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从诗的本质上说来,诗并不是为了眼睛,而是为了耳朵而创作的。
经由对诗歌音响节奏的打造,左翼诗歌文本不仅在主题和内容上反映劳苦大众的日常经验,更为根本的是,其诗歌节奏本身就是集体的、劳动的身体节奏,因而召唤着集体的、政治的身体共鸣及其感官形式。
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第2辑)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当代文学批评丛书。丛书着眼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遴选当代文学批评界的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希冀通过他们的专著,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及批评在新世纪的生长脉络,并藉此途径,呈现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图景。丛书名微光取自鲁迅给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步。
|
內容簡介: |
一个社团中国诗歌会
一种诗歌实践方式诗朗诵
一次文学运动新诗歌谣化
一个知识谱系节奏学
一批诗歌文本
通过对以上要素的考察梳理,本书完成了对1930年代左翼诗歌的某种理论理想型的建构和分析:从当时留下的诗论文章和作品书写中,作者试图抽绎出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动力及其在实践中的展开。左翼诗歌对诗歌语言的音响形式的经营,内含着一种身体感官的动员技术,并由此关联着革命主体的肉身经验和情感兴动。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为左翼文学打开了更多的话题空间。
|
關於作者: |
康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著有批评集《读后》,译有《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静默》、《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瓶花与匕首》等,论文散见《文学评论》、《文艺研究》、China Perspectives等刊。
|
目錄:
|
为康凌序 张业松
第一章 绪论:革命文艺的身体技术
第一节 新的世纪:时间(又)开始了
第二节 听觉的艺术:左翼诗歌的形式问题
第三节 革命如何面对身体?
第二章 诗与声与身
第一节 大众的记忆术:左翼的节奏诗学
第二节 劳动中的身体与节奏
第三章 节奏的谱系
第一节 生理学谬误:毕歇尔、胚胎学与节奏的知识型
第二节 声音技术与人种志:诗歌形式如何回应文明危机的生命政治?
第三节 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去:普列汉诺夫的唯物主义艺术起源论
第四章 歌谣化新诗
第一节 旧瓶与新酒:歌谣的再发现
第二节 《新谱小放牛》:节奏作为媒介
第三节 封建思想的幽灵与民族形式问题
第五章 诗的Montage:作为音响的语言
第一节 声音的秩序与意义的秩序
第二节 (无)变奏及其代价
第三节 象声词:音象中的双重时间性
第四节 论杭育杭育:劳动呼声与身体性团结
第六章 尾声:一种左翼抒情主义?
第一节 左翼抒情主义:革命的言、情、身
第二节 理想型和它所没有完成的:一点自我批评
附录
一、四条汉子是怎么来的?
《懒寻旧梦录》与左联组织结构的危机
第一节 四条汉子与两个口号
第二节 谁能将鲁迅据为私有?
第三节 陕北来人
第四节 懒寻旧梦?
二、方言如何成为问题?
方言文学讨论中的地方、国家与阶级(1950-1961)
第一节 从五四到抗战:方言文学讨论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国家与地方:地方色彩的文化政治起源
第三节 国家与阶级:谁才是人民的语言?
第四节 结论:汉语规范化运动与文学的平等政治
三、广播员本雅明
新技术媒介与一种听觉的现代性
第一节 本雅明是怎么当上广播员的?
第二节 本雅明的广播文献
第三节 本雅明的广播教育:参与式听众与判断力的训练
第四节 作为说故事的人的广播员
第五节 极权主义政治中的听觉主体
第六节 世界声像的时代?
跋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为康凌序
康凌在复旦念书时,做的是海外汉学著作翻译、文献材料整理这类比较枯燥的学术工作,在从事这些工作时,他体现了与同龄小伙伴们相比,更为耐得住寂寞和更为审慎精确的性格。体现在工作成果上,是他的翻译作品会因为校正了原作中的一些错误而得到原作者由衷的感谢,那时候他还是低年级本科生;他的文献材料整理工作,本来算是在现代文学学科范围内进行的,出版后则颇令古典文学界的前辈高看一眼,我这个老师也因而大大沾光,破天荒受邀参加一个老前辈们圈定名单的古典文学方面的会议。没错,康凌自本科二年级在周作人散文精读课上与我结缘,此后又跟我念了硕士。在此期间,他的上述性格和成绩,对于我的懒散始终是一种刺激和督促,常使我在身边众多的榜样环视中,陷入更大的榜样的焦虑。以至于今,除了使好学生以我为坏的示范更知奋进而外,略无所成。
话说到这里,好像有点不对了。当然我还是有点骄傲的。康凌从复旦硕士毕业后,远赴地处美国内陆腹地的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深造,在那里他学到了什么、沉潜到了哪里,这本《有声的左翼》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例证。所以说是小小的,因为这并不是他博士阶段的主要成果,而只是收入了部分博士论文前期成果的一个左翼文学范畴下的他在不同时期的同主题论述的合集。所以算是例证,是因为从本书中明显可见,从作为附录的三篇到作为正文的六章之间,出现了材料、方法、问题意识和学术创新的变化和演进痕迹。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在结构上的两部分之间的异同和连接,示范了死学问如何被重新激活的一种可能性。
在20世纪中国启蒙与革命的变奏中,左翼本来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按陈思和老师的阐释,是以青春激扬的敏锐和新异的先锋性,冲撞和刺激常态的固着和保守的生机活泼的机运,然而在我们过往的处理中,却也同样变得过于老衰和沉重了。除了在已经惯熟的轨道里增量产出,或尝试偷渡一点去-去政治化的政治,又或以其不学售其新鲜之外,再难以吸纳和承载新的学术信息。近年来左翼文学研究创新的口号喊得很响,各种重大或常规学术项目也不断立项,真正值得一看的学术成果却罕有所见。原因何在?说起来何其复杂也哉!值得再立个重大项目细细研讨。但如果康凌及其成果可以作为参照,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努力,用功,全身心投入,沉潜下去,充分占有材料,仔细体贴文本,重新打开死语和死域的感知,探听其中声息,这些,我想并非每个同行都诚意想做并且做到了的。
对,本书的正文部分研究的正是左翼的声音,聚焦于诗朗诵的节奏、身体、语言、政治,方法上属于在海外人文学术领域中新兴的声音研究。声音研究是什么,这些年我们也颇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康凌对左翼诗朗诵的研究,侧重在声音的技术和物理属性所萌生、赋予和召唤的艺术结果,确乎大大有助于我们对一种左翼抒情主义的文学史过程和相关作家作品的认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声音的艺术,左翼文学常常被人诟病为不成熟,这个不成熟就包含了声响的混杂和意义乃至意欲的暧昧,就此而言,左翼文学可能是最适合尝试声音研究的对象了。而康凌的小小的成绩,正来自于此种尝试,就其所获而言,也可以说是小小地示范了一下如何使左翼文学研究重新成为一种尖新敏锐的解放的力量,算是很值得一看的。
有了这样的尝试和示范,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左翼文学领域被充分激活,被加以更有意义的学术处理的前景了。这样的前景,当然不只是寄望于某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学界的。是为序。
张业松
2018年9月19日,于复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