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镜中的浮士德(野草莓丛书)

書城自編碼: 352181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者: 杨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60242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如何停止过度思考,克服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破坏
《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如何停止过度思考,克服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破坏 》

售價:NT$ 235.0
万历四大征(全两册)
《 万历四大征(全两册) 》

售價:NT$ 549.0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

售價:NT$ 605.0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售價:NT$ 717.0
重症产科.1
《 重症产科.1 》

售價:NT$ 335.0
财之道丛书·表层的真理:当代经济学与社会
《 财之道丛书·表层的真理:当代经济学与社会 》

售價:NT$ 493.0
世界服饰艺术史
《 世界服饰艺术史 》

售價:NT$ 1445.0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售價:NT$ 381.0

內容簡介:
本书精选了70后诗人杨勇在2011至2016年间创作的诗歌120余首。诗人在中国诗歌传统和当代汉语诗歌潜行的空白地带,尝试打通隐秘的通道,并以充满鲜活力量的新古典和及物性写作姿态,沉入生活之中寻找可能的光源。诗歌所溢出的当代性诸多品质和诗艺之回声,来自简捷、有力、智性的词语,来自犀利、微寒、旷寂的诗境,来自诗人悲悯之心对存在的独特捕捉,来自对自我、他者、社会的冥思。
關於作者:
杨勇黑龙江人。从事诗歌、小说、影像、文学批评创作活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有大量文学作品发表并获奖。著有诗集《变奏曲》《日日新》、散文集《纸世界》等。
目錄
目录

在白山黑水之间
野草莓丛书总序迟子建
2011年
在期待之中
夜雨寄北
幸福村
凌晨梦见一首外国诗歌
雷阵雨
将进酒
尖叫
颜色诗
夜店
霜降纪事
桃花源记
镜中的浮士德
寒风中想起杜甫
浮图
芜地
天赋
幻象
露骨
嘀咕
色盲
哈尔滨诗章
黑津京笔记
秋诗
2012年
在郊外
绮语
调频
殡仪馆之春
幼稚园
诗生活
尼采
自然
客栈
低调
绝句
敬老院
1925年的边境站
泥泞粘在脚上像甩不掉的诗
不破
2013年
摄影生活
毕业歌
中秋
寄人
雾气
2014年
新年作
秀兰邓波儿
迪拜
海南岛
素食者
海上花
小站点
妇女节
杂诗
念奴娇
冷冬
社稷
写作指南
绥芬河:1922年的裕宁屯垦公司
肉体的理性
立冬
垂老别
越界
山居秋暝
冬至断章
尘劳
三行诗
2015年
造句
呼吸机
绝句
任性
塞下曲
毕业歌
野游
苍蝇之歌
树有风
小兴凯湖
传奇
默片时代
神洞村
弗朗茨卡夫卡
自省书
窄门
吸尘器
三江口夜行
在昆仑酒店22层俯瞰雪夜的哈尔滨
灵隐诗章
2016年
原乡人
大学城
存在者之诗
清明
《马尔克斯传》
即景诗
过敏症
断裂
记梦
应景诗
小院幽记
生日诗
秋天的航班
7月29日还乡,夜雨里想起母亲
丰登诗
南山书
寻隐者不遇
內容試閱
写作的开始(代后记)

