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唐诗精华评译

書城自編碼: 35128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316405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頁數/字數: /

售價:NT$ 4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女人的胜利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春城闻笛,夏楼醉月,秋塞看云,冬寺寻僧 感受唐诗独有的美感特质,领会古典诗词的丰富情意,全面掌握唐诗的知识与内涵
古典诗词名家叶嘉莹教授主编,精选诗词权威读本
97岁的叶嘉莹教授,以诗词的学问和诗词的创作,享誉海内外,是在世*为权威的古典诗词专家之一。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教授晚年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普及,诗词名家讲丛书是她*主持汇编的诗词权威读本丛书,选择了三千年来中国诗词的经典名篇和权威专家的精彩注评。
古典文学名家羊春秋赏评绝妙唐诗,亲近千年风雅佳篇
羊春秋教授曾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集几十年心血,选编、评注唐诗精华诗篇,为300首古诗做出解读,包括作者小传、翻译、具体诗句的解释、用字之妙,以及诗词的主旨内涵。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文字浅白易懂、亲切自然,蕴含羊教授对唐诗的真诚热爱,带着读者领略大唐繁盛风雅的诗歌世界。
体例特色
① 选诗方面:选的都是篇幅很短,韵律很美,格调很高,足以代表唐代诗歌*成就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人的革新和创造,具有独特的诗歌韵味。
② 诗人小传:羊教授为每位入选诗人,都作诗人小传。小传不仅传人,即记载了诗人的生
內容簡介: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古典文学研究名家羊春秋先生,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歌演变的轨迹,精选篇幅短、韵律美、格调高,足以代表唐诗*成就的绝句和律诗,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译。
本书所选每位诗人有小传,每篇作品有注释、今译、评析。小传不仅传人且传道,一个个鲜活的诗人跃然纸上。今译齐整押韵,流畅爽朗,浅而不俚。评析妙解字句、协律、造境等,重在揭示诗人匠心及优美情志。从炼字之微到立意之大,从布局之妙到创格之奇,选注者融前哲研究之精华,提出独到创见,以期帮助读者领略大唐繁盛风雅的诗歌世界。
關於作者:
羊春秋(19222000),湖南邵阳人。1949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先后在湖南师范学院、湘潭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诗、词、曲等中国古代韵文研究,擅长散曲创作。曾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著有《唐诗百讲》《散曲通论》《领略传统学术的魅力》《迎旭轩韵文辑存》《春秋文白》等。
內容試閱
前 言
羊春秋
我曾多次为大学本科的学生和古典文学研究生开过诗歌欣赏和词曲欣赏的课程,颇得到受业诸生的赞誉,以为生公说法、金针度人,不是过也。他们曾多次要求我把它写成教材,公开面世,以嘉惠来学,扩大社会效益,弘扬传统文化;甚至有的在卒业后,还殷殷以此意相叮咛、相期望。推许之诚,慰勉之切,感人至深。我虽以蝟务丛脞,无暇及此,而耿耿此心,固未尝忘怀也。新近告老离休,索居多暇,辄欲整理旧稿,偿还此一心理上之债务,以餍莘莘学子求知之雅望。又以生性疏慵,授课时从无成文的讲稿,只在篇端记上前人之卓识,时贤之妙悟,以及个人之浅见,零罗碎锦,不成片段,只能唤起某些记忆,而不能作为整理的粉本。工程浩大,作而又辍者屡矣。今年春,岳麓书社选中了此项出版课题,并多方予以鼓励和支持,使予迎难而上,穷十阅月之力,得以偿还这一拖欠多年的心债,确有如释重负之感,喜上眉梢,快可知也。
《唐诗精华评译》一书,既然源于诗歌欣赏的课程,从接受美学的原则上考虑得较多,因而凸现如下的几个特点:
第一,在选材方面,选的都是篇幅很短,韵律很美,格调很高,足以代表唐代诗歌最高成就的近体诗。这不仅因为近体诗是唐人的革新和创造;而且因为我手无教材,便于板书,非敢薄古体而厚近体也。我们知道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滥觞于南北朝,经过声律化的漫长过程,到了唐代才正式定型,并且出现了像李白、王昌龄那样的七绝圣手,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的:七言绝句,王江宁(昌龄)与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田雯在《古欢堂集杂著》中亦说:太白、龙标(王昌龄),无以加矣,它如旗亭雪夜,画壁斗奇,非其自信者深乎?律诗亦导源于齐、梁的俪句,定型于唐初的四杰和沈、宋。