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儿童道德心理学

書城自編碼: 35085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威廉·达蒙,William,Damon 著,秦红梅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0532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目錄
第1章
从儿童的视角看待道德问题
从儿童第一次和他人建立关系开始,道德就是他们生活中基本、自然和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由知晓所有问题答案的外部世界的人强加给他们的外在事物
第2章
早期道德情绪:同理心、羞耻感和内疚感
几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同理心、羞耻感和内疚感,以及对他人违反标准的焦虑感在人生早期就存在,并在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历持续的发展变化。这些情感为孩子获得道德价值观提供了天然的基础
第3章
通过分享学习公正
理解儿童的分享行为首先意味着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他们在什么时候最有可能这样做或拒绝这样做。这还意味着要了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分享行为的变化,这需要了解儿童在做出分享决定时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还需要了解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下意识的心理逻辑过程
第4章
父母的权威和家庭的规则
父母(或父母的替代者)在孩子的道德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父母首先向孩子介绍社会秩序的规则和逻辑。除了告知孩子家庭内外的约束之外,这还意味着执行这些约束并向孩子传达其社会性的目的
第5章
平等互动:同伴间的合作游戏
在婴儿期结束后的几年里,儿童和同龄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开始建立并保持密切的同龄人关系。这些最早期的关系形式绝非真正的友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获得了与亲密朋友建立起稳定关系所必须的知识和个人经验
第6章
文化、性别和道德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社会中,妇女都承担了照料孩子的主要职责。这意味着男孩和女孩最初体验到的主要社会关系都是与一位女性的关系。对女孩来说,这是一种与同性成员的关系;对男孩来说则是一种与异性成员的关系。正是这种社会体验的不同,导致了儿童道德取向的差异
第7章
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如果要对儿童的道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父母和学校就必须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需要。道德成长的首要发展条件是充分参与建立在儿童初生的道德情感基础上的各种社会体验。为了给儿童创建充分参与和道德学习的环境,成年人必须对儿童采用尊重参与的做法
第8章
在学校里传授道德观
如果要儿童成为一个自主的道德行为主体,就必须尊重和培养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但绝不能让孩子们误以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成年人必须让儿童参与反馈、讨论、推理和辩论,以便清楚有力地传达成年人的立场
內容試閱
道德教育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父母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传统价值观。老师们抱怨他们的学生在道德方面看上去既浅薄又卑劣。为了消除这些担忧,社会活动家们开始行动起来,要求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道德教育上来。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不再只是家庭中或操场一角的行为问题,也不再只是意见领袖和学者的专属问题,它成为公众监督和辩论的焦点,成为公认的头等重要的社会问题。
如果每天看新闻,你就会清楚地了解到引发这场道德问题关注浪潮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媒体几乎每天都会报道披露受人尊敬的公众人物道德败坏的丑闻。值得信赖的官员、受人尊敬的候选人、知名的意见领袖,以及令人艳羡的金融大亨,在众目睽睽之下全都露出了真面目。揭露的行为从小偷小摸到滔天大罪,涵盖各种道德恶行和不检点行为:盗窃和金融诈骗,通奸和性侵,各种不诚和伪善行为。一些身居要职的人也沦为无耻之徒。难怪人们要问,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孩子们是否还能学到宝贵的道德价值观,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的下一代的健康和未来前景正在受到日益盛行的道德混乱之风的危害。老一辈人总是对年轻一代的性道德感到担忧,而如今这方面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我这里说的是性传播疾病带给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危险;也包括不那么引人注目但仍异常普遍的少女早孕现象。这些都是过早偷食禁果所带来的结果,它完全可以毁掉孩子的未来。因为这些潜在的风险,年轻人的性道德教育呈现出了一种迫在眉睫的紧迫感。
