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弘扬雨花精神,传承红色的经典读物,不少烈士为首次立传。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第四批之一,为李济平、邓定海烈士的合传。李济平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扬州地委委员、南京市委委员,1930年组织八一大暴动,8月牺牲于雨花台。邓定海于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南京市委委员,因组织工人罢工被国民党通缉,10月牺牲于雨花台。
|
關於作者: |
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启动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编纂工作,组织动员烈士籍贯所在地党史部门参与。本册由省内党史研究者李勖晟、苗芳艳、张新华所著。
|
目錄:
|
李济平传
引子
第一章 出生在水乡书香家庭
第二章 走上革命道路
第三章 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第四章 战斗在扬州县委
第五章 勤勉的钦差大臣
第六章 血洒金陵
邓定海传
引子
第一章 荆楚名城定海故里
第二章 和记童工义助工友
第三章 辗转上海纱厂做工
第四章 思想熏陶要求进步
第五章 罢工洗礼走向革命
第六章 秘密回宁鼓动罢工
第七章 光荣入党参加起义
第八章 重回和记领导工运
第九章 营救定海罢工再起
第十章 宁死不屈血染雨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励实中学浓厚的革命气息给李济平的成长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外人眼里,李济平是个只知道埋头苦读的书虫,平时少言寡语,既不喜欢与别人一同玩耍,也不太参加体育活动,但他一直在默默关心着时势变化。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他最喜欢的是国文和历史课。对于《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书,他几乎是烂熟于胸。他常常把史书中的社会发展变迁情况与现实的社会情形进行对比,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一些思潮进行自己的人生思考。得益于平时坚持不懈地观察思考,他比周围的同学多了份沉稳,看待问题也更加成熟。他写的文章不光文采好,而且善于说理,被老师表扬为远超同龄人水平,也常常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学习。
李济平临近初中毕业时,一件举国关注的事件发生了。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棉纱存量不足,故意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工人顾正红带领群众冲进厂内,与资本家理论,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发出多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农会、学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日大运动。5月30日上午,上海各大、中学校学生2000余人,分散到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宣传和游行示威,又有100多人被拘捕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数千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早有准备的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逮捕15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惨案发生后,举国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热潮迅速席卷全国。消息传到江阴,江阴各界纷纷罢工、罢课、罢市,励实中学、南菁中学等学校联合致电省署,强烈要求他们向上海租界工部局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工人,抚恤被害者家属,惩办指使者及开枪凶手,赔偿各项损失,收回租界。
6月4日,励实、南菁、县立师范、辅延、辅实女中、县一女校等各校师生共同走上街头,组织游行演讲,抗议英、日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李济平和同学们一起走在群情激昂的游行队伍里,随千百人一起振臂高呼,号召群众抵制洋货、购买国货、为死难烈士募捐。
6月30日上午,江阴各界联合会召集5000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公祭五卅惨案遇难烈士。中国孤星社宣传部长张罄佛(又名张庆孚,中共党员,上海大学生)发表了演讲,演讲悲壮激昂,泪随声下。李济平在人群中受到强烈感染,热泪盈眶,他回想起儿时见到的孙中山先生在江阴城热情讲演的情形,又想起了小学时旁观过的五四学生运动,而今天,自己也亲身参与到反帝爱国运动中,融入为国家民族呐喊的洪流中,他的思想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的洗礼。他深深感到,光读书而不参加社会实践,是无法真正找到改变社会现状的道路的,也无法拯救深受压迫的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这一天,各机关、学校、工厂等一律罢业、罢课、停宴、停止娱乐,各报休刊一日,以示哀悼,一时间反帝爱国的热情空前高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