初唐、盛唐间,运用五律形式者多,如摩诘之恬洁精微,浩然之亦整亦暇,至老杜而登峰造极,诸法俱备。运用七律的形式就比较少了,《孟浩然集》只有七律二首,《李太白集》也只有七律三首,可见它还没有被时人所习用。七律在杜甫手里,才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但这种形式并没有引起诗人们足够的重视,白居易公开声称律诗非平生所尚,元稹甚至流露轻蔑的口气说律诗卑庳,格力不扬(《上令狐相公诗启》)。张籍、王建,则勠力于乐府;孟郊、贾岛,则属意于五言;韩愈以其深厚之学、桀骜之才,驰骋其笔力于古体之中,直到李商隐出来,创作了一百二十首极为秾丽、极为精审的七律,这个形式才百美毕备,风行一时。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七律始于盛唐,如国家缔造之初,宫室初备,故不过树立架子,创建规模;而其中之洞房曲室,网户罘罳,尚未齐备,至中、晚而始备,至宋、元而愈出愈奇。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得更加具体:少陵以寂寞穷愁之身,藉诗遣日,于是七律益尽其变。其后刘长卿、李义山、温飞卿诸人,愈工雕琢,尽其才于五十六字中,而七律遂为高下通行之具,如日月饮食之不可离矣。它们有力地说明近体诗乃唐人真正的创造,唐诗真正的代表,则是编皆选近体,至少亦不失为一得之见,一家之言。
第二,在作家小传方面,我认为小传不仅要传人,即记载一个人的生卒仕履;而且要传道,要传衣钵,即要将传主的思想倾向、艺术特点,以及前人对他的诗歌评论,择其尤要者加以介绍;将传主在诗歌创作中的理论导向、实践经验,以及表现的方法和技巧,择其尤要者加以阐述。这才叫作传道、传衣钵,才叫作金针度人。古人以小传名者,若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陆游的《姚平仲小传》,皆以极其经济的笔墨,略述其生卒仕履,而以重彩浓墨传其特立独行。如说李贺苦吟疾书,未尝得题然后为诗,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说姚平仲功成不受赏,隐居青城山,朝廷多次访求他,都不肯出山。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这才是小传应写的内容。所以我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举凡诗词中习用的掌故,如夺锦袍、旗亭画壁、诗家天子、五言长城、赵倚楼、郑鹧鸪、八叉手、一字师等,以及历代诗话对诗人的重要评论,都写进了作家的小传,以提高趣味性、可读性,扩大读者的知识领域。
第三,在今译方面,我以为唐人的近体诗审美价值很高,但比较含蓄,比较典雅,言近而旨远,言少而义多,不易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因此运用现代汉语这个载体,采取今译的办法,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忠实地把它的内容和风貌传达出来,以充分发挥接受主体在整个艺术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近人对于翻译提出信、达、雅三原则,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达就是要文从字顺,流畅爽朗;雅就是要浅而不俚,言之有文。以诗而言,就是要有诗味、诗境。为了更好地体现原诗的精神,传达原诗的艺术技巧,我在翻译时基本上采取格律诗的形式,用整齐的句子,押口头的韵脚,律诗的中间两联尽可能用对偶,以求其不但译出内容,而且译出诗味。因此,对于词语的转换、韵律的调谐、情志的吞吐、意象的印合、结构的安排、形象的刻画等评说,都不敢出以怠心、浮心,而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反复的锤炼,才定的稿。虽面目已改,而韵味犹存;掷地无声,而涉口成趣。在处理信和达、达和雅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上,还算是得心应手的。
第四,在评析方面,我以为提高鉴赏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可以美化读者的精神世界,使读者牢牢把握我们时代诗歌的主旋律,形成一种健康的、向上的、积极进取的时代审美风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唐代的诗歌就是在不断提高审美的原则和标准中,纠正各种各样不良的倾向和误导中发展起来的。唐初的陈子昂在《修竹篇》中,尖锐地批评了统治诗坛近五百年的形式主义诗风,说它们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即片面地追求华丽的词藻,而忽视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以致造成文章道弊五百年的局面,从而提出恢复汉魏风骨、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诗歌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即既有现实的内容,又有真挚的情感。