威胁我们年轻一代未来的另一个明显且迫切的危险,是当今学校中教育氛围的匮乏。这种情况还反映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许多年轻人自身的行为不端。即使是最好的学校也会存在暴力、滥用毒品以及其他的反社会行为。和这些问题相比,诸如作弊(现在仍然频繁出现)之类的传统轻罪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学生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迫使许多校区采取防御性措施。校方每天关心的重点已从追逐教学质量降为诸如维持纪律和秩序这样不那么崇高的目标。孩子们的价值观状况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大家想知道有没有可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更出色的道德感。
因此,儿童的道德问题已经完全变成公共话题,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家,文化和意见领袖,以及报纸、电视网络和杂志的社论作家都呼吁在家庭和学校中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在这一点上,守旧派和进步派站在了一起,他们一致认为,良知和认知都是教育的重要主题。事实上,道德价值观似乎已经加入到三R指读、写、算三种技能。译者注的行列,成为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毫无争议必须获取的内容。
但如果我们对这一公共话题进一步探究,从道德教育重要吗的问题延伸到我们应该如何开展道德教育以及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哪种价值观的问题,分歧就开始出现了。这也不足为奇。毕竟,作为成年人,我们经常在对与错的问题上都存在着深刻分歧。自然而然地,这很快就会转化为对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接受什么样的道德信息的分歧。一些人注重自由和自主的美德,而另一些人则会强调忠诚、服从和尊重权威的美德;一些人注重平等和需要的价值,而另一些人则强调美德和优秀的价值。一些人主张自我肯定,而另一些人则主张自我否定;有的人看重公正,有的人看重仁慈;不一而足,其分歧之大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虽然在这场道德的纷争中偶尔会迷失方向,但我们看到了所有文明人对自己子女怀有的殷切希望和期待。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死于毒品或不治之症,也不想看到孩子的未来被糟糕的教育或过早的生育毁掉。所有父母都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暴力行为或其他形式的反社会行为,大多数成年人希望看到年轻一代拥有无可争议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善良、责任感和公平意识。这些都是超越于日常辩论之上的人的基本素养。
当代人痴迷于道德教育的最大讽刺这是个可悲而非有趣的讽刺,因为付出的代价是如此高昂就是我们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争论那些不太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上,而不是花在解决我们认为至关重要和紧迫的问题上。我们让道德教育成为一种政策化的问题,而不是把它当作它所真正代表我们的孩子的教育权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是争论道德选择的细微差别,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最好地把我们文化中核心的、不存在争议的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此外,我们最近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回避了对儿童道德的科学研究。人们普遍的想法是,只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最好地实施了道德教育,无需借助任何的系统知识、策略或技巧。
在关于真实事件的报道中,学术研究成果往往难寻其踪,有时是因为它传达的信息晦涩难懂,有时是因为它的结论是试探性的或假设性的,有时是因为它关注的重点与我们日常关注的问题毫不相干。事实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以至于许多人下意识地把学术成果抛回了象牙塔,而对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抱太多期望。这种情况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最为常见。就人类自身的事情来说,人们理直气壮地对专家持怀疑态度,而且自然而然地希望为自己保留信仰和选择的基本权利。当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走出纯学术的圈子,进入公共辩论和政策领域时,就带出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气质。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合理的谨慎可能导致错失良机。科学的信息可以指导我们明确和解决我们在道德教育上的选择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取道德价值观的过程;帮助我们认识道德的起源和道德发展的里程碑,帮助我们分析有问题的道德行为,并向我们建议有效的道德教育策略。
因此,毫无疑问,针对儿童道德的科学研究有很大潜力能帮助我们改善儿童道德价值观。然而,这是一种尚未被开发的潜力,因为大部分的研究要么对公众来说是未知的,要么被视作无关紧要的而被忽视掉,要么被斥为象牙塔里的无稽之谈,以至于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研究往往受到了致命的歪曲。
