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认知科学与认知药理学

書城自編碼: 351245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藥學
作者: 张均田,刘少林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366344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7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NT$ 493.0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NT$ 437.0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NT$ 437.0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NT$ 447.0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NT$ 391.0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NT$ 274.0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售價:NT$ 447.0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售價:NT$ 4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10
《 图解中草药大全 》
+

NT$ 247
《 图解一针灵 》
+

NT$ 209
《 中药的配伍运用 》
+

NT$ 756
《 基础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分析 》
+

NT$ 1354
《 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二版) 》
+

NT$ 475
《 思考中药(方药之道) 》
編輯推薦:
《认知科学与认知药理学》是张均田教授总结数十年研究经验编著的学术专著,该专著的出版,对学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人们科学认识认知科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均田教授从事神经精神药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数十年,虽年近9旬,但仍孜孜不倦学习和研究。张先生对认知科学有独特见解,尤其是在改善认知障碍的药物和促智药物研发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內容簡介:
《认知科学与认知药理学 》对认知药理学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内容与研究做比较具体的介绍。其特色在于:1.提出药理学应成为认知科学的支撑学科;2.提出认知科学研究,除先前的认知障碍改善药外,更应关注和重视开发提高健康人的正常智能的药物,并对我国科学家在这个方面领先之处做了介绍;3.利用药理学擅长方法学与模型,对认知科学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操作、评价、结果分析的规则和经验,推动了认知评价的客观、直观、可视化,做到既能定性,又能定量;4.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看法,具有较强创新性和新颖性。本书可供药理学、新药研发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高校师生参考。
關於作者:
张均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药理学家。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现为中国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40余年的药理学研究中取得许多成果,发表论文300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及译著20多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其他奖和个人奖多项。
目錄
第一章认知科学概述1
第一节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1
第二节认知科学的内涵及主要学科3
第三节认知的热点研究领域5
第四节认知的神经学基础12
第五节认知功能评价系统有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18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认知药理学概述22
第一节认知药理学形成的主要依据与历史贡献22
第二节认知药理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取向28
第三节结语31
参考文献31
第三章认知与神经递质33
第一节引言33
第二节神经递质释放的核心机制SNARE复合物34
第三节乙酰胆碱与认知功能36
第四节多巴胺与认知功能38
第五节谷氨酸与认知功能40
第六节-氨基丁酸与认知功能42
第七节去甲肾上腺素与认知功能43
第八节5-羟色胺与认知功能45
第九节组胺与认知功能46
第十节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测定技术46
参考文献65
第四章认知与激素66
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认知功能66
第二节性激素与认知功能69
第三节胰岛素与认知功能76
第四节神经肽与认知功能81
第五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与认知功能85
第六节褪黑素与认知功能89
第七节外源性甾体物质与认知功能92
参考文献97
第五章认知与基因101
第一节活力依赖的转录因子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101
第二节神经元活动介导的基因表达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107
第三节NMDA受体与认知功能108
第四节Sirtuin与记忆110
第五节认知功能基因调控的研究前景与展望112
第六节基因相关技术方法研究发展112
参考文献123
第六章认知与情绪126
第一节情绪智能的七大原则126
第二节四岔分枝模型:原始模型及修订129
第三节讨论135
第四节结语136
致谢和声明136
参考文献136
第七章认知与表观遗传学140
第一节认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140
第二节认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149
第三节表观遗传学与衰老155
第四节表观遗传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157
第五节表观遗传调控与记忆、认知障碍159
第六节表观遗传治疗160
第七节表观遗传学技术162
参考文献168
第八章认知与突触可塑性170
第一节引言170
第二节胞内钙离子171
第三节兴奋性谷氨酸受体173
第四节蛋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178
第五节突触可塑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学说183
第六节树突内蛋白质合成184
第七节神经精神障碍与突触可塑性185
第八节突触可塑性与促智药物的研究190
参考文献193
第九章认知评价与研究的技术方法200
第一节大脑局域损伤200
第二节行为学方法202
第三节影像学技术208
第四节电生理学技术211
第五节光遗传学技术221
参考文献225
第十章认知药物的临床评价229
第一节概述229
第二节认知药物的临床药动学评价232
第三节认知药物的临床药效学评价234
第四节认知药物的临床风险获益安全性评价242
第五节促智药物在健康人群中提升记忆功能的评价方法245
参考文献249
第十一章认知药物研究有关的主要方法与模型252
第一节行为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252
第二节学习记忆的电生理研究方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现象259
第三节图像可视化技术在认知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64
第四节认知科学探测与可视化技术280
第五节光遗传学技术308
参考文献313
第十二章改善认知障碍药物和促智药的研究现状316
第一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316
第二节临床应用的促智药322
第三节讨论和总结337
参考文献337
第十三章认知科学研究展望341
第一节认知科学基础研究341
第二节促智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344
第三节认知的基因调控344
第四节开发两类认知药物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346
第五节优化认知研究有关技术、方法、模型的展望349
参考文献354
內容試閱
认知,这一古老问题早在古希腊就有一批哲学先贤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臆测。 然而,人们真正在科学意义上探索心智与大脑的关系则始于近代。虽然认知活动源于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全面感知,但是由于受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的限制,我们的大脑往往需要选择性地对重要信息进行存储、加工直至做出决定来解决问题。这些特点决定了认知过程是包括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级脑功能活动,其中既包括如知觉、意识、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判断、概念、语言等这些心理学或神经科学范畴的脑功能活动,同时也包括像快乐、自信、恐惧、冷漠等情绪活动。情绪既可以驱动和引导行为,也可以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另外,意识是大脑本身具有的本能或一种功能状态,通常是源于多个脑结构,协调整合多方面外界信息的。意识状态可呈现不同层次:有意识与非意识,显意识与潜意识。创造性思维常寓于潜意识中。在行为活动水平上,大脑对输入刺激做出反馈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机体功能的改变和或外显行为的出现。
当前认知研究方兴未艾,其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它涵盖如物体识别,特别是视觉、听觉与记忆之间的关系;知觉刺激的转化与编码;信号转导系统中的第一信使至第五信使以及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如脑皮质感觉、运动和结构可塑性,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可塑性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它包括对自我知觉、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知觉、认知偏见、情景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从人工智能学的角度,它又包括运用机器研究表征、算法,进行计算机造模,制定人工智能等。 如果我们把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认知科学融合发展,就可以在如何(how)、为何(why)、何处(where)、何时(when)4个层次上来理解思维活动。另外,从认知研究的深度来看,我们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甚至突破。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回答很多重要问题时仍然面临重大挑战,知之甚少甚至不得而知。例如,大脑内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和上万亿个胶质细胞,它们是相互协作,共同产生不同意识的,还是分成若干小群体,分别产生记忆的?又如,八九十岁老人仍能清楚地记得儿时某些事情的细节,其实,他身体里的组织、细胞已更新了几千次、几万次,乃至几百万次了,记忆痕迹究竟藏匿在哪里?虽然人类智能可以说是无比强大的,但就人类的个体来说,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二。如何才能更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脑的潜能是一个十分有趣和重要的问题。另外,聪明人或所谓天才的脑袋是什么样的,哪些脑结构、哪些脑物质、什么样的信号转导途径才是决定聪明人大脑功能活动至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呢?如此等等的许多重要问题等待我们去回答。 总之,认知问题的高深复杂决定了其研究的任重道远。欲彻底阐明认知过程与调控机制,来实现人类利用自己智能的最大化,恐怕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国内外已出版大量认知科学的有关著作,本书与已出版的著作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相对于以往的出版物(包括教科书)一致认为,组成认知科学的6个支撑学科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本书首次提出药理学应成为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学科。药理学的发展和分支学科的形成,使之不仅成为药学学科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桥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是认知科学基础、临床和药物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从历史地角度看,近代生理学与药理学同步发展使得药理学已融入认知科学,并作出重要贡献。如药理学里的受体学说,不但是指导药理学的重要学说,也是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包括认知科学的共同的理论基础。再如,神经突触传递研究方面,20世纪30年代曾有过一场突触传递是化学传递还是电传递的长期争论。以Eccles为代表的生理学家,由于知道神经细胞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是电性质的,因而认为突触传递是电流由突触前膜扩展到突触后膜的结果;但以Dale为代表的药理学家,由于看到很多药物不影响电传导但影响突触传递过程,因而推测有一种化学中介物,即神经递质,由突触前末梢释放出来并作用于突触后结构,从而起作用。后来大量的研究终于证实多数神经突触过程主要是化学传递的,但也有少量电传递存在。
第二个特点,本书第一次充满信心地提出关注和开发提高正常智能的药物,国际上称之聪明药(smart drug)。人类的智能已发展到很高水平,人类改造世界的本领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对人类的个体来说,其大脑潜力仍有十分之八九未被利用。许多研究已证明,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反复强化,或置身于丰富环境,接受更多信息的刺激可增加认知水平。那么,药物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呢?另外,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造成认知障碍的其他疾病日渐增多,因此开发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药是必要的。但认知障碍的患者只占人类总人口数的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认知功能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找到能提高正常智能的药物以提高健康人的聪明和能力,其意义与研发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药的意义同样重大。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洲一批学者寄希望于吡拉西坦(Piracetam), 认为它是能够促智的药物, 但后来进一步研究证明事与愿违。我们的研究发现,中药补益药人参及其皂苷成分可提高正常大、小鼠的学习能力和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发育,作用机制的研究证明人参皂苷Rg1可促进神经发生(neurogenesis)并转化为神经细胞和突触新生(synaptogenesis)。这为开发提高正常智能的药物带来了希望。
第三个特点,本书撰写了认知与神经递质、认知与激素、认知与基因以及认知与表观遗传学(非编码RNA、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系统构成蛋白密码等)等4章内容,旨在为认知科学中认知的启动、认知活动的过程及信息的传输、加工提供物质基础。生命过程的调控与个体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存在和变化息息相关。从胚胎形成到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性功能的形成,神经的传导,信息的传递,系统的成熟和行使功能无不与内源性物质密切相关。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及其受体,激素,蛋白质,基因以及非编码RNA在体内种类多、分布广、生物活性强,是认知活动的物质基础。 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将为推动认知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特点,本书牵涉情绪智能的内容。为此我们邀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罕布什尔大学的John D. Mayer博士以及耶鲁大学的David R.Caruso和Peter Salovey 博士合写了有关情绪智能(情商)一章以飨读者。
最后一个特点是我们为本书撰写了3章介绍有关认知评价的方法,分别为实验室动物实验、临床人体试验和药物研究有关认知评价的技术方法与模型。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临床和药物研究中,认知评价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它影响到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近年来,认知评价和认知药物研究中所用的技术方法已从行为学和电生理技术扩展到仪器检测,从而实现认知评价的客观化,避免主观意识和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力求做到认知活动直观、可视,既能定性,又能定量。鉴于药理学工作者在认知评价所建立的技术方法和模型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特意邀请有关作者编写这些章节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从事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药理学等的研究人员,临床医师,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以及对认知科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参考书。
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均系从事认知研究多年,卓有成就的教授或博士,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十分重视,并在许多方面热情指导,协助良多。在此书即将付梓时,表示由衷的感谢。
限于水平和撰写时间仓促,本书内容尚不全面,不够深入,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均田
刘少林
2019年6月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