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 《三联生活周刊》中读 国内权威经济、历史学者重磅精品打造,重现真实世界的权力的游戏!
☆以经济为剧本,解读500年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记录主宰历史进程的数次格局轮动。表面上看,世界的发展是崛起的帝国以及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但本质上是开发经济资源以及积累财富的能力的较量。
威尼斯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留下了如何丰厚的历史遗产?
历史上英帝国的霸权优势有哪些合法性基础?
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都要东侵俄国(苏联)?
重商主义对于后进国法国意味着什么?
为何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建立在铁血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铁之上要更真实些。
广场协定,是否为美国刻意打压日本的阴谋?
全球化三十年,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面临挑战?
中国何以能在不到40年时间里,由局外人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独特的世界史观照视角,以国家作为线索,在同一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及大陆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像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包括日本,它们是历史上的海洋强国的代表;西班牙、法国、德国,则是大陆强国的代表。这些不同类型的国家,在过去500 多年当中相继崛起,构成了世界经济的演化主线。如地理大发现后,海洋经济体的
|
內容簡介: |
历史上英帝国的霸权优势有哪些合法性基础?
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都要东侵俄国(苏联)?
重商主义对于后进国法国意味着什么?
广场协定,是否为美国刻意打压日本的阴谋?
全球化三十年,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面临挑战?
横跨5个世纪,世界各国对于铁王座的争夺从未停止。表面上看,世界的发展是崛起的帝国以及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但本质上是开发经济资源以及积累财富的能力较量。 历史上英帝国的霸权优势有哪些合法性基础?
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都要东侵俄国(苏联)?
重商主义对于后进国法国意味着什么?
广场协定,是否为美国刻意打压日本的阴谋?
全球化三十年,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面临挑战?
横跨5个世纪,世界各国对于铁王座的争夺从未停止。表面上看,世界的发展是崛起的帝国以及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但本质上是开发经济资源以及积累财富的能力较量。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中读联合国内权威经济、历史学者重磅打造的一部解读世界大国兴衰史的作品。从经济的角度切入,来解读整个世界近现代史发展与演变的驱动力,重现真实世界的权力的游戏。以国家作为线索,在同一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及大陆国家,来讲述其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总结出错综复杂的世界史、国际关系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揭秘500年推动大国盛衰兴亡的本质原因。
|
關於作者: |
李伯重、韦森、刘怡 等著
李伯重,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讲席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的研究。
韦森,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怡,《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报道主笔。
《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曾荣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
|
目錄:
|
总序 4
前言 大国兴衰的经济逻辑:重审世界近代史 6
综述:大国的兴衰 16
经济史、全球史与经济的全球史 16
15世纪以前的国际贸易 18
新航路的开辟: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22
大国兴衰:经济、霸权与国际关系 25
延伸阅读书单: 29
1 威尼斯共和国最早的资本主义之国 31
1.1为什么中世纪西欧商业发达?为什么是意大利?为什么是威尼斯? 31
1.2为什么称威尼斯为最早的资本主义之国?它留下哪些历史遗产? 34
1.3威尼斯及意大利的失败 38
2哈布斯堡帝国的称霸图谋与失败: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图景 43
2.1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体系层次与单元层次的透视 43
2.2查理五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 49
2.3腓力二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 52
3 荷兰:海上马车夫的黄金时代 58
3.1海上马车夫如何积累财富? 58
3.2荷兰自由贸易取得的成就 62
3.3荷兰黄金时代为何结束? 68
延伸阅读书单: 70
4 法兰西帝国:重商主义的大陆强权 72
4.1法国的现代化大脉络与重商主义的真相 72
4.2科尔贝主义及其对法国赶超发展的贡献 75
4.3从法国史若干片段看法国现代化的特征 79
5 不列颠:霸权国的平衡之策 90
5.1 19世纪的英国与欧洲 90
5.2 重返欧洲大陆 94
5.3 英德海军竞赛以及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再平衡 97
6 德国:煤铁之国争雄世界 103
6.1建立于煤铁之上的帝国 103
6.2 德意志帝国 | 工业先锋国家的诞生 107
7美国:新大陆国家的世界经济霸权之路 117
7.1相比旧大陆欧洲,新大陆美国有哪些多元优势? 117
7.2从踌躇的欧洲债主到主动的保护者 120
7.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的兴衰 123