批判的声音甚至来自学术高墙之内。例如,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罗伯特科尔斯最近写了一部名为《儿童的道德生活》(The Moral life of Children)的书。该书主要记录他和一些儿童打交道的经历以及对他们的印象,这些儿童面对逆境时也能保持高贵品格,坚持操守。科尔斯声称社会科学理论与他的观察结果无关,因为社会科学还没有认识到儿童可以拥有强烈的道德感。科尔斯暗示,当前的心理学研究在儿童道德问题上得出了两个错误结论:(1)道德只是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而产生的,来自于他人的需求和精神系统,在经历长期的冲突之后被强加到儿童身上;(2)道德是一种抽象的逻辑体系,在生命后期才发展起来,主要存在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当中。在暗示这些贫乏的思想囊括了当今社会科学知识的全部之后,科尔斯将自己置身于儿童一边,反对这种轻视儿童早期道德感的冷漠科学。
科学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挑战权威的做法总是有一定的公众吸引力。但科尔斯对当前儿童道德知识状况的描述是错误的。作为一名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家,在阅读科尔斯的著作时,我的反应类似于看到一位十八世纪的天文学家在对盛行的太阳围绕地球转的观点进行尖锐的抨击。这位辩论者站在了正确的一方,但他的对手却早已不复存在。此外,这种攻击几乎无益于人们对当下时代的理解,而且,就这套尚且有用的知识体系而言,它向很多不熟悉它的人做了错误的解读,这反而帮了倒忙。
科尔斯并非唯一对有关儿童道德的科学研究持怀疑态度的人。如前所述,持有这种怀疑态度有几个合理的理由。但是,如果我们拒绝接受对我们公认是当务之急的问题的最有用信息,那这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损失。与科尔斯的认识截然相对,最近有大量的学术研究充分尊重了儿童早期的道德能力。当代期刊上充斥着关于儿童的分享、善良和诚实品德的研究,以及其他可以想象到的年轻人的美德、观念、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事实上,这是过去二十年来发展心理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实际上,最近的这些著作都没有把道德仅仅看作是一种防御机制,或者是一种儿童无法掌握的抽象体系。
今天的媒体中充满了关于儿童道德的令人担忧的辩论。然而,在所有这些辩论中,几乎没有提到社会科学在过去五十年中在这个问题上积累的知识。迄今为止,我从未见过公众讨论和被忽视的信息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我的看法是,这种差距反映的是人们对这个知识宝库普遍缺乏了解,而不是有意识的厌恶。我不相信,当孩子们的福祉处于危险之中时,人们仍希望对诸如道德教育这样复杂且重要的问题继续采取一无所知的态度。
相反,我相信关于儿童道德的学术研究不为人知,是因为它零星地分散在不同的学术期刊和专业著作中。目前为止尚缺乏一个集中的信息源,以便人们从中发现关于儿童道德的已知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道德教育。这本书的首要目的就是提供这些信息。它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个关于道德教育的全新立场。这是一个与那些我们在公共论坛上经常听到的截然不同的立场,它直接来源于我们关于儿童道德发展进程的最前沿信息。
通过记录道德在童年时期的自然成长变化,本书将说明道德是如何从儿童与父母及同伴交往的早期社会经历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正是通过共同的活动,如分享和帮助,以及通过普遍的情感反应,如愤怒、恐惧和羞耻,孩子们获得了很多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成年人的影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成年人的这一角色必须加以限制。此外,它还会受孩子其他生活经历的影响。
在强调道德成长是一个复杂和相互交织的过程时,我对当前席卷全国的道德教育关注采取了不同以往常的立场。公开辩论的一方认为,如果想要儿童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就必须向他们灌输道德价值观。另一方则认为儿童都具有善良的天性,应该尊其自然生长。本书将对这场辩论的双方都提出异议。这体现在,它将证明,作为一种道德发展工具,灌输手段不仅是无效的,并且可能适得其反,但某些指导性的经验对提高儿童的道德感和加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首先要感谢杰罗姆卡根为我提供了他最近与S兰姆合著的一本重要著作的早期手稿版本中的有关章节,这本著作探讨的是道德意识的出现。我从与詹姆斯尤尼斯、戴安娜鲍姆林德、艾略特图里尔、卡罗尔吉利根和理查德施维德的讨论中获益,也从他们寄给我的一些文稿中获益。安希金斯帮助我从当前的道德教育项目中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有助于我撰写第8章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我也很喜欢与埃德韦恩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并且很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他的观点。劳拉沃尔夫是一位细心而富有洞察力的编辑,南希艾森伯格对书稿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安妮科尔比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方方面面的宝贵帮助,无论是才智还是其他方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