写作,从事这门手艺的人,从理论上讲,都有一个开始,也都有一个结束。
我知道自己写作的开始,我的青少年时代,一首变成铅印的小诗,为了立志,也为了质疑和迷惘。但实际上,我知道,那不是写作开始。写作,那时对于我,还远远没有开始。四十岁时,我去了农村老家,泡在泥土里,一住四个月,写下了大量带有泥土气息的诗歌和小说,我以为我的写作开始了。我想说,我自己所谓的写作的开始,只是刚刚嗅到了一点点写作的气味。这个世界上,热衷于写作的人太多了,然而太多写作的人,写作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唯有少数人的写作,有开始,也有结束。
世上不乏写作开始很早的宠儿,他们布满了文学的星空。雪莱、兰波、海子等诗人,他们的写作开始得早。雪莱21岁时,写出著名的叙事长诗《麦布女王》,30岁海难时,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都已完成。兰波从14岁开始写诗,到19岁时已完成了属于他和后世的诗篇《醉舟》。海子,生命短暂的天才,25岁自杀前,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厚厚的抒情大诗。依凭了天赋的秉性,他们写作开始得早,写作结束得也早,短暂的使命被召唤后文思喷涌,然后生命归于平寂。
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长寿型作家,写作有一个很早的开始,也有一个很晚的结束。倾尽六十多年时光,老歌德为世界文学殿堂奉献出了长诗巨著《浮士德》;而直到晚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在不断地为我们奉献着《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巨著;列夫托尔斯泰临近晚年,则写出了思想性艺术性极强劲有力的长篇小说《复活》。
正如肉身生灭的轨迹是一条线段,写作的开始和结束也是一条线段。然而,后者却因文字洞开了永恒的时间和空间。有写作的开始和有写作的结束,是作家在写作中达到的一种灵魂修为状态。他们肉身寂灭后,在文字里继续呼吸着,而后来的读者,也于他们文字所筑建的精神世界里行着。这个世界,人类肉身更新换代的延续中,书籍,给后来者注入的是更强劲的启蒙光辉。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文学经典一词。

写作是一件残酷的手艺活。写作者都在迷途,写作者都是浮士德,很多时候,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是否开始。他们写作,也被靡菲斯特诱惑着,可能走了很多岔路,最终却因写作,在临近黑暗深渊时得到了拯救。但丁用文字打通了地狱、炼狱、天堂三者的通道,他穿行其间,最终他看到了贝特丽采,全身发光的人引导了他的文字。赫尔曼梅尔维尔写出了充满象征与寓言气息的《白鲸》,我不清楚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写作已有了开始和结束,或许他知道而他身处的那个时代不知道。卡夫卡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他工作、恋爱、为战胜对父亲的恐惧而写作,临死前要求朋友焚烧小说手稿。卡夫卡结束时,也在其留下的文稿中又一次开始了新生,只不过,他在文本中化身为更复杂的灵魂。有人说,这个灵魂早早看透了人类异化的降临。
热爱写作,是苦差事也是一种福气。对于我的写作状态来说,我只是在路上奔波。我很清楚,文学不是一块伊甸园,被逐出的人很多。在当下的状态中,文学已从众多的娱乐和消费景观中退到了边缘。而那些因文学修为、思考、判断、耐力等诸多因素都欠缺的写作者,虽然在写,可在盲目性中,他们连一个写作的开始都没有,更谈不上写作的结束。这样说,是因为我看到了文学生态圈残酷的淘汰事实。在这个时代,娱乐至死和贪欲横流的世风笼罩下,文学还有多少魅力?况且,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在大浪淘沙后,有多少金子可以留下来?

