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论语》英译本汇释汇校丛书)《论语》英译本研究文选

書城自編碼: 352546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外語英语学术著作
作者: 姜哲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30521894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NT$ 437.0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NT$ 447.0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NT$ 391.0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NT$ 274.0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售價:NT$ 447.0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售價:NT$ 498.0
饲渊
《 饲渊 》

售價:NT$ 223.0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售價:NT$ 38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0
《 外语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操作指南(2013) 》
+

NT$ 400
《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应用语言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 》
+

NT$ 434
《 双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翻译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 》
+

NT$ 529
《 英语教材与教师角色:理论与实践(外语教材研究系列) 》
+

NT$ 220
《 二语习得核心术语(第二版) 》
+

NT$ 380
《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第六版)(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 》
編輯推薦:
本书是《〈论语〉英译本汇释汇校丛书》的第三卷。该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项目编号:10&ZD108)的成果,同时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本卷选辑了13篇关于《论语》的英文研究文献, 包括译者或研究者有关孔子生平和思想的文章、有关《论语》英译本的书评等,为方便读者阅读,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编排。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这些研究者,如马礼逊、理雅各、苏慧廉、辜鸿铭等对《论语》和孔子的不同解读,从比较文化学角度认识《论语》被西方世界译解和认知的过程。
內容簡介:
本书选录并翻译了1691年至1963年有关《论语》的英文研究文献共十三篇, 以期较为深入地反映《论语》被西方世界译解和认知的过程。为了便于进一步的研究,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所录原文在细致校勘之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貌,仅对明显错漏加以更正和说明。原文所涉中国古代文献,均在译文或注释中予以复原并给出相关文献的出处。对于原文简略提及或语焉不详的西文著作,亦在注释中给出全名,以便读者查考。

《〈论语〉英译本汇释汇校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的成果,同时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五卷。自1691年的*个英文节译本以来,《论语》的英译本数以百计,其中一些译本历经拣选,已成经典,并且在注释中包含着重要信息。当今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思想对话不断深入,就《论语》英译的过程及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对于中外学界都具有独特的价值。经反复论证,本丛书以1960年整理后重版的理雅各《论语》译本为底本,辅以该译本1861和1893年的两个版本,并以苏慧廉、韦利、刘殿爵等的译本为校本,力图在不同译文、注释和研究文献的对照中,呈现西方对中国思想的理解和诠释。
*卷:《〈论语〉英译本版本提要》(高志强 贾俊 主编)本书选录并翻译了1691年至1963年有关《论语》的英文研究文献共十三篇, 以期较为深入地反映《论语》被西方世界译解和认知的过程。为了便于进一步的研究,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所录原文在细致校勘之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貌,仅对明显错漏加以更正和说明。原文所涉中国古代文献,均在译文或注释中予以复原并给出相关文献的出处。对于原文简略提及或语焉不详的西文著作,亦在注释中给出全名,以便读者查考。

《〈论语〉英译本汇释汇校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的成果,同时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五卷。自1691年的*个英文节译本以来,《论语》的英译本数以百计,其中一些译本历经拣选,已成经典,并且在注释中包含着重要信息。当今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思想对话不断深入,就《论语》英译的过程及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对于中外学界都具有独特的价值。经反复论证,本丛书以1960年整理后重版的理雅各《论语》译本为底本,辅以该译本1861和1893年的两个版本,并以苏慧廉、韦利、刘殿爵等的译本为校本,力图在不同译文、注释和研究文献的对照中,呈现西方对中国思想的理解和诠释。
*卷:《〈论语〉英译本版本提要》(高志强 贾俊 主编)
第二卷:《〈论语〉英译本序跋集萃》(李丙权 主编)
第三卷:《〈论语〉英译本研究文选》(姜哲 主编)(本册)
第四卷:《〈论语〉英译本术语引得》(徐建委 主编)
第五卷:《〈论语〉英译本译注汇编》(张靖 主编)
關於作者:
姜哲 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学诠释学、中西经典互译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论语学而〉英译选本汇校集释》,主编《比较经学:中国经学诠释传统与西方诠释学传统的对话》,参编《比较文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书。
內容試閱
一、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

