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作者权威:本书作者均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其中丁援先生是建筑学博士,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马志亮先生是国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文化线路及中国文化史;许颖女士是国学博士,城市规划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
专家推荐: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为本书作序并推荐。
视角独特:本书以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为切入点,选取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和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的主要线路,如武当神道、大运河、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蜀道、茶马古道、万里茶道;具有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意义的长江近代航线,以及关注较少但意义重大的西南丝绸之路和巴盐古道文化线路。这些文化线路及其遗产随着2014年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而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重视。
名家设计:本书由著名书籍设计师陶雪华女士亲自设计,装帧设计庄重、大气。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巴盐古道、蜀道、武当神道、长江近代航线、大运河、万里茶道这十条文化线路,以及这些线路所承载的文化遗产。这些线路对我国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丁援,建筑学博士,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曾留学德国。主编《文化线路研究丛书》《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中国文化线路遗产》并出版专著《文化线路:有形与无形之间》《堪舆:被遗忘的中国式背景》(英文)。现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
马志亮,国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线路及中国文化史。著有《样式雷》《武昌老建筑》等。
许颖,国学博士,城市规划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著有《武昌老建筑》,译有《武汉城市简史》等。
|
目錄:
|
序言
前言
丝绸之路:东西对话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穿越高山密林的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茶马古道:西南民族大走廊
巴盐古道:蜿蜒在巴楚之间的文化纽带
蜀道:见证2000年西南历史的交融之路
武当神道:建筑与神话异体同质的问道之路
长江近代航线:西风东渐与自强求富之路
大运河:中国文化的认同之路
万里茶道:从朝贡到商贸,以茶为媒的千年对话
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