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国际关系英国学派代表人物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的著作,重点关注了19世纪的国际关系对现代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者指出,全球现代性是塑造现代国际关系的物质和思想基础。这既是一本研究国际关系起源的著作,又是一部世界历史的图书。它从独特的历史视角窥探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为读者理解国际关系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
內容簡介: |
《全球转型》是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的学术专著,该书于201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在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系列丛书中。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历史的图书,书中重点关注和分析了影响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漫长的19世纪(1776-1914年)这一时期。本书指出,漫长的19世纪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全方位构成的时期,它重塑了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19世纪以来推动全球发展的动力和冲突推动当代国际关系的持续和演进。现有的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类书籍都未能充分记录这种全球转型的规模和影响,然而,正是这些多重变革为现代国际关系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本书以全球转型为国际关系的起点,重新定位国际关系学科的根基,并确立理解和教授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之间关系的新途径。
|
關於作者: |
巴里布赞: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荣誉教授、外交政策智库国际事务、外交与战略研究中心(LSE IDEAS)高级研究员、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关系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包括:《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与理查德利特尔合著)、《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与奥利维夫合著)、《从国际社会到世界社会》、《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与琳娜汉森合著)、《英国学派理论导论》等。
乔治劳森: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他聚焦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社会学之间的交叉研究,著有《协商的革命》,主编有《全球1989》(与克里斯阿姆布拉斯特、迈克尔考克斯合著)。
|
目錄:
|
中文版前言/Ⅰ
英文版前言/Ⅲ
缩略语/1
导论全球转型与国际关系/1
第一部分全球转型与国际关系
第一章全球转型/15
第二章国际关系学与19世纪/40
第二部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第三章缩小的世界/61
第四章进步的意识形态/88
第五章政治单元的转型/116
第六章建立中心边缘国际秩序/156
第七章中心边缘国际秩序的衰弱/180
第八章大国、大国关系与战争的转型/220
第三部分启示
第九章从中心化的全球主义到去中心化的全球主义/249
第十章反思国际关系学/278
参考文献/304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前言
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史的书。在书中所呈现的世界历史中,中国与日本、韩国所共享的中国历史和东北亚历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主要叙述过去两个多世纪里的国际体系或国际社会,以及它是如何被席卷19世纪世界历史舞台的现代性革命所塑造且依然延续着的。我们的论点是现代国际体系或国际社会的大多数物质性特征、观念性特征和组织性特征早在19世纪期间就已经形成。这一系列影响巨大且相互联系的现代性革命揭示了一个新的权力模式,这种权力模式转而建构了殖民时代里极不平等却又高度整合的全球政治经济。我们可以将当代国际关系视为19世纪的延续,即19世纪以来推动全球发展的动力和冲突在当代的持续和演进。我们希望广大的中国读者也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读者一样来理解我们的论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旨在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实践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和学科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学。同时本书也表明全球现代性这个议题跨越了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
从这一全球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观点与当代中国,关于中国崛起及其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的争论密切相关。第一种是往前看,主张由于现代性革命依然在扩张,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没有超级大国的世界。由于更多的国家和民族都在崛起,并获得现代权力模式,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足够的物质性力量或规范性资源而成为超级大国。美国将逐渐失去这一地位,且这一态势已经开始发生,但是,也没有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能够获得这一地位。世界政治将因此去中心化,没有超级大国,只有几个大国(美国和中国也许是其中最大的国家)和许多地区性强国。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极化,而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试图或者能够主导整个体系。可见,当下所流行的争论错误地将焦点放在美中之争上,即它们之间的超级大国地位的更替如何引发危机,这是不得要点的,因为这忽略了正在兴起的全球新秩序的本质。
第二种是往后看,这种观点与中国政治如何理解自身所经历的百年国耻相关。从全球转型视角看,我们不能过分聚焦于中日之间在地区内的对抗。当然,中日对抗问题本身有其重要性,但是,全球转型视角更加强调中国和日本如何共同面临和应对全球现代性所带来的双重挑战和困境:因为现代性革命赋予了西方国家以新的权力模式,其或深或浅的威胁已经开始席卷全球;同时,现代性革命本身也给中日两国传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更深层的冲击和困境。对于中国和日本而言,困境是同样严峻的。为了获取足以维护自身独立和原有文化的现代权力模式,它们需要接受现代性革命(其乃现代权力模式的唯一来源)。问题是,接受这种现代性革命意味着威胁到中日两国想要坚守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传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日韩与西方的碰撞是单一事件。关键是,在面对西方国家和全球现代性带来的冲击力面前,中国和日本曾经处于类似的位置上(而如今仍然具有相似的状况)。只是在如何回应这些冲击上两国却出现了差异,这也造成了当代两国之间的冲突。中日在片面地关注它们之间在本地区的差异和冲突的同时,忽略了彼此在面对全球转型时的共同遭遇和挑战,以及如何从各自的应对举措中吸取经验教训。
巴里布赞乔治劳森2016年9月于伦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