第三部分

时 霄 译 张 靖 校


孔子的第三部书在方法与文辞上颇异于前两部,但就根本言之,其所蕴含的道德准则却并无二致。这是一个由许多文句构成的文本织体,诸句来自孔子及其弟子,是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所说的话。职是之故,其名曰“论语”,意即将数人之间的对话按照逻辑和哲理整理在一起。
首先,其中出现了这位哲学家的一位弟子。他宣称自己无一日不省思三事:
一、他是否为他人做事,以及他是否热切而忠信地处理与执行此事,将之视如自己之事?
二、当与朋友在一起之时,他是否言语诚挚,是否待之以亲切与尊重,并以此得到朋友们的认可?
三、他是否已经反复思考夫子之教诲,以及他是否在思量之后,竭尽所能,将之付诸行动?
然后,孔子出场,为诸弟子传授训导。他告诉他们,君子应当专注于德性修养,甚至居于自己家中时也不应当追求安逸与快乐;他们无论承担何种事务,皆当勉励而严谨,慎重而守信;然而,即使他拥有以上诸般品德,他仍应该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不愿沾沾自喜之人。简言之,君子总是自我质疑,不断求教于那些他所知道的德智兼备之人,听取忠告,以为楷模,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
其一位弟子说,如果一位穷人不愿通过谄媚来纾解穷困,并坚毅地宣称只有怯懦与精神卑下之人才会阿谀求媚——您觉得这样一个人如何?如果一位富人富而不骄,您又觉得如何?孔子回答说,此二者皆值得称许,但不能认为他们已经臻于德性的至高之阶。穷者应当在贫困之中快乐而满足——且看贫穷者身上的德性在何处;富有之人,则当施善于众。仅施善于特定的某些人者,是精神贫鄙之人——那是某些特定的激情、特定的朋友关系使他们如此去做,而这种朋友关系是有所偏私的:他施予财富就好似播种,仅为了收割更多,所追求的仅是一己之私利。但君子之爱是普遍的,其对象为全人类。有人告诉孔子,齐国一位士兵丢失了自己的盾牌,久寻不得;对于这一损失,此人经过反思,终于得以自我宽慰:“[我这位]士兵丢失了一块盾牌,[想必]我军士兵中有一人已经找到,并会付诸使用。”孔子回应说,如果他说的是“一人遗盾,一人得之”,则将更好。因此可以表明,我们应当对世界上所有人心怀热忱。
前文所述或可表明,孔子为人温文尔雅。这种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中国古人教导说,有两位神明主宰家室,一曰奥,一曰灶。前者被看作整个家庭的守护神,后者则只是灶火之神。在这两位神灵之中,前者保护着所有家事,后者地位虽低于前者,却更受尊崇。一句谚语正说明了这一点:“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种倾向十分奇怪,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皇室朝廷中的显贵人士似乎对此亦有耳闻。曾有一日,孔子在卫国遇见一位在国内势力极大的官员。此一朝臣因坐拥巨额家产而自鸣得意,并认为孔子这位哲学家意欲寻求国君的帮助;他口出戏谑之语,向孔子咨询“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句当时常见的谚语究竟何意。