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该书能反映二十年来中国人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在刑事程序法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也为刑事程序法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思想资源。
|
內容簡介: |
为全面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示中国刑事法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写了《探寻至善的刑事法治》(刑事程序法学卷1999-2019)一书。 全书共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发表的引证率高、代表性强的刑事程序法学论文26篇,全书分为诉讼制度、证据制度、司法改革三个板块。该书能反映二十年来中国人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在刑事程序法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也为刑事程序法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思想资源。
|
關於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刑事法研究的新型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经教育部1999年11月批准,首批成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是刑事法领域*一的国*级重点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人大法学院坚实宽广的法学学科实力,以作为国*级重点学科点的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与刑事证据法、刑事侦查与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等刑事法律学科群中的基本和主要领域。
|
目錄:
|
第一部分 诉讼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陈卫东003
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 王新清021
论唯庭审主义之辩护模式 李奋飞036
逮捕审查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刘计划056
大数据侦查的法律控制 程 雷087
侦查监督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刘计划111
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 魏晓娜135
纪委、检察机关办案规范的整合:一个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路径 邓矜婷149
第二部分证据制度
论大数据证据 刘品新167
电子证据的关联性 刘品新182
技术侦查证据使用问题研究 程 雷201
意见证据规则要义
以美国为视角 李学军229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设计与论证 甄 贞255
专家辅助人制度研析 李学军 朱梦妮273
论证明目的和证明标准
兼论司法证明的概念和范畴 何家弘298
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
答刘金友兼与张卫平、王敏远商榷 何家弘313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 刘晓丹333
刑事证明标准的维度分析 刘晓丹344
第三部分司法改革
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
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 陈卫东369
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改革研究 甄 贞389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探索 杜 磊399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中的三权分置模式研究 杜 磊412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魏晓娜426
从顺承模式到层控模式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评析 李奋飞449
刑事裁判文书繁简分流问题研究 王新清471
确定先例规则的理论及其对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启示
基于对美国相关学说的分析 邓矜婷483
|
內容試閱:
|
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刑事法中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周年。这部文集的编辑出版,是对刑事法中心成立2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致敬和献礼。
作为第一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刑事法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宗旨,以推动中国刑事法学发展为使命,积极为中国刑事法学界搭建优质的学术合作平台,努力构建中外刑事法学学术交流机制,在以高铭暄先生、王作富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法学家的引领下,秉持初心、勇于开拓,在过往20年里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能够代表我国刑事法学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完善我国刑事法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咨询意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刑事法治人才。通过20年的努力,刑事法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重要的刑事法学研究机构之一,在国际刑事法学界的影响和地位也日益显著。
总结刑事法中心2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导向,这既是刑事法中心的创建初衷和发展目标,也是刑事法中心全体同人的初心和情怀所在。
一是始终从中国社会思考问题,从中国问题出发推动刑事法学发展。我国刑事法学基本理论框架、学说来自苏联、德国等国家,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受西方影响比较大。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因而需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科学给予理论支撑。借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话,我国刑事法学研究也要从西天取经到重回东土。如何构建、形成符合中国社会治理实践、文化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目标,并探索、确定具体的发展路径,应当是现在乃至今后几代刑事法学人共同思考的问题。老一辈刑事法学家最大的学术贡献之一,就是从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实际思考法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精神值得后辈学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刑事法中心始终强调刑事法学研究的中国意识,研究的课题及成果都注重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举办各类研讨会也聚焦当前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实事求是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也是刑事法中心建设的精神特质。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刑事法中心几代学人始终坚持这一学风,务实求真,关注犯罪整体发展趋势和刑事法制调整,从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在科研中研究真问题,为法律实践提供解决真问题的有效方案。最近几年,刑事法中心大力推动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其目的也正是希望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犯罪问题,洞悉当前犯罪的发展态势,进而为预防和惩治犯罪提供更具说服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是营造融汇贯通的科研氛围。刑事法中心创建伊始,就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刑事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侦查学等各学科,以全新、全面的姿态推动对犯罪治理的研究。这一格局构造,令当时国内法学界为之耳目一新。这一崭新格局为刑事法中心快速发展创造了先机,也为之后成立的法学研究机构提供了范本。在创造学科之间融汇机制的同时,刑事法中心也实现了各种学术理论的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目前刑事法中心很多专职研究人员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在开展比较研究中会嵌入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偏好的学派、学说。刑事法中心发扬学术研究兼容并包的精神,鼓励学术创新,鼓励各种理论竞争并存、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作为法学科研领域的国家队,刑事法中心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强与海外研究机构的深入学术交流,引入输出双向推进。最近几年,开始大力推动与刑事领域国际组织的合作。
这三个基本导向,集中反映在刑事法中心的科研教学活动中,在本套文集所收录的论文中即有充分的展示。这套文集收录了20年里在刑事法中心工作的专职研究员的代表性论文。文集分为刑法学卷和刑事程序法学卷。出于编辑出版的考虑,将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法学和刑法史学的论文归入刑法学卷中,将犯罪侦查学的论文归入刑事程序法学卷。严格地讲,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太严谨的。不过,如此可以比较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研究领域的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收录时仅做文字错误和格式规范的更正,内容基本上保持发表时的原貌。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迎来了刑事法中心20年历史上最大的好消息:高铭暄先生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刑事法中心每位成员都有与有荣焉的感觉。这一荣誉将激励刑事法中心继续前进,坚持老一辈刑事法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学术道路,以更优质的学术成果、以培养更多的优秀法治人才回馈国家和人民!
时延安
2019年11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