写作,我用诗歌来向它致意,也用诗意面对自己的未来。我写诗,就像吃喝拉撒一样自然。我不要求写作的结束,一个有经典的结尾,只是幻想能有一个写作的开始。起码,我还有几十年的写作光阴和坚定的毅力。这是我坐在小书房,面对书柜中的壁立的名著经典所想到的。多数时光,我静静地读书,深入到一个纸世界。那些经典,用文字囊括了一个写作者的肉身和灵魂,也囊括了人类一个逝去的时空。它是一个有写作轨迹的人留下来的,是一本物质的书。诡异的是,那物质的书能不断地衍生,更新,它有着更复杂的启蒙力量,它是一个十足的复杂灵魂,并且向着未来不动声色延宕着。博尔赫斯曾用文字筑建了一部永远读不完且不重复的神奇之书《沙之书》,或许,那就是它文学经典。它平素静静地尘封着,但只要你打开,就像擦亮了阿拉丁神灯,立刻充满了光芒和奇迹。
阅读经典,我妄想着从那个纸世界脱胎换骨地走出来。我打开那些书,走进大师所创造的世界中去,在那里喜怒哀乐,并且像修行一样沉浸其中。经典世界,是文学大师创造的道场,是热爱真善美的人类寻求的世界。是的,我们的生命现实充满沉重、无奈与平庸,充满迷途,却会因那一本本书趋于生动、鲜活、明亮。经典就是这样,它是人类的希望和日出后的光芒,它引导着人类走向自由开阔之境。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里,最终为青年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找到了自我救赎的精神之路,同时也结束了我阅读中的纠结与黑暗。我,还有那个叫做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他者,人性的曙光被文字冉冉点亮。艾略特在《荒原》里展示了种种现实绝境,那是现代社会和疯狂都市的绝境,但诗行中仍在不断地寻找着向上的道路。人类是和人类所写作的经典一起上升的。
经典性,从写作终端来看,是每一个已经开始写作人的梦想。但面对自身的现实,做一个诚实的写作者或许比面对经典性写作更好。一个诚实的写作者,先是要面对自己内心,然后再面对他人和社会。这样,也许算一个写作的开始。我喜欢谢默斯西尼的一句诗:我写诗,是为了凝视自己,为了使黑暗发出回声。写作何为呢?抛弃高大上文字构建的雄心,一个开始变得成熟的写作者,他肯定看见了自己身体中的黑暗部分,也看到了不完整世界的真实不虚。他以现实主义的眼光介入了自我和世界的冲突中。他的悲悯心摧毁了小小自恋,而至此关注了半明半昧的众生。写作是一种自我救赎,自我修行。通过写作,我走出无意识的我,走出小我,走出风花雪月式的写作、过度自我的写作,进而有了一个大我,关照更大的世界。

写作的开始,需要坚实的生活。坚实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同粮食对写作者的身体一样重要。我不喜欢那种吊书袋子式的写作方式。写作来源于身体的直接感受,来源于写作者的生存经验,更来自写作者对生活的独立判断和思考。麦尔维尔多年的海上捕鲸生活,成就了他的《白鲸》;从军参战经历则成就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保险职员的生活成就了卡夫卡的《变形记》等;而一个卑微者的小偷生涯,成就了法国作家让热内,他的自传体小说《小偷日记》,让我们看到了灵与肉的冲突与精神的自我救赎。
写作需要触及泥土。高高在上的人看不到真相,因而也不可能成就众生。我以为:大治者,居于平民和底层;大智者,隐于红尘俗世。

写作的难度是语言的难度。语言是符号,是智慧。在写作时,个性语言构成了文本肉身,个性语言区别开了多样的世界。文本首先是语言,是语言的技巧,是语言可能性中对语言难度的挑战,然后是语言所指的一切。从语言开始,它走向深度空间,譬如情感、情怀、思索、存在之真相等。我相信,一个人是什么人,在作品中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个相对的你,这就指涉到灵魂了。写作中,语言的深度也是一个人思考和判断的深度,当然这和沉迷于玩语言游戏、语言趣味不一样。那些意淫的、自我迷恋的、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的分行文字,永远不是写作;那些口号式的,貌似有力量的文字,当然也不是写作。唯对语言敬重,才能有好的和伟大作品。
写作的开始是语言,写作的结束是语言但又不是语言。艾略特评叶芝曾说:当他以个人的身份开口说话之初,他就一直在为公众发声。他看到了语言渗透后不再是语言的秘密,它触及了写作者肉身和灵魂真实不虚的在场性问题。文字的在场性,实质是人肉身的真切在场,是肉身行动后认知的结果。王阳明心学所强调的知行合一,解决的是肉身与内心如何谐调一致的问题。过于灵魂和肉身都很可疑,前者可能沦落到道德高地上的装腔作势、空洞无物等。后者过于肉身后,也容易沦落到私我和动物性一方,走不了多远。美国诗人惠特曼、金斯伯格的写作,使我看到了他们自己和藏在他们身上的普遍人类人性。
写作中,语言和技艺是作品的形式也是作品的内容,对于真正的有力量的写作来说,二者是一体的。如果说写作有技艺可言,写作就是写作者在现存空间发现或者创造了一个黑洞。黑洞,自在自为,此种隐秘性的解放,让坚硬的现实和虚幻的想象,都变得可有可无。唯有自由的意志出入,唯有被抵制的可能性出入。借于此,有力量的写作者,就是能变通语言字词间的相互交往,能使它们各自隐去了彼此,从而团结一致地释放了黑洞这种失而复得的秘密的人。

