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NT$
254.0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NT$
500.0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NT$
254.0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NT$
398.0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NT$
551.0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NT$
347.0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NT$
296.0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伊洛渊源录》由南宋大儒朱熹编撰,堪称一部宋代理学史,记载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等理学大家之生平行迹、学问风尚。因是当时人记当时事,资料多为墓志、行状、书信、语录等,原原本本,详赡可靠。泛览于字里行间,仿佛儒家之圣贤近在眼前,言语机锋往来,行止气象雍容,不知不觉,已然沐浴于理学正宗气象之中。
|
內容簡介: |
《伊洛渊源录》是关于理学源流的记述,朱熹把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资料,排成理学谱系,并以二程为中心,溯源探流。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地临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讲学。《宋史》中的道学儒学两传,多据此书。本次点校整理以日本文政年间刻本为底本。
|
關於作者: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世称朱文公。祖籍江西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
目錄:
|
前言《伊洛渊源录》,南宋朱熹编撰,称得上是一部理学史,共计十四卷,尽载周程以来诸君子行实文字,取材大抵来自行状、年谱、墓志铭、祭文、语录、遗书、闻见录等,以言行并举的方式编排,可靠而详实。从中不仅能直观了解其人之言行事迹、学术思想,亦可窥探理学诸子十分注重的圣贤气象。如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又如程颢,测其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
是书在整体上,通过卷次安排、材料取舍以及按语的形式,记述了自周敦颐以下两宋理学的发展情形:如卷一至卷六,依次记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自卷七始,记载二程的及门和再传弟子,及门弟子如吕希哲、谢良佐、杨时、尹焞等,再传弟子如胡安国、冯理等;其他则记载张载门人苏昞等;又记载不明师传但与二程颇有关联者,如侯仲良、王岩叟等。而今所见的《伊洛渊源录》并非完本定本,然而大体完备,建立了以二程为中心的师承授受谱系,已然可见朱熹在理学道统上的学术观点。
《伊洛渊源录》一书初成于乾道九年(1173),据朱熹书信中自言,此书编集未就,而为后生传出,经由坊间私刻,致此流布。其中卷五邵雍一节,即为坊间私自增入。南宋坊刻本久已不传,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元刻本。随着理学地位的提升,是书在明清两朝一再重刻翻刻,流传渐广。除此之外,在日本、朝鲜等地,也有和刻、韩刻《伊洛渊源录》多种。《伊洛渊源录》,南宋朱熹编撰,称得上是一部理学史,共计十四卷,尽载周程以来诸君子行实文字,取材大抵来自行状、年谱、墓志铭、祭文、语录、遗书、闻见录等,以言行并举的方式编排,可靠而详实。从中不仅能直观了解其人之言行事迹、学术思想,亦可窥探理学诸子十分注重的圣贤气象。如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又如程颢,测其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
是书在整体上,通过卷次安排、材料取舍以及按语的形式,记述了自周敦颐以下两宋理学的发展情形:如卷一至卷六,依次记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自卷七始,记载二程的及门和再传弟子,及门弟子如吕希哲、谢良佐、杨时、尹焞等,再传弟子如胡安国、冯理等;其他则记载张载门人苏昞等;又记载不明师传但与二程颇有关联者,如侯仲良、王岩叟等。而今所见的《伊洛渊源录》并非完本定本,然而大体完备,建立了以二程为中心的师承授受谱系,已然可见朱熹在理学道统上的学术观点。
《伊洛渊源录》一书初成于乾道九年(1173),据朱熹书信中自言,此书编集未就,而为后生传出,经由坊间私刻,致此流布。其中卷五邵雍一节,即为坊间私自增入。南宋坊刻本久已不传,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元刻本。随着理学地位的提升,是书在明清两朝一再重刻翻刻,流传渐广。除此之外,在日本、朝鲜等地,也有和刻、韩刻《伊洛渊源录》多种。
本次点校整理以日本文政七年刻本为底本,参考其他主要版本。异体字酌情修改,尽量符合规范,凡底本错误处径改,不出校记,以方便读者阅读欣赏为先。另将底本中元黄清老、苏天爵和明张瓉三篇序文,以及元李世安后序,作为附录纚于书末,以备考索。其他错漏、未尽之处,尚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
內容試閱:
|
《伊洛渊源录》,南宋朱熹编撰,称得上是一部理学史,共计十四卷,尽载周程以来诸君子行实文字,取材大抵来自行状、年谱、墓志铭、祭文、语录、遗书、闻见录等,以言行并举的方式编排,可靠而详实。从中不仅能直观了解其人之言行事迹、学术思想,亦可窥探理学诸子十分注重的圣贤气象。如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又如程颢,测其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
是书在整体上,通过卷次安排、材料取舍以及按语的形式,记述了自周敦颐以下两宋理学的发展情形:如卷一至卷六,依次记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自卷七始,记载二程的及门和再传弟子,及门弟子如吕希哲、谢良佐、杨时、尹焞等,再传弟子如胡安国、冯理等;其他则记载张载门人苏昞等;又记载不明师传但与二程颇有关联者,如侯仲良、王岩叟等。而今所见的《伊洛渊源录》并非完本定本,然而大体完备,建立了以二程为中心的师承授受谱系,已然可见朱熹在理学道统上的学术观点。
《伊洛渊源录》一书初成于乾道九年(1173),据朱熹书信中自言,此书编集未就,而为后生传出,经由坊间私刻,致此流布。其中卷五邵雍一节,即为坊间私自增入。南宋坊刻本久已不传,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元刻本。随着理学地位的提升,是书在明清两朝一再重刻翻刻,流传渐广。除此之外,在日本、朝鲜等地,也有和刻、韩刻《伊洛渊源录》多种。
本次点校整理以日本文政七年刻本为底本,参考其他主要版本。异体字酌情修改,尽量符合规范,凡底本错误处径改,不出校记,以方便读者阅读欣赏为先。另将底本中元黄清老、苏天爵和明张瓉三篇序文,以及元李世安后序,作为附录纚于书末,以备考索。其他错漏、未尽之处,尚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