7.4面对滞涨,里根经济学开出的是良药还是毒药? 128
延伸阅读书单: 132
8 日本:战后崛起与失去的二十年 134
8.1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34
8.2广场会议始末 138
8.3广场会议后的日本选择及影响和借鉴 147
9中国:改革开放后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169
9.1 1978年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169
9.2过去4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74
9.3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181
|
內容試閱:
|
前言 大国兴衰的经济逻辑:重审世界近代史
许多读者都曾经翻阅过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的畅销书《大国的兴衰》,我本人在正式学习国际政治学之前,在高中阶段也读过这本书。《大国的兴衰》的副标题是《1500到2000年的军事冲突和经济变迁》,它把主要大国间的战争和军事冲突作为理解世界历史的一个维度,而战争能力的基础无疑是经济能力。更准确地说,是各国在特定的技术背景之下创造财富,并且把这种财富应用于军事竞争的能力。肯尼迪就是从此视角切入,然后重新梳理整整500年之间的世界历史,写得很好看也很精当。
但是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保罗肯尼迪是一个英国人,以及他为什么要在1987年出版这样一本书?其实,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背景,大家都知道,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冷战已经进入中后期。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会说那个时候的苏联的经济增长,包括它的军事工业,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权势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停滞,苏联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身处那个时代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整个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处于进攻态势,它的核武器、航天能力,以及陆上常规武力,在整个70年代都达到新高峰,包括在非洲、拉丁美洲这些边缘地区。苏联更是跟美国展开了全面竞争,甚至于传统上被认为是苏联短板的海军力量,在70年代也有了非常明显的上升。当时,美国的政治、军事和学术三界,实际上存在一种广泛的心理焦虑,就是美国到底能不能在跟苏联的战略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或者,换一个角度看美国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遏制苏联的这种上升势头?
那么,实际上,美国政学两界的高层希望向历史寻求答案,但是美国自身研究战略史和世界史的人才资源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他们从英国请了一批有建树的学者到美国的大学授课和任教,顺带也帮助美国人思考和解决此类重大问题。这批学者当中,包括科林格雷、保罗肯尼迪,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二人均研究海军历史和海军战略。
大家可能会感到意外,保罗肯尼迪并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的专长并不是分析全球历史,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么多海军历史学家请到美国去呢?原因就是,美国军政两界实际上是把自身跟苏联之间的全球战略竞争,主要看成是一个海上大国跟一个陆上大国之间的竞争。而作为一个全球海上大国,美国的权力构成,以及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形式,实际上是跟之前的英国,也就是不列颠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英国在长达将近四个世纪的历史里,多次挫败过以西班牙、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霸权国家对它的挑战。所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想向英国的海军历史学家取经,请他们来解释海洋强国到底如何才能战胜大陆强国这一重大问题。
而《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其实就是保罗肯尼迪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重新去翻一翻这本书的话,也会发现,虽然它的章节设置主要是以时间作为线索的,并且根据三次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生,把全书分成了几大板块。但其实在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主题还是海洋大国跟大陆国家之间的竞争。
所以,本书主要是以国家作为线索,并且在同阶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和大陆国家:像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包括日本,它们是历史上的海洋强国的代表;西班牙、法国、德国、苏联,则是大陆强国的代表。这些不同类型的国家,在过去500多年当中相继崛起,它们并在一起就构成了世界经济的演化主线。
当然,海洋国家跟大陆国家之间的对抗,是一个经过高度精简之后的框架。大家乍一听,可能会感到不能理解,有读者可能会问,你把美国定义为海洋经济、海洋霸权的代表,说苏联是大陆经济、大陆霸权的代表,但是苏联同时也建立了一支世界第二大的海军。尤其是被归类到大陆霸权一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它跟英国冲突激化,并且最终爆发战争,难道不正是因为德国试图建设一支跟英国同样强大的海军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进入本书的具体内容。
和《大国的兴衰》一样,本书也把时间起点设定在1500年前后,也就是哥伦布、麦哲伦、达迦马等欧洲航海家通过地理大发现,把欧洲跟世界其他地区连接起来的时间节点。因为到15世纪末为止,虽然全球范围内也存在一定形式的远距离贸易,但是它对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国家的影响程度,并没有达到非常显著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