这个审美的标准,对于改变唐初的诗风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宋代刘克庄推崇他说:独陈拾遗(子昂)首倡高雅清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李白和杜甫都是开创以诗论诗的先导,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论的倡导者。李白是在复古的旗号下,提出革新诗歌的理想和抱负的。他竭力推崇风雅为正声,主张恢复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对于建安以后的诗歌,则采取否定的态度,所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就是他对六朝文学的总的评价。杜甫对于六朝的诗歌则是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无论对庾信、鲍照、谢朓、阴铿,以至初唐四杰的艺术经验,都给予了历史的肯定。如他认为庾信兼有老成和清新两种艺术风格,所谓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就是他对庾信诗歌艺术风格的概括。后来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解释老成时说:子山(庾信)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过去的许多评论家,一提到庾信,就用绮丽两个字把他框住,而没有发现他的艺术风格是老成和清新的结合,这便是老杜高人一等的地方。在创作上,李白主张独创,反对模仿;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他用丑女来效颦和寿陵失故步两个寓言来嘲笑那些以模仿为能事的人;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表明他对诗歌的美学观点。这对于促进唐代诗歌的艺术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杜甫的道路更加宽广,他既主张亲风雅,又主张转益多师;既不薄今人,又爱古人;既欣赏挈鲸碧海的雄浑、豪放风格,又赞美翡翠兰苕那样纤秾、绮丽的作品。因而能够海汇百川,兼涵众长,成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其后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民、为物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的总纲领;特别是在这个总纲领下,又提出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的要求,以达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目的,为中唐以后诗歌创作的主旋律定下了基调。至于以皎然、司空图为代表的诗歌理论家,则主要总结陶、谢、王、孟一派的艺术经验,写出了《诗式》、《诗品》那样的诗歌理论,比较注意于诗歌形式的探讨,包括炼字、修辞、协律、造境以及各种传达手法,虽有偏至,然而如果没有《诗式》、《诗品》那样的审美理论,就没有沧浪的以禅喻诗,渔洋的唐贤三昧,更没有后来的性灵派、神韵派了。为了提高读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我在每一首诗之后,作了三五百字的评析。对同一题材、同一意境、同一表现手法的篇什,作了比较,并指出其优劣高下的关键,试图以此来揭示出诗人的匠心。还尽可能引用自宋以来的诗歌理论家对某诗的评论,或肯定其审美的妙言要道,或指出其审美视角的偏至之处,企图以此来提高读者的审美修养。总之,从炼字之微到立意之大,从布局之妙到创格之奇,都尽可能从审美的角度来加以赏析,让读者能够较多地领悟到诗歌作者的崇高理想、优美感情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第五,在注释方面,我也不敢掉以轻心,总想多少体现出自己的一些特色。我不敢希冀郦道元之注《水经》,裴松之之注《三国》,李善之注《文选》,成为不朽之盛业,但对于钱锺书注《宋诗选》之用心,颇亦有志焉。当然,像钱先生那样的博通中外,腹笥充溢,随手拈来,都成妙谛,我亦不敢心存奢望。不过我在注释中,除了词语的解释力求准确,典故的出处力求探源外,还有两点是我始终把握得紧紧的。一是前人对某诗的一字之妙,一韵之奇,一句之警策,一意之深沉,有所评论,必加甄录,把它当作诗眼和文心介绍给读者。二是某诗某句的立意相似,手法相近,或脱胎前人,或沾被后世,必明其因袭之迹,以此来疏瀹读者的灵根,叩开读者的心扉,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云亭山人在《桃花扇凡例》中说得好: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我在整理这部旧稿时,总是把提高读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当作珠来看,选材、注释、今译、评析以及作者小传的撰写,都始终没有离开这颗珠的。但由于个人的睛爪不利,是否真的得到了珠,则连我自己也不敢自信。主观的愿望和客观的实际总是有距离的,如果我在吸取前哲和时贤的成果方面,有不够郑重、不够准确的地方,尚希广大读者有以是正。

羊春秋于湘潭大学之迎旭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