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工具为研究对象,围绕时间维度和截面维度,从两个层面开展研究:一是研究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工具的作用机制。主要从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工具的作用对象和条件、传导渠道、实施目标进行详细探讨和实证分析。二是检验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实施的政策效果。在分析宏观审慎资本监管作用机制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我国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的预期和非预期效应,并从银行稳健性、信贷增长、系统性风险承担、系统重要性维度权衡等几个角度检验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实施的政策效果。考虑到我国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实践情况,本书重点研究宏观审慎资本监管中逆周期资本缓冲、资本留存以及系统重要性资本附加。本书通过对宏观审慎资本监管作用机制和效果检验的研究,弥补我国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现有文献的不足,对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也有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刘锡良,男,四川自贡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理论与货币政策。
汪航,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
目錄:
|
1. 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
1.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 2. 1 系统性风险和系统重要性 2
1. 2. 2 宏观审慎管理 4
1. 2. 3 银行资本监管与宏观审慎资本监管 7
1. 3 相关文献综述 8
1. 3. 1 宏观审慎管理相关文献 8
1. 3. 2 资本监管理论相关文献 14
1. 3. 3 基于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相关文献 16
1. 3. 4 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18
1. 4 逻辑思路、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9
1. 4. 1 逻辑思路 19
1. 4. 2 技术路线 20
1. 4. 3 研究内容 20
1. 5 研究方法 22
1. 6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3
1. 6. 1 可能的创新之处 23
1. 6. 2 可能存在的不足 24
2. 巴塞尔协议与银行资本监管的发展 25
2. 1 资本监管发展和实践 25
2. 1. 1 巴塞尔协议Ⅰ和巴塞尔协议Ⅱ 25
2. 1. 2 危机后的资本监管与巴塞尔协议Ⅲ 25
2. 2 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工具 27
2. 2. 1 资本留存 28
2. 2. 2 逆周期资本缓冲 29
2. 2. 3 杠杆率监管 30
2. 2. 4 或有资本 30
2. 2. 5 系统重要性和流动性资本附加 31
2. 3 各国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践 32
2. 3. 1 其他国家 地区 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践 32
2. 3. 2 我国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践 33
3.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内在形成机制检验 37
3. 1 银行体系顺周期性行为形成因素 37
3. 1. 1 资本监管制度顺周期性 38
3. 1. 2 公允价值易引发顺周期性 39
3. 1. 3 金融市场计量的顺周期性 39
3. 1. 4 信贷行为顺周期性 40
3. 1. 5 资本缓冲的周期性 40
3. 2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调整行为分析和检验 41
3. 2. 1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总体情况 41
3. 2. 2 模型和变量设定 43
3. 2. 3 实证结果和分析 44
3. 3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内在形成机制实证分析 46
3. 3. 1 资本补充、 资产配置与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检验 47
3. 3. 2 银行平均风险权重与资本缓冲周期性检验 50
3. 4 本章小结 53
4. 逆周期资本缓冲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55
4. 1 逆周期资本缓冲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作用机制 56
4. 1. 1 逆周期资本缓冲目的 56
4. 1. 2 逆周期资本缓冲作用机制 56
4. 1. 3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施 57
4. 2 逆周期资本缓冲与一般资本缓冲的关系 58
4. 2. 1 银行持有资本缓冲的目的 58
4. 2. 2 逆周期资本缓冲与资本缓冲的联系与区别 58
4. 3 逆周期资本缓冲与监管压力的关系 59
4. 4 实证研究设计 60
4. 4. 1 监管压力的衡量 61
4. 4. 2 资本缓冲监管压力模型 61
4. 4. 3 贷款监管压力模型 62
4.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62
4. 5. 1 样本筛选和基本统计量 62
4. 5. 2 资本缓冲监管压力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63
4. 5. 3 贷款监管压力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65
4. 6 本章小结 68
5. 系统重要性银行与系统重要性资本附加作用机制 70
5. 1 系统重要性机构风险 70
5. 1. 1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提出 70
5. 1. 2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特征 72
5. 1. 3 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识别方法 75
5. 2 基于指标法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价 78
5. 2. 1 我国大型银行与其他银行总资产的比较 79
5. 2. 2 银行关联度指标比较 80
5. 2. 3 银行复杂度指标比较 81
5. 3 基于 MES 和 CoVaR 法的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的识别 82
5. 3. 1 边际期望损失 MES 82
5. 3. 2 DCC - GARCH 模型介绍 82
5. 3. 3 条件在险价值 CoVaR 83
5. 3. 4 基于MES 和CoVaR 方法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价结果 84
5. 4 宏观审慎资本监管防范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机制 85
5. 4. 1 提高吸收损失能力, 降低破产概率 86
5. 4. 2 提高经营成本, 限制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公平竞争 87
5. 4. 3 抑制系统重要性银行过度承担风险 88
5. 5 资本监管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非预期效应 89
5. 5. 1 监管套利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大 89
5. 5. 2 影子银行体系 业务 削弱资本监管的有效性 90
5. 5. 3 系统重要性机构道德风险进一步增大 93
5. 5. 4 银行经营成本的非预期影响 95
5. 5. 5 资本监管的不确定性带来非预期影响 95
5. 5. 6 资本监管操作机制削弱资本监管的有效性 96
5. 6 本章小结 97
6. 基于截面维度的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实施效果检验 98
6. 1 数据筛选和基本统计量 99
6. 2 宏观审慎资本监管与资本充足率关系检验 100
6. 2. 1 模型设定 100
6. 2. 2 实证结果分析 101
6. 3 宏观审慎资本监管与系统性风险承担关系检验 105
6. 3. 1 模型设定 106
6. 3. 2 实证结果分析 106
6. 4 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削弱大型银行不公平竞争检验 111
6. 4. 1 模型设定 111
6. 4. 2 实证结果分析 112
6. 5 银行系统重要性维度之间的权衡效应检验 114
6. 5. 1 模型设定 114
6. 5. 2 实证结果分析 116
6. 6 本章小结 117
7.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18
7. 1 主要结论 119
7. 2 政策建议 121
7. 2. 1 进一步细化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制度 121
7. 2. 2 促进市场约束机制和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相结合 122
7. 2. 3 防范影子银行 业务 对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削弱 123
7. 2. 4 完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 124
参考文献 125
后记 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