写作就是创世纪,纳博科夫在《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一文中写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个作家:他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作家正是用文字的魔法来创作一个真实的人生境地。
在写作中,我不会用大量精力谈论空荡的黑与白。我以为,灰色地带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永恒处,它应在文字中保持谦卑,实在地显现。基于某种利益集团的需要,非黑即白的论调好像理直气壮,实质上是虚空搔痒,弱得很。如果我只在写作中舞弄一个高蹈的灵魂真、善、美等,而没有发现这个世界问题所在或者有真切的体验认知,作品也只会沦为一具华丽僵尸或者鸡汤文字。在这个世界上,相对性永远是存在的,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某种程度上,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谈到的,人所拥有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智慧。这种不确定的智慧,恰恰是这个相对性世界所真正需要的。

写作是行动,是一场漫长细致的体力活。对于那些在道路上狂奔的写作者,我不看其写作时刻,我看其写作之外的每个时刻。除非,他每时每刻都在写作。否则,我看其写作之外吃喝拉撒,待人处世,阅读和生活经历的每一刻。在写作中,写作者的差距是拉不开的,而在写作之外的每个微妙时刻,都是拉大其差距的瞬间。你是谁、你不一定成为谁、你不是谁的时刻,正是决定你成长的时刻。
写作中并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没有疑问的主导性素材,也并不存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哪一种文体孰优孰劣的问题。我想,文学可以书写一切。人的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都应当是文学书写的一部分。而在写作中,无论何种文学形式,只是个表达载体问题。文本内在需要作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为底蕴,需要作家的独立精神。米兰昆德拉说,媚俗是艺术的最主要敌人。好的写作,应有大格局,应有使命感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应是一部作家认知自我的精神史,更是敢于启蒙人类认知的精神史。
写作是一场穿越时空的书写。这种书写,是对当下、当代和当代性的有效回应。我曾在一篇小文中说过:当下是短视的,随心而无心。当代有着相对恒定的此在性。我以为,很多艺术作品只是具有了当代价值,却无当代性价值,因而它们流行一阵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代的最高指向应是当代性。而真正的当代性,一定要具有过去性和未来性指向。当代性复活了过去,也展现出未来的趋势。在当下,关于文学写当下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提法没有问题,关键在写作中要能通过现象看本质,穿透生活的表象,穿透公共体验的表象,抓住那些与过去和未来都发生关联的东西去写。

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格局中,文化的趋同性也越发强烈。我看到,人类对于差异性的呼唤也水涨船高。当下社会性对身体、性别、女权、同性恋、种族、民族等差异性的强调之风潮,这是人类社会命运的必然结果,这全球化的人类存在状态谁也改变不了。对于未来的写作,这里涉及放眼和固守问题。在当下,我注意到大视野铸造下的作家们对世界宏阔的叙事能力,也注意到地域或地理学意义上的写作,精神上越发深度的指涉。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从晚清至今,更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尤其在当下,一个更丰富更开阔更复杂的社会展现在每个写作者的面前。作品就是作家灵魂的流溢,如何审视大时代下的中国,如何将这样的生活变成写作资源,如何让笔墨当随时代,如何写出富于厚重思想、人性深度、有穿透性的中国式的本土作品,对作家们是一个考验。我喜欢这几个词汇,或者算是写作标签:诗意、直接体验、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也就是说,我的写作在路上,我写作的开始和结束,目前都基于此!
2017年9月21日10月17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