孔子马上察知,这位官员提出这一问题,是想提示他,若他希望在国君(官员的主公)那里实现自己的请求,就需要向这位官员献殷勤;他同时意识到,要想获得君主的垂青,就必须向其官员阿谀献媚,强迫自己奴颜婢膝,玷损哲人之名。孔子对这位官员直言,他对当时的这一谚语完全不同意,他决不会对其说任何他想听的谄媚之语,也不觉得自己应当这样做。同时,孔子也提醒这位官员,虽然自己会如其所愿地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决不会因此捞到好处。孔子进而告诉那位官员:“得罪上天的人,只能去乞求上天。”他还补充说:“既然没有任何神明高于天,那么他能去谁那里获得其罪过的宽恕呢?”
孔子向其弟子所宣扬的,无非是仁与礼;此二者总是基于“我们应当爱所有人”这句箴言。为了使弟子们更好地领会他所说的真理,他将两位著名的王子作为范例:此二人正是以此[德性]而在孤竹国冠绝群伦的。他说,这两位王子十分宽和有礼,而且只要罪犯表露出一点忏悔之意,他们甚至会宽宥为恶毒的伤害和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将这些罪人视为无辜者,虽然他们当受严厉的惩罚;他们不仅宽宥其罪咎,甚至习惯让那些犯罪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忘记其罪咎,减少一些犯大错而留下的耻辱,这些耻辱只有通过德性才能消除。
这位哲学家伟大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君主的德性,教导幸福治国之术。他毫无障碍地直接与君主交谈,为君主提出谏言忠告。一天,他对鲁定公说,君主应当温和,不应当蔑视其臣民,应当给人们应得的报偿。他应对某些臣民温和,对某些臣民严厉;有些人他应当全然信任,但有些人他也不可完全不予信任。
孔子希望君主不要欲求其他人所欲求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有时候是好东西,追求它们也无可厚非。在我看来,他希望君主们蔑视任何让凡人在尘世上获得幸福的东西,尤其要将财富、子嗣以及生命本身看作暂时的利益,那些是无法使君主获得幸福的东西。这位哲学家说,帝尧以这些箴言来规范自己,得益于这样好的指导原则,他到达了凡人罕能臻达的完美之境。也许可以说,除了帝尧全然顺服的上天,别无其他能出其右。孔子还说,这一无与伦比的君王不断地游访其国家的各个地方,人民十分爱戴他。有一天,一些臣民遇见了他,称他为帝王与父亲,然后表达了他们见到帝王的喜悦之情。继而,他们高声呼求:“愿上天给您众多财富!愿上天给您众多子孙!在您颐养天年之前,愿上天不要把您从人民中夺走!”尧回答说:“不,向上天提出其他请求吧。巨额财富带来众多忧虑与喧嚣,众多子孙带来巨大的恐惧!漫长的一生中往往是接连不断的不幸。”然后,孔子喟叹道,像尧一样的帝王,委实罕有。
那些常常给国王带来麻烦的东西,那些某种程度上增加王位之重荷的东西,或是他们所统治的少许臣民,或是他们所拥有的少量财富。因为,一言以蔽之,所有君主都不算伟大,所有国王都没有广袤的领土、大量的财富。但是孔子认为,如果这些欲求在一个君主心中不能激起任何波澜,那么这位君主就非常睿智,不会因此而折磨自己。他说,如果臣民生活安足,臣民就已足够多;如果王国中充满和平与和谐,那王国也已足够富裕。这位哲学家说:“和平与和谐是丰盈富足之母。”
后,孔子在讲述君主的责任时教导说,君主修养美德是极为必要的,如若不然,臣民就可以遵循上天的法则,自愿离开,去往另一个国家。

