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社会契约是一种概念,用以解释个人和政府之间的适当关系。
姓氏结构的地区间差异可以引起各地区契约环境的差异。姓氏越少、姓氏集中度越高,人们越依赖宗族网络进行资源配置,契约制度发育程度越差。同样,土地贸易越频繁,土地集中程度越高;而土地贸易越频繁意味着在频繁的交易过程中契约逐渐完善且被很好地执行。因此历史上土地集中程度越高的地区,今天的契约环境越好。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析和研究了当前中国各地区契约环境差异的历史起源。上半部分指出,宋元之际民族战争导致的姓氏结构的地区间差异引起了当前中国各地区契约环境的差异。下半部分指出,当前中国各地区契约环境的差异是历史上土地集中程度的遗产。全书内容多面、逻辑层次清晰,对中国契约环境的历史起源及其经济绩效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王丹利,讲师,1986年8月出生,浙江省人。201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经济史与发展经济学。现任职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数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
目錄:
|
目录
上 篇 姓氏与契约环境
第一章 姓氏结构的起源 003
一、衣冠南渡 003
二、各地姓氏数目与姓氏结构 006
第二章 姓氏结构与契约环境 010
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 010
二、姓氏与依赖宗族网络的资源配置机制 011
三、姓氏契约环境的长期影响 012
第三章 姓氏宗族网络的经验证据 015
一、传统中国农村公共设施的民间供给 016
二、指标构建及数据来源 020
三、姓氏与传统中国农村公共设施民间供给的实证分析 028
四、本章小结及政策性含义 048
第四章 姓氏契约环境长期影响的经验证据 050
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050
二、模型、变量及数据来源 057
三、契约制度距离与 OFDI 流向 066
四、契约制度距离与 OFDI 经济绩效 078
五、本章小结及政策性含义 089
下 篇 土地集中与契约环境
第五章 传统中国的土地集中 093
一、传统中国土地制度变迁 093
二、传统中国土地集中程度的地区差异 098
三、自然地理环境与土地集中的地区差异 099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土地集中与契约环境 102
一、传统中国的土地集中与契约环境 102
二、契约环境的长期影响 104
第七章 土地集中契约环境长期影响的经验证据 106
一、背景 106
二、指标构建及数据来源 109
三、基本实证结果 118
四、小结及政策性含义 130
结论 131
参考文献 133
|
內容試閱:
|
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1990年东部地区各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34.8亿元,中、西部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08.8亿元和301.4亿元;到2017年,东部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已是中、西部省份的1.7倍和3.1倍。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这一差距同样明显,199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3倍和1.5倍,而到了2017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6和1.8倍。
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被广泛提及却尚未充分证明的因素是地区间契约环境的差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种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中国一贯缺乏有效的契约机制(Xu,2011)。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有力地证明,在传统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契约环境存在巨大差异(lan,2004)。Zelin(2004)通过对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法律制度,特别是与契约和财产紧密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契约在早期近代中国的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四川自贡的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各种日常人际关系与交易构建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传统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得某些地区内生了良好的契约制度。那么,是什么历史地理环境内生了传统中国的契约制度呢?哪些地区的契约环境较好,哪些地区较差?这一契约环境的地区差异对今天的经济绩效存在怎样的影响?本书即将探讨这些问题。
我国的契约制度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制度是典型的契约制度,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则是典型的契约型社会。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逐步发展完善过程中(许成钢,2008;Xu,2011)。而回溯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发展史,历史地理因素决定的传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可能有着更强的解释能力。应注意到,很多文献都强调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Ostrom,2005;AlesinaandFuchs-Schndeln,2007;Olson,2008;Tabellini,2010;Alesinaetal.,2013;Beckeretal.,2016)。具体到我国各地区的契约环境,本书提出了两个典型的历史地理因素,这两个因素影响了当前中国各地区的契约环境:姓氏结构与土地集中。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前契约环境地区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契约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地区契约环境差,契约的违背成本低,会使得契约被撕毁的风险升高,造成签约成本的浪费,使得交易费用上升,影响企业绩效(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Tirole,1999)。近年来,关于在中国契约环境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外部契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陈国庆等,2011;杨畅等,2014;甄红线等,2015;Escribarno&Guasch,2005;Snejina&Doren,2013)。
但是,契约环境与企业经济绩效的经验研究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一方面,契约环境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存在互为因果问题(causality):契约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交易成本较低,企业绩效表现会更好,而企业绩效改善,会使得企业更有能力去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契约环境与企业经济绩效也存在遗漏变量问题(omittedvariable):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不可观测的因素导致了一地区既有良好的契约环境,又有更好的企业运营状况。因此,本书侧重于探究契约环境的历史起源,并在契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案例中利用契约环境的历史起源作为当前中国各地区契约环境的工具变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内生性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