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編輯推薦: |
作为世界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本书力图将西方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应用于中国情境,为建构本土化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理论打下基础;同时这也是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的回应、深化和推进,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和优化等提供实践性的参考与借鉴。
|
內容簡介: |
作为世界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在当前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书聚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采用逻辑思辨和实证相结合,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书写方式,着力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基于此,在梳理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开展实证调查,分析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相关因素,系统提出多维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并以语文学科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以检验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及其成效。
|
關於作者: |
陈旭,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研训员,教育学博士。1998年开始教学工作,任教中学多年,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教育学项目等研究,主持上海市青年教师研究课题、上海师范大学重点科研课题等多项课题。参著有《在讲台上思考语文》《名师之路》等,并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连续荣获上海市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长三角教育论坛等各类教育教学奖项。
|
目錄:
|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 /1
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批判性思维的呼唤 /1
二、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3
三、当前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4
四、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令人担忧 /5
五、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7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7
一、有关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7
二、有关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9
三、有关批判性思维测评的研究 /11
四、有关语文科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13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4
一、理论意义 /15
二、实践意义 /15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 /17
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透视 /17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17
二、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22
三、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及标准 /28
四、批判性思维的译名讨论 /36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39
一、批判性思维的可教性:不同学者间的论争 /39
二、超越皮亚杰:从形式思维到后形式思维 /45
三、使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社会认知的视角 /47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方式 /50
一、设置专门课程的独立式培养 /51
二、与学科课程结合的融合式培养 /53
三、将专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的混合式培养 /55
四、对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启示 /56
第四节 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57
一、目标聚焦:将批判性思维作为基本教学目标 /59
二、内容重构:保证有达成目标的有效教学内容 /62
三、过程优化:采用有效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63
四、评价凸显: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评价教学重要指标 /65
第三章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 /67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意义 /67
第二节 基于国内外相关的实证调查 /69
第三节 基于自编测试工具的实证调查 /72
一、编制批判性思维测试工具 /72
二、运用测试工具开展调查 /88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90
第四节 小结 /96
第四章 影响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分析 /97
第一节 影响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外部因素 /97
一、传统思维模式中批判性思维的不足 /97
二、传统伦理道德下批判性思维的失落 /98
三、封建专制体制遗留的负面影响 /99
四、一般公众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读 /100
第二节 影响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因素:以语文科为例 /101
一、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 /103
二、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 /111
三、从作业布置的角度看 /121
四、从考试测评的角度看 /126
第三节 小结 /135
第五章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138
第一节 认知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139
一、认知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体系 /139
二、认知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应用范例 /144
第二节 解放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148
一、解放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体系 /150
二、解放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应用范例 /155
第三节 情感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165
一、情感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体系 /165
二、情感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应用范例 /169
第六章 语文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176
第一节 实践探索的目的与对象 /176
第二节 实践探索的内容与基本策略 /177
一、实践探索的内容 /177
二、实践探索的基本策略 /178
第三节 实践探索的过程 /180
一、对合作教师进行批判性思维培训 /180
二、学习和借鉴批判性思维教学范例 /181
三、合作教师教案重塑并开展教学实践 /182
四、开展公开教学并对合作教师进行访谈 /183
第四节 实践探索的成效 /184
一、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184
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明显发展 /200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212
第一节 研究结果撮要 /212
第二节 研究的一些新意 /216
第三节 研究的限制 /218
第四节 未来研究建议 /220
参考文献 /223
附录 /237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测试卷 /237
对参与实践探索教师的访谈提纲 /245
后记 /246
|
內容試閱:
|
前言
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世界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信息时代类似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在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中,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置于显著位置。
然而,受思维方式、社会文化及传统教育等的影响,我国学生易于养成顺从尊长、依赖教师的定式,不善质疑,缺乏理性思辨与主动探究的精神,思维僵化与固化,这对全面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青少年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到形式运算的阶段,能借助语言文字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困难,思维达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此时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倘若错过将得不偿失。
基于此,在当前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书聚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以语文科为例,着力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即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紧绕目标,本书采用逻辑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具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梳理自杜威以来知名学者的重要论断,澄清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等,指明其核心是做出好的论证,其形成过程整体上依次要经过聚焦问题观点、分析论证结构及澄清语词意义等阶段。而后,论述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的可教性,从形式思维到后形式思维,以及使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等。将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式培养,无疑是在基础教育中更切实可行的方式,因此本部分接着就探讨了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第二部分,分两个方面对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展开实证调查,首先是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实证调查进行分析,从侧面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而后,在遵循测量学理论基础上,笔者编制出用于测量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评工具,并通过此测评工具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状况进行直接调 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偏弱,各批判性思维分项技能的发展也不均衡,但男女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显著差别。
第三部分,分析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从教育教学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考察。从外部因素看,我国传统思维模式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不足,封建专制制度的负面影响,以及一般公众的误读等导致批判性思维精神严重缺失。内部因素方面,通过对学科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布置及考试评价等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关注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第四部分,系统探讨多维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认知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围绕做出好的论证,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放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民主精神;情感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倾向等。这些培养策略各有侧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本书对每种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的应用,均用范例予以说明,为教学提供参考。
第五部分,对语文科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开展实践探索,由笔者与一线教师合作,以教案重塑为基本实践策略,着重探索语文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途径并检验其成效。结果表明,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也得到了明显发展。这也表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可行及有效的。
总而言之,本书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开拓,一方面,本书是将西方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运用于中国教学情境的探索,意图为建构本土化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理论打下基础,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另一方面,本书也是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的回应、深化和推进,能够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和优化等提供实践性的参考与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