,均见于Irving Lo 与William Schultz 联合编译的Waiting for the Unicorn: Poems and Lyrics of Chinas Last Dynasty(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6年)。
徐灿为了丈夫纳妾,大兴旧恩新宠,竟成抛撇之叹。笔者与昔日学生刘晓艺合写的《娥英两花并蒂开明清文学作品中双美一夫的婚姻模式》一文,即以通俗小说为材料,对历史上的平妻现象进行了一番探讨。刘晓艺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志摩的结婚和离婚》一文,曾由津守阳译为日文,见于关西中国女性史研究会编著的《中国的家庭与妇女》一书,于2004年出版。此文的散文体初稿《沉默的共谋》,为笔者与刘晓艺合写, 见于《万象》二卷六期(2000年)。徐志摩的离婚妻子张幼仪曾远游欧洲,后来在上海开办第一家西式时装公司,并创设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也是走出闺阁女性中的一例。
笔者祖籍江苏吴县(今苏州),祖家鲍氏传德堂。幼时随父母赴台湾,在台北受教育。1961年于台湾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进修。1971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ndiana)历史学博士。笔者任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多年,后又重返美国任教,获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Z)东亚系终身教授,现为该系荣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a)。2003年,笔者荣获美国亚洲学会西部分会终身成就奖。
笔者一生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早在1975年,笔者已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妇女史课程,是海内外高校中,讲授中国妇女史的第一人。移席亚利桑那大学,复以英文讲授这门课程,也颇受各族裔学生欢迎。
1975年,当笔者拟在台大首开中国妇女史课程的时候,系中有反对的声浪。有同事认为这个领域应归类为旁门左道。但到了1980年代,就有学者对我说:你提倡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已经成为显学了。这真令人感慨万千。
笔者最近的学术著作是《侠女愁城:秋瑾的生平与诗词》,系与刘晓艺合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印行。这是笔者《中国妇女史论集》中《秋瑾与清末妇女运动》一文的延申。其他编著的书籍有《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18501911》(与陈三井、游鉴明、李继锋等合著,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又与张玉法、游鉴明等合撰《近代中国妇女史中文资料目录》《妇女研究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
上海中西书局的编辑伍珺涵和李碧妍为本书花费心力,不仅作了文字审校的工作,并且查对引用的原始资料,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请拨冗阅读本书的学者朋友们不吝指教,是为至幸。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