十一、答询问者

(致《京报》的一封信)

辜鸿铭 著 蒋秀云 译 张 靖 校


贵刊有读者来信说我上次的《孔子半小时》(Half Hours with Confucius)是一个“大杂烩”,他以无所不知的语气问:“这个中国人是谁?对此他又知道些什么?”但遗憾的是,他的语气傲慢无礼,让人感觉他根本就一无所知——既不懂基督教也不懂儒家学说。任何一位研究过或者了解基督耶稣教义或孔子学说的人,一定知道,傲慢无礼是魔鬼的邪灵。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学我的样式。” 孔夫子的弟子也说:“夫子温、良、俭、恭、让。”你们这位问询者还引用了一位现代评注者的话:“一谈到儒家学说,人们就有陷入不确定的抽象之中去的危险。”我想说的是,报刊书信也有一种批评攻击的危险倾向。比如,读完这位读者的信,我本来很有冲动写信问贵刊,这位声称我翻译的《论语》仅仅是误译的“询问者”是谁。但在我看来,“傲慢无礼”比“不确定的抽象”糟糕多了,于是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事实上也由于同样的原因,我早已制定了一条规则,即对批评、攻击我的写作的人不予任何回应。“逼迫我的,抵挡我的,很多,我却没有偏离你的法度。”(Multi, qui persequuntur me, et tribulant me; a testimoniis non Declinavi.)但这次我得破例来回应一下了。这次破例有特殊原因,因为我觉得有必要向人们解释,为什么我的《论语》翻译要冒险与大汉学家或“汉学家中的拉比”理雅各(James Legge)完全不同。西方世界确实应当好好感谢理雅各次为他们提供了儒家经典著作或中国“圣经”的完整译本;但与此同时,我也应该指出,在我看来正是理雅各给西方世界(至少是英语世界)灌输了一个刻板的、完全错误的有关孔子品格及学说的概念。而且尽管他的工作惊人,现在人们却发现这种僵化、固化的错误观念已很难被消除或改变。不论人们在理雅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等有良知的学者,甚或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这类没有良知的学者的先驱性工作中发现多少值得敬仰的地方,都应同时记得这句话:“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我不得不说,现在外国人研究中国及儒家学说,不是不明智,而是研究得过分得好了,其中有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向,不仅会陷入不确定的抽象中,而且会成为一个拉比或汉学家——据英国领事馆的霍普金斯(Manley Hopkins)说,这个词在居华外国人眼中是“傻瓜”的同义词。
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更不能逐字翻译;否则译文不仅仅是误译,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每个汉字都像化学中的氧、氢元素一样,单独使用时是一种物质,合在一起时,就是另外一种物质。例如“明白”两个字,“明”是亮,“白”是白色,但连起来时并不是“亮—白”的意思,而是“领会,理解”。因此当你在六国饭店雇的翻译告诉你,黄包车夫说他不“亮—白”,你就应当知道这个翻译不怎么样。再举“天地人”三个字为例。翟理斯博士将《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一节译为“The three Powers are—Heaven Earth and Man”,这也讲得通,但已不是原意。如果将“天地人”三个汉字译为“God, Nature and Human life”,才把握住了汉字的意义。如果翻译恰当,按儒家学者的标准,“儒者通天地人”应译为“a real scholar is one who knows something about or has true ideas (quote again from Wordsworth’s Excursion‘on God, on Nature and on human life’”。
因此,我把“孝弟”两个字译为“to be a dutiful son and to be a good citizen”。的确,第二个字“弟”单独使用时字面意思是“弟弟”。但“弟弟”可转义为“年少者”(junior),该词又可用作形容词,即把自己作为晚辈,年纪、地位和威望都较低——其实在英语中,顺服权威就是守法。那么,顺服权威又守法,不就是一个好公民了么?
检验一个汉字的翻译是否正确,只需把这个翻译用在不同篇章,看看意思能否说得通。现在让我们把“弟”翻译为“成为好公民”,将之放在《论语》各篇中检验一下。以篇第六章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第十三篇第二十章,夫子称次一等的士(gentleman),“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其实,如果要证明我的翻译并非误译,我引用的《孟子》篇可以明确无疑地证明我的译文之正确。孟子把孔子这种“好公民的宗教”揉入一句话中:“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热爱亲友,“亲其亲”,即为“孝”,也就是孝子;而顺服权威,“长其长”,即为“弟”,也就是成为好公民。
现在回到我的论点:基督教和佛教的主要目标是教导人们如何成为“好人”。贵刊这位问询者并不赞成我的这个观点。这位读者认为我们应该相信,任何一个想要做好人的人,都会是一个好公民。对此我不会含糊其词,而会用一个两年前住在宜昌的英国女士的具体事实来说明。革命爆发后,领事命她离开港口,但她拒绝了。在我看来,这位女士是基督教所教导的那种好妇女,却不是一个好公民。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我的论点没有错——基督教国家有两种不同的、截然分开的机构:教会和政府。教会所关心的是让你成为一个好人,而政府所关心的是让你成为一个好公民。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基督教这类宗教及其教会不能有效地将一个人变成一个好公民,基督教国家才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独立机构“政府”来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中国和古罗马一样,政府就是教会,教会就是政府,因为在中国的儒家学说中,有一种宗教,或者称为道德体系(无论你称它是什么),既能教你成为一个好人,也能教你成为一个好公民。事实上,在我看来,当今欧洲的问题就是应寻找一个与我们儒家学说一样的道德体系,教你怎样成为一个好公民,同时也有像基督教一样的力量,教人(即使是野蛮人)成为一个好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