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润滑领域的行业巨著,近20年来的润滑领域较为全面、系统、科学、严谨的手册类工具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葛世荣教授作序推荐。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牵头润滑行业多家单位及高校专家、学者费时4年,倾心打造。
|
內容簡介: |
本书论述了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和润滑理论基础知识,概述了润滑油(脂)、合成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以及工艺润滑材料,介绍了润滑油脂的性能检测评定、润滑系统的设计和润滑装置、典型零部件及设备的润滑、密封技术与产品、机械设备润滑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技术、设备润滑管理、润滑管理与维护等知识,还特别撰写了油品仓储及使用、绿色润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内容,收录了较新的国内外常用润滑技术资料及方法标准,并附有润滑专业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等。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覆盖面广,兼具理论学术和实践应用价值,是从事润滑技术相关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适合对润滑技术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
目錄:
|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摩擦与磨损概论1
第2章润滑理论基础21
第3章润滑油、脂49
第4章合成润滑剂166
第5章工艺润滑材料185
第6章固体润滑(剂)235
第7章润滑油脂的性能检测评定267
第8章润滑系统的设计和润滑装置297
第9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润滑388
第10章典型设备的润滑475
第11章密封技术与密封产品559
第12章机械设备润滑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技术595
第13章设备润滑管理636
第14章油品仓储及使用646
第15章绿色润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670
附录润滑技术常用名词术语和短语(中英文对照)734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切做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表面之间都存在摩擦现象,从而产生磨损,因而需要进行润滑。润滑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摩擦阻力,减少表面磨损,防止腐蚀,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摩擦和润滑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和表面工程等多门学科的交叉性科学,不仅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还关系到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润滑剂及润滑技术已经成为工程技术的功能性基元。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润滑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世界超过30%的一次能源因为摩擦被白白浪费,80%以上的机器零部件因为过度磨损而失效,超过一半的机械装备恶性事故源于润滑失效。如今,润滑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航空航天到高铁运输、基础建设,再到海洋深潜探测,人类几乎所有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有润滑技术的贡献。而人类润滑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创造出一个越来越高效、安全、绿色、美好的地球家园。
人类对摩擦学原理和润滑技术的研究应用历史久远,我国是世界较早使用润滑剂和润滑技术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对摩擦学与润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有应用动物油脂来润滑车轴的记载。润滑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助力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第一个太空科研试验,就是中国首位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第一次出舱取回中国自主研发的固体润滑材料样品;中国探测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所使用的润滑材料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润滑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润滑理论和润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先进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材料,就没有我国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业。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润滑技术世界里,还有很多奥秘和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尤其是纳米润滑技术、仿生润滑技术、微量润滑技术、薄膜润滑技术、绿色润滑和超滑等技术的出现,为润滑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确信,润滑技术每一次的进步都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和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应当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不辍探索。
润滑如此重要,可是在我国还有许多工矿企业和机械设备使用人员不重视润滑、不懂润滑,由此引起的设备磨损、故障、损坏、停工、停产、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学习和应用好润滑技术,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从事润滑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较为完整的润滑技术资料。
本书论述了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和润滑理论基础知识,并介绍了超滑理论和近零摩擦的应用前景;概述了润滑油(脂)的生产制备分类组成以及品种和应用范围、简述了合成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阐述了包括金属切削(磨削)液、金属压力成形加工用油(液)和热处理油及热传导油(液)等的工艺润滑材料及其应用;详解了润滑油脂的性能检测评定;总结了润滑系统的设计、分类、选择要求和润滑装置;综述了典型零部件及设备的润滑、密封技术与产品;叙述了机械设备润滑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技术、设备润滑管理、润滑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补充了油品仓储及使用的内容;增加了较新的绿色润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资料;更新了最新国内外常用润滑技术资料及方法标准,并给出了润滑专业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等。
与国内外已出版的同类书籍比较,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兼具理论学术和实践应用价值。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图文并茂,是从事润滑技术相关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适合于对润滑技术感兴趣的一般读者。我们坚信本书的出版发行,一定能够给我国在润滑领域进行科研、生产、应用、销售的人员带来较大的帮助。
本书由黄兴、林亨耀任主编,向晖、潘传艺和刘长期担任副主编;编写人员包括黄兴、林亨耀、向晖、潘传艺、刘长期、冯伟、谭桂斌、王一助、徐强和崔滋恩。具体分工如下:黄兴和向晖负责第13章的编写,黄兴、林亨耀和谭桂斌负责第11章的编写,黄兴和潘传艺负责编写内容简介和前言,向晖、刘长期和王一助负责第14章的编写,林亨耀和徐强负责第1章、第2章的编写,林亨耀负责第4章、第6章、第12章和第15章以及附录的编写,冯伟和潘传艺负责第7章的编写,潘传艺和崔滋恩负责了第3章的编写,潘传艺负责第5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的编写。另外,全书完稿后由黄兴负责全文审阅修订,向晖负责统筹,林亨耀和潘传艺负责第一次校对和总校对。
本书的编者大都曾在原机械工业部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从事润滑技术及密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数十年(其中,林亨耀现为广州市联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传艺现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在润滑技术和润滑材料的科研、应用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发表了很多科研成果及著作,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本书也是编者多年的润滑密封技术的科研、教学、现场应用经验资料的一个总结。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机智